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大宗教哪個最早傳入中國
三大宗教最早是佛教來到中國。如果說什麼宗教是最早的話,恐怕就是薩滿,薩滿宗教是世界性宗教,信仰的神明頗多,切不同,但是特點就是對大自然的信仰,對萬物的尊敬,萬物皆有靈。因為薩滿是一個相當原始古老的宗教,可以說是伴隨著人類的起源就開始的,遠比三大宗教早很多很多
❷ 中國最早的宗教是什麼教
是道教。
戰國中期的齊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黃」,指道教始祖——黃帝;「老」,指道教始祖——老子。後世道教奉為鼻祖。『黃老」,也稱黃老學說或黃老教派,古代一種宗教流派。黃老」,也稱黃老道,為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
西漢前期的統治者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漢武帝後,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黃老道,由政治信仰轉變為宗教團體。
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而佛教是兩漢之間傳入中國的。
(2)中國什麼教最早擴展閱讀:
道教信仰的來源 :道教是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產生的一種以延年益壽、飛升成仙為目的的多神宗教。它崇拜的最高對象是「道」,認為「道」是原始之氣,認為道是原始之氣,是萬物的本源和宇宙發展的原動力,它可以溝通人與萬物,是最高的真理。
老子所著《道德經》被看作是道經之首。早期道教信仰來源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原始宗教和巫術。其次,春秋戰國以至秦漢的神仙信仰、方術和陰陽五行學說。第三,黃老學說。道家崇尚的「道」是一種超乎形象的宇宙本體,道教誇大它的絕對性和超越性,並加以人格化,成為全知全能的至上神。
網路-道教
❸ 中國四大宗教中創立時間最早的是
中國的,應該是佛教。
道家雖然最早,但成型的道教卻相對晚。無論先秦還是西漢基本都是以道家的形式,並沒有出現教派,直至東漢末才有。畢竟搞政治和搞宗教哪個有前途是不言而喻的。
佛教雖然來得晚,直到東漢才被官方承認,成為中國的宗教,但一開始來得時候就是教派。(之前算是外來的,並沒有本土化。最早西漢早期有記載。)
伊斯蘭教又晚一些,唐朝中東地區大食和波斯發生戰爭,大食就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波斯就是拜火教的也叫襖教,中國境內的回民祖先其實就是從唐時轉移到中國的,其實原先信的是拜火教,只是在伊斯蘭教徒打壓下慢慢成為現在的樣子,但其實他們是明教中人啊!正經的有記載的伊斯蘭教傳入是從南方海路上傳來的,也被稱呼為大食教。(ps,最早和國外打仗就是這個時期,可惜唐軍雖然精銳但架不住人員物資沒補充撐不下去,最後還是給跪了。)
基督教其實和伊斯蘭教傳入的時期差不多,當時被稱為景教。具體哪一派傳進來的,沒接觸過神學,就不清楚了。
❹ 中國第一大宗教是什麼
鄙視樓上的,明顯沒有深入研究!
雖然本人認為也是儒教,但是,我並不認同儒教包括了道教和佛教!盡管三教之間有所融合,但絕對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儒教是中國專制社會長期形成的特殊形式的宗教,中國是否存在儒教,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不存在儒教,「儒」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中的一家,是一個學術派別。「儒」這個字,原本是古代對學者的尊稱,它的字義是「優」及「和」的意思,說他們的思想學問,能夠安定別人,足以說服別人。所以它只能稱為「儒家」。有的認為存在儒教,孔子教主,漢武帝利用政治權利把孔子學說宗教化,定儒教於一尊。隋唐時期「佛」、「道」、「儒」並稱為三教,此後,三教出現合一的趨勢。在封建政權的支持下,儒教體系完成於宋代,它以中國封建倫理「三綱」、「五常」為中心,吸收佛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修養方法。信奉「天地君親師」,「君親」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天地」是君權神授的神學依據;「師」相當於解釋經典、代天地君親之言的神職人員。《四書》、《五經》是儒教的經典,祭天、祭孔、祭祖是規定的宗教儀式。童蒙人塾(學)讀書,開始接受儒教的教育時,要對孔子的牌位行跪拜禮。從中央到地方各州府縣建立孔廟(又稱文廟、夫子廟、學宮等)。作為教徒(儒生)定期聚會朝拜的場所。雖然在認識上各有不同,但是無論稱為「儒教」或是「儒家」,其創始人均是一個孔子。
儒教(家)學說,很符合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利益,到漢武帝時,就向全國宣布,拋棄百家的學說,表彰儒家的思想,要大家閱讀「六經」。使用儒家思想來治國,把儒家思想提到唯一獨尊的地位,從此以後,各個朝代實行「科舉制度」,都以儒家作為考試做官的唯一課題,這就迫使人們非學習儒學不可,因此,儒學得以長期發揚光大。儒學統治中國達千年之久,它起了穩定封建秩序、延長封建社會壽命的重要作用。
春秋時期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本來就是直接繼承了殷周時期的天命神學和祖宗崇拜的宗教思想發展而來的,這種學說的核心就是強調尊尊、親親,維護君父的絕對統治地位,鞏固封建宗法的等級制度。所以這種學說稍加改造就可以適應封建統治者的需要,本身就具有再進一步發展成為宗教的可能。但是在先秦它還不是宗教,只是作為一種政治倫理學說與其他各家進行爭鳴。由儒學發展為儒教是伴隨著封建統一大帝國的建立和鞏固逐漸進行的,曾經歷了千餘年的過程。孔子的學說共經歷了兩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漢代,它是由漢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漢代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宗法專制國家需要一套在意識形態上和它緊密配合的宗教、哲學體系。孔子被推到了前台,董仲舒、《白虎通》借孔子的口,宣傳適合漢代統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統治者集團利用機會從唐末五代分散割據的混亂局面中撈到了政權。他們鑒於前朝覆亡的教訓,把政治、軍事、財政、用人的權力全部集中在中央。宋朝對外寧可退讓,對內則強化中央集權的封建宗法專制制度;思想文化領域里也要有與它相適應的意識形態相配合。漢唐與宋明都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宗法專制制度的國家,但中央權力卻是越來越集中,思想文化方面的統治方法也越來越周密。為了適應宋朝統治者的需要,產生了宋明理學,即儒教。儒家的第二次改造,雖說完成於宋代,追溯上去,可以上溯到唐代。韓愈推崇《大學》,用儒家的道統對抗佛教的法統。李翱用《中庸》來對抗佛教的宗教神秘主義。到宋代朱熹則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定為「四書」,用一生精力為它作註解。朱熹的《四書集注》被宋以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定為全國通用的教科書。「四書」從十三經中突出出來,受到特殊的重視。
❺ 請教:我們中國最古老的宗教是什麼
在古代,中國人就相信有一位造物主,至上神存在。在儒家經典《五經》中有造物主和至上神——天,上帝,神的觀念,在《道德經》中還有道的觀念。《詩經·烝民》雲:「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意思是上天(上帝)造化產生了萬民,又為他們創造了萬物,制定了自然法則和道德法則;《道德經》第25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意思是說,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他無聲無形,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改變,循環運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勉強把他叫做「道」。我們的祖先還相信上帝是賞善罰惡者,《書經·伊訓》說:「惟上帝不常(非同尋常,絕對公義),(人)作善,(上帝)降之百祥;(人)作不善,(上帝)降之百殃。」
道教都具有多神論思想,這些神,有的是古人(或他們)的靈魂,有的是天使(天使有善天使和惡天使之分),有的是人們幻想出來的。基督教認為神是宇宙萬有的創造者,人(或人的靈魂)和天使都是被神所造。 道教把許多古代聖人當作神崇敬,並且嚮往人能夠長生不老。這種在人當中尋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價值的,但只有耶穌才是神借著童女懷孕降生成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過受難,流血,復活,拯救人類,也證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與神和好,成為神的兒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經》第78章指出:「是以聖人雲 :受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慢慢趨向偶像崇拜、無神論。正如聖經所說,世人都犯了罪,遠離了神。歷史進入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的傳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中斷,這實令人遺憾。到了現在,人們對道(上帝)的觀念越來越淡漠,以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華夏兒女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同時,也應該學習和繼承世界優秀文化,以提升國人的道德和精神風貌。
教是一種主觀意識對希望的執著而誕生的一種強大的精神依靠.
宗教是一種社會行為,它包括信仰,宗教組織,祭禮,文化(宗教建築,宗教繪畫,宗教音樂)等等方面的內容。一種成功的宗教能夠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並且對某一時代人類的社會發展形成較大的影響。
宗教是一種對社群所認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風俗的教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多數宗教是對超自然力量、宇宙創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給人以靈魂並延續至死後的信仰體系。對宗教進行研究的學科是宗教學。
宗教可以大致分為自發宗教和人為宗教兩大類。自發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宗教。而現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為宗教。
提問者問的應該是狹義的人為宗教,當然答案是道教。
如果是自然的廣義的自發宗教,應該是對天地的
崇拜的對自然的尊重。是大道無名的宗教。
❻ 我國起源最早的宗教是
我國起源最早的宗教應該是儒教,從周朝即開始作為皇權統治的輔助工具,以孔子為尊,也是最為官方的教派。
❼ 中國五大教分類歷史那個最早
中國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國具有一定歷史影響,形成中華民族風范,擁有一定規模性和區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別,它們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開始由阿拉伯傳入中國,經過長期的傳播、發展和演變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伊斯蘭教。它是中、阿人民間長期經濟、文化交流和傳統友誼的紐帶。唐、宋、元三代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的主要時期,迄止明代,中國先後有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東鄉、撒拉、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信奉伊斯蘭教。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同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別。天主教亦稱「公教」,原意為「普世的」和「大公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稱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譯為「羅馬公教」,音譯為「加特力教」,意譯為「羅馬天主教」。16世紀(明朝)傳入中國時,其信徒將所崇奉的神稱為「天主」,故在中國稱天主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東正教(Easten Orthodoxy)、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開始傳入中國,但當時傳入中國的是當年一度被認為是異端的聶斯托利派(中國稱景教,現稱「基督宗教馬龍派」),後來在唐朝會昌五年(845年)被禁止傳播。元朝時基督教(景教和羅馬天主教)又再次傳入中國,稱為「也利可溫」(蒙古語「有福緣的人」),元朝滅亡後又中斷了。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穌會派來利瑪竇,他被允許在廣東肇慶定居並傳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國得以立足。
❽ 中國最古老的宗教是
中國巫覡一脈,托始於黃帝之陰符經。漢書郊祀志卷二十五,載王莽篡位二年,用方士蘇樂言,興神仙事,託言「此黃帝神仙之術也。」中國古代的方士,就是巫覡之流,假託黃帝為始祖。郊祀志第五上:「洪範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獸、豹、獺有祭。是以聖王為之典禮,民之精爽不貳。齊肅聰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顏師古註:「巫覡亦通稱耳。」國語賈公彥春官神仕疏曰:「男子陽有兩稱,名巫名覡。女子陰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這只是史書記載但是巫教最早起源應該在上古洪荒年間,大巫們是引導人們生存的先驅者。
❾ 哪種宗教最先傳入中國不確定的不要回答撒
佛教,中國本土宗教為道教,外來傳入的宗教,最早的是佛教,佛教是隨著漢武帝派張騫開拓的絲綢之路最先傳入中國的,沒辦法誰讓當時佛教於印度正興,近水樓台呢?一開始是在民間傳播,後來東漢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劉庄。,劉庄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找人解夢,曰;夢中神為「佛」時,遂派遣使臣去天竺求佛,當時派去的使臣一個叫蔡音,另一個叫秦景。蔡、秦二人到西域大月氏國(今阿富汗)時,正好遇到了在大月氏國傳教的天竺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邀二僧到漢講佛,還用白馬馱載來一批佛經、佛像。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一行四人抵都城洛陽。劉庄為此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劉庄這段求佛故事,史稱「永平求法」。即公元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