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前十名大學排名
1、清華大學: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A類。
2、北京大學: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3、浙江大學:簡稱「浙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
4、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
5、復旦大學:位於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7、華中科技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入選985工程、211工程。
8、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
9、中山大學:簡稱「中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
10、哈爾濱工業大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
⑵ 八級工匠有多厲害啊,具體的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李傑今年將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但此刻的他面臨著「成長的煩惱」,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同讓這個有「汽車夢」的「巧手」,對自身發展有些困惑……
技能人才的社會認同,成了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結合第46屆世界職業技能大賽將於2022年10月在上海舉辦,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建議,借世界技能大賽的「東風」,構建職業技能新生態。
在他看來,世界技能大賽對我國職業技能的提升是一次絕佳的機會,更是全社會重視職業技能人才不可多得的機遇。本屆世賽主題口號為「一技之長,能動天下(Master skills, Change the world)」,全社會由此應充分認識到職業技能改變世界的力量,尊重職業技能人才。
他建議,建立「新八級工制」,給予職業技能人才晉升通道和高水平的待遇。「八級工制」是在我國工業建設為基本任務的大背景下,將工人的技術等級和工資掛鉤的制度,「八級技工」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前技術工種中的最高等級,待遇甚至比肩企業負責人。「新八級工制」之新,在於現代化背景下的新技術、新技能和新要求,和與之相配的新待遇。那麼,這也有助於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精神,即對崗位熱忱、崇尚自己的職業、為自己的技能而驕傲。
如何培養新「八級工」?除了職校的體系化培養,倪閩景建議對在職技術工人形成「雙元制」職工教育新模式。所謂的「雙元制」,就是職工在進入企業工作那天起,一方面成為高職學校注冊的學生,業余時間在大學學習文化課程取得相應文化學分;另一方面把在崗位上學習的技能課程化,邊工作邊累計技能學分,加上勞動部門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書學分化,這些學分累計達到設定高職專業畢業標準的,給予高職畢業證書。這個過程一方面會大幅度提高職工受教育年限,提升職工文化素養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教學相長,會在企業里形成一批既懂技術又懂教學的「大師級」工匠。
作者:單穎文
攝影:周俊超
編輯:占悅
責任編輯:祝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⑶ 南網工匠大學是不是大學
南網工匠大學是大學。
南網工匠大學圍繞「來自現場、服務現場、解決生產現場實際問題」的原則開展實操培訓,不斷提高員工技術技能水平,努力打造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工匠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南方電網公司高端技能人才的成長搖籃,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基地。
工匠大學的意義
從工匠大學走出來的優秀學員,將成為技能知識的「蒲公英」。他們把培訓內容、方法和成效帶到所在單位,成立相應培訓「工作坊」,培育影響更多學員,實現培訓效果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工匠大學將定期組織開展公司系統內各專業先進技術、創新成果的交流工作,每年舉辦工匠大學高端分享會,邀請專家學者、大國工匠前來交流研討,研究明確攻關重點,打造全網前沿技術技能交流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央企首家「工匠大學」——南網工匠大學正式掛牌成立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工會新聞網-南網工匠大學成立
⑷ 大國工匠張冬偉畢業那個大學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高級技工學校,歡迎有志造船事業的學生報考
⑸ 大國工匠有誰
1、高鳳林
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解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為火箭鑄「心」,為民族築夢,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
所獲榮譽: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最美職工。
2、李萬君
一把焊槍,一雙妙手,他以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千度烈焰,萬次攻關,他用堅固為中國夢提速。那飛馳的列車,會記下他指尖的溫度,他就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電焊工李萬君。
所獲榮譽: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吉林省特等勞模。
3、夏立
技藝吹影鏤塵,擦亮中華「翔龍」之目;組裝妙至毫巔,鋪就嫦娥奔月星途。當「天馬」凝望遠方,那一份份捷報,蔓延著他的幸福,他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鉗工夏立。
所獲榮譽:全國技術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河北省軍工大工匠。
4、王進
平步百米鐵塔,橫穿超、特高壓。在「刀鋒」上起舞,守護著歲月通明、燈火萬家,他就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班副班長王進。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四青年獎章、最美職工。
5、朱恆銀
從地表向地心,他讓探寶「銀針」不斷挺進。一腔熱血,融進千米厚土;一縷微光,射穿岩層深處。他讓鑽頭行走的深度,矗立為行業的高度,他就是——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恆銀。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6、喬素凱
4米長桿,26年,56000步的零失誤令人驚嘆。是責任,是經驗,更是他心裡的「安全大於天」。他的守護,正如那池清水,平靜蔚藍,他就是——中國廣核集團運營公司大修中心核燃料服務分部工程師、核燃料修復師喬素凱。
所獲榮譽: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勞動模範。
⑹ 中國有哪些了不起的工匠大家
中國的工匠大家是有很多的。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一批工匠大家呀。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帶電作業王進,中國特高壓帶電檢修第一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專家高鳳林。敦煌研究院修復事李雲鶴等等一批中國工匠大家。
⑺ 被譽為大國工匠的有哪些
《大國工匠》介紹了8個嘉賓,分別叫做:胡雙錢,高鳳林,孟劍鋒,張冬偉,寧允展,周東紅,管延安,顧秋亮。
1、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藝的極致,讓海底隧道成為他實現夢想的平台。
2、「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高鳳林:「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他為國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
3、周東紅,30年來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4、胡雙錢,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5、孟劍鋒,百萬次的精雕細琢,雕刻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絲巾」。/6、張冬偉,焊接質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觀上的完美無缺。
7、寧允展,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
8、顧秋亮,全中國能實現精密度達到「絲」級的只有他一個。
(7)中國工匠大學有哪些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大國工匠》是2015年「五一」開始,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8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節目播出之後,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會熱議。
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⑻ 中國大國工匠人物事跡有哪些
1、彭祥華
彭祥華,男,漢族,群眾,初中學歷,籍貫重慶銅梁,1969年6月出生,中鐵二局二公司興泉鐵路項目部副經理、高級工。
2015年,彭祥華參建川藏鐵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標段是其中最難的一段,路段地質非常復雜,生態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地質勘探,需要技工沿繩索從五六十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腳下就是波濤洶涌的雅魯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願去接這份「苦差事」,但彭祥華卻挺身而出,獨自一人「飛舞」於懸崖峭壁之上,並順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資料,為以後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POEM手術容易損傷患者食管,周平紅另闢蹊徑,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夾層中,建造一條隱形隧道,不僅減少了患者痛苦,也讓中國的消化內鏡微創切除技術領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