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何普通火車鐵軌下滿是石子,而高鐵下卻沒有
如今時代在進步,人們在出行的時候再也不需要忍受超負荷的舟車勞頓之苦,大巴、普通火車、高鐵、飛機,完全可以根絕自己的要求,各取所需。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普通火車行駛的鐵軌下面鋪滿了石子,而高鐵的鐵軌下面卻沒有,這是為何呢?在這里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二。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鐵軌在經過火車長期的軋過之後,下面的土地很容易松動,鐵軌上的枕木會生位移,這個時候那些小石子就起到了固定作用,就好像蓋房子時候打的地基一樣,保證了鐵軌的穩定性。
任何這些石子有利也有弊,有時候會出現卡進軌道的情況,需要經常維護。這時候就發明出了高鐵,高鐵的鐵軌是用特殊的混合材料修造而成,和那種普通鐵軌是完全不同的性質,所以完全不要小石子作為鋪墊,這樣也就避免了鋪設石子帶來的弊端。
❷ 為什麼高鐵鐵軌被淘汰後,不會進行二次利用而是埋起來
原因之一是由於二次回收,冶煉成本很高,投資也很高。這是一項費時,耗能和經濟的操作,不如直接填埋那麼方便。另外,消耗大量的電用於再循環,這也是人力和電力的損失。因此,如果將其總體上回收利用,則比直接掩埋更有價值,這幾乎是無害的。
所以,把淘汰掉的高鐵鋼軌直接找地方埋掉是為了節省成本和保護環境,雖然會照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費,但是與這些鋼軌二次使用時所需的高額成本以及環境的污染相比,權衡利弊,還是適當的浪費更有利於發展。而且這這些鋼軌埋在一個地方,以後找到好方法處理這些鋼軌的時候,可以再處理這些廢棄的鋼軌。
❸ 動車可以利用傳統的鐵軌而高鐵要新建軌道為什麼不直接發展動車而去發展高鐵呢
你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
動車本身是一種車,高鐵是一種線路,實際上兩者是共同發展相輔相成的。
即使你將高鐵認為是高速動車,這兩者仍然是共同發展的。
我猜你的意思是說為什麼不改造既有線路,而建造250km/h乃至350km/h的線路
1、
動車跑傳統的鐵軌限速160km/h,那還不如直接發展普通火車了。
2、
至於傳統鐵軌的改造,正如3樓所說,路基、曲線、道口、軌道、信號控制等的要求都是有差別的,改造對既有運營還有影響,既有線上更重要的是貨運啊,因而改造及有線花的成本更高,並不合算。而且一般只能改造成200km/h的線路。相對於普通火車改變並不大,開行的數量因為有普通火車和更重要的貨車的存在,也很有限。
3、
高鐵的根本目的就是緩解既有線的客運壓力,解放既有線的貨運能力,促進發展。它的發展是考慮至少三十到五十年的旅行需求而建造的,並非只看最近。三五十年後,動車線路恐怕是跟不上時代需求的。
同樣的一天時間里,
高鐵因為走客運專線,不受普通火車和貨車影響,能比普通車開行更多的車次運送更多的人,
而他相比動車快,因而也能比動車
開行更多的車次運送更多的人,這對於緩解客運壓力非常有效。
你要知道有些地方,比如江蘇蘇州的崑山,到了周末,即使是開了兩條高鐵的那裡,車站仍然十分擁擠,買票也有一定難度,這已經略微體現了「三五十年後,動車線路恐怕是跟不上時代需求的」。
與民航的競爭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根據多種調研已經發現,5小時,對於選擇鐵路還是民航是一個分界點,如果坐火車的時間超過5小時,不論是旅行感受,耗時,以及花費等等方面,綜合起來火車相比飛機就顯得不劃算了。而在五小時以內,民航就不如火車了。當滬漢蓉動車的速度是250km/h的時候,武漢到南京、上海的航班幾乎沒法生存,當武廣高鐵的速度還是350km/h的時候,廣州到武漢的航班也幾乎沒法生存,這兩者可作為例子。
因而京滬、武廣這樣的長距離高鐵修成了350km/h的線路。但就是這樣,這些高鐵上仍有動車在跑,你不能說動車就沒有發展。
大概就這樣吧,再說下去專業的東西就要來了,你也要看煩了。。
❹ 為什麼普通鐵路鐵軌上都會鋪石子而高鐵鐵軌不用
在火車的鐵軌下,人們鋪了很多小石塊。這不會導致火車在旅途中顛簸,甚至有出軌的危險嗎?為什麼不鋪設高鐵呢?普通鐵路採用有砟軌道,高速鐵路採用無砟軌道,無「碎石」(鐵路稱「道碴」)。壓艙物的作用承擔軌枕、鋼軌和列車的重量,並將重量分布在路基上,避免路基損壞。
(2)為了更好地控制雜訊,平滑度和避免道碴飛濺。
補充:混凝土整體道床的缺點
混凝土整體道床不完全沒有缺陷,主要缺點是。例如:
(1)道床太硬。相對堅硬的道床有助於降低列車運行時的阻力,提高列車運行的平穩性,但不利於吸收列車運行的影響。由於這個原因,混凝土道床上扣件的使用壽命有時比普通道床短。
(2)施工要求高。混凝土道床一經建成,其幾何參數難以調整,對施工要求很高。
(3)維修困難。雖然混凝土道床的幾何參數不易隨列車運行而改變,但一旦改變就很難調整;而傳統道床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道碴來調整。
(4)高雜訊。由於缺乏對列車沖擊的吸收,列車在混凝土道床上運行時的雜訊比傳統道床高。
有的車站採用普通道床與混凝土整體道床之間的結構形式,稱為枕板。大量寬軌枕連續鋪設,形成接近整體道床的結構。
❺ 高鐵也是跟火車轉很大的彎的時候怎麼還不會出鐵軌
跟高鐵的轉向架和鐵軌的內、外軌高度設計有關
轉向架主要具有承載、導向、減振、牽引、制動等功能,高速動車組要跑得快離不開轉向架這個「飛毛腿」。
高鐵轉彎半徑比較大,一般時速350公里的軌道轉彎半徑都在8公里以上,因為速度越快,轉彎半徑越大。轉彎的時候,軌道外側會比軌道內側高一點。當然,轉彎還要依賴列車性能良好的轉向架。】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鐵路彎道基本是大迴旋,而且軌道在彎道半徑內外側高於內側,產生的向心力大於離心力,所以不會側翻。
❻ 為什麼普通鐵路鐵軌上都會鋪石子而高鐵鐵軌不用
300km/h及以上速度列車通過時,普通石砟道床會產生石渣粉化、道砟飛濺、道床液化等問題。
❼ 高鐵和普通火車運行的鐵軌是不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很多地方沒有高鐵,高鐵站和普通火車站是不是分開的。
普通鐵路採用的是有砟軌道,而沒有「碎石子」(鐵路上成為「道砟」)的高鐵採用的是無砟軌道。
道砟的作用:承受枕木、鋼軌和列車的重量,將重量分散到路基上,以避免路基損壞。
傳統有砟軌道的優點:鋪設簡便、透水性好。
傳統有砟軌道的缺點 :
1.需要經常維護(這里的「經常」是相對於無砟軌道而言)。換道砟和清篩等等是工務維護的重要工作之一。列車經過時會帶來震動,長期的震動會使路基上的泥土摻入道砟當中。不好理解的話,下完雨找塊泥地,用腳快速地踩兩分鍾,看是不是有水溢上來。摻入道砟的泥土會削弱路基的強度,導致軌面沉降、不平。因此,干線鐵路上,每年都需要進行清篩或換道砟、搗固作業。
2.平順度和道砟飛濺問題。道砟再平整,也不可能達到混凝土整體道床的水平。並且,由於枕木不是剛性地固定在道床上,列車駛過時,車輪之間的鋼軌會帶動枕木一起向上彎曲,這一彎曲在重載鐵路上肉眼可見。另外列車高速駛過時會出現道砟飛濺的問題。
❽ 為什麼普通鐵路鐵軌上都會鋪石子而高鐵鐵軌不用
這是無咋軌道和有砟軌道的區別,大多數普鐵使用的是有砟軌道,普鐵因為運行速度不快,而且有砟軌道彈性好、排水系統好,傳統有碴軌道具有鋪設簡便、綜合造價低廉的特點,但容易變形,維修頻繁,維修費用較大。
無砟軌道又作無碴軌道,是指採用混凝土、瀝青混合料等整體基礎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軌道結構統稱為無砟軌道。其軌枕本身是混凝土澆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鋼軌、軌枕直接鋪在混凝土路基上。無砟軌道是當今世界先進的軌道技術,可以減少維護、降低粉塵、美化環境、而且列車時速可以達到300公里以上。無砟軌道平順性好,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耐久性好,維修工作少,避免了飛濺道砟。
不過呢現在有砟軌道也是可以跑出高速列車的,正在修建的京張高鐵計劃就是有砟軌道高速鐵路。
❾ 為什麼高鐵要修專用軌道,而不走火車軌道
隨著高鐵的不斷改進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地方都開通了高鐵的線路,人們的出行效率也變得越來越高,據了解目前中國的高鐵總里程已經達到了2.8萬公里,國內大部分地區都開通了高鐵,而高鐵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快速,目前我們國家的高鐵時速能夠達到每小時350公里,大大超越了傳統的火車,這么快的速度除了依賴高鐵的設計之外,還和高鐵行駛時的專用鐵有關,對此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高鐵要修專用的軌道,而不走火車軌道?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最後校長認為,高鐵之所以要修專用軌道,而不走火車軌道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因為高鐵軌道有傳統軌道無法比擬的優勢,列車雖然可以在傳統軌道上行駛,但是卻只能在專用軌道上開到極速,現代社會這么講究出行效率,高鐵當然要修專用軌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