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現代戰爭中國哪些地方是軍事要塞

現代戰爭中國哪些地方是軍事要塞

發布時間:2022-06-09 21:21:21

⑴ 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國軍軍事區劃~都有什麼戰區,什麼要塞,什麼綏靖區~還有他們的主官都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如北平行營主管,傅作義等

1、1946年7月

武漢行營

主任:程潛

徐州綏靖公署

主任:薛岳

鄭州綏靖公署

主任:劉峙

北平行營

主任:李宗仁

西北行營

主任:張治中

東北行營

主任:熊式輝

廣州行營

主任:張發奎

重慶行營

主任:何應欽

衢州綏靖公署

主任:余漢謀

國民黨軍在1946年夏各部參戰情況:

國軍各戰區部隊 總兵力 參戰兵力
東北行營 8個軍 幾乎全部參戰
北平行營 10個軍(師)少數部隊助攻
太原綏靖公署 5個軍 少數部隊助攻
西北行營 8個軍(師) 全部未參戰
鄭州綏靖公署 15個軍約半數參戰
徐州綏靖公署 20個軍(師)幾乎全部參戰
武漢行營 8個軍(師) 少數參戰
衢州綏靖公署 3個軍(師) 全部未參戰
廣州行營 4個軍 全部未參戰
其他單位 10個軍(師)全部未參戰
合計 91個軍(師) 約40個全部未參戰

2、1948年8月時基本沒有行營的稱謂了

東北剿匪總司令部

總司令:衛立煌

華北剿匪總司令部

總司令:傅作義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

總司令:劉峙

華中剿匪總司令部

總司令:白崇禧

太原綏靖公署

主任:閻錫山

西安綏靖公署

主任:胡宗南

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主任:張治中

重慶綏靖公署

主任:朱紹良

長沙綏靖公署

主任:程潛

廣州綏靖公署

主任:宋子文

衢州綏靖公署

主任:湯恩伯

⑵ 威虎山是軍事要塞嗎

威虎山,原為無名高地,是黑龍江省張廣才嶺伸向牡丹江邊余脈的峻峰,海拔757米,總面積40萬平方米。地理位置 威虎山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城以北40公里處,威虎山就在海林縣境內頭道河子中上游一帶,地處張廣才嶺的東部,當地群眾俗稱「大夾皮溝」。距牡丹江市區的三道關鄉僅一山之隔。 不是軍事要塞 土匪如果在軍事要塞早被人打了 ,土匪呆的地方一般是易守難攻的深山裡

⑶ 什麼並稱中國三大雄關以重要的軍事要塞著稱於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兵家必爭之地就是擁有地利的地方。

控制了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退可守!就擁有了戰略優勢。

雄關扼一地之咽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兵家必爭之地。



a,函谷關: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

從關中逐鹿中原,或者進取關中,函谷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逐鹿中原,抑或進取關中,函谷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秦軍方陣)

長達五十公里的峽谷,東頭是函谷關,而西頭就是潼關。"歷史上發生在函谷關的重要戰爭達13次,而潼關則多達45次。"常駐重兵,少則數萬,多則幾十萬,多少英雄在這段峽谷鏖戰,或勝利或失敗。

秦始皇率領的秦軍就如黑色狂飆從函谷關湧出征服關東六國,一統華夏。



(發生於虎牢關的成皋之戰,是楚漢戰爭的轉折點,楚漢實力對比發生徹底改變,項羽的失敗再也不可逆轉)

b,虎牢關。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在洛陽以東,今河南省滎陽市市區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境內。

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



1,成皋之戰:"(劉邦)與項羽戰滎陽、爭成皋之口,大戰七十,小戰四十"

劉邦滅項羽只用了短短一年零八個月期間漢軍還同時平定北方,成皋大戰六個月,對峙十一個月,追殲二個月。



,

2,虎牢之戰:公元620年7月,22歲的秦王李世民攻洛陽王世充,占據河北的夏帝竇建德因王求救率30萬大軍兵發洛陽,推進到牛口(今滎陽牛峪口)。

李世民率3500人迅速佔領虎牢關,切斷竇與王世充的聯系。



(天下英雄莫能當的李世民,率3500玄甲軍大破夏軍三十萬)

李世民先據武牢關之險,閉門不出,疲竇建德之兵;同時派一支軍隊斷竇建德糧草。

最後少年英雄李世民在虎牢關前生擒竇建德,大敗夏軍,虎牢關之戰是大唐的奠基之戰。



(吳三桂四萬關寧軍加上十餘萬八旗軍大敗李自成十餘萬大順軍)

c,山海關:"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東距沈陽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險赫,南渤海濤濤。形勢險要,又有萬里長城把山、海、關連成一體,如虎踞龍盤,控制海陸咽喉。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

明清戰爭中,清朝20餘年難越山海關,最終由於吳三桂降清,清軍才跨越山海關。

山海關之戰::明末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即1644年5月27日,明將吳三桂聯合關外後金多爾袞的八旗軍與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在山海關展開了一場決定各自歷史命運的大戰,結果奠定了清朝260餘年的江山。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真正的雄關是人心的向背!

⑷ 現代戰爭中,軍事基地的作用相當於古代的要塞嗎

作用更強。
現在的軍事基地,可以存在地下幾百米,就算遭受狂轟濫炸,也可能生存下來。
比如,中國有驚人的地下和長城,在堅硬的大山至少一百米的深處,修建了彷彿蜘蛛網一般的地下基地。就算原子彈爆發,也無法徹底摧毀。匙中國過去二次核反擊的關鍵。
同時,和很多城市的地鐵連接,如果遇到戰爭,能讓大量的民眾前去避難。
總結,因為科技更加發達,所以,現在的基地碧過去的城池要塞,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儲備軍事物資,掩護百姓,在攻擊下生存過來,發動反擊。

⑸ 哪個省份戰略位置重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我國的諸多省份雖然在貧富發展程度上有所差距,但至少在地位上都是絕對平等的,但這是我們從政治角度來分析的,如果從軍事甚至是戰略的眼光來看那就會出現很大的不同。這一點我認為在中國古代尤其的突出,比如在古代戰爭的時候兵法上都講究要佔據天時地利才能最終取勝,而這裡面的地利就充分說明了地勢的重要程度,歷代封建王朝幾乎在易守難攻的地方都建設有重要的軍事要塞,這是保障一個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固的重要措施。

四川險要的地勢以及豐饒的物產資源讓這一區域變成了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對於古代帝王來說在這里只要站穩了腳跟就擁有了能夠建立一個新王朝的所有條件,因此在歷朝歷代這里都駐守有不少軍隊,而且還會由對帝王絕對忠誠的人物來駐守。同時這里也是帝王避難的場所,在歷史上唐朝有過多次的戰亂,從“安史之亂”到唐朝中後期的“黃巢起義”每一次在國都長安快要被攻陷的時候,皇帝無一例外的會選擇到四川進行躲避,在軍隊贏得勝利後再班師回朝。

⑹ 中國兵家必爭之地有哪些

一、先說險關,一般都是厄某地之咽喉,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這樣的險關肯定是必爭之地,列舉如下:
1、陽關: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2、潼關:北隔黃河與山西相望,東臨函谷與河南接壤,同時黃河、渭河又在這里交匯,素有「雞鳴聞三省」的交通要沖之稱。

3、函谷關: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際,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4、虎牢關: 位於市區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這里秦置關、漢置縣,以後的封建王朝,無不在此設防。虎牢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三英戰呂布更使其名聲大震。

5、劍門關:古稱天下雄關,為蜀道中最險要的關口。劍門有72峰,高大險峻,關的兩側是青石峭壁,只中間有50公尺寬,2公里長的一條孔道,公路恰從其間通過。誠謂「一夫擋關,萬夫莫開」。

6、雁門關:雁門關關城踞於雁門山雁門之口,距山西省代縣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長1公里余,牆高2丈(約合今4米余)。石座磚身,形勢雄固。有關門三座,即東門、西門和西門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門。北門門額石匾刻「雁門關」三個大字,其兩側鑲嵌磚鐫聯語:「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7、山海關:東距沈陽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險赫,南渤海濤濤。形勢險要,又有萬里長城把山、海、關連成一體,如虎踞龍盤,控制海陸咽喉。<<畿輔通志>>稱山海關的形勢為:「長城之枕護燕薊,為京師屏翰,擁雄關為遼左咽喉」。故素有「兩京鎖鈅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此話道出了山海關在軍事地位上的作用。

8、鷹揚關:之美,並不只在山水。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這道嶺南險要雄關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史載:鷹揚關原稱厓鳥鷹關。與紀念漢將軍李廣的石虎祠(在關內)同建於盛唐,直到北宋,300多年相安無事。至清咸豐年間,天國風起雲涌,波及連山。山東舉人廳同知韓鳳翔欲保境安民,壘石重建,並易名為鷹揚關,它與連山東大門的鹿鳴關相呼應。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抗金逃將曹成,擾亂地方。岳飛率兵追剿,從廣西賀州桂嶺轉至鷹揚關,一直追到連州,最後迫使曹成率眾2萬降服。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天國將領石達開率軍破關而入,與廟崗村民混戰一場,雙方傷亡千餘人,剩下村民17人逃往他處,導致該村覆沒,從此留下了「太平天國古戰場」與「三十六墳」遺址。

二、再說城,城的作用就不像關那樣僅限於軍事目的,而且兼有政治和經濟意義,列舉如下:北京,南京,長安,洛陽,襄陽,杭州,上海,這樣的城市當然是必爭之地了。
1、旅順:扼渤海咽喉,守京津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火平息,如今這里集中了日俄戰爭遺址白玉山、望台炮台、二零三高地和東雞冠山北堡壘,旅順現為大連市一個行政區,距市區30公里,但熟悉大連歷史的人都知道,先有旅順後有大連,據史載、遼金、元代這一帶因地勢險要,如雄獅踞灘,稱「獅子口」,明朱元璋部將自山東跨海登陸收復遼東。取海上旅途一帆風順之意,改名「旅順口」,沿用至今。
2、徐州:五省通衢 交通要道.徐州位於東經116°23′—119°43′,北緯34°45′—35°3′。它東近黃海,西連中原,北倚魯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於一個制高點上,虎視眈眈,可督蘇魯豫皖四省。由此向東西南北挺進,都如高山流水勢不可擋。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國東部的「腰眼」,是中國南北的「咽喉」,均屬要害位置,適宜兩軍決戰
3、長治:古稱上黨,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得上黨而望中原」之說。位置: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東倚太行山,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地區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地區交界。
4、襄陽:先所屬湖北省襄樊市,東面有大別山脈和桐柏山脈,在東面有淮河,西面有秦嶺山脈,在西是西川諸山脈。襄陽位於唐河白河交匯之處,然後交匯之流又注入漢江。而襄陽則位於三江交匯之上,襄陽城,則背靠峴山,虎頭山,等諸多小山脈,可以說襄陽城是固若金湯。有此地勢只能說襄陽是個易守難攻之地,並不能說明它具有戰略價值(對於古代而言)。他之所以重,那就要看它的背面是南陽盆地,直到黃河無險可守,南面是江漢平原,直達南嶺,東可達長江之盡頭,西出漢中進入川陝。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說。足可見其戰略價值之重。
5、漢中:位於今川、陝、鄂諸省的交界處,是四川的北大門。三國蜀、魏交兵,蜀軍佔領漢中之地,進可作攻魏的跳板,退可為據守四川的屏障,成為蜀漢政權能夠長期偏居一隅的有力保障。漢中之劍閣道是修建在大、小劍山峭壁間的棧道。該地兩崖夾峙,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故曾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其險。

三、還有港口,也是必爭之地,尤其是大江大河上的渡口,其重要性與一些險關無異,如古黃河延津渡口,長江的夏口,江陵。
1、龍街渡: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北部,是昆明通往四川的「北大門」。由於兩岸群山陡立,地勢險要,金沙江水流湍急,加之為滇川通道樞紐,龍街渡成為自古兵家必爭之地。蜀漢時諸葛亮在此渡江,七擒孟獲,平定南中;一九三五年,中國工農紅軍曾在此佯裝渡江,掩護主力部隊「巧渡金沙江」。

戰略的布置,我認為應和戰爭的實際情況相關。一個地方是否是兵家必爭之地,個人認為是考慮那個地方對戰略全局的影響。因此一個地方,不同的戰爭可能會決定它是否就是要地。例如,一個地方在一次戰爭中,是對雙方進攻或防守都佔主動的地形,那麼雙方都對它要進行活動,如三國時的漢中,荊州等都是這樣。

⑺ 中國國古代的歷史名城及軍事要塞有哪些謝謝!

歷史名城網上資料很多,我這里集中照了些軍事要塞
陽關 和玉門關
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潼關
北隔黃河與山西相望,東臨函谷與河南接壤,同時黃河、渭河又在這里交匯,素有「雞鳴聞三省」的交通要沖之稱。
潼關在東漢以前還沒設關城,到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才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據《通□ 》載:"自澠池西入關有兩路,南路由回阪,自漢以前皆由之。曹公惡路險,更開北路為大路。」建安時改山路於河濱。當路設關,始有潼關。
潼關以水得名。《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沖關。這里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漢潼關城在今城北村南。
函谷關
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際,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居庸關
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山余脈軍都山地,以險著稱。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就曾扼控此口,當時已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麗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稱。
現存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明朱元璋懼怕元順帝卷土重來,撥巨款修築,增強軍事防禦功能,為居庸關建起水陸兩道關門,南北關門之處都有瓮城。關城外南北山險要之處,還築有護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禦體系。清末以後逐漸荒廢。
嘉峪關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關市區西南6公里處,位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從初建到築成一座完整的關隘,經歷了168年(1372-1539年)的時間,是明代長城沿線九鎮所轄千餘個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而得有「天下雄關」、「連陲鎖陰」之稱。
虎牢關
位於市區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這里秦置關、漢置縣,以後的封建王朝,無不在此設防。虎牢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三英戰呂布更使其名聲大震。
劍門關
古稱天下雄關,為蜀道中最險要的關口,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俗稱「天下第一關」。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 地。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 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 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 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齣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 為門,修築關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萬精兵進 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3 萬兵馬退守劍門 關,抵擋鍾會10萬大軍於劍門關外。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ge@reGfsB1

雁門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關城踞於雁門山雁門之口,距山西省代縣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長1公里余,牆高2丈(約合今4米余)。石座磚身,形勢雄固。有關門三座,即東門、西門和西門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門。北門門額石匾刻「雁門關」三個大字,其兩側鑲嵌磚鐫聯語:「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山海關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達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
東距沈陽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險赫,南渤海濤濤。形勢險要,又有萬里長城把山、海、關連成一體,如虎踞龍盤,控制海陸咽喉。<<畿輔通志>>稱山海關的形勢為:「長城之枕護燕薊,為京師屏翰,擁雄關為遼左咽喉」。故素有「兩京鎖鈅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此話道出了山海關在軍事地位上的作用。
娘子關
娘子關 原名葦澤關,位於陽泉市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處,是長城上的著名關隘,人稱萬里長城第九關。娘子關地處山西、河北兩省的交界處,山西人把娘子關內外作為省內外的標志。關城坐落在懸崖之上,居高臨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東北,環繞關城奔騰而過。這里山險溝深,形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里山明水秀,風光綺麗,是旅遊的好去處。
娘子關歷史悠久,據記載,隋開皇時曾在此設置葦澤縣。唐高祖的三女兒、唐太宗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在此設防、駐守,故名娘子關。另一說為此處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據說有婦女艷妝而過,必然雷電交加,娘子關因此而得名,現今祠已廢,有唐人書《妒女頌碑》,現藏山西省博物館。
紫荊關
紫荊關地理位置顯要,關城建在依山傍水,兩峰對峙的廣闊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內長城上一處重要關隘。它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 《畿輔通志》稱紫荊關,「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化)府、大同,山谷崎嶇,易於戍守。」
紫荊關作為一個重要的關口,歷史非常悠久。它是進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稱為「蒲陰徑」。紫荊關秦漢時稱上谷關,東漢時名五阮關,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子庄關,宋時稱金陂關,金、元時因山上多紫荊而改稱紫荊關至今。據專家考證,紫荊關是我國近千座關口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幾座之一。
紫荊關素有「畿南第一雄關」之稱,這里依山傍水,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居庸關作為北京的北大門,是抵禦來自北方異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歷史證明,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處於居庸關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明將於謙曾說:「險有輕重,則守有緩急,居庸、紫荊並為畿輔咽喉,論者嘗先居庸、而後紫荊,不知寇窺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窺紫荊其得入者十之七。」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亭林先生)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說得更明白:「居庸則吾之背也,紫荊則吾之喉也,猝有急則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歷史上的許多戰例,說明這個論斷是正確的。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打居庸關,因金兵憑險據守,久攻不下,他抽出兵力南下,一舉攻下紫荊關,在易縣境內的五回嶺大敗金兵,然後攻取涿、易二州,又由長城內側向外反攻居庸關,內外夾擊,居庸關被攻破。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友誼關
他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尤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
早在漢朝這里就已經設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初叫雍雞關,後改名界首關、大南關,明朝設鎮南關。1953年1月,經當時的政務院批准,改稱睦南關。1965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名為友誼關。
1884年8月,法國侵略軍進犯越南北寧、諒山等地,並以武力威脅中國,清政府不得不對法宣戰。
1885年初,法國增派援軍,步步逼進鎮南關,清軍前線統師潘鼎新望風而逃。2月23日,法國侵略軍進攻鎮南關,清軍將領楊玉科率部依託懸崖峭壁英勇抗擊,但在侵略者的堅槍利炮下,傷亡慘重。當天下午五點,鎮南關陷落。法國侵略軍炸毀鎮南關,在廢墟上立起一根用中文寫著:「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了」的木柱子,對中國進行挑釁。
在這危機關頭,我邊境各族民眾紛紛拿起武器,主動配合抗法名將蘇元春部隊與法軍開展激戰。收復鎮南關後,義憤填膺的邊關軍民拆毀了這根恥辱柱,並樹起了一根寫著:「我們將用法國侵略者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的木柱子,以表示堅決抵抗外國侵略者的決心。
馮子材是當年的抗法名將,廣西飲州人,曾任廣西、貴州提督,1882年解甲還鄉。1884年11月,馮子材接到清政府命他任前敵主師的指令後,與王孝祺等部同時開赴鎮南關。
1885年3月23日,法軍兵分三路,再次大舉進犯鎮南關,直逼關前隘。當敵人象餓狼一樣撲向城牆時,馮子材抓住戰機,命令樣出城牆。這位七十高齡的老將,「帕首短衣草履,手操倭刀,親率大刀隊,大呼一躍出牆外,其子相華、相榮隨之躍出」。全軍將士象決堤的洪流湧出城牆,勢不可擋,一時間槍炮聲停息,硝煙飄散,金屬碰擊的聲音和博斗的吆喝聲響徹雲霄。在蘇元春、王孝祺、陳嘉等將領的配合下,經過兩天頑強激戰,一舉殲敵一千七百餘名,生擒侵略者數百人,繳獲一大批槍炮彈葯。
1885年3月25日,馮子材下令反攻並指揮各軍乘勝追擊,法軍統師尼格里被擊成重傷,另兩名法軍高級將領被生擒。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整個中法戰局,是中國近代史抵抗外來侵略,取得的一次偉大勝利。它沉重的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氣焰,迫使法國茹費內閣倒台。
但是,昏憒、懦弱的清政府,卻把勝利的果實拱手讓給法國,簽訂了《中法停戰協定》及《中法簡明條約》,又稱「天津條約」,給中法戰爭中的鎮南關大捷寫下了恥辱的一頁。

⑻ 戰爭時期東三省的軍事要塞,現如今是個什麼樣子簡直

戰爭時期東三省的軍事要塞,現如今是個什麼樣子簡直難以想像

細看機車庫房頂,有一排整齊的煙囪,彷彿列隊的士兵,構成蒸汽機車庫獨特的風景線。戰爭時期此處正是軍事要塞,必須把手森嚴。

⑼ 戰國時期四大軍事要塞中有離要塞外其它三座要塞分別是什麼

戰國時期四大軍事要塞中有離要塞外其它三座要塞分別是函谷關、 武關 、大散關。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漢關位於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位於洛陽新安縣,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武關,古晉楚、秦楚 國界出入檢查處。位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成為"秦之四塞"。武關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時即以建置,名曰"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關城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關城周長1.5公里,城牆用土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卷洞。建國前西門上有"三秦要塞"四字,東門有"武關"二字,內門額上有"古少習關"四字。建國後城門、城牆等遭到毀滅性破壞。關西地勢較為平坦,唯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因此武關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寶雞大散關位於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陝咽喉」。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從這里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是一個很重要戰略位置,以及交通樞紐。
四塞俱是進可攻,退可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其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占據四塞之險,最終平定天下,統一六國。

閱讀全文

與現代戰爭中國哪些地方是軍事要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在中國的衣服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810
義大利哪個國家確診人數最多 瀏覽:984
中國被割了多少地 瀏覽:971
義大利進口男鞋有哪些品牌 瀏覽:488
印尼的天空在哪裡 瀏覽:60
伊朗拐點是什麼意思 瀏覽:521
義大利拉瓦洗車機哪裡生產的 瀏覽:257
印尼虎內蒙怎麼引起 瀏覽:553
伊朗閃電戰斗機用什麼發動機 瀏覽:106
英國貿易銀元價格如何 瀏覽:131
伊朗國旗為什麼是紅色 瀏覽:858
英國補辦長期護照要多久 瀏覽:875
中國和印度之間發生什麼 瀏覽:124
義大利語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25
法國義大利哪個給的時間長 瀏覽:965
中國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瀏覽:497
北京義大利餐廳哪裡最好 瀏覽:754
1965年印尼華人大屠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09
英國羊怎麼防盜 瀏覽:984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