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二胡如何體現中國元素

二胡如何體現中國元素

發布時間:2022-06-09 21:24:19

A. 如何理解「二胡是中國最接近音樂的樂器,二胡是為音樂生的」

二胡音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悲時猶如杜鵑啼血,烈時好似萬馬奔騰,其哀婉剛毅無所不能的表現力受到很多人喜愛。它是我國最接近人聲,最具有表現力的拉弦樂器。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偉大的、歷經戰火與摧殘,但又始終能夠再次崛起的國家而言,二胡的悲愴代表了對歷史的傷感與懷念,二胡的剛毅又代表了一種不屈與倔強,是奮進與懷舊的結合,是悲傷與剛毅的代表,在所有的樂器中,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同時具有這兩種特性。
同時,二胡在國外基本沒有類似的樂器,是最中國化的樂器之一,在民間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是最適合中國的。
花有國花,鳥有國鳥,樂器中若要評出這個級別的,在中國,那就該是二胡了。

二胡不能算漢族人的發明。但漢族人接受了它,就好像早已有之,就好像是從自身生發出來的,以至於人們忘了它的來處。

二胡,兩根弦。不可謂少,弦樂器中有一根弦的,竹片輕撥,滿夠用的;也不可謂多,樂器中三弦、六弦、二十五弦、六七十弦,也並不顯累贅。這讓人想起那句「夔憐玄,玄憐蛇」的老話。

二胡是悲哀的樂器。這是一種對世事洞察的悲哀,就藏在兩根弦里,輕輕拉動,就流出來了。我相信在二胡身上一定有一個悲哀的故事。故事悲哀,卻不讓人流淚。讓人流淚的故事不是最悲哀的故事,最悲哀的故事讓人流不出淚來,只能沉默。

二胡不宜合奏,合奏,則沒了二胡。二胡如一個思想者,思想者只能孤獨,獨自去思考整個人類的事。歷史上有沒有過二胡合奏,我不知道,「文革」時倒是聽過,覺得合奏得沒什麼特色,反倒淹沒了個體,整個把二胡淡化了。淡化了,卻也沒淡化出多少高興,二胡特有的憂郁,仍一絲絲、一縷縷地飄盪、夾纏在里頭。製作者可能想要一種熱鬧。但二胡不是為熱鬧來的。二胡可以由二胡伴奏,一把也行,兩把也可以。但不能合奏,二胡不是用來合奏的。

二胡不宜演奏歡樂的曲子,即使演奏也很勉強,彷彿苦惱人的強顏歡笑。二胡是從黑夜裡來的,就像劉天華的那首《光明行》,我以為這是一部以黑夜為大背景的作品,它受不了這黑夜的沉重,要去尋找光明。

二胡不宜敘事,它只能用音樂的語言說話。有兩首曲子,一首好像跟草原上的一種盛會有點關系,一首好像是在介紹一次縱馬巡邏,都很生硬,彷彿是一個習慣了沉默的思想者在被迫說著一些他不願說或不熟悉的事情。

二胡不宜仿聲,它學什麼都學不像的,它只是它自己。硬逼它學,會透出一種壓抑,一種委屈,而且會使它之所學添上一絲悲涼。戰馬,驍騰奮起之前的振鬣長鳴,到了二胡這里,卻似靈魂遭到了棄置,找不到英雄。二胡也從天地間有所吸納,吸納之後,演奏出來,已是它自己的聲音,已是音樂的聲音了。二胡是中國最接近音樂的樂器,二胡是為音樂生的。

二胡不能代替別的樂器,別的樂器也不能代替二胡。小提琴移植過二胡,但有二胡的時候,小提琴還沒有來,它對這方天地還不可能有很深的了解。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經二胡拿來,音符節奏幾乎全沒什麼變化,但一上來就籠罩著一種宿命的陰霾,彷彿從一開始就看到了結局。當演奏到小提琴大悲大痛的地方,二胡已經痛苦得麻木,只能殘忍地把音樂繼續下去。

想起了二胡,就想起了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的,二胡是為《二泉映月》而來的,它們是一件事物的兩個名字,就像一個人和他的思想。古往今來,還沒見過有哪一首樂曲能和一種樂器結合得這樣緊密,它們互相通過對方完成了自己。《二泉映月》像一條沉重徐緩的河,低沉地唱著一支和人類有關的歌。它知道這世上只有一種現實,它知道黑夜下面是命運,命運下面是捆縛,捆縛下面是生命,生命下面是靈魂,一次次站起來,一次次撲倒,扭動著,掙扎著。這是只有二胡才能感覺到的,這也是只有二胡才能演奏得出來的,也正因為這樣,二胡很好地完成了它來到這世上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即使以後二胡再沒有什麼創作,即使以後這世上再也沒有二胡,也已經足夠了。《二泉映月》,是二胡曲中最好的一首,也是中國歷史上音樂作品中最好的一部。一首樂曲,不可能永遠把人們抓住,它要時常把人們釋放出來,讓他們有所喘息。但它卻永遠彌漫在天地之間,充盈於宇宙之內,與世界同在。

學鳥叫,學雞啼,學馬鳴,學人笑,這都只是一些小小的技巧。笙太平庸,嗩吶太俗,笛子也太稚嫩。楊琴柳琴是平常庸眾的,紫簫琵琶是文士歌者的,古箏古琴是閑人雅士的。只有二胡,只有二胡是整個人類的。

二胡只有兩根弦,不能再多了,就像它的身後有兩條河流,一條是長江,一條是黃河。

B. 二胡的文化內涵體現在哪幾方面

(一)優美獨特的音色魅力。

音色即音品,是樂音在音高和強度之外的另一種屬性。各種樂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例如古琴飄逸秀麗、深邃幽遠,笛子穿石裂雲、悠揚清亮.而深沉蘊藉、陰柔敦厚則是二胡傳統音質的最大特色。這主要緣於其特殊的構造所致,二胡的琴弦懸空而無指板、弓子置於兩弦之間、琴筒由蛇皮蒙制而成,演奏時通過馬尾弓子磨擦琴弦及蛇皮音箱振動來發出樂音,這些特殊的物質基礎和構造,決定了二胡獨特的音色魅力:一是以細膩、纏綿、哀戚、柔美而聞名於世。二胡的音色天生具有一絲憂郁、內斂的氣質,音域往往處於聽覺界限的最中心部位,彷彿琴弦與心弦是一脈相通的,絲絲入扣的樂音簡直能直接滲進聽者的靈魂。《二泉映月》如用小提琴拉,音質薄而輕浮,總感覺少了種膠質般的凝重,缺乏二胡曲攝人心脾的那份蒼涼;二是具備獨特的仿聲功能。《空山鳥語》里此起彼伏的各種鳥叫聲、《賽馬》中賓士的馬蹄聲、《賓士在千里草原上》那戰馬振鬃長嘶的鳴叫聲,募盡形態,惟妙惟肖。二胡更接近人聲,閔惠芬演奏《寶玉哭靈》、《憶秦娥》,《逍遙津》、《珠簾寨》時,把徐玉蘭的豪爽率真、高慶奎的慷慨激憤、張君秋的哀怨悲傷、余叔岩的低徊婉轉等四種唱腔,演繹得栩栩如生,將二胡獨特的音色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二)雅俗共賞的審美價值。

由於歷史的偏見,二胡曾在極其漫長的年代裡以俗文化的姿態流落在民間,甚至成為權貴階層鄙視底層的一種睥睨之物,「討飯胡琴隔壁聽」,二胡之「俗」曾經是何等讓人心酸。但歲月的風塵終究難掩其奪目的藝術華彩,上世紀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二胡藝術的生命張力在俗與雅兩個坐標系裡都得到全新的延伸發展。一方面由於其固有的低廉便攜的物理特性、長於抒情的藝術特性,真正成了廣大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文娛形式,在大眾音樂生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只要是民樂演出,絕對是「少了這個金珍菜,就辦不成八大碗」。另一方面,由於專業創作、演奏人才層出不窮,專業教育、理論研究領域碩果累累,其「雅」的潛質也逐步得到充分的發掘和展示,不僅在國內形成了一個有影響、有特色、體系嚴謹、專業性強的龐大音樂群體,更在世界音樂舞台上擁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聽了《二泉映月》後感動得潸然淚下,表示「這種音樂只應該跪著聽」,二胡之「雅」,又是如此令人驕傲。

(三)底蘊豐厚的民族特色。

紮根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肥沃土壤,二胡的發展和演變,既是一種藝術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中國傳統音樂是在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音樂和邊疆四域音樂以及外國音樂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音樂也正是由作為主流的漢族音樂文化,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外國音樂文化數千年來不斷相互交融的輝煌成果。作為中國弓弦樂器的主要代表,二胡在在眾多的地區和文化中繁衍發展,其形制、風格、技法以及曲目作品方面的演變,都凝聚著民族心理、社會文化、時代精神交相輝映的力量,折射出中華民族豐厚的民族底蘊和傳統的人文精神,成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二胡形制的完善、風格的創新、技法的革新,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二胡作品的內涵更是中國近現代史發展的見證和依據,如《光明行》《洪湖主題隨想曲》《陝北抒懷》等大量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作品,記載了中國人民不屈的奮斗歷程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今二胡以其濃郁的民族審美特性,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認同和贊譽,為全世界人類的靈魂拉近了距離,成為世界音樂苑林中最富中國特色的一枝藝術奇葩。

C. 民族樂器二胡與中國傳統文化間的關系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二胡也是不得不說的,二胡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二胡本身的製作與聲音以及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等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哲學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正二胡,這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用最普遍、最富氣質和韻味的中國傳統拉弦樂器,在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以酷似人聲的優美音色和氣韻,像一個飽經滄桑、窮經閱歷的江湖孤直干癟貧士,從流浪的街頭、凄風苦雨的山野水壑一步步走進了世界藝術的大雅之堂。二胡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意境深遠的《二泉映月》是二胡優秀的代表性曲目。二胡是中國很普遍的一種民族樂器,二胡音樂幾乎代表中國傳統器樂的特質,二胡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音樂審美特徵以及民族情懷。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 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二胡作為一件古老切傳統的民族樂器,在歷史舞台上已經存活了至少幾百年,不論是在民間作為流浪者的謀生工具還是華麗轉身後登上專業的音樂舞台,二胡始終是最能表達人們內心感情最具有表現力的民族樂器。

近代時,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二胡由琴皮、琴筒、琴桿、琴軸、琴弦、琴弓、琴碼、千金等組成。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

從演奏的方式來講,二胡是用馬尾做的弓子摩擦琴弦而發聲。這種演奏方式在中國的其他民族弓弦樂器中也早已有之,如軋箏和奚琴均為此。二胡的「韻味」除了本身的製作材料外,演奏方式是重要的原因,通過弓子和琴弦的摩擦可以有音色、力度、速度的各種變化,如在樂曲《江河水》中,使用的扣揉、壓揉的技法,還有模擬管子的「涮音」,以及「滾揉」等等,形象的描寫了一位婦女失去丈夫,在寒風凜冽的江邊號啕大哭,絕望無助的凄慘景象。二胡總是表現了自然界最原始和簡單的聲音,因此聽起來有親切感,使聽著很容易就產生畫面感,走進音樂。所以二胡正是體現了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創作原則。

D. 二胡的音色特點是什麼

1、揉弦技巧之美。

二胡發出的聲音好聽,源於二胡的基本音色。這是二胡區別於其它樂器的本質特色。

2、滾揉。

滾動揉弦是通過手掌的上下運動及手指關節的曲伸,使指面在弦上微微滾動,以改變弦的長度,而發出的有規律的高低變化的音波。在所有的揉弦中,滾揉是二胡演奏中應用最多的,它的音色也是最美的。

演奏技巧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桿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桿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E. 什麼是中國元素中國元素有什麼

中國元素是指從古至今在中國本土上誕生的各類事物的總和,具有優劣之分。優秀的中國元素是指凡是被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認同的、凝結著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並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習慣。

部分傳統中國元素:

1、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中國武術、太極拳

2、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3、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4、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5、佛、道、儒、法寶、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6、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箏、等)

7、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5)二胡如何體現中國元素擴展閱讀:

中國元素的分類:

1、現代著名建築及偉大成就類

2、 著名歷史人文景觀類

3、重大發明創造、創舉類

4、民俗節日、手工藝、服飾、特色食品等類

5、傳統戲曲、樂器、體育項目類

6、重要學術思想、著作類

7、著名歷史人物類

8、著名自然景觀類

9、動、植物類(含圖騰、吉祥物等)

10、著名城市、企業、學校類

F. 中華民族樂器 二胡介紹

很高興為你答題問問: 樂器歷史編輯本段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涌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補充——據《中國文化史三百題》提供資料,宋代是外來樂器與中原文化融合發展的第二階段。宋元明清時期,隨著戲曲、曲藝的發展,民間樂器隨著「勾欄」「瓦舍」的興起而發展了自己的伴奏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馬尾胡琴(又稱二弦琴),經與前朝留下的嵇琴、軋箏融合,創制出新穎的胡琴。這一樂器充分標志中國弓弦樂器走向成熟。後來,由於地方戲唱腔風格需要,胡琴又逐漸分化,出現配合秦腔、豫劇需要的板胡,京劇、漢劇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墜子需要的墜胡,廣東粵劇需要的高胡,潮劇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說唱用的四胡,川劇用的蓋板子,河南越調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戲用的枕頭琴,侗戲用的牛腿琴,壯劇用的馬骨琴,晉劇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樂器。所以,二胡實際上是這眾多的弓弦樂器中的一種,它的得名遠遠後於胡琴。所以說「二胡」始於唐朝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胡琴」始於唐朝。 樂器構造編輯本段 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馬和弓毛等組成的。二胡各部構造的功能: 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 A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B琴皮:有蟒皮和蛇能上能下兩種,蟒皮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莽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C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D琴軸: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 E弓子:是二胡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粗細要適中。弓桿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松緊度。F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現在大多採用金屬弦。 G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紅繞千對斤。 H琴馬: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馬、楓木馬。木松節馬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J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二胡分類編輯本段 依據制琴產地可分為三類 蘇州琴 上海琴 北京琴 依據琴筒形狀可分為四類 圓筒二胡 八角二胡 六角二胡 扁筒二胡:二胡演奏家陳軍所開發 二胡特性編輯本段 (一)形制 二胡和其他弓弦樂器的構造基本相同,分為琴桿、琴筒、琴軸、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為竹製外,其他部件均為木製。琴筒主要分圓八角和方六角兩種,此外還有扁圓筒、圓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側蒙有蟒皮,這與中胡、高胡相同,而板胡琴筒是用椰子殼製作的,一側則用木版粘住。京胡幾個部件都是用竹子製成的(琴軸為木製),但其琴筒一側是用蛇皮蒙制的。幾種樂器的尺寸屬中胡最大,其次為二胡、板胡、高胡、京胡。 (二)音色 各種樂器不同的加工材料和形制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其音色。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點,發出的聲音極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聲。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一方面取決於它的內外定弦的音高與弦的張力適宜,另一方面是由於琴筒的一側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時無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運弓,即可發出平和柔美之聲。 板胡和京胡的定弦相對二胡較高,由於它們弦的張力比較大,因此,演奏時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對要比二胡大,才能獲得該樂器宏亮的音色。在傳統演奏板胡的方法中,特別是在戲曲音樂的伴奏中,我們常常看到演奏者左手的手指帶有鐵箍,這是為了加大手指按弦的力度,以獲得其揚剛之聲。在演奏京胡時為了增加弓毛與弦之間的摩擦力,則把松香點燃後直接滴在琴筒上,以發出其高亢、清脆之聲。當然,京胡之所以能發出這樣的音色,與其用竹製琴筒小、用較薄的蛇皮蒙制有一定的關系。 高胡雖然琴筒也比較小,雖然定弦也比二胡高,但由於它是木製的,琴筒是用蟒皮蒙制,因此在演奏時不必用像演奏京胡或板胡時那樣大的力度即可獲得悠揚柔美的音色。 中胡的琴桿和琴筒都要比二胡長和大,定弦比二胡低四度,弦也比二胡弦粗,演奏時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對也比二胡要大,由於琴筒也用蟒皮蒙制,所以發出的聲音既渾厚又圓潤。 在學習技法和掌握風格的同時,還要對音樂的內涵進行了解,只有對音樂有了深層的認識,才能做到更深刻的揭示和表現。這正是音樂學習的本質,也是我們學習音樂所追求的最高層次的目標。 二胡選購編輯本段 木料: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製作的二胡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皮膜: 二胡筒上的皮膜均為蟒皮,,以色澤鮮艷分明,鱗紋均勻,光滑帶有油性、薄厚適中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松緊對二胡的音色影響很大,過厚則振動遲鈍,過薄則聲音單薄易出噪音;蒙得過緊則聲音尖硬,蒙得偏松則聲音遲鈍易塌陷,一般來講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緊一點為好,開始用時在皮面上抹一點植物油,拉完琴後琴馬壓在皮上不要松弦,經過兩三個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張力就可達到松緊適中,這時,需備一截與琴筒橫面一般長的鉛筆在用完琴後架在弦下面以減輕琴馬對皮膜的壓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張力狀態。還有,如在南方購琴到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松的;在北方購琴到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緊的,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南方氣候潮濕,皮膜受氣候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撐體,要隨琴弦重大拉力,木質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鏇成,中間不可有癤,更不能拼接,否則,容易變形斷裂。琴桿過去都是圓形,隨著鋼絲弦的普遍使用,琴弦拉力增大,現在普遍改為能抗彎的扁圓形,橫截面好像鵪鶉蛋的形狀,琴桿標准長度一般為830毫米,過長琴桿易彎,過短則弦的張力不夠,影響音色。 琴軸: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余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弓子: 二胡弓子是由弓桿與弓毛組成的,弓桿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為一綹馬尾,從弓尖弧形小彎中通向弓根系在魚尾處,弓魚一般由有機玻璃或獸骨製成,固定在弓尾螺絲上用於調節馬尾松緊,整個弓桿呈淺馬鞍型。弓子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它的質量對於演奏的影響極大,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雖各有所好,但都不可過分,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過長則不好控制;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因此,一般以850毫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彎度要適中,彎度過大則難以控制;彎度過小則影響握弓手指的靈活。弓毛以白馬尾為上品。選擇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問題外,還要看馬尾梳得是否整齊,與魚尾連接外捆紮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購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馬尾 松脫無法使用,就是在選購琴弓時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另外,在使用時要隨著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馬尾的松緊,用完後要將魚尾螺絲擰松以保持弓桿的良好狀態。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馬尾,以保持弓毛的潔凈。松香須用特製的胡琴松香或小提琴松香擦在弓毛上,不可將松香燙在琴筒上,這樣做易出噪音,拉起琴來松香沫飛濺沾在弦上和琴桿上影響換把和高音區的演奏。新的弓子不易擦上松香,可用一些碎松香碾壓在弓毛上,松香要勤擦,每次不要擦得太多,一般以拉琴二至三個小時後擦一次為宜。 謝謝採納!

滿意請採納

G. 二胡算不算國粹國粹有哪些

二胡不算國粹。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其中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中國國畫、中國圍棋、中國象棋、中國古琴。

樂器中屬於國粹的是古琴。

古琴是中國「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淵源貫穿「道儒釋」,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士大夫,帝王將相,高道大儒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台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范圍是漢字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7)二胡如何體現中國元素擴展閱讀:

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四大國粹」。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武術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書法為中國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又稱漢醫、漢方,日本人稱之為「漢方醫學」。中醫葯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慢慢開始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粹

H. 二胡是國粹

其實二胡是國外傳進來的...像琵琶、揚琴都是。但是二胡在國內發展的蠻好,也某種程度上成了可以代表中國傳統音樂的一種器樂,像華彥鈞、劉天華等二胡大師們對二胡在國內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I. 二胡身上的中國文化

二胡是我國封建時期很流行的樂器之一,跟古琴、古箏、簫、笛等樂器都是文人雅客之首選。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總之一句話,它出自於民族之中、演變於民族之中、發展於民族之中。

閱讀全文

與二胡如何體現中國元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語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23
法國義大利哪個給的時間長 瀏覽:963
中國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瀏覽:497
北京義大利餐廳哪裡最好 瀏覽:754
1965年印尼華人大屠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09
英國羊怎麼防盜 瀏覽:984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更加藝術 瀏覽:352
中國最大的卧佛是哪裡 瀏覽:404
1965年印尼對中國做什麼 瀏覽:764
伊朗現在怎麼收款 瀏覽:1002
越南語ba是什麼意思 瀏覽:464
越南女性怎麼上戶口本 瀏覽: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麼說 瀏覽:974
伊朗為什麼越來越強大 瀏覽:247
印尼魚鷹有什麼用 瀏覽:500
印尼蘋果12手機多少錢 瀏覽:506
美國退出伊朗有什麼影響 瀏覽:313
為什麼中國機票貴 瀏覽:271
印度高溫50度怎麼度過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