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回答這種問題,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即破壞性和建設性.一方面.殖民統治是災難和禍害.政治上,西方列強為了維護在華利益,扶持在華代言人,嚴重阻礙中國的民主革命進程,這也不難理解中國後來為何要反帝反封.經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的特權,以及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嚴重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社會上,使中國淪入半殖半封的深淵.同時,列強通過武力威逼,以及商業貿易等形式,掠奪中國的資源,市場,以及各項優惠政策,和巨額賠款,早成了中國的落後!另一方面,從建設性來講,政治上,伴隨著西方的堅船利炮,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傳入中國,許多有識之士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模式,從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的君主立憲,到孫中山的民主共和,推動了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經濟上,列強在中國掠奪原料和初級產品,減少了中國農業經濟中的自給成分,中國小農經濟逐漸解體,中國被迫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從而使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伴隨著外國資本企業和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客觀上還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文化上,西方的民主思想文化開始傳入中國,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變革和思想解放.總之,就其建設性而言,可以概括為:帶來了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客觀上人推動了殖民地歷史的進步.
以上是個人當前所學知識和個人看法和總結,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㈡ 怎樣看待西方列強侵略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消極影響:一系列非正義的侵華戰爭的發動,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具體表現在領 土完整遭破壞,使中國長期不能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海關行政權的喪失,使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被宰割的地位;外國公使駐京和在中國駐軍,使中央政府處於列強外交和刺刀的監視之下。與此同時,列強通過中國內部的妥協派貴族大臣如琦善、耆英、伊裡布等人逐步控制中國的內政和外交,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義和團等中國人民的反抗,又扶植、收買奕、文祥等滿族貴族為代理人,導致國家主權被破壞殆盡,中國逐步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
積極影響: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動搖了在中原大陸上持續上千年的封建社會根基,促使其 逐步解體。有壓迫即有反抗,在列強的虎視眈眈下,國內涌現了大批有志之士,嘗試推 翻封建基礎,實行君主立憲,雖未成功,但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列強用軍艦大炮打開中國的大門大肆掠奪的同時也打破了清王朝一直以來愚昧的閉關鎖國狀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新篇章。總理衙門的設立,便是中國外交開始近代化的標志。
消極影響:他們發動戰爭侵略中國,殘害中國人民,卻還要中國人民去承擔其戰爭費用。他們通過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勒索巨額賠款,要求交納各種莫須有的費用。其中,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簽訂的《馬關條約》為最,列強規定中國應支付的賠款額高達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近10億兩之巨!迫不得已,中國政府只能舉借外債,主要是以關稅和鹽稅為擔保。帝國主義列強就此直接控制了這兩項稅收,等於扼住了中國財政的咽喉!此外,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興辦銀行,開采礦產,修築鐵路,利用特權,控制通商口岸,在中國市場傾銷商品,與中國民族企業爭奪市場並惡意壟斷。隨之而來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大批破產。
積極影響: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造成了商品市場,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經濟制度、經營管理和科技人員,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從而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條件和可能。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國開辦企業,是中國大地上最早出現的近代企業,雖然其主觀目的是經濟侵略,但客觀上又給中國帶來了近代備以及企業的管理制度,同時也造就了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
消極影響:1860年,英法聯軍進軍中華,搶劫並焚燒了離宮圓明園,「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使中國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筆珍貴無比的文化財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披著宗教外衣,以傳教為名,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進行文化滲透,以此為更長久的利益鋪路。其目的是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積極影響:過去的中國閉關鎖國,致使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差距,當然無論在經濟,政治體系還是其他方面都明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強的入侵的同時也傳播西方文化、科學知識,使得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新思潮萌發,沖擊了封建思想. 在列強不斷入侵破壞中國主權時,民國朝野皆不斷提出修約以回收主權。這表明中國人已逐漸接受西方思維, 注重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遠勝於往昔的「國體」; 在具體做法上, 一方面承認條約這一形式的重要性, 也試圖以西方外交的常規方式來進行修改。帝國主義列強本意圖通過奴化人民來控制中國,可惜的是,與他們的主觀願望相反,帝國主義的侵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促使他們投入反帝愛國運動和革命斗爭。
總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相對於它們對中國社會造成的消極影響來看,其在客觀上的積極影響無疑處於次要和從屬的地位。
㈢ 怎樣看待西方列強的侵略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面影響:
中國的國門被打開,領土被大片割占,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主權不斷被侵蝕和破壞,固有的封建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大量資源被掠奪,巨額賠款嚴重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中國逐漸由封建社會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客觀上,中國開始擺脫原有的封閉狀態逐漸與世界交流,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部分地流入中國,中國人尤其是先進知識分子的眼界逐漸開闊,西方的進步思想,如進化論,民主等流入中國,在中國部分沿海地區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資產階級,中國開始緩慢的近代化歷程。
(3)如何看待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擴展閱讀:
門戶開放政策雖使中國免於瓜分,但中國在經濟上也喪失了獨立性。
瓜分中國狂潮使得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成了西方大國的經濟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數城市的經濟得到畸形繁榮以外,中國廣大地區特別是農村的經濟都瀕臨破產。外國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聯合統治,導致了近代中國經濟的落後和人民的貧困。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而自戊戌變法失敗後,中國的朝政大權再次被守舊慈禧集團所控制,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不可能指望清政府抵禦帝國主義的瓜分和侵略,只有民眾起來進行殊死的斗爭,以保衛祖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和民族的生存。 而中國長期受列強欺辱,使地方產生強烈的仇外心理,成為義和團事件的導火線。而掌握清政府大權的慈禧太後借義和團排外,於1900年6月21日以光緒名義向十一國宣戰,引起八國聯軍之役。
參考鏈接:瓜分中國狂潮網路
㈣ 如何看待西方列強入侵中國
從1840起西方列強就開始對我們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殖民侵略。我們國家也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國家不再有主權,人民的生活也是困苦不堪。我們從那時起就一直在批判西方殖民者對中華文明的破壞,對中國人民的奴役,侵佔中國的領土,侵蝕中國的經濟。除了這些西方列強還對中國帶來了什麼。 毫無疑問中國為其落後與閉關鎖國付出了沉痛代價。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自此,從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到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前夕的70年間,愚昧、腐敗的清政府與各國列強先後簽訂了上百個不平等條約,中國先後開放了108個通商口岸,直到「門戶開放」。它並沒有給落後的中國帶來「福音」,反而使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協定關稅剝奪了中國自行規定關稅稅率的主權。從1861年起,英國人長期擔任海關稅務司,實現了其控制中國海關進而控制中國財政的目的。外國侵略者還享有超越中國法律的特權,使中國司法主權受到了侵犯。外國列強還先後在一些通商口岸設置了44個租界,這些租界儼然成為「國中之國」,此後又陸續取得了內河航運,駐扎軍隊等特權,成為外國「冒險家」的樂園. 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它的兩面性,無法否認,我們在挨打的同時,也是在前進著的。這場由西方列強發動的旨在掠奪中國的戰爭,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喚醒中國的驚雷,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客觀的說,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具有推動作用的,不論這是否屬於主觀意願。
1.對外交流 在西方入侵以前,我們始終把自己擺在一個大國的位子上,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這樣的傲慢態度也就促成了我們的對外政策。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的對外交流是以一種朝貢的方式進行而非貿易往來。我們將自己擺在君主國的地位上,把其他國家視為附屬國,不和其他國家進行平等對話。這樣的政策使我們在19世紀幾乎與世隔絕。在世界借著工業革命的力量吵吵鬧鬧的前進時我們還在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中。中英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戰爭之後,我們的統治者總算是睜開眼睛看到了世界,他們惶恐的看著整個世界,終於發現他們的軟弱無力。我們的對外交流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戰爭之後我們被迫接受了諸多不平等條約。我們的對外交流變為被迫的交流。我們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之下打開國門與西方進行往來。中國在西方列強的炮口下被迫開放,與世界發生聯系,從封閉中走出來。「睜眼看世界」的結果,是對自己的落後性的或多或少的省視。特別是在對外戰爭中的一敗再敗,使中國社會舊秩序的根本缺陷日益暴露出來
2.經濟 西方侵略者對中國進行入侵的最終目的就是打開中國的國門。在鴉片戰爭之前西方國家對中國一直處於貿易逆差的地位。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英國採用了先鴉片後戰爭的手法完成了這一改變。其他西方國家見狀紛紛採用戰爭手段迫使清政府與他們進行貿易往來。從此中國策劃能夠為他們的商品傾銷地。西方高質量的商品很快在中國佔領了市場。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很快就破產。清政府的稅收也大減,導
致匹配款無法償還,不得不向西方進行借貸。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佔主導地位時期結束,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3.社會階級 社會階級上,加速了社會的更替,使得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銳;中國無產階級先於中國資產階級產生。這時的階級關系可以說已經穩定在了這一層面,因為過去的奴隸主與奴隸的關系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消亡了。 社會矛盾上,認清了現實,明確了前進方向。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們並不甘心受外強欺負,所以社會矛盾的兩個就是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本國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社會的進步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不管有沒有侵略者的掠奪,歷史必然會促使中國的發展,無論何時何地。我個人認為,在這個世界還很不太平的年代,我們應該承認災難,然後再談我們吸取教訓後的進步。所謂多難興邦,也是在這樣的層面上說的。再者,死亡和飢餓並不一定代表著落後,而繁華和財富並不一定代表著發展,我們只要明確我們自己所要走的路,讓歷史自己評定過去的一切功過是非,不要懷揣著狹隘的民族主義,要牢牢的把握現在,善於向其他國家學習,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努力強大我們的祖國,讓我們的祖國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有一席之地,這才是最重要的.
㈤ 如何看待近代以來西方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晉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客觀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入侵打開了中國國門,打破了中國相對封閉的格局,促進了自然經濟的瓦解,西方近代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部分地進入了中國(洋務運動興起和早期民族資產階級產生就是證明),與此同時西方近代文明也進入了中國。這些都在客觀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走向近代化。
但必須說明,這些都只是西方侵略在客觀上為中國帶來的附加性效果。主觀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入侵中國絕不是為了促進中國的發展,而是為了其本國資本主義發展而試圖控制中國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西方國家用武力入侵的方式打開中國國門,割占我國的領土,破壞我國的海關制度,這都嚴重踐踏關於國家主權不得侵犯的國際法,嚴重破壞和侵蝕了我國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主權;西方國家大肆掠奪我國經濟和自然資源,僅《辛丑條約》就迫使中國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本息合計達9億8千多萬兩,長期嚴重製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西方國家還屠殺我國人民,僅僅南京大屠殺就殺害30萬中國同胞。這些都足以證明,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入侵對我國是一場不可不扣的災難,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㈥ 怎麼看待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原因
工業革命促使很多人想外面尋找財富
㈦ 如何看待西方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當時清政府慈嘻太後無能的賣了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中國,國民黨軍隊反擊日本,由於八路軍新四軍從中搗亂,國民和國民黨軍隊死傷無數。最後由於美國原子彈,日本鬼子回老家。這兩都是非正義戰爭。
㈧ 如何正確認識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自古至今都是弱肉強食,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正是因為中國落後沒有強大的現代代防禦力量;我們要奮起直追建設更加繁榮的祖國!
㈨ 如何正確認識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到封建帝制的覆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飽受了列強的欺凌,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與此同時,民族意識開始覺醒,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與民主主義思想也開始深入人心.為此,面對列強的侵略與掠奪,無數國人開始不斷探索救亡圖存、富國興邦的途徑.
關鍵詞:侵略戰爭; 民族危難;探索出路; 意識覺醒
一、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帝國主義以英國臣民的財產被剝奪,生命受到威脅,女皇陛下的官吏遭到了侮辱為由對中國開戰,戰爭的結局以清政府割讓香港島、賠銀2100萬兩白銀、開放廣州等地為通商口岸.至此,封閉的中國大門被迫打開.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二、近代中國國力概況及人民處境
在被列強一次有一次的侵略中,清政府一方面割地賠款,一方面腐敗黑暗,中國國力日漸貧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廣大人民群眾深處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深處危難之中.
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侵略戰爭,屠殺中國人民,卻向中國勒索巨額賠款,使中國產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直接破壞和阻礙了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另外,西方列強利用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擴大了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進行掠奪和榨取,嚴重影響了對國內民族工商業和農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上喪失了獨立性.
到1913年,外國資本占機械採煤投資總額的79.6%,佔新式采鐵和冶鐵企業投資總額的100%,並且控制了41.2%的紗錠和49.6%的布機,使中國民族工商業難以獨立發展.1911年,全國9618.1公里鐵路中,由外國控制的達8952.5公里,佔93.1%.而中國自主修築的鐵路只有665.6公里,僅佔6.9%.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鐵路的控制,攫取了巨大的利潤.1877年,在各通商口岸進出的中外輪船的總噸位中,中國佔36.7%;到1907年,中國僅佔15.6%.
經濟上的落後疲乏直接導致了中國民眾的貧困,生活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西方列強在歷次侵略戰爭中,兇殘地屠殺了大批的中國人民,使中國人民生活在恐慌之中.1894年,日軍攻陷旅順,在4天內屠殺中國居民2萬餘人;1900年8月,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僅在庄王府一處,就燒死和殺死義和團團民1700多人;1900年,俄國入侵中國東北時,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沙俄軍警把中國人居住的村莊燒光,把數千居民槍殺,或驅入黑龍江中活活淹死.列強對中國人民的欺壓,使中國人民喪失了原本的地位,甚至失去了生命.
㈩ 如何看待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入侵對中國的影響
近代西方列強入侵對中國的影響: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經受了西方列強一次又一次的入侵與殖民掠奪。自此,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地位一落千丈,社會資源慘遭掠奪,國家領土被列強如狼似虎般瓜分。百姓民不聊生,顛沛流離,生靈塗炭,流離失所。國家主權成了一個虛詞,最高領導人迫於列強的武力威懾,不得不聽從其指使。
自此,中國開始覺醒。列強的堅船利炮不僅轟開了國門,也震醒了始終處於愚昧和自負之中的清朝政府。國人開始認識到我國與西方列強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全面又巨大的差距。國內的有志之士開始探索一條以強國為目的的振興之路。當朝政府與國內一大批愛國人士決定奮起反擊,抵禦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政府興起的運動以戊戌變法為代表,群眾斗爭以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為代表。這其中不乏英勇頑強的斗爭和可歌可泣的事跡,但是這些斗爭最終都失敗了。
從這些雖效果甚微但到底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西方列強的入侵到底影響了長期以來清政府夜郎自大的自負心理。清政府看到自己與外界的巨大差距,同時為了挽救統治危機,興起了洋務運動,提出了「自強」,「求富」的主張,洋務派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事業,同時也試圖「稍分洋商之利」,發展若干民用企業,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甲午海戰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歷經14年,由於領導者素質不高等原因未能推翻清政府,但已經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短暫的百日維新突破了「中學為體」的局限,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義和團更是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謀,使帝國主義對華政策不得不向「以華治華」轉變。
此時的清政府也完全成了資本主義國家控制中國的工具。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社會矛盾也由原來單一的農民同地主階級的矛盾變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的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也在這一時期產生。
西方侵略的步步緊逼,一系列救亡圖存運動的失敗,使中國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而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一度讓人民看到了革命的曙光。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統治,在中國建立了中華民國。取得了相當意義上的革命的成功,然而,很快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實便被袁世凱竊取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並沒有完成。
西方的早期侵略不言而喻使中國遭受了巨大的災難,但我們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侵略對我國的積極影響。拋開侵略的主觀意圖,西方的侵略在客觀上是推動中國經濟近代化的一異軍,使中國封建性極濃的自給自足式經濟走向解體,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同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產階級思想觀念也隨之而傳入。使短時期內不可能自己發展資本主義的封建的中國催生出了民族資本主義,同時,也使中國民眾從儒家思想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促使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加速了中國舊文化的解體,給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加快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瓦解和滅亡。
西方列強的入侵是以掠奪財富和開拓市場為根本目的的,這一目的體現在西方列強的每一次侵略戰爭和侵略行動中。西方列強以傳播近代文明為幌子,但實施的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行為,割地、賠款、奴役性貸款、修築鐵路和開采礦藏等無不是以犧牲中國為前提的。
僅就當時的國內形勢來看,西方列強的入侵無疑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然而事物都有兩面性,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西方列強的入侵問題,我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其對中國的積極影響。正因為落後,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我們才會有理由和動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