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非主流文化是怎麼出現的
其源頭是日韓流的跟風。在90後中流行的原因是由於這一代人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對缺乏信仰的迷茫,對自身存在價值的懷疑,對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要做出一些特立獨行偏離主流價值觀的行為。其外在表現為奇異的裝束,異化的文字,詭異的預言以及一些離經叛道的思想。我覺得這只是年輕人成長的步驟之一,其形式有點類似與美國當年的嬉皮士,但是遠沒有其影響大。
B. 非主流是何時興起的,是誰興起的
2007年10月7日開始火起來,發起人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
非主流的鼻祖是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搖滾風(Gothic rock)和視覺搖滾風(Visual rock)為代表。
非主流本是西方國家對於與主流生活方式不同的現象的稱呼,尤其體現在音樂領域,但傳至中國後,只被學習了視覺外觀,而並未真正得其內涵。
中國的非主流體現在照片上ps成藍、黑等陰暗色調、添加上抑鬱的語句,人物發型、姿勢趨向同一風格。是名為「非主流」實為很大數量人們愛好的主流,其中以90後和80後為主。
(2)中國非主流如何興起擴展閱讀:
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停留在那些隱晦的,頹廢的文字中。在年輕的茫然中,非主流成為他們逃避社會責任,逃避自我責任的一種借口,換句話說,他們頹廢的一塌糊塗。然而現實生活中,實在找不出能夠讓他們如此頹廢的人或事物。
而非主流所體現的深刻的觀念也被曲解為頹廢,傷感,痛苦等等一些部分年輕一代十分喜歡的字眼。非主流是一種社會的發展,80後稱之為個性,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個性就轉變成了非主流的稱呼了
主流與非主流可以說就是人數上的差距,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傾向於某一個潮流,人數非常多的時候,潮流即成為主流。
C. 非主流是什麼時候流行的
非主流國內興起於2007年,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最初是由一位80後的大二學生的心語所引領起來的潮流,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喜歡非主流的大都是生於90後的男生女生。
非主流的產生根源於自我的個性需求,這種需求的意念會外化為非主流的行為,進而帶來非主流事物的出現。
(3)中國非主流如何興起擴展閱讀:
國內非主流形象
在中國,非主流形象代言還沒有到達巔峰,由馬澤乾帶領的一些網路名人的所作所為就已存在著極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為;隨著消費者的成熟、行業的規范,企業也會走向理性,明星代言潮自然會回落,啟用普通模特將成為主流;同時,感性形象代言人將異軍突起並逐漸走向成熟。
非主流是一種體驗,而作為一種體驗,必然要經過行為主體的感覺思考與行為。那麼,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非主流的傢伙總能表現出一種個性。這種個性必然是強烈的,否則將湮沒於共性的芸芸眾生。
D. 非主流時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的
喜歡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於90年代學生居多,他們年紀都差不多。國內興起於2007年,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最初是由一位80後的大二學生的心語所引領起來的潮流,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
未來可能會出現10,11後......等等等對於非主流的追逐。這還不可預知,所以它並不是幾幾後的專屬流行,而是每個時代的年輕人在把握住當代的流行文化後而重新自我潮流的定義。包括在審美,價值觀上的求新求變。
(4)中國非主流如何興起擴展閱讀
主流與非主流是共存的,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就例如在西方社會是居於主流地位的那麼過去在中國就是非主流的,不過正在漸漸走向非主流地位而漸漸失去主流地位的。 也可以叫做「前衛」、「先鋒」即另類的意思。
表現:
圖片:喜愛另類奇怪的圖片,比如擺POSE時會裝出痴呆,頹廢的表情。
打扮:與大眾不同,比如女穿男裝,全身穿得破破爛爛等等。
發型:染發採用藍色白色等顏色,或者做誇張的造型等。
音樂:勁爆,先鋒,拉風等等這樣的音樂受到歡迎。
E. 中國經歷過一個怎樣的非主流時代
中國的非主流時代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一段美好的回憶,這是對80,90後獨有的年代,他們是那個時代的」領導者「。非主流的興起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有承載著我們整個的青春,有最深刻的記憶;而我本身作為一個非主流的90後,是那個時代參與者和見證者;
非主流是80,90後的時代精神產物,當年的一切好像已經化為烏有,但是我們並不後悔,當年的懵懂無知變成現在的成熟冷靜。
F. 非主流是幾幾年開始的
非主流是2007年開始的。
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是由一位80後的大二學生的心語所引領起來的潮流,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喜歡非主流的基本是生於90後的男生女生。非主流的產生根源於自我的個性需求,這種需求的意念會外化為非主流的行為,進而帶來非主流事物的出現。
最常見的就是火星文,玩勁舞團,非主流空間等一系列另類到讓大眾無法接受的非常規的事物。
非主流文化的具體形象
那時候的 「非主流」少男少女們通常都會對著電腦攝像頭自拍。
選取的背景題材也不外乎是摩天輪、電線桿、氣球、鋪滿落葉的地面,還有大片雲朵的天空、血跡、公園的長椅上旁若無人的深情擁吻等等。
男生們普遍的發型是前面很短聳立,後面很長耷拉著或是厚厚的劉海遮住大半張臉,戴板材的眼睛框,穿寬大的衣褲,從背後看上去分不清男女。
女生們則是以可愛為主要基調:齊眉的厚重劉海加上濃濃的睫毛,水汪汪的大眼睛,櫻桃小嘴。
擺POSE時會裝出痴呆,頹廢的表情,喜歡斜45度對著鏡頭嘟嘴巴,以表現出很「卡哇伊」的感覺。
G. 非主流的起源
非主流盛於80,90後,喜歡非主流的大都是生於90後的男生女生。國內興起於2007年,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最初是由一位80後的大二學生的心語所引領起來的潮流,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
由於以年齡主導的各種差異(包括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傳統媒體的發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傳統媒體對「FZL」採取溫和觀望的態度,對其報道常大篇幅引用專家的觀點,將其和火星文、應試教育、青少年心理問題以及早戀等行為聯系在一起。
(7)中國非主流如何興起擴展閱讀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與非主流是共存的,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就例如:HipHop`R&B or Blues在西方社會是居於主流地位的那麼過去在中國就是非主流的,不過正在漸漸走向非主流地位而漸漸失去主流地位的。 也可以叫做「前衛」、「先鋒」即另類的意思。
非主流就是泛指主流之外的各種文化價值觀,也可能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理性的或者偏激的,還有就是追求這樣的人相對較少(多了就叫主流了) 。
H. 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非主流的
國內興起於2007年,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最初是由一位80後的大二學生的心語所引領起來的潮流,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
非主流盛於80,90後,喜歡非主流的大都是生於90後的男生女生。
主流與非主流可以說就是人數上的差距,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傾向於某一個潮流,人數非常多的時候,潮流即成為主流。
潮流也同樣受到地域、通信條件和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兩地距離遙遠,彼此的潮流無法影響到對方,就不能將兩地的潮流作對比,分出誰主誰非,這樣做也沒有意義。
通信條件和文化的影響也類似。主流與非主流一定是可以同時存在於同一個社會條件和文化背景下,同一個區域內的。這也是它們相互依存的表現。
(8)中國非主流如何興起擴展閱讀:
非主流是一種體驗,而作為一種體驗,必然要經過行為主體的感覺思考與行為。那麼,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非主流的傢伙總能表現出一種個性。這種個性必然是強烈的,否則將湮沒於共性的芸芸眾生。
其實眾生皆有個性,但是很微弱,絕大多數個性種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殼,更不用說生根發芽,開出他人能見到的繁麗之花了。所以說,個性的表現,不是每個人都有。
非主流的表現:
圖片:喜愛另類奇怪的圖片,比如擺POSE時會裝出痴呆,頹廢的表情。
打扮:與大眾不同,比如女穿男裝,全身穿得破破爛爛等等。
發型:染發採用藍色白色等顏色,或者做誇張的造型等。
音樂:勁爆,先鋒,拉風等等這樣的音樂受到歡迎。
生活:不人雲亦雲,不追求大眾化,思想也叛逆激進,有創造力。
個性:無限展示自己的自信,陽光,活力…
I. 非主流什麼時候開始的 ,
國內興起於2007年,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最初是由一位80後的大二學生的心語所引領起來的潮流,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
非主流指不屬於主流的事物,如文化上的次文化,宗教上的異端,人群中的異類等。非主流是相對於主流而存在概念。一個事物既可以從非主流變成主流,也可以從主流變為非主流(比如90年代流行的衣著打扮、語言文化等就從最初的非主流發展成主流);一個事物在某個環境是主流,到了另外一個環境就有可能變成非主流(比如國外街頭藝人的街頭即興show,在國內上演肯定令人乍舌)。因此,沒有絕對的主流,也不會有絕對的非主流。如今的非主流已經成為扭曲文化。非主流和殺馬特根本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一個是形容詞,一個是家族。
參考資料:http://ke..com/subview/11222/4876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