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立信是什麼意思
1927年元月,潘序倫先生創辦會計師事務所,他借用《論語》中「民無信不立」之意,將其定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公正服務、建立信用為宗旨。
然後又辦了學校,辦了出版社,印刷廠。。。。。。
⑵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是國企單位還是私企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是國內第一家特殊普通合夥會計師事務所,應該算私企。如果你是財會專業畢業,或想從事會計、審計行業等可以選擇這里。當然想進入會計事務所也不是隨便就被錄取的,需要經過多倫面試, 主要看面試者能力是否突出,建議考取一些高端財會類證書比較好,例如CPA、ACCA都是偏會計、審計的證書,適合想進入會計事務所工作的人群。
⑶ 上海立信好嗎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挺好的。
1、學校建設: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是一所會計、金融特色鮮明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原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和原上海金融學院於2016年6月合並組建而成。學校現有浦東、松江和徐匯三個校區,佔地面積1200多畝。2019年12月,浦東新校區建設順利開工。
2、就學情況: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近20000人,其中專業碩士研究生200餘人。
3、學生就業:學生就業形勢良好,碩士研究生就業率達100%,本科生就業率達93.66%以上,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4、合作交流: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合作院校和機構范圍涵蓋五大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30餘所院校和國際組織、中國港澳台地區的8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學校設立專項國(境)外學習獎學金,採取多種形式資助學生參加國際交流活動。
學校歷史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由原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和原上海金融學院合並組建而成。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前身為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始創於1928年,1992年更名為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2003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上海金融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銀行學校,1987年升格為上海金融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上海金融高等專科學校,2003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上海金融學院;2016年,兩校合並成立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截至2019年4月,學校有松江、浦東和徐匯三個校區,佔地總面積1200多畝;設有15個二級學院;有38個本科專業,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學生近20000人,其中研究生200餘人;有教職員工1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餘人。
⑷ 立信會計事務所怎麼樣
立信會計事務所還不錯。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立信」)由中國會計泰斗潘序倫先生於1927年在上海創建,是中國建立最早和最有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1986 年復辦,2000年成立上海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2007年更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立信依法獨立承辦注冊會計師業務,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從業資格。2010年,立信獲得首批H 股審計執業資格。2010年12月改製成為國內第一家特殊普通合夥會計師事務所。
立信管理公司成立後,主打「立信」品牌,上海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更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北京中天華正會計師事務所更名為「北京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廣東羊城會計師事務所更名為「廣東立信羊城會計師事務所」。
立信管理公司對立信旗下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統一管理標准、統一經營管理,為旗下成員所提供協調性服務。
⑸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介紹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由中國會計泰斗潘序倫博士於1927年在上海創建,是中國最早建立和最有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於1986年復辦。2000年6月由朱建弟、李德淵、周琪、戴定毅、鄭幗瓊、王德霞、錢志昂、施國梁、孟榮芳等人發起設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原名上海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500萬元。經國家批准,依法獨立承辦注冊會計師業務,具有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的資格。根據美國薩班斯.奧克斯法案之規定,非美國審計機構如需對美國上市公司之海外子公司進行審計,需要在PCAOB(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進行注冊,立信已於2004年8月獲得該資格。
⑹ 立信為什麼叫shulunpan
BDO是跟美國那邊的事務所的聯盟,現在立信變成了像四大那樣的管理模式了
SHU LUN PAN是指立信的創建人----中國會計泰斗潘序倫博士,所以立信的英文名是沒有LI xin而是用SHU LUN PAN代替。
但是現在立信羊城還不是跟立信一回事的,還是分開的,不直接是立信的分所,但是也屬於立信管理的一員吧~
我剛好在立信實習,所以比較清楚~哈哈~
⑺ 立信之魂 怎樣理解
在上海灘,無論老少,恐怕沒有誰不知道「立信會計」的。然而,也許有人不知道,「立信」發展至今與一位終身為會計學事業奉獻的前輩密不可分,這位前輩就是被譽為中國現代會計學之泰斗的潘序倫。
今年是潘老誕辰120周年。自1928年他創辦了立信會計學校至今的80多個歲月中,他不僅創立了以立信命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學校和圖書用品社三位一體的事業鏈,「立信」還培養出了無數的財會人才。我們很難想像,潘老初辦會計學校時全中國只有區區20餘人領有會計師執照,而到今天,「立信」向國家輸送了20多萬專業人才,這是學校的底氣和豪氣使然,更與潘老長年奠定的堅實基礎有關。
會計師事務所:現代賬房先生
那麼,潘老是如何創辦「立信」的呢?還得從九十多年前的1921年他遠赴美國留學說起。
那年夏天,潘老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這時的他已屆而立之年。大齡學生的想法很實際,只希望早日就業,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銷。也就在這時,他從上海的《申報》和《新聞報》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是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招考留學生,一旦錄取,公司將會擔負起留學生每月的膳宿費80美元以及往返的車旅費和服裝費。不過,留學生的後顧之憂解決了,報考卻是有條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須有國內著名大學的保送。
對潘序倫來說這信息不啻是個難得的好機會,他立刻向學校申請了,結果他如願以償,以名列榜首的考試成績獲得聖約翰大學的保送。不久,他便告別家人,奔赴美國哈佛大學求學。
在潘老的回憶文章中,說起這段留學的經歷,他調侃道:「說起來很慚愧,現在我被人稱為『會計專家』,甚至過譽為『會計界泰斗』,但在30歲以前我還不知道『會計』是什麼樣的學科呢?直到我進入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學院,才在學習會計學的征途上邁出了第一步。那時,我國赴美留學生大多數是選學『銀行貨幣學』一科的,因為當時銀行業一時勃興,遍設於全國各大城市。選學這一科不僅就業機會多,還可以謀取高薪俸。可我採取了『人棄我取』的方針,選定了會計作為我的終身職業。我覺得會計是一門應用面很廣泛的學科,我認定日後國家對於會計人才的需要定會逐年增加,現在看來我的選擇還是對的……」
為了這個選擇,潘老付出的是全部身心。在哈佛的兩年時間里,他放棄了一切娛樂活動,居然從沒看過一場電影,也沒到餐館吃過一頓飯,除了上課時間之外的業余時間,他幾乎都是帶上幾塊硬麵包和一瓶清水,從清晨到深夜在自己的宿舍或是學校的圖書館里看書度過的。
潘老就這樣咬著牙勤學苦讀,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美國的留學生涯中,在取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之後,又繼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並獲得了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
1924年,闊別上海3年的潘序倫回到了祖國,他先後被聘為上海商科大學教務主任兼會計系主任以及上海國立暨南大學商學院院長之職……潘老在這兩所大學執教期間,他敏銳地發現了一個問題。當時,正是我國的民族工商業蓬勃發展的時期,延續了千年的「賬房先生」用楷書直排書寫的上收下付、項目簡略的記賬手法已經應付不了日益繁復的財務報表,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拖工商業發展的後腿呢。
也正是這個原因,會計界也有改革「中式簿記」的要求。然而,呼聲雖高,可熟悉新式簿記的會計人才和制度卻十分缺乏。這種現象讓潘老陷入了沉思:他想,自己在教學期間已經引進並講授起西方新式會計學來了,也培養了學生,可對社會上日益增長的需求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啊。思前想後,他覺得應該拓展會計師業務,改變觀念,培養現代會計人才,逐步提升中國會計工作的落後局面。
1927年1月,「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在上海愛多亞路(即今延安東路)39號成立了。在成立會上,潘老強調自己的理念:「信用乃會計之本,要開展會計師業務,首先要取信於社會。『民無信不立』,信用二字,是比生命還要可貴的信條,我們務必建立它、敬重它、追隨它。 」
為了這個神聖的信念,第二年的1928年潘老毅然將已在社會上有些名氣的 「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改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他的目的很明確,取《論語》中「民無信不立」之意為座右銘。取名「立信」便是再次重申「信」為生命線,只有重信用,取信社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百年樹人,立信為本
自從開辦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後,潘老他們忙得整天腳不沾地。一開始,事務所的業務只是為有需求的工商企業擔任會計制度的設計工作,恰恰是這種新式的簿記會計方式讓老闆們嘗到了甜頭,他們的事業在發展,特別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於是紛紛要求「立信」為他們培訓新一代的「賬房先生」。
這讓事務所的信心大增,專為這些人設立的補習班勢在必行。可漸漸的,「立信」的口碑越傳越遠,報名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面對如此供不應求的局面,潘老再一次思考起求新求變的「立信」之路。
經過縝密慎重的考慮,潘老決定開辦會計補習學校,他說:「居常以為會計事務所業務,對於社會各界雖有其重大之價值,然提倡學術,培養人才,則為百年樹人之計,其意義更為遠大。唯有優越之會計人才,庶政府與企業之會計能日臻於完善,間接足以促進國家社會之進步,收效迅速而宏大。 」
因為學生的人數逐日增長,事務所原先在愛多亞路的教室已裝不下補習的學生了,事務所不得不在河南中路的吉祥里又買了一棟兩層樓的房屋改作校舍。與此同時,潘老還發現前來補習的學生中一般家境都比較清寒,多系失學、失業青年。為了讓這樣的年輕人擁有同樣的學習機會,潘老要求補習班除了吸收在業青年外,還錄取失學及失業青年。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家境貧寒的失業青年為取得一技之長後謀求到職業,他們勤奮苦學,學習成績大都優良,在以後的工作單位里普遍獲得了好評。
從1928年到1947年的20年間,立信會計補習班總計舉辦了40屆。全盛時期,僅上海一個地方就設有11所分校,每學期招生都在2000人以上。補習班能辦到如此受歡迎的程度,這在全國還不多見。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如潮好評之中,潘老又做出了人生中的另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成立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培養高等會計人才。
在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潘老環顧台下那些眼睛中滿是求知慾望的新生們,內心起伏。在他的心目中「立信」是會計人神聖不可動搖的精神,是人的脊樑骨,是比生命還要可貴的境界。潘老自幼熟讀《論語》,儒家的「誠」與「信」思想是他終身崇尚的目標,一個「信」字讓他絲毫不敢鬆懈意志,潘老提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這24個字擲地有聲,理所當然成為「立信」的校訓。
想到這里,潘老清了清嗓子說道:「同學們,我想告訴你們一件曾經發生在我們事務所的事情。當年,有工商單位委託我們會計所辦事,可同時他們希望我們違背職業道德,做對他們有利的假賬。還說會給我們高報酬。其實,我們早就知道有個別會計師是會幫著他們造假賬的,結束時還會出具不真實的證明書。他們是迎合了委託人的需求,但這種所謂的業務我們事務所絕對不接受。我們寧可放棄這種委託也不能喪失事務所的信用。我們不肯有悖良心,卻被人說成是腦瓜子不轉彎,不講究靈活性,還說我們這么做太吃虧了,以後誰會來找我們做業務?事情真是這樣嗎?不然!日子一長,我們的事務所反倒給社會人士產生了一種好印象,他們認定『立信』是信得過的,是可靠的。以後,來找我們的事務所做業務的一批又一批。實踐證明,誠信是會計之本,不能有半點虛假,否則你就枉為會計師這個稱號……」
潘老的話音剛落,台下就響起了一片響亮的掌聲。
那年月,潘老雖然涉足於舊官場,但無論公務再繁雜,他依然親自主持著校務。潘老的「認真」讓「立信」的師生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隨時要檢查老師有沒有認真備課?有沒有認真批改作業?而對學生的考核也是很嚴格,考試成績以70分為及格線,至於考試作弊者必須開除學籍,那些一學期里缺課三分之一的學生,便不能參加期終考試了……
多年後,潘老總結自己在辦學方式上的成功經驗時,他很欣慰地表示「立信」採取的是事務所、學校、圖書社三位一體的方式辦學,它們是密切配合的夥伴和戰友——事務所可以為學校提供師資;圖書社可以為學校提供教材和補充經費;學校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參加工作後,又回過來協助事務所和圖書社發展業務。這樣滾雪球般的良性循環推動了「立信會計事業」的快速發展。
高風亮節,宗師風范
臨終前的潘老曾寫下這樣的遺囑:「一不發訃告,二不收骨灰,三不開追悼會,四不收任何形式的奠儀……我一生最喜歡節約一切物力、人力、財力,為建設新中國服務。 」
在潘老的心中,「立信」就是他親愛的孩子,他甘心情願地為之傾情付出。而他,卻不帶走一片雲彩。潘老的人生告白不過區區幾行字,但句句發自肺腑,而為了「立信」這個孩子,生性節儉的他幾乎把一生積累的知識財富和物質財富悉數用於孩子的身上。這是一種境界——一種以大愛積聚的境界!
在那一刻,潘老生前在「立信」的點點滴滴不時涌現在師生們的腦海之中,令人噓唏感嘆。
潘老的學生何佩莉說潘老的家比普通人的還不及,一間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書櫥一隔為二,住著他們老夫婦和2位老保姆共4個人。老保姆在潘家服務了幾十年,年紀比潘老還要大,潘老把他們當親人,大的一半讓她們睡,還要為她們養老送終。
不僅住房簡陋,潘家連一件像樣的傢具都沒有,更看不到什麼電器。有一年冬天,學校考慮到潘老年事已高,怕凍壞了他們老夫婦,要買一台取暖器送來。潘老得知後斷然拒絕,他絕不肯學校在他身上花費錢財,連市政府要為他解決住房也被他多次婉言謝絕了。他說上海住房困難的人家還很多,我已經有房子住了,還是先解決困難住房的人家吧……
潘老的小女兒回憶說,潘老的飯食極其簡單。有一次她去探望父母,見飯桌上有幾只河蝦。她問阿姨,父親常吃蝦嗎?阿姨回答不常吃,潘老規定如果要買蝦,每次只許買8隻。菜市場里賣蝦的一臉不屑地問阿姨,8隻蝦?你來稱稱看。不僅如此,愛吃魚的他每次吃魚都捨不得一頓吃完,總是中午吃這面,另一面留到晚上才捨得吃完。
小女兒還說了件令人酸澀的「笑話」,潘家有次被小偷光顧了。抽屜、櫥櫃被撬開後翻得一團糟。父母檢查完物品後發現,小偷只偷走了潘老存放多年的幾套舊西裝。他們家既沒古董,也沒金銀首飾,小偷實在無物可偷。
曾在立信工作的孫慶元校長也說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改革開放後,國際五大會計師事務所聯合在上海舉辦了一個招待會,那天,潘老也受邀出席,正裝坐在前排。聽報告時,大廳里極其悶熱,孫校長和潘老的臉上身上早已滲出了汗水。於是,孫校長脫去外套,也讓潘老脫掉涼快涼快,可潘老就是不脫。當時孫校長還有些奇怪呢,這個謎團直到招待會結束後他跟潘老去洗手間才解開:他見潘老脫下外套在擦汗,他的襯衫的袖子破舊不堪,還打了補丁。原來,再舊的衣服只要能穿上身,潘老絕不捨得扔掉啊。
潘老並不缺錢,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1937年,我和那時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同仁籌辦私立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我們除把所編 《立信會計叢書》的版權(每年可收版稅約四萬余銀元)全部捐贈與立信會專外,我自己也把歷年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職業收入中積累的銀元6萬元,捐給會專作為建校基金。 」
潘老為「立信」捐錢捐物何止這一筆?抗日戰爭結束,「立信」從重慶遷返上海,由於當時的校舍還在籌建,潘老毅然把他在上海長樂路一幢三層樓的住宅捐贈給學校作臨時校舍。新校落成後,他又捐出一萬元美元建造了體育館,讓學生有個體育鍛煉的場所。
令人欽佩的是,盡管潘老在十年浩劫中遭受沖擊,但是,「文革」結束後的1979年初,上海市會計學會成立,他把落實政策後發還給他的現金捐贈給了學會作為基金。198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復辦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他又立即將6萬元存款捐出,作為優秀學生的獎學金……其實,當時潘老的生活十分窘迫,他完全可以用這些錢解燃眉之急,可他覺得春天到了,嫩芽需要養料的澆灌,和改善生活相比,學會和學校的發展更需要支持。
事後有許多人問他,為什麼不給自己及家人留點呢?潘老呵呵笑說:「立信學校就是我的 『兒子』,我的財產不會給任何人,今後都將留給『兒子』啦! 」
潘老愛校且愛才,他經常用「才華出眾」來形容顧准。當年顧准進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時,不過是一個初中商科畢業的練習生。正是看準了他的才能,潘老倍加愛護,不拘一格地重用顧准,16歲就委任他上課做老師。事實證明,潘老的眼光沒錯,顧准從一個打雜的練習生升任會計員、會計教師和夜校部主任,一步一個腳印地錘煉了自我,他在實踐中邊教邊改教材,編撰成《銀行會計》,此書一出版,就受到社會的稱許和贊譽,並採用為大學教本,當時他只有19歲。
韓曼濤也是立信會計補習學校的學生,潘老發現他反應敏銳、頭腦縝密,是會計中的「聰穎之才」,便重用他擔任教師兼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查賬主辦。當時,上海租界搜捕革命者的風聲緊張,誰收留革命黨就得受牽連,而潘老恰恰在這時得知了韓曼濤的地下黨身份。愛才的潘老冒著風險派他到外地去查賬,避過了這陣風頭。
像潘老這般人格,正如馬寅初先生的由衷之言:「不要說潘先生邀請我教書,就是要我替他倒夜壺,我也願意。 」馬先生的有感而發是因為國民黨發行「關金券」時,他公開在學生大會上揭露了這是個騙局。國民黨當局為了打壓馬寅初,不準各大學留用。但潘老卻不畏壓力,聘用馬寅初先生為立信學生授課。這事被陳立夫知道後把潘老叫去訓斥了一頓,還命令他解聘馬先生,潘老卻不予理睬,這位會計之父最能掂量勢利和人才之間孰重孰輕。
在潘序倫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我們重溫潘老的這段話語倍覺無窮回味——「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這24字是潘老留給「立信」的遺志,更是「立信」永遠的魂魄!細想之下,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做人之道呢?
⑻ 立信用戶是什麼意思
「立信」即主動建立信用檔案,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立信商戶的意思是這家店屬於立信示範單位。
立信示範單位證書,是全國企業徵信系統發放給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檔案的證明,證書內容包括企業信用編碼、單位名稱、信用二維碼、發放日期,發放機構等內容,用手機掃一掃立信單位證書上的二維碼,可以直接進入該單位企業信用檔案。
⑼ 會計師事務所前加註的BDO是什麼意思
會計師事務所前加註的BDO是指:德豪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BDO International 。
BDO International是世界第五大會計網路,也是一家世界性的專業服務事務所,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全年綜合總收入錄得89.9億美元/75.6億歐羅。
以美元結算的話,增幅較去年上升10.7%。(如以固定匯率計算,增長為8.3%),客戶BDO的成員事務所遍布全球162個國家和地區,雇員80087人,分布在1591個辦公地點。
(9)中國立信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德豪國際會計師事務所BDO在中國的發展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由中國會計泰斗潘序倫博士於1927年在上海創建,是中國最早建立和最有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2009年1月14日,中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公司與BDO簽署協議,立信旗下中國大陸的五家成員所正式加盟「BDO國際」成為其全球成員。
2012年,BDO在中國快速發展業務,在內陸和香港有7,500-8,000名員工,成為繼美國11,500名員工之後第二大分部。通過全球總裁預計,中國員工人數將會在3-4年間超過美國員工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