1. 中國近現代史上總共幾次土地改革
中國近代史上中共的土地改革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三次土地改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條件。
一、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
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
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持,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斗爭時期(1950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1)中國近現代的改革有哪些擴展閱讀:
土地改革的意義:
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
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3、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
4、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新中國政權。
2. 中國近現代重大改革
1.洋務運動:19世紀60至90年代,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但沒使中國富強起來。
2. 戊戌變法:1898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但失敗。
3.改革開放:1978年,鄧小平是總設計師,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使中國走向富強。
3. 中國近代史四次變革是什麼
一是戰爭後中國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由一個落後又封閉的封建國家淪為一個半殖民半封建國家。
二是中國的發展方向發生變化,戰前中國是一個沒落的封建大國封建制度已經腐朽,在緩慢地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如果沒有外來勢力干擾,中國最終也會向西方大國那樣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三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戰前中國主要矛盾為農民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而戰後則為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矛盾,其中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矛盾為主要矛盾。
四是革命任務發生變化,原先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封建勢力,戰後則成為反對外國侵略者的任務,革命的性質也由傳統的農民戰爭轉變為舊民族主義革命。
(3)中國近現代的改革有哪些擴展閱讀
1、中國經歷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由封建主義國家淪為半封建半殖民主義國家。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從此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2、虎門硝煙是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導火索。英國工業革命完成後,需要廣闊的市場作為貨源出口地,中國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而當時中國正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中國人民對英國生產的羊毛等工業產品不感興趣,反倒是英國對中國的茶葉、絲綢等有需求量,造成了英國的不滿。
4.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幾次社會變革
5.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大的改革
改革開放
6. 中國近代史進行了哪些改革,有哪些成功,哪些失敗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是一場經濟改革運動,也是地主階級的一場自救運動,結果失敗;維新變法,
是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首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結果失敗;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一場政治革命,推翻了2000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也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可以說是成功的。
7. 中國近代史上有幾次重要的改革
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第二次是戊戌變法,第三次是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