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紂王到低有什豐功偉績
首先是選拔賢能:在帝辛的支持下,一批有才能的從中下層管理和善戰的將領被重用,首開平民而非貴族中簡拔幹部之先河。在能臣如微子、比乾的輔佐和京城宿衛將領的支持下,帝辛開始對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2帝辛即位時,商王朝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入侵。這其中包括北方的鬼方、西方的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敵東夷。為了抗擊外敵,帝辛進行了軍事改革。首先是提拔一大批新將領,隨後是大規模擴充軍隊尤其是戰車和象陣。在軍事實力強大後,帝辛開始對外大舉用兵。當時商朝要面對來自多個周邊民族的入侵,而這種中原地區的中央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早在夏代就已經開始了,到帝辛時期已經持了近千年,《封神演義》中「大商太師聞仲征爭北海」的故事,遠征的主角其實是帝辛。
內有王室、大貴族集團和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爭權奪利,外有各方國和外族的入侵。在如此危局下,帝乙的第3個兒子子壽在老臣和宿衛的支持下登上王位。他要面對的是一副先王留給他的亂攤子。這個子壽的王號是帝辛,他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商紂王。
從歷史功績上看,紂王向東南方向開疆拓土,曾經平定東夷,把中原王朝開拓到了淮河和長江流域,對於當時的中原文化向東南方向的傳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對古代中國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功勞
㈡ 紂王的介紹
紂王(前1105-前1046),子姓1,名受或受德或辛1,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後世稱商紂王1。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是統一古代中國的先驅者。
㈢ 國家在商紂王的統治下命運如何,造成這種結局的原因
帝辛(前1105年―前1046年),是中國商朝末代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殘暴的君主。在位30年,周武王稱其為「紂王」,部分文學小說則稱其為「壽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都城於沫,改沬邑為朝歌(今河南淇縣)。帝乙去世,應立長子啟,雖啟與辛為同母,但生啟時其母是妃,而生辛時已是後,故啟不能立,而立少子辛為帝。帝辛自幼聰敏過人。《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毛澤東在評價帝辛時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里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
帝辛之敗有兩說,其一,說帝辛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殺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又需面對其因長年征戰而日積月累有增無減的大批俘虜如何處理等問題而造成負擔。該段早已無法考究,由周武編寫。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反正最後的結果就是: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牧野之戰,大批俘虜倒戈,周兵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台,穿上他綴有寶玉的衣服,投火自焚而死[6],商朝滅亡。
帝辛死後,葬於淇水之濱,今墓尚存。
㈣ 商朝紂王統治時期歷史
<史記 卷三 殷本紀第三>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
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
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
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
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
慢於鬼神。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
長夜之飲。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
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憙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
侯爭之強,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
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
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炮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而
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
益疏。
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
重。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及西伯伐飢國,滅之,
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紂曰:「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
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維王淫虐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
率典。今我民罔不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紂曰: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紂不可諫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
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爾未
知天命。」乃復歸。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
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
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
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
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釋箕子之囚,
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
民大說。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而封殷後為諸侯,屬周。
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續
殷後焉。
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湯以來,采於書詩。契為子姓,其後分封,
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孔子曰,殷
路車為善,而色尚白。
譯文
乙帝的長子叫微子啟。啟的母親地位低賤,因而啟不能繼承帝位。乙帝的小兒子叫辛,辛的母親是正王後,因而辛被立為繼承人。乙帝逝世後,辛繼位,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紂」,因為謚法上「紂」表示殘義損善。
紂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盪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製作了新的俗樂,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稅,把鹿台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裡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紂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讓人在塗滿油的銅柱上爬行,下面點燃炭火,爬不動了就掉在炭火里。紂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她不喜淫盪,紂大怒,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爭辯激烈,結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製成肉乾。西伯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崇侯虎得知,向紂去告發,紂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西伯的僚臣閎(hóng,宏)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紂,紂才釋放了西伯。西伯從獄里出來之後,向紂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格的酷刑。紂答允了他,並賜給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的諸侯之長,就是西伯。紂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於阿諛,貪圖財利,殷國人因此不來親近了。紂又任用惡來,惡來善於毀謗,喜進讒言,諸侯因此越發疏遠了。
西伯回國,暗地裡修養德行,推行善政,諸侯很多背叛了紂而來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干勸說紂,紂不聽。商容是一個有才德的人,百姓們敬愛他,紂卻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攻打飢國並把它滅掉了,紂的大臣祖伊聽說後既怨恨周國,又非常害怕,於是跑到紂那裡去報告說:「上天已經斷絕了我們殷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卜,都沒有一點好徵兆。我想並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後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絕於天,所以上天才拋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國的民眾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麼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紂的命令為什麼還不到來?』大王您如今想怎麼辦呢?」紂說:「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嗎?」祖伊回國後說:「紂已經無法規勸了!」西伯昌死後,周武王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殷紂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國。諸侯們都說:「是討伐紂的時候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於是又班師回國了。
紂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殷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周武王見時機已到,就率領諸侯討伐殷紂。紂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歷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紂的軍隊被打敗,紂倉皇逃進內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太白旗竿上示眾。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乾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殷的祭祀,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殷的民眾非常高興。於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為後世人貶低帝這個稱號,所以稱為王。封殷的後代為諸侯,隸屬於周。
周武王逝世後,武庚和管叔、蔡叔聯合叛亂,周成王命周公旦誅殺他們,而把微子封在宋國,來延續殷的後代。
太史公說:我是根據《詩經》中的《商頌》來編定契的事跡的,自成湯以來,很多史實材料采自《尚書》和《詩經》。契為子姓,他的後代被分封到各國,就以國為姓了,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經說過,殷人的車子很好,那個時代崇尚白色。
<史記 卷四 周本紀第三>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
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
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
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帝
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
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
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
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炮格之刑。紂許之。
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
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
人所恥,何往為,只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
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
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
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西伯崩,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
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謚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
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
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
業。
九年,武王上祭於畢。東觀兵,至於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
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
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遂興
師。師尚父號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
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
赤,其聲魄雲。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
器而奔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乃遵文王,遂
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
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曰:「孳孳無怠!」武王乃作太誓,告於眾庶:「今殷
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
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
可再,不可三!」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
麾。曰:「遠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
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
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
惟家之索』。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
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於百姓,以奸
軌於商國。今予發維共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
哉!不過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羆,如豺
如離,於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於爾身有戮。」
誓已,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
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
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於火而
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揖諸侯,諸侯畢從。武王至
商國,商國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
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
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
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復軍。
公季去世,兒子昌繼位,這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文王,他繼承後稷、公劉的遺業,效法古公、公劉的法則,一心一意施行仁義,敬重老人,慈愛晚輩。對賢士謙下有禮,有時到了中午都顧不上吃飯來接待賢士,士人因此都歸附他。伯夷、叔齊在孤竹國,聽說西伯非常敬重老人,就商量說為什麼不去投奔西伯呢?太顛、閎(hōng,洪)夭、散宜生、鬻(yù,玉)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歸順了西伯。
崇侯虎向殷紂說西伯的壞話,他說:「西伯積累善行、美德,諸侯都歸向他,這將對您不利呀!」於是紂帝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閎夭等人都為西伯擔心,就設法找來有莘氏的美女,驪戎地區出產的紅鬃白身、目如黃金的駿馬,有熊國出產的三十六匹好馬,還有其他一些珍奇寶物,通過殷的寵臣費仲獻給紂王。紂見了這些非常高興,說:「這些東西有了一件就可以釋放西伯了,何況這么多呢!」於是赦免了西伯,還賜給他弓箭斧鉞,讓他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紂說:「說西伯壞話的是崇侯虎啊!」西伯回國之後就獻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請求紂廢除炮格的刑法,這種刑罰就是在銅柱上塗上油,下面燒起炭火,讓受罰者爬銅柱,爬不動了就落在炭火里。紂答應了西伯的請求。
西伯暗中做善事,諸侯都來請他裁決爭端。當時,虞國人和芮(ruì,瑞)國人發生爭執不能斷決,就一塊兒到周國來。進入周國境後,發現種田的人都互讓田界,人們都有謙讓長者的習慣。虞、芮兩國發生爭執的人,還沒有見到西伯,就覺得慚愧了,都說:「我們所爭的,正是人家周國人以為羞恥的,我們還找西伯干什麼,只會自討恥辱罷了。」於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讓出然後離去。諸侯聽說了這件事,都說:「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
第二年,西伯征伐犬戎。下一年,征伐密須。又下年,打敗了耆(qí,其)國。殷朝的祖伊聽說了,非常害怕,把這些情況報告給紂帝。紂說:「我不是承奉天命的人嗎?他這個人能幹成什麼!」次年,西伯征伐邘。次年,征伐崇侯虎。營建了豐邑,從岐下遷都到豐。次年,西伯逝世,太子發登位,這就是武王。
西伯在位大約五十年。他被囚禁在羑里的時候,據說曾經增演《易》的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稱頌西伯,說他斷決虞、芮爭執以後,諸侯們尊他為王,那一年就是他承受天命而稱王的一年。後來過了九(十)年逝世,謚為文王。他曾改變了殷之律法制度,制定了新的歷法。曾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那意思就是說,大概帝王的瑞兆是從太王時開始興起的。
武王登位,太公望任太師,周公旦做輔相,還有召公、畢公等人輔佐幫助,以文王為榜樣,承繼文王的事業。
武王受命第九年,在畢地祭祀文王。然後往東方去檢閱部隊,到達盟津。製做了文王的牌位,用車載著,供在中軍帳中。武王自稱太子發,宣稱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討伐,不敢自己擅自作主。他向司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執符節的官員宣告:「大家都要嚴肅恭敬,要誠實啊,我本是無知之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業。現在已制定了各種賞罰制度,來確保完成祖先的功業。」於是發兵。師尚父向全軍發布命令說:「集合你們的兵眾,把好船槳,落後的一律斬殺。」武王乘船渡河,船走到河中央,有一條白魚跳進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來用它祭天了。渡過河之後,有一團火從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轉動不停,最後變成一隻烏鴉,赤紅的顏色,發出魄魄的鳴聲。這時候,諸侯們雖然未曾約定,卻都會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個。諸侯都說:「紂可以討伐了!」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現在還不可以。」於是率領軍隊回去了。
過了兩年,武王聽說紂昏庸暴虐更加嚴重,殺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著樂器逃奔到周國來了。於是武王向全體諸侯宣告說:「殷王罪惡深重,不可以不討伐了!」於是遵循文王的遺旨,率領戰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披甲戰士四萬五千人,東進伐紂。第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軍隊全部渡過盟津,諸侯都來會合。武王說:「要奮發努力,不能懈怠!」武王作了《太誓》,向全體官兵宣告:「如今殷王紂竟聽任婦人之言,以致自絕於天,毀壞天、地、人的正道,疏遠他的親族弟兄,又拋棄了他祖先傳下的樂曲,竟譜制淫盪之聲,擾亂雅正的音樂,去討女人的歡心。所以,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各位努力吧,不能再有第二次,不能再有第三次!」
二月甲子日的黎明,武王一早就來到商郊牧野,舉行誓師。武王左手拿著黃色大斧,右手拿著有旄(máo,毛)牛尾做裝飾的白色旗幟,用來指揮。說:「辛苦了,西方來的將士們!」武王說:「喂!我的友邦的國君們,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各位卿大夫們,千夫長、百夫長各位將領們,還有庸人、蜀人、羌人、鬃人、微人、�人、彭人、濮人,高舉你們的戈,排齊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讓我們來發誓!」武王說:「古人有句老話:『母雞不報曉。母雞報曉,就會使家毀敗。』如今殷王紂只聽婦人之言,廢棄祭祀祖先的事不加過問,放棄國家大政,拋開親族兄弟不予任用,卻糾合四方罪惡多端的逃犯,抬高他們,尊重他們,信任他們,使用他們,讓他們欺壓百姓,在商國為非作歹。現在我姬發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今天我們作戰,每前進六步七步,就停下來齊整隊伍,大家一定要努力呀!刺擊過四五次、六七次,就停下來齊整隊伍,努力吧,各位將士!希望大家威風勇武,像猛虎,像熊羆,像豺狼,像蛟龍。在商都郊外,不要阻止前來投降的殷紂士兵,要讓他們幫助我們西方諸侯,一定要努力呀,各位將士!你們誰要是不努力,你們自身就將遭殺戮!」誓師完畢,前來會合的諸侯軍隊,共有戰車四千輛,在牧野擺開了陣勢。
帝紂聽說武王攻來了,也發兵七十萬來抵抗武王。武王派師尚父率領百名勇士前去挑戰,然後率領擁有戰車三百五十輛、士卒兩萬六千二百五十人、勇士三千人的大部隊急驅沖進殷紂的軍隊。紂的軍隊人數雖多,卻都沒有打仗的心思,心裡盼著武王趕快攻進來。他們都掉轉兵器攻擊殷紂的軍隊,給武王做了先導。武王急驅戰車沖進來,紂的士兵全部崩潰,背叛了殷紂。殷紂敗逃,返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寶玉衣,投火自焚而死。武王手持太白旗指揮諸侯,諸侯都向他行拜禮,武王也作揖還禮,諸侯全都跟著武王。武王進入商都朝歌,商都的百姓都在郊外等待著武王。於是武王命令群臣向商都百姓宣告說:「上天賜福給你們!」商都人全都拜謝,叩頭至地,武王也向他們回拜行禮。於是進入城中,找到紂自焚的地方。武王親自發箭射紂的屍體,射了三箭然後走下戰車,又用輕呂寶劍刺擊紂屍,用黃色大斧斬下了紂的頭,懸掛在大白旗上。然後又到紂的兩個寵妃那裡,兩個寵妃都上吊自殺了。武王又向她們射了三箭,用劍刺擊,用黑色的大斧斬下了她們的頭,懸掛在小白旗上。武王做完這些才出城返回軍營。
第二天,清除道路,修治祭祀土地的社壇和商紂的宮室。開始動工時,一百名壯漢扛著有幾條飄帶的雲罕旗在前面開道。武王的弟弟叔振鐸護衛並擺開了插著太常旗的儀仗車,周公旦手持大斧,畢公手持小斧,待衛在武王兩旁。散宜生、太顛、閎夭都手持寶劍護衛著武王。進了城,武王站在社壇南大部隊的左邊,群臣都跟在身後。毛叔鄭捧著明月夜取的露水,衛康叔封輔好了公明草編的席子,召公奭(shì,式)獻上了彩帛,師尚父牽來了供祭祀用的牲畜。伊佚朗讀祝文祝禱說:「殷的末代子孫季紂,完全敗壞了先王的明德,侮慢鬼神,不進行祭祀,欺凌商邑的百姓,他罪惡昭彰,被天皇上帝知道了。」於是武王拜了兩拜,叩頭至地,說:「承受上天之命,革除殷朝政權,接受上天聖明的旨命。」武王又拜了兩拜,叩頭至地,然後退出。
<史記 齊太公世家>
譯文
太公望呂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後西伯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四處游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有人說,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周西伯被囚禁在羑(yǒu,有)里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hóng,宏)夭久聞呂尚之名而召請他。呂尚也認為「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雖然呂尚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
周西伯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後,暗中和呂尚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周西伯為正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ruì,瑞)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的文王。西伯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
文王死後,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繼續完成文王的大業,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雲集響應。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呂尚左手拄持黃鉞(yuè,月),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sì,似)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於是兵至盟津。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武王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太公同寫了《太誓》。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將征伐商紂,占卜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風雨突至。群臣恐懼,只有太公強勸武王進軍,武王於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師,進伐商紂。商紂軍隊徹底崩潰。商紂回身逃跑,登上鹿台,於是被追殺。第二天,武王立於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yì,義)按照策書祈禱,向神只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散發商紂積聚在鹿台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築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上述諸事多半是採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師尚父東去自己的封國,邊行邊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說他:「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正遇萊侯帶兵來攻,想與太公爭奪營丘。營丘毗鄰萊國。萊人是夷族,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
太公到齊國後,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大國。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時,管蔡叛亂,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shào,紹)康公命令太公說:「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此間五等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討伐。」齊因此可以征討各國,形成大國、定都營丘。
㈤ 商朝滅亡後,其族人都跑到哪裡去了
商朝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個燦爛的時代,曾經輝煌一時,如今在很多的文學典籍和甲骨文都有記載,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湯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但是在公元前1046年,因為商紂王的昏庸無道,最終被周武王所滅,紂王自焚而亡,自此傳承了近600年的商朝就此滅亡,那麼周朝建立之後,商紂王的族人都跑到哪兒去了呢?
但是,在周武王去世之後,他曾經冊封的這三位兄弟卻聯合武庚發動了叛亂,史稱「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平定,武庚等人皆被處死,殷國也就徹底的滅亡了。
就這樣,紂王的直系親屬也就只剩下他的哥哥微子啟,為了保證殷商傳承不斷,公元前1039年,周朝又封微子啟在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了宋國,而且特別准許他使用天子禮樂供奉商朝宗祠,就這樣殷商遺民在宋國繁衍生息下去。
㈥ 史上紂王簡介
帝辛(?―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 ),謚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因其母為正後,故得以立為嗣子。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因此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好發展,國力強盛之餘,便興拓土開疆之事,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商朝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擊敗商軍,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㈦ 紂王死後十幾萬商朝軍隊去哪兒了
紂王死後十幾萬商朝軍隊去哪兒了?佔領南北美洲數百年 視頻
紂王死後十幾萬商朝軍隊去哪兒了?佔領南北美洲數百年
目前頗受爭論的一個話題,那就是武王伐紂之後,殷商十幾萬人神秘失蹤後來竟然在美洲稱霸數百年的歷史真相。
然而奧爾梅克藝術風格,與中國殷商時代藝術驚人相似,因此才有眾多學者支持「殷人東渡」這種說法。雖然「殷人東渡」說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認可,但畢竟奧爾梅克文明留下的資料很少,考古發現也不多,至今為止,仍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商朝人,特別是攸侯喜這些商朝遺民就是奧爾梅克文明的開創者。
這個很有爭議的 望有幫助
㈧ 殷紂王對國家有哪些貢獻
即位後的紂王,在父師長箕子、少師比十五上,時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業,名臣賢相的誥言警語的勸諫教育下,也曾勵精圖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當時的政治也還清明,四海也還賓服。只是江淮間的夷人,還時有內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紂王決心御駕親征,徹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葉染丹,淇濱竹林葉翠。英姿颯爽的紂王,身著戎裝,在大臣的陪伴下,舉行了告廟典禮,接著在大校場殺牲祭旗,鳴炮啟駕。只見旌旗蔽天,戈戟耀日,這時紂王坐在四馬拉的戰車上,在四轔馬蕭聲中,東征大軍出淇水關,越過湯湯南流的淇水,跨過滾滾北流的大河,向通行為表現黎邑(在今河南浚縣東)的大道進發。在黎邑會合了諸侯發來的軍隊。紂王作了征東夷的誓師後,東征大軍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縣)開跋。到達攸地後,紂王接受了攸侯的參拜及軍情的匯報。紂王的大軍在攸侯軍隊的前導下即開赴前線。也許是由於王師軍容的盛壯,夷方聞風喪膽,倉皇遠遁。紂王的軍隊只和東夷的盟國小有接觸,未有大的斬獲。後來紂王的軍隊在夷方國域大肆威勢之後,即於次年正月,由前線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舉行了告廟後,紂王的大軍便走上返國的道路。在返國途中,遇上風景好的地方,便留連幾於;碰上好的圍場,便狩獵一番。邊走邊玩,興致勃勃。直到楊花撲暮春天氣,王師才回到沫都。 這次御駕親征,大大增長了紂王的見識,提高了紂王的威望,同時也暗暗滋長了他驕橫與逸樂的情緒。
㈨ 紂王的統治如何
對封神演義中被討伐的對象商紂王,毛澤東作了一分為二的評價。
1952年11月,毛澤東沿黃河巡視,當他來到河南安陽古城殷墟時說:「這里,是中國最早的一個古都。殷紂王很有本事,是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了起來,在歷史上,對發展文明的區域曾有過貢獻,是有功的。可是他濫用職權,為自己享樂,在修造重重樓閣和金碧輝煌的鹿台中,不知耗費了勞動人民多少金錢和血汗,那些酒池肉林、折脛之說,證明了他的放盪、荒淫、獨裁和殘暴。」「大家知道,當年紂王與他的那個妲已,以砍斷樵夫的腳脛取樂;比干冒死進諫,被他在摘心台剖腹挖心;周文王——姬昌,被他打入監獄,囚禁了七年之久。由於他的暴虐殘忍,排拒批評,一意孤行,人心向背,終於被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乘機進攻,率大軍攻破殷都大門——牧野,剛剛組起的奴隸軍反戈一擊,導致了殷的徹底滅亡。……」
「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西,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
㈩ 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他們對中國有哪些貢獻
這三位都是有名的暴君,當然也是後世王朝修史的誤解。
三位帝王,都是開疆拓土的能人,也就必然會耗費國力,相應的窮病黷武就是問題。
具體的貢獻,商紂王反對神權,改革舊俗,打破奴隸制的官吏選拔制度,任用下層官吏,這也導致了舊貴族的反撲。
秦始皇,統一混亂的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車同軌,書同文,但龐大的帝國,嚴刑峻法,難免不適應獲得和平後的社會。
隋煬帝,開辟京杭大運河,連接南北經濟,科舉制度大力提拔寒門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