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馬品種有哪些

中國馬品種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9 02:37:12

❶ 馬的品種都有哪一些

馬的品種有:

1、純血馬:純血馬有著嚴格的血統薄,以保證它的優良與純正。每一匹馬駒都要進行雙親血統以及祖代種系的注冊登記。

❷ 中國現在產什麼品種的馬

中國的馬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地方品種,如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雲南馬等;二是培育品種,如內蒙古的三河馬、新疆的伊犁馬等。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記得採納啊

❸ 中國都有那些馬的品種

馬品種的形成受各地自然環境條件和各個歷史時期人類對馬匹需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發展變化,為了滿足各種使用目的,人類不斷對馬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促使人類充分利用有益的自然因素,選擇和積極有用的經濟性狀,改進已有的品種,創造新品種。在不同地區和國家以及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和要求下,可以形成不同類型的品種。目前,世界上約有300多個馬品種。對馬品種的分類,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分類方法,這些分類方法都備有其特點。
按生物學分類
草原種[蒙古馬]
分布在世界上廣闊的草原地區的馬,具有較前的適應性,體質結實粗壯,體軀場而深廣,四肢短粗,被毛厚密,長毛發達,性格強悍,具有兼有馬的體型,如蒙古馬、哈薩克馬、三河馬等。
山地種[西南馬]
又名高原種。生長於山地的馬,體質堅實,體格不大,四肢強健,性格機敏,行動靈活,善走山路,具有乘、馱兼用的體型,如卡巴金馬、我國的西南馬等。
沙漠種[阿拉伯馬]
生活在乾旱沙漠地帶的馬,體格比較輕小,體質細致乾燥,皮包毛細,胸窄腹小,氣質活潑,有較快的奔跑速度,多具乘馬體型,如阿拉伯馬、阿哈—捷金馬。
森林種
生活在氣候寒冷的森林地帶的馬,一般體格不大,略顯粗重,軀干深寬,四肢粗短,胃腸發達,肌肉豐滿,被毛厚密,長毛較多,如我國原始地方品種浩門馬即屬於此類馬。
育成品種[純血馬]
這類品種的馬歷史悠久,是利用品種間的雜交方法,經過長期有計劃的選種選配,在良好的生活條件下培育而成的品種。其特點是體格高大,外貌整齊,遺傳性穩定,工作能已達到專門化程度,屬優良品種,有高度的種用價值,如純血馬、阿拉伯馬、奧爾洛夫馬等。這類品種對飼養條件要求較高,而實用性面廣,但不如地方品種適應性強。
自然品種[法國貝爾修倫馬]
又稱地方品種或土種。由於終年生活在天然草場之中,受人類的影響較小,因而保留著原始馬匹的特點,故也稱之為原始品種。它體質強壯,有高度的適應性,一般體格較小,外貌粗糙,皮厚毛粗,工作能力較差,缺乏專項工作能力,如我國的內蒙古馬、西南馬等都屬此類品種。
培育品種[山丹馬]
又稱過渡品種。是由育成品種對地方品種馬進行雜交改良,經過必要的培訓過程,達到良種馬的一定水平,具備品種成立條件的馬匹。其體格外貌和工作能力已有提高,但種群數量、身體素質尚需繼續選育改進。

❹ 中國有那些馬的品種

中國的馬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地方品種,如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雲南馬等;二是培育品種,如內蒙古的三河馬、新疆的伊犁馬等。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山丹馬

以馱載為主的兼用型馬品種。產於中國甘肅山丹馬場,以當地馬與頓河馬雜交育成,只含1/4的頓河馬血液。1984年經鑒定命名。體質結實,富悍威,對高寒山地適應性強。頭中等大,頸稍斜。甲較長,胸寬深,背腰平直,腰較短,尻較寬而稍斜。四肢堅固,關節強大,肌腱明顯,後肢稍外向,蹄質堅實。毛色以騮為主,黑色次之。母馬平均體尺(厘米):體高138.5,體長142.3,胸圍169.3,管圍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連山區,平均馱重100千克時行程200公里,歷時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騎乘測驗記錄1600米為2分11秒;5000米為8分13秒。對側步1000米為2分11秒最大挽力達455千克,相當於體重的91%。單馬駕兩輪膠車載重500千克,時速15公里。遺傳性穩定。

荷蘭溫血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說有哪一個品種的馬,像明星一樣快速竄紅,那就是荷蘭溫血馬。這是個新的品種,荷蘭在1958年才開始有血統登記簿,然而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歡迎的馬術競賽與騎乘用馬。荷蘭溫血馬可說是二十世紀的新產品,有別於二十世紀以前就有的溫血馬,它是專門為了馬術競賽用而培育出來的溫血馬。雖然這是荷蘭人所創造的品種,但其實應該算是一個歐洲品種,因為除了荷蘭之外,還有英國、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血統。

荷蘭溫血馬的起源來自於荷蘭兩個本地的品種,海爾德蘭馬(Gelderlander)與格羅寧根馬(Groningen) ,事實上這跟當地的土壤息息相關。海爾德蘭在荷蘭中部,當地的土壤為沙地,所發展出來的馬屬於較輕型。而格羅寧根當地則都是硬質的黏土,成長出來的馬就屬於較重型的。然而兩個品種的基因卻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爾德蘭馬的血統中加入格羅寧根馬的血統,來增加海爾德蘭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都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荷蘭與其鄰近區域就有的品種。海爾德蘭馬有安達盧西亞馬(Andalusian)、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馬(Neapolitan)、諾曼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英國的盎格魯-諾曼馬(Anglo-Norman)、哈克尼馬(Hackney)與純血馬(Thoroughbred)的血統。而格羅寧根馬則是由丹麥的佛里斯馬(Friesian)與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兩種品種交叉產生的。

自古以來荷蘭的農夫靠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培育馬的方法,來淘汰品種中健康與性格的缺點,以及智能不足的馬。這種嚴格篩選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馬。工業革命之後的機械化,使得馬的用途轉為休閑騎乘與運動,荷蘭人以此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現他們的培育技術。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採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並改善有時會發生的缺陷,例如過長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血馬帶來的,而為了要去除隨著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不但靠引進其它荷蘭本土血統,也引進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Selle Francias)、德國的漢諾威馬(Hanoverian)與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血統,以改良出最後的品種。另外也引進英國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馬,也有些人繼續培育傳統海爾德蘭馬型態的馬,最後竟演變成三種類別的荷蘭溫血馬

柏布馬 Barb or Berber
柏布馬的家鄉在古時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吉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現今在阿爾吉利亞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與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場。當地邊遠山區與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應該還有飼養許多柏布馬類型的馬。
柏布馬是另一種古老的東方馬品種,幾世紀以來對各種馬的品種產生巨大的影響,幫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許多成功品種。和阿拉伯馬(Arab)一樣,它在馬的品種培育上佔有不容否認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卻較不為人知,不像阿拉伯馬那麼出名。柏布馬最初被帶到歐洲時,常常被歐洲人誤認為是阿拉伯馬,因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說阿拉伯語。
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國純血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 Arabian」,其實它是一匹柏布馬。它是摩洛哥蘇丹送給法國國王的禮物,但是法國人並沒有發現它的價值。當有名的育種專家葛多芬大公(Load Godolphin)發現它、將他帶到英國之前,它在巴黎被當做拉車的馬。在比較新的文獻中,已將它的名字已改成「Godolphin Barb」。這個故事已被瑪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 Henry)寫成小說「風之王」,並榮獲1949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金牌獎,好萊塢也拍成同名電影。
特質
柏布馬以強壯、耐力超強、速度快、反應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來培育與改善其它品種時,這些特質更顯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活潑、漂亮,動作也不夠輕快、流暢。有些動物學家認為柏布馬起源於史前的歐洲血統,而不是亞洲血統,大家還在辯論它算不算東方馬類別。人們總是拿它和阿拉伯馬比較,認為他不像阿拉伯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溫柔親切。一樣的是強壯,能吃苦耐勞,使得照顧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徵
柏布馬的外型算是輕型的沙漠馬。頸部長度中等,弓彎、強壯。腿精緻但強壯且長。跟所有的沙漠馬一樣,蹄子非常硬。鬃毛與尾毛比阿拉伯馬濃密。
頭 頭長而狹窄,耳朵長度中等,鼻樑有點凸起,眼睛看起來很英勇的樣子,鼻孔的位置較低。
毛色 真正的柏布馬為灰色、黑色、栗色、騮色、與深騮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馬血統的才有其它顏色。
身高 從148公分到160公分。
現狀
在以前柏布馬被認為是上等的戰馬,現在則是很好的騎乘用馬,有時也用於賽馬。可惜的是,它在家鄉以外的地區,沒有得到它應該有的名聲。
由於柏布馬原產地區的經濟狀況不好,純種柏布馬的數量越來越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7年在阿爾及利亞成立世界柏布馬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Barb Horse, Organisation Mondiale Cheval Barbe, OMCB)。成員為幾個柏布馬的原產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一些歐洲的育種協會。但不幸由於阿爾及利亞復雜的政治情勢,該組織自九十年代起就幾乎停止運作了。

❺ 馬的種類有幾種

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西南馬、三河馬、伊犁馬、荷蘭溫血馬、柏布馬

❻ 中國馬分哪些種類

由於中國的國土面積大,氣候環境多樣,世界上所有的馬種都能找到道合生存的環境。中國發展到今天,人們開始抱怨:盡管中國馬匹的數量很多,但與國外馬相比,馬種質量卻很差。我們無法用簡單的「對」與「不對」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種觀點的是現代人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看待馬種的。我國歷史上騎馬的民族曾用土種馬創造過輝煌的歷史,而如果他們騎著今天我們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的賽馬比賽和馬術用馬,是絕對創造不了那些奇跡的。體育用馬是」些發達國家,為體育競賽項目而專門培育的馬種。在這方面,中國確實是遠遠落後的。1.國產馬匹品種我國的馬種大體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地方品種,如蒙古馬、哈薩克馬;二是培育品種,如內蒙古的三河馬種、新疆的伊犁馬等。

(1)地方品種:是指在一個地區,這類馬匹一般生活在粗放的環境條件下,終年棲息於天然草原,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自然選擇對它起著重要的作用,人為的作用較小,故而保留了原始馬種的特點。這類馬體質強,抗病能力強,有很強的適應性,不苟求飼養管理條件,一般體格小,外貌粗糙,可兼作多種用途,不具備專業的性質。如蒙古馬、西南馬。

(2)培育品種:多由育成品種,如俄國的奧爾洛夫馬,對地方品種馬進行改良。經過必要的過程,達到良種馬的一定水平,具備品種成立條件的馬匹。這類馬要求比地方品種的馬在飼養管理上要精心。在牧區中由原來地方品種的完全放牧條件改為半放牧條件,但對自然條件仍保存著很高的適應性。其體格和工作能力已有了提高,但體質結構還不一致,仍需要繼續培育和改進,使之逐步成為育成品種。

❼ 馬的種類有哪些

世界上大約有300多個馬種,其中最著名的三個品系是:汗血馬純血馬和阿拉伯馬。

  1. 汗血馬是馬中的古代藝術品,現存極少。

  2. 純血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馬,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3. 阿拉伯馬是皇室貴族和富豪大亨們的寵物。
    如果把純血馬比做馬中貴族,那麼,純血阿拉伯馬就是馬族中的皇族。

❽ 中國有那些馬~~~~要詳細的~~~

中國名馬 中國國土遼闊,氣候環境多樣,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馬種都能找到適合其生存的環境。在中國古代史上,騎馬的民族曾造過輝煌的歷史,中國人與馬的關系密不可分。中國的馬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地方品種,如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雲南馬等;二是培育品種,如內蒙古的三河馬、新疆的伊犁馬等。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❾ 馬的品種有哪些

1、阿哈馬

阿哈爾捷金馬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最神秘也是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它體形輕細優美,全身密生長毛,彎曲的頸部,特有的伸長高舉步法,顯得高貴出眾。在歷史上大都作為宮廷用馬。亞歷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等許多帝王都曾以這種馬為坐騎。

❿ 中國古代馳騁疆場的戰馬,都有哪些品種

在我們漢文化中,馬代表著:速度、力量和高貴,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著:速度、優雅與高貴,可見人們對馬的認可。在我國古代,馬的地位也是極高的,《易經》中認為「乾為馬,坤為牛」,馬用來象徵天。由於我國歷史上名馬極多,而篇幅有限,下面介紹10匹名馬。

玉蘭白龍駒 三國時名將趙雲的坐騎,此馬通體雪白,沒有一根雜毛,可日行千里,跟隨趙雲南征北戰,多次救主於危險之間。

閱讀全文

與中國馬品種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和新加坡時差是多少 瀏覽:958
不會越南語英文怎麼自由行 瀏覽:188
歐若為印度多少 瀏覽:789
義大利的潤滑油在哪裡 瀏覽:608
英國如何買國內葯 瀏覽:665
印度聯邦實力如何 瀏覽:129
英國王室延續多久 瀏覽:268
越南為什麼人口增長過快 瀏覽:45
印尼什麼插座標 瀏覽:965
百香果們為什麼要去義大利 瀏覽:528
中國有多少對列車 瀏覽:208
中國最漂亮山是什麼山 瀏覽:414
義大利面怎麼做造型 瀏覽:535
出差印尼買些什麼 瀏覽:899
韓國在中國的衣服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814
義大利哪個國家確診人數最多 瀏覽:988
中國被割了多少地 瀏覽:975
義大利進口男鞋有哪些品牌 瀏覽:492
印尼的天空在哪裡 瀏覽:62
伊朗拐點是什麼意思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