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中國人的頭發是黑的
頭發的顏色取決於真黑素(棕/黑色素)和棕黑素(紅/黃色素)之間的比例。亞洲人群的頭發絕大部分都是黑色的,是因為真黑素占絕大多數(98%),非洲人群的頭發也一樣。因此,可以把這些頭發歸為世界上最深色的頭發,甚至比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居民的頭發更黑。
然而,當把一根中國人的頭發進行退色處理後,發絲變成黃色;而日本人的頭發退色之後呈現紅色。這是因為頭發中的棕黑素含量不同。
在亞洲,不管任何人種的頭發,其色素的分布並不均勻,即在發絲中心色素含量稍低,外圍較高,頭發角質層中則沒有。
類的頭發顏色因地域、種族、遺傳、飲食習慣的不同,差別較明顯。一般說來,白種人的頭發多數是棕色或淡黃色;黑種人的頭發多數是深褐色;黃種人黑色發較多,但還有深淺的不同,黑色淺致極則成為白發。中國人中偶見有紅發者,但並不一定是「混血兒」,因為中國人自古就有紅發者,《水滸傳》中的「赤發鬼」劉唐,就因其長有一頭紅發而得此渾名。
人類頭發的顏色如身高、體重、膚色、瞳孔顏色一樣,存在著個體差異。頭發顏色的形成和變化,主要是頭發構成的成分組合在起作用。它受所含色素的量、有否空氣泡及毛表皮構造等因素的影響。
毛發根部的毛球細胞並不含黑色素,但毛球上方的細胞由毛母質推移而來,其絲狀分裂很少且有色素。毛乳頭頂面鄰接毛球之處有許多大細胞,是隨毛胚由表皮來的樹枝狀色素細胞,其樹狀突起分散伸出到毛皮質、髓質的未分化細胞之間,產生的黑色素順著突起移交給所到達的細胞,使毛皮質、髓質都有了色素。
人的毛發以皮質為主,內貫少許髓質,故毛發黑色的深淺主要決定於皮質中黑色素的量以及其細胞內存在的氣泡。皮質中黑色素越多,細胞之間汽泡越少,頭發顏色就越黑;反之,黑色素量少、氣泡多,由於空泡產生光的反射,使毛發的顏色變淡以至成白花。
科學研究已證實,頭發的顏色同頭發組織中所含金屬元素量也有一定的關系。含有等量的銅、鐵和黑色素的頭發呈黑色;含鎳量過多的頭發變灰白色;含鈦量大的頭發呈金黃色;含鉬多的頭發呈赤褐色;含銅和鈷多的頭發呈紅棕色;含銅過多的頭發呈綠色;含過多的鐵或嚴重缺乏蛋白質的頭發呈紅色。可見,頭發的顏色除與種族遺傳因素有關外,還與人體素質及飲食營養有密切關系。
毛發的顏色是發幹細胞中顏料的質粒產生的。在皮質中大量顏料質粒產生毛發顏色,在髓質中也有質粒存在。在黑色素細胞內產生的顏料質粒位於真皮樹突尖端部位,然後,由象手指狀的樹突尖轉移到新生成的毛發細胞中。這些質粒本身是黑色素顆粒的最終產物,原來是無色的,隨著外移,所含色素會逐漸變深。這些質粒是卵圓型或棒狀(長0.4-1.0UM,寬0.1-0.5UM)。毛發越黑,質粒越大。黑色人種的質粒比白色人種大而少。
毛發的色調主要由兩種色素構成:真黑色素和類黑色素。真黑色素是黑色或棕色;類黑色素是黃色或紅色。兩者都是在酷氨酸酶的作用,經一系列列反應由酷氨酸生成的。
B. 為什麼中國人是黑頭發呢
我也很無聊,呵呵
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等,他們不僅皮膚的顏色不同,頭發的顏色也不一樣。東方人是黃種人,黃皮膚、頭發是黑色的;而西方人是白種人,白皮膚、頭發都是金黃色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據研究,頭發的顏色是由頭發內部含有的色素種類不同而存在著差異。頭發中含有三種色素,它們分別是優黑色素、紅黑色素和嗜黑色素。這三種色素的顏色是不同的。
由於頭發中所含上述色素的比例不同,也就會有不同顏色的頭發了。由於種族不同,我們人類的頭發就有黑色、黃色、紅色和棕褐色之分。大體上看,黃種人的頭發是黑色的;而白種人的頭發是金黃色的。
形成頭發顏色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在於人類的進化和遺傳因素,這與膚色不同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黃種人長期生活在陽光充足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較強的紫外線照射使用權欠祖先的皮膚及毛發中黑色素含量增多,以對自身進行保護。這樣,一代一代地遺傳下來,頭發就是黑色的了。
西方人多生活在目光稀少的寒帶地區,紫外線較少,皮膚和毛發內黑色素含量較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金黃色的頭發。這是人類進化、適應自然的結果。
C. 中國人為什麼頭發都是黑色的.為什麼不是其他顏色
頭發的顏色取決於真黑素(棕/黑色素)和棕黑素(紅/黃色素)之間的比例。亞洲人群的頭發絕大部分都是黑色的,是因為真黑素占絕大多數(98%),非洲人群的頭發也一樣。因此,可以把這些頭發歸為世界上最深色的頭發,甚至比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居民的頭發更黑。 然而,當把一根中國人的頭發進行退色處理後,發絲變成黃色;而日本人的頭發退色之後呈現紅色。這是因為頭發中的棕黑素含量不同。 在亞洲,不管任何人種的頭發,其色素的分布並不均勻,即在發絲中心色素含量稍低,外圍較高,頭發角質層中則沒有。
D. 為什麼中國人的頭發是黑色
因為基因
中國人的DNA在CTLA-4 V區有倆個DNA排列和外國人有差別.也就是這倆個DNA的排列決定了中國人的發色 初試膚色 還有瞳孔的顏色.
當然 中國人也有藍色瞳孔 和白色皮膚 甚至有其他顏色頭發的人存在. 不過那是因為基因變異.
E. 頭發又黑又粗怎麼回事
1、頭發變硬變黑跟壓力情緒有關系,建議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等方面,用好一點的柔順的洗發露,保持心情愉快,慢慢地就會好起來。
2、如果過去就是這樣,那麼就是發質本身就是如此,不必擔心。
3、如果是過頻燙染發導致這樣,可以做一些護理,平時多加保養,不要再進行燙染。
4、如果沒有燙染發,又是近期出現的,大多這樣的症狀都是營養缺乏或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
5、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這情況需要結合臨床醫生進一步檢查,最好檢查一下微量元素,明確診斷。
(5)為什麼中國人的發質黑又粗擴展閱讀:
讓頭發變柔順的方法:
頭發乾枯毛糙,需要食補護發,由內而外調養才能徹底改善頭發狀態。修復受損的秀發沒有什麼快速有效的方法,只能使由內而外的給頭發做調養,慢慢的調整飲食規律才可以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通過「吃」來養出一頭健康靚麗的秀發。
多吃:頭發乾枯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碘的食物,比如說核桃、芝麻、黑豆、薺菜、鯽魚、橘子等食物都很不錯,他們可以幫助補足頭發流失掉的營養,從根源位置修護受損的頭發,讓秀發慢慢的恢復到自然健康的狀態。
少吃:脂肪類食物和辛辣甜膩的食物最好不要吃或者少吃,這些食物很有可能會讓你的頭發的皮脂腺分泌過剩,這樣就會造成阻塞,導致發質變得更乾枯。
參考資料:網路-頭發
F. 為什麼中國人的頭發都是黑色的
因為地域不同,陽光照射程度也就不同。頭發顏色和紫外線有關。
G. 為什麼中國人頭發是黑的
體內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轉變為黑色素,這是人體皮膚和毛發的顏色來源.有的人體內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所以患者的皮膚和毛發甚至鞏膜都是白色的,叫做"白化病".
H. 為什麼說中國人是黃皮膚黑頭發
老夫來糾正一下吧。 中國人、黃皮膚、黑頭發,是有根據的。 第一:亞洲的人種基本分為棕色(印度、馬來西亞、泰國之類的)、白色(俄國、蘇聯之類)、黃色(中國、日本、韓國之類),其實還有紅色的,但應該為數不多了。 第二:南方是因為水土問題,而人種會稍黃一點。比如赤道的非洲,就是黑種人。而耐寒的北歐就是白種人的發源地。都是因為跟水土和氣候有關的。 第三:如果說我們黃種人都這么白了,那麼白種人算什麼?始終骨子裡的還是黃的。
I. 為什麼中國人的頭發是黑色的
我們是亞洲!我們是中國人!這是標志!
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自然選擇在其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白種人生活在溫帶和亞寒帶地區,溫度較低日光不充足,自然要進化得有較厚的皮下脂肪和濃密的體毛。
黑種人起源於熱帶赤道地區,該地區在一年之內受到太陽的直射時間長,氣溫高,紫外線強烈。長期居住在此地的人群,經長期自然選擇,逐漸形成一系列適應性特徵:皮膚內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內部結構免遭損害;體表汗腺密度特別大,以便在極度炎熱時能維持或迅速恢復正常體溫;鼻低寬,鼻孔通道短,嘴唇厚、嘴裂大、體毛少,便於散熱;頭發象羊毛一樣捲曲,使每根卷發周圍都有許多空隙,空隙充滿空氣,空氣傳熱性差,因此,卷發有隔熱作用,保護頭腦不受傷害等。 白種人起源於較為寒冷地區,該地區陽光斜射,光線較為微弱,紫外線也弱,當地居民體內黑色素含量低,皮膚呈淺色;身體較粗壯高大,以減少熱量散失;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較長,以預熱吸進的冷空氣;體表毛發密稠,以防寒冷等。
黃種人起源於溫帶地區,其膚色和身體特徵的適應性具有黑白兩色人種的過渡性。
近幾百年來歷史證明,以上三大人種的相互混合,又長期地穩定在一定的地域內,也能產生新的人種。如美國黑人其祖先來自非洲,它們與歐洲去的美國白人長期混合,現美國黑人體內已有20%以上白種人遺傳因子,所以,在體質上已明顯地區別於非洲黑人,構成新的人種。在巴西,則是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中國人等的混合,經過相當長的時期,也形成了新的人種——混血人種。
J. 中國人的頭發為什麼大部份是黑色的
中國人的頭發有哪些特性?中國人的頭發有多黑?中國人的頭發愛脫落嗎?中國人的頭發為什麼會變白……
, H& J- y8 L& i$ N, W中國人群的頭發究竟隱藏著哪些神奇的奧秘呢?% e$ S% g# s1 A& g- @7 P
- d. `6 J' e. ~7 C- J8 B( u
粗而直的頭發
5 P3 \/ L$ n* E. v據了解,世界上所有人種的頭發構造都是一樣的,然而,歐萊雅頭發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同人種的頭發有不同的外形及生理特點。
! {- ~5 h8 |! X+ \5 a6 |實驗顯示:中國及亞洲人群的頭發一般比較粗,比較直順而且勻稱,橫斷面呈圓形,而歐洲人群和非洲人群的頭發橫斷面都呈橢圓形。非洲人群的頭發一般比較捲曲,而且發絲比亞洲人的纖細。+ e. j0 E% F% ~$ M( U4 m8 O6 ~1 K8 {% e
盡管地區之間頭發性質可能存在差異,尤其是直徑、形狀以及色澤各不相同,還是很難確定每個地區人群的頭發到底有什麼具體特徵。然而,歐萊雅的研究人員從眾多的亞洲人群頭發中發現了一些明顯的不同之處:相對於其他亞洲人群的頭發來說,中國人群的頭發非常柔軟,結構中含有黑色素,而且不容易脫落。
# N& t8 Y; j& w1 e& z2 E# `; W4 j) e+ e* |% r
變化不定的橫斷面
; }: {- v- o8 l7 F' E3 J頭發並不是一根圓形的纖維,它的橫斷面一般都呈橢圓形,有些甚至呈三角形或者腎形,比如卷發。非洲人群頭發呈現橢圓形的程度最高,其次是歐洲人群。相反,亞洲人群的頭發橫斷面接近圓形。
2 Z7 n/ _+ }( x- S# [; [一般來說,亞洲人群的頭發從根部到發梢是均勻一致的,他們的頭發不但是最粗的、最勻稱的,而且也是最圓的。橫斷面的大小顯示了頭發特有的力學特性,而這些特性也決定了頭發是否容易成型。
9 n# p: P" Q( \根據一些初步的測量顯示,中國人群的頭發似乎比日本人群的頭發要細一些。/ O3 Z( v2 v2 M+ s, e
6 D, x3 x5 T, \; Z% a3 ?7 S
驚人的韌性! }. L1 G3 ]. g% h: l8 ?
亞洲人群和歐洲人群的頭發同非洲人群的存在一個很大的不同點,那就是斷裂之前可以被拉長很多。因為比較不容易斷裂,所以需要更大的力量來拉斷它們,我們稱之為有韌性。
+ i% V7 w8 F& V F0 y4 B7 f3 U實驗顯示:需要1.2牛頓的力才能把亞洲或者歐洲人群的頭發拉斷,而拉斷非洲人群的頭發只需要一半的力(0.6牛頓)。頭發的形狀以及這種出人意料的韌性使得亞洲人群的頭發在梳理的時候不容易拉斷。
% d$ v, |' G7 Z) r
, K, I% G) H! T1 N9 H5 o( {柔軟亮澤的頭發
2 |( R5 }+ m% [5 C4 D對頭發進行光學透視發現,歐洲人群的頭發(棕褐色)比亞洲人群的頭發更有光澤。不過,頭發光澤度與人種無關,而是同發絲的顏色、形狀和排列有關。實際感受到的色澤比真正測量出的色澤更重要。
- \7 _7 O3 c( D; w
% k! Q: \9 e$ v/ ?# i' _1 N最黑的頭發: J2 y O+ V2 V; D B
頭發的顏色取決於真黑素(棕/黑色素)和棕黑素(紅/黃色素)之間的比例。亞洲人群的頭發絕大部分都是黑色的,是因為真黑素占絕大多數(98%),非洲人群的頭發也一樣。因此,可以把這些頭發歸為世界上最深色的頭發,甚至比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居民的頭發更黑。
3 V! J+ y6 P8 p0 \, J& _: p然而,當把一根中國人的頭發進行退色處理後,發絲變成黃色;而日本人的頭發退色之後呈現紅色。這是因為頭發中的棕黑素含量不同。
1 F9 V4 V2 x) A u4 n4 v% V在亞洲,不管任何人種的頭發,其色素的分布並不均勻,即在發絲中心色素含量稍低,外圍較高,頭發角質層中則沒有。9 Q! _8 l+ s4 C# Q
+ Q" N$ `7 ]2 D) b$ S$ N" ~/ L7 ]1 s中等密度的頭發生長快
: `1 G: K+ f8 x2 |3 L中國人群的頭發密度(每平方厘米內的頭發根數)比歐洲人群的要低,但比日本和非洲人群的要高。
) [$ T5 N8 _) {* q歐洲人 226 ± 73 根 / 平方厘米
- S& e* f, E2 Y3 ~ q. S( }3 K6 @, a中國人 175 ± 54 根 / 平方厘米7 [# A0 J' m# n B
日本人 166 ± 54 根 / 平方厘米" a3 E. M" \1 @$ ~0 {. Q
非洲人 161 ± 50 根 / 平方厘米8 G7 J0 \$ w) @3 ~1 j4 m+ s1 |
中國人的頭發垂直於頭皮,所以生長很快,每個月1.2厘米,也就是說一年能長14.5厘米。
8 m1 K. l/ r+ P+ j) ?# X) J; R9 I朝鮮人 1.30 ± 0.20 厘米 / 月* n3 \. E! n$ e6 I( E% S+ t/ M
中國人1.23 ± 0.16 厘米 / 月
t8 z2 [/ |0 l d歐洲人 1.10 ± 0.17 厘米 / 月
2 f: w! j; n( q# ^. m. Z/ N. }5 |非洲人 0.84 ± 0.17 厘米 / 月: S4 G% _- u# D5 V
& U5 s5 ~- n' V k不易脫落的頭發$ C! B d, X5 ?- r4 [0 X' H! A0 b
跟其他亞洲人群一樣,中國人群比較不容易脫發。9 {! g; f5 O' ?, G0 f6 q* B4 I
總體來看區別並不是很明顯,因為中國人群的頭發處於脫落期的比例(12%)與歐洲人群的差不多(12%),而非洲人群的相對較多一點(14%)。
1 P; V2 c( R# }2 ?. J' ]9 c, w但是如果對比不同年齡段,區別就很明顯了。
b! K% d Y4 T }實際上,在20到39歲年齡組,只有5%的亞洲人群患有脫發,而歐洲人群的比例是26%。在40到59歲年齡組,21%的亞洲人群患有脫發,歐洲人群的比例是50%。而在60歲以上年齡組,只有43%的亞洲人群脫發,而歐洲人群的比例高達68%。% H$ M# a& d+ v5 d. y
+ I1 k; [1 x4 f. @; w健康而強韌的頭發 h ] ` Z. D, Q! K
一項自我評估的研究顯示,中國人群的頭發總體來說比較不容易失去平衡或者說比較不容易出問題。
$ E# `+ E# T: Q3 T# P# u4 x8 J跟歐洲人群一樣,被詢問到的中國人經常抱怨不伏貼的頭發,然而非洲人甚少出現這種問題。
, ` x$ R. M% e9 a" j$ `: @. S! o中國人很少惋惜拉斷或者脆弱的頭發,更不怎麼抱怨頭發不易梳理,這恰恰是近三分之一歐洲人群關心的問題,非洲人也是一樣。
* D& {: Z. Q: n/ r( U最後,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抱怨頭皮會癢,有頭皮屑,這可能是因為使用清潔度太高的洗發香波,以及用指甲摩擦頭皮引起頭皮撕脫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