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公司並購海外黃金礦山有哪些

中國公司並購海外黃金礦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0 08:36:20

Ⅰ 海外並購的相關信息

適合中國企業的Mini盡職調查
正式進入並購流程後,以最少的成本減少並購風險是關鍵性原則。
所有企業都必須有風險意識。尤其是在並購項目中首先考慮的應是風險,而不是收益。設計一個項目的交易結構,應先把項目中可能產生風險的環節找出來,提出解決方案。若無風險控制能力,並購項目的成功就難以保障。
並購顧問發現,在中國中小企業在德國進行並購時,企業普遍會直接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律師事務所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縱觀中德並購項目,在欲收購德國企業的中國企業中,竟有高達50%以上的中國企業在進行完詳細盡職調查後最終依然選擇放棄收購,原因是盡職調查結果不盡人意。詳細的盡職調查包括財務、商業、稅務及信息技術等一系列盡職調查內容,費用極為高昂。企業一旦放棄收購,就意味著浪費了一大筆資金,且白白投入了企業寶貴的人力、物力及時間成本。因此,進行一個前期初步的調研是切實有必要的,只有基於一個合理的調查確定項目的可操作性後,企業方可放心大膽地繼續執行收購計劃。
根據多次跟蹤並購的經驗,制定出了針對中國企業的Mini盡職調查服務項目。Mini盡職調查是在買方簽訂收購意向書及進行真正的盡職調查前所進行的初步前期盡職調查,旨在:
1. 判斷項目質量,直接確定並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為企業節省日後不必要的支出;
2. 給企業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整改辦法,推動項目的進一步實施。
3. 結合該Mini盡職調查結果,進行進一步深入分析探討財務及稅務風險規避。

2009上半年我國企業重要海外並購一覽表 行業 金額 公司 被收購公司國別 備注 能源 4億英鎊 中化集團 英國 中化集團正在與英國油氣公司Gulfsands Petroleum Plc洽談收購事宜,最高出價4億英鎊(6.514億美元)。
Gulfsands與中化集團正在並購的Emerald Energy為敘利亞東Khurbet油田的合資夥伴。如果對Gulfsands的並購成功,中化集團將擁有東Khurbet油田的全部權益。 8.75億美元 英國 8月,中化聲明稱,以8.75億美元(約59.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現金收購Emerald能源公司,交易溢價約11.%。
Emerald能源公司為一家在倫敦上市的油氣上游企業。 —— 印尼 中化集團宣布,該公司與印尼一家私營石油公司Pt. Sele Raya成功地交割了印尼勘探區塊的工作權益。 這是中化公司第一次收購海外純上游勘探資產。 17億美元 中石油 加拿大 中國石油同意斥資19億加元(約17億美元),向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Athabasca Oil Sands Corp),收購旗下位於加拿大西部省份阿爾伯達東北部地區的Mackay River及Dover油砂專案的60%開采權益。 410.3億美元 澳大利亞 26日,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有條件批准埃克森美孚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於上周簽署的LNG(液化天然氣)購銷協議。
8月18日,中石油與埃克森美孚澳大利亞資源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計劃從後者處每年購買225萬噸的LNG,協議期限為20年。該協議交易量高達4500萬噸,總價值500億澳元(約合410.3億美元),為中澳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協議。 100億美元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私營企業M erapoh在吉隆坡媒體會上表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將在馬來西亞向一價值100億美元的煉化項目投資,並同意在20年內收購該煉廠生產的油品。
此煉廠位於馬來西亞西北部的吉打,日煉化量將達35萬桶,項目仍在等待有關環保部門批准,預計9月出結果。 —— 日本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收購新日本石油大阪煉廠49%股權。 10.2億美元 新加坡 —— 加拿大 法國道達爾集團4月宣布已將其在加拿大「北極之光」油砂項目的10%股權,出售給中石化集團子公司中加石油公司,但並未披露具體交易價格,至此中石化已擁有了此油砂項目50%的股權。 30-50億美元 中海油 迦納 8月,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證實參與競購非洲的油氣企業Kosmos Energy的油田。
Kosmos Energy擬出售的油田資產位於迦納,交易價值將達30億美元至50億美元,該離岸油田是過去10年來西非發現的最大油田之一。 189.51億元人民幣 兗州煤業 澳大利亞 8月13日,兗州煤業披露收購澳洲煤礦,交易收購價為每股16.95澳元。總收購代價約為33.33億澳元,折算為人民幣約189.51億元。 1.04億元人民幣 神華 澳大利亞 7月,神華證實收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西北部的6處農田,預計成交支付金額為1873萬澳元(摺合人民幣1.04億元)。中國神華的目的不是做個悠閑的「農場主」,而主要用作開礦和煤礦的緩沖區。 鋼鐵 1.62億澳元 鞍鋼 澳大利亞 2008年11月時,鞍鋼宣布擬斥資1.62億澳元,以0.85澳元/股的價格認購金達必新發行的1.9億股股票。這項議案在金達必公司股東大會以及FIRB的批准。加上之前購買的股票,鞍鋼集團完成認購後將合計持有金達必36.28%的股權,從而躍居其第一大股東。 12.718億澳元 華菱 澳大利亞 華菱鋼鐵在注資FMG公司,交易價值12.718億澳元,華菱擁有17.3%的股份以及一名董事,華菱成為FMG僅次於董事長Andrew Forrest的第二大股東。 2.4億美元 武鋼 加拿大 中國武漢鋼鐵集團與加拿大專營勘探開發的礦業公司Consolidated Thompson Iron Mines Ltd.達成交易意向,武鋼以2.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CLM公司19.9%的股份。 有色金屬 13.86億美元 五礦 澳大利亞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宣布,經OZMinerals公司年度股東大會投票通過,中國五礦100%收購OZMinerals公司主要資產的交易獲得成功。此次交易將有效增加我國鋅、銅、鉛等主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儲備。 1.4億美元 廣晟資產 澳大利亞 7月1日,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收購澳大利亞銅礦上市公司泛澳公司,廣晟資產以1.4億美元認購泛澳公司4.6億股新股,每股作價0.395澳元,約占擴股後19.9%股權,並成為第一大股東。 4500萬澳元 中金嶺南 澳大利亞 2月,中金嶺南公司收購澳大利亞上市公司PERILYALIMITED50.1%股份,價值4500萬澳元。Perilya公司旗下共有三個礦山,按照已探明的情況估計,三個礦山的鋅儲量約222萬噸,鉛約141萬噸,銅約20萬噸。 900萬美元 中色國際 英國 中色集團旗下的中色國際與英國恰拉特黃金公司簽署協議以收購後者19.9%的股份,交易金額900萬美元。 農業 —— 中化集團 澳大利亞 7月26日,中化集團公司稱,其正與澳大利亞農業化學集團新農公司(NuFarmLimited)就潛在收購項目進行前期探討。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農業化學公司新農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除草劑、草甘膦等農葯產品,屬仿製農葯類別,公司銷售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現有市值為24.25億澳元,合135億元人民幣。 家電 —— 蘇寧 日本 蘇寧電器宣布認購LAOX定向增發股份,持有LAOX公司27.36%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正式入主這一有近八十年歷史的日本老字型大小電器連鎖企業。 服裝 —— 上海中服 義大利 上海中服進出口有限公司與皮爾·卡丹公司中國地區代表在上海宣布,上海中服整體收購皮爾·卡丹大中國區(包括大陸和港澳台地區)商標所有權。 汽車 20億美元 吉利汽車 瑞典 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收購福特旗下沃爾沃汽車。

Ⅱ 中國有稀有礦資源的上市公司 有哪些要自己擁有礦山全資產權

中國擁有稀有礦資源的上市公司有:錫業股份、廈門鎢業、東方鉭業、稀土高科、有研硅股、寶鈦股份、山川股份、力源新材、吉恩鎳業、貴研鈀業、北礦磁材、紫金礦業、中金黃金。其中自己擁有全資礦山的是錫業股份、稀土高科、吉恩鎳業、貴研鈀業、北礦磁材、紫金礦業、中金黃金,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國有企業。
拓展資料:
七大銅礦上市公司對比:1、紫金礦業是中國控制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企業、中國最大黃金生產企業、中國第二大礦產銅生產企業、中國六大鋅生產企業之一。2019年礦產銅產量和資源量全球分別13 位、7 位。2020年礦產銅 456004 萬噸,同比增長23.29%,2021 年、2022 年公司礦產銅產量分別約為54-58 萬噸、80-85 萬噸,據此測算,公司於2025 年有望達到全球第5 位銅礦企業產量規模。2、洛陽鉬業是中國礦業公司中最具備行業定價權的綜合性礦業龍頭控制銅資源量增長22.2%,約為中國保有銅資源量的 30%,控制鈷資源量增長148%,超過嘉能可成為全球第一,占據全球鈷資源量的近20%。2025 年將具備50 萬噸銅、5 萬噸鈷的生產能力,成為世界前十的銅礦生產商和世界最大的鈷供應商。3、雲南銅業 是中鋁集團銅產業板塊核心企業。截止2020 年6 月底,公司保有銅儲量475.05萬噸,礦產銅產能10 萬噸。公司2018 年完成迪慶有色的收購和並表,旗下普朗銅礦成為公司單體產量最大的礦山,普朗銅礦現有設計產能是1280 萬噸,目前已經達產達標,滿產狀態下銅精礦含銅年產量可以超過6 萬噸。另外,公司陰極銅年產能達到130 萬噸。4、江西銅業。公司是國內最著名的銅礦生產企業之一,國內最大的銅精礦生產商,陰極銅產量居全國首位、世界銅行業第二。截至2019年底,公司100%所有權的已查明資源儲量約為銅金屬915.4萬噸;黃金281. 5噸;銀8347.7噸;鉬19. 8萬噸;聯合其他公司所控制的資源按本公司所佔權益計算的金屬資源儲量約為銅443.5萬噸、黃金52噸。

Ⅲ 我在剛果(金)科盧韋齊有倉庫專門收購和囤積鈷礦石,想賣給國內,請問有哪些公司可以收

親,你真的在剛果金科盧韋齊收礦石嗎?很難想像你都已經有庫房了才想起來問銷路!
俺就豁出被網路刪除的風險告訴你吧!
你也不用在國內找銷路了,就在加丹加打聽一下吧。
華友鈷業、寒銳鈷業、洛陽鉬業、金川國際、中鐵資源、紫金礦業、鵬欣資源、萬寶礦產、華剛公司、中色集團、盛屯礦業。
這些都是在剛果金開發礦產的中國企業,有國企有私企,在科盧韋齊都有工作地點。

Ⅳ 求09 10年中國企業並購外企和外企並購國內企業的案例

2009年
2009年5月,中國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周二與澳大利亞銅礦生產商--泛澳公司(PNA.AX: 行情)簽署入股協議,投資約合1.4億美元獲得泛澳公司增資後股本的19.9%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泛澳公司主要礦山為位於寮國的Phu Kham銅金礦,礦石儲量1.46億噸,2009年預計生產銅精礦含銅6.5萬噸、生產黃金6.5萬-7.5萬盎司.該公司在寮國和泰國還有銅、金勘探項目.
2009年6月6日,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公司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市與尚比亞政府簽署了盧安夏銅礦股權轉讓協議,成功收購盧安夏銅礦。2008年12月19日,在金融危機的劇烈沖擊下,盧安夏銅礦公司宣布關閉銅礦。接管盧安夏銅礦之後,中色公司立即開始准備銅礦的復產工作,在2009年12月22日重新啟動恢復生產,計劃在30個月內達到年產出銅金屬3萬噸,最終使年銅金屬產能提高到7萬~8萬噸。未來5年內,中色集團將投資4億美元還擴大生產,為當地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
華東有色局1.8億元控股非洲銅礦。2009年9月14日,華東有色地勘局宣布以1.8億元人民幣控股非洲銅礦。華東有色旗下一全資子公司與非洲銅礦威士利國際公司(Weatherly International Plc)達成股權購買協議,根據協議,華東有色將出資1610萬英鎊(合1.8億元人民幣)控股威士利國際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和中非基金提供融資。威士利公司納米比亞項目位於重要的有色金屬成礦帶上,已勘明的銅資源逾36萬噸,尤其在納米比亞銅資源開發方面具有探、采、選、冶一條龍生產與加工能力。並且已勘探面積僅占礦權總面積的一小部分。因此,資源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可觀。
紫金33.68億元收購澳洲銅金礦公司。2009年11月29日,紫金礦業與澳大利亞印德菲利資源公司(Indophil Resources NL)簽署《收購履行協議》,以每股1.28澳元的價格收購公司全部股份,收購總金額約為5.45億澳元,摺合人民幣約33.68億元。目前,印德菲利資源公司已安排收購另一家公司持有SMI的A類股3.27%的權益,此次收購完成後,該公司將持有SMI的A類股份37.5%的權益。SMI作為「承包商」有權勘探和開發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世界級銅金礦床坦帕坎(Tampakan)銅金礦項目。除坦帕坎銅金礦外,印德菲利資源公司於菲律賓還擁有其他勘探項目,包括3個特許土地權及16個處於申請階段的土地權,分別位於菲律賓的呂宋島北部及南部,棉蘭老島中部及東部。
2010年
紫金礦業公告與中非基金共同出資收購Copperbelt所持有的Platmin全部股份及Copperbelt集團應收賬款,總代價2.84億美元,其中紫金出資1.70億美元,股權佔比60%,對收購資源權益佔比40.8%,收購截止日最遲不晚於2010年7月30日。 本次收購將增加紫金的銅權益資源量185萬噸(JORC標准),約17%。2013年投產後預計年產銅約8萬噸,鈷約1萬噸。使公司銅的權益產量增加3.3萬噸(較10年增加33%)。Deziwa主礦段將設計露天開采,選冶採用傳統工藝,項目服務年限近20年,資本開支為4.66億美元。紫金本次同中非基金聯合收購,因此在政府審批流程上得以簡化,增大了收購成功的可能性。

Ⅳ 陳景河的突出貢獻

17年前,陳景河剛接手時,那時公司靠買賣零星礦產品度日,年凈利潤不到5萬元,資金匱乏,缺技術人才,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在困境中邊干邊摸索,陳景河根據紫金山金礦的特點,大膽採用了投資額低、生產成本低的堆浸工藝,在他和技術人員的努力下,一個個被認為不可能完成的技術難題被攻克,低品位的礦山變廢為寶,也讓紫金礦業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
在中國的有色金屬行業,陳景河已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參與創建的紫金礦業,把被一些專家認為沒有開發價值的紫金山金礦,打造成了中國黃金生產領域的一個奇跡。從2001年到2007年,紫金礦業的銷售收入增長了超過30倍,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紫金礦業一舉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礦業公司、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中國控制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企業。
由於福建上杭縣位於南方,專家也做出了「南方潮濕多雨、紫金山地形險要,不適合採用堆浸工藝」的常規判斷。但陳景河再次打破了這一常規,他根據紫金山金礦的礦石特點,大膽採用了投資額低、生產成本低的堆浸工藝,用700萬元創造企業年處理5萬噸礦石的能力。 1993年,成功投產後的上杭縣礦產公司正式更名為福建省上杭縣紫金礦業總公司。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陳景河和紫金礦業的技術人員,經過了多次反復實驗,對礦石進行「破碎→篩分→洗礦→重選」等多套工藝,攻克了礦業界的技術難題,使得品位低至0.9克的礦山變廢為寶,成功具備了開發的可能。
通過這一系列手段,開發成本,是當時行業平均水平的10%-20%,大大提高了礦山的開采價值。」陳景河說,在此基礎上,紫金山金礦儲量大的優勢開始顯現,它從預計的可開采黃金5噸增加到300噸,再到500噸以上,創造了「越挖越多」的奇跡。
目前紫金礦業的礦石開采最低品位已經下降到0.3克、0.2克乃至0.15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陳景向記者透露,從可開採的數量上,紫金山金礦已經不僅僅是中國最大,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金礦之一。
在陳景河的堅持下,從1993年到2000年,紫金礦業進行了多次技術改造,迅速奠定了其在國內黃金采礦業中的地位。紫金山金礦在可利用儲量、采選規模、黃金產量、礦石入選品位、單位礦石處理成本、經濟效益方面,都成為國內的佼佼者。 2000年,紫金礦業的總資產達到了約6億元,年度銷售收入約4億元,已經是8年前的200倍。不過陳景河並不滿足。
2007年,紫金礦業從 15年前總資產才352萬元、利潤才3萬元的無名小企業,一舉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礦業公司、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中國控制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企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6年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十強」第7位企業、中國成長百強排名前10名企業、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排名第2位的企業!
紫金礦業是中國礦產金產量最大的企業,2006年黃金產量為49.21噸,其中礦產金20.70噸,礦產金佔全國礦產金總量的10.29%;2006年度黃金產品銷售收入758,841.94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0.40%。2007年公司黃金產量為52.29噸,其中礦產金24.83噸,礦產金佔全國礦產金總量的10.50%;2007年黃金產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98,120.24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59.69%。作為以黃金為主導產業的礦產資源類公司, 按2007年黃金產量排名,公司在世界主要黃金礦業公司中居第10位。
2003年12月,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成為首家境外上市的國內黃金生產企業。自境外上市以來,通過擴大生產和兼並收購,公司各項業務得到了持續快速增長。2005年度至2007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121.43%,利潤總額年復合增長率達98.13%,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達91.08%。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派發現金紅利分別達26,282.62萬元、42,052.19萬元、94,617.43萬元,派息率分別為62.50%、59.76%、55.51%。
2004年12月,公司被列入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倫敦證券交易所共同設立的——富時指數集團FTSE礦山指數,這是中國第一家企業入選該指數;2006年3月被列入道瓊斯中國海外50指數。公司被列入英國倫敦金銀協會LBMA黃金供貨商名錄,黃金產品獲准使用「採用國際標准產品」標志,生產的標准金錠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銷售。
他提出了一個在很多人看來不切實際的想法,要讓紫金礦業走出福建,在更大的平台上進行競爭。陳景河對紫金礦業內部的員工聲稱,「要10年再造10個紫金」,即到2010年,紫金礦業的資產總額達到6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在這個目標的激勵下,陳景河開始尋求資本的幫助,使紫金礦業走上跨越式的發展道路。
通過上市融資,紫金礦業如陳景河所願走上了跨越式擴張發展的道路。通過在國內和國外收購礦產資源,紫金礦業已經擁有近百家下屬公司,目前經營20個黃金礦山,集團年產金占國內黃金產量20.53%,同時還是中國第三大銅生產企業、六大鋅生產企業之一。
陳景河
到2007年年底,紫金礦業的銷售收入接近150億元,陳景河提出的「10年再造10個紫金」的計劃,僅僅用了六七年,就造就了超過30個紫金的規模。
有色金屬采礦行業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典型的「傳統行業」,但就是在這個傳統行業里,陳景河和他的紫金礦業創造了「紫金現象」、「紫金速度」,被業界廣泛關注。伴隨著紫金礦業的成功奇跡,投資紫金礦業的股東也獲得了難以想像的財富膨脹,紫金的「造富效應」成為同行業中的典範。即使經歷了2008年A股的大幅下跌,到11月21日收盤,以紫金礦業4.26元人民幣/股的收盤價計算,紫金礦業前10大股東中的所有自然人,均成為了億萬富翁。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紫金礦業前10大股東中有5個自然人,分別為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恆興實業董事長柯希平以及李榮生、胡月生、鄧干斌3人,以其中持股最少的鄧干斌計算,其身家也超過7億元人民幣,而陳發樹持有的紫金礦業股票,市值超過了19億元。「胡潤百富」公布的《礦產富豪榜》中有4位投資紫金礦業的富豪上榜。身為紫金礦業董事長兼總裁的陳景河也實現了他個人財富和價值的增長。目前陳景河持有紫金礦業超過1.14億股,占總股本0.79%,這部分股票的市值超過4.8億。
在陳景河的操作下,目前紫金礦業已經在加拿大、緬甸、越南、俄羅斯、蒙古、秘魯、塔吉克、南非等國家擁有礦山資源,並在2007年入股英國倫敦上市公司RidgeMining並成為其最大股東。以要約方式成功收購英國倫敦上市公司蒙特瑞科,創中國公司以全面要約方式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第一例,以及中國收購英國上市公司的第一例。
2006年到2008年間,隨著一個個國際的收購、並購案例的成功,再加上2008年4月25日成功實現A股上市,紫金礦業聲名鵲起,集團的國際化取得實質性進展,規模更是擴大了。截至2008年12月30日,公司擁有總資產262.18億元人民幣,凈資產達191.79億元,企業的規模也由最初的礦產公司發展成為中國500強企業,控股公司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區和海外7個國家。
陳景河說,在國際化和「走出去」方面,紫金礦業仍將處於中國礦業企業的領軍地位。
目前,紫金礦業的礦山遍布全國20多個省區、海外7個國家,陳景河身邊的工作人員透露,陳景河每年親身去礦山,一看就是幾個月,其工作量甚至不低於當年干礦山勘探的時候。

Ⅵ 中國十大金礦分別是什麼

我國的金礦含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充足的。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從目前開采量和產量來看,中國排名前十位的十大金礦分別是,紫金山金銅礦,焦家金礦,三山島金礦,貴州爛泥溝金礦,鶴慶北衙金礦,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夏甸金礦,新城金礦,玲瓏金礦以及青海大柴旦金礦。

青海大柴旦金礦,這座金礦也是中外合資。玲瓏金礦,他有亞洲第一金礦的美稱。

Ⅶ 中石化的並購歷史 哪些年都並購過哪些企業

(聚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
中石油購澳大利亞天然氣公司
兗州煤業購澳大利亞礦業公司
吉利收購沃爾沃
華能10億美元競購印尼煤企51%股權
中海油中石化13億美元購安哥拉油田
中國有色購英恰拉特黃金19.9%股權9月1日
中石油收購大阪煉廠49%股權9月1日
中資強勢進場競購歐寶保時捷9月1日
中投15億美元收購加礦業公司股份9月1日
中石油聯合BP中標伊油田9月1日
中服擬購皮爾-卡丹中國區商標權
四川騰中收購悍馬9月1日
中石油完成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股份9月1日
五礦13.86億美元購OZ礦業9月1日

Ⅷ 中國的大型黃金公司有哪幾家

中國黃金 山東黃金 紫金礦業 辰州礦業 ....都是大型的金礦公司

Ⅸ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1.中國移動收購巴基斯坦運營商
2.吉利並購沃爾沃
3.中國投資公司入股美國黑石集團

4.國家開發銀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

5.中國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准銀行

6.中國平安保險收購歐洲富通集團股權

7.中國國家電網成功競購菲律賓電網運營權

Ⅹ 我國有哪些企業是跨國並購的,能否詳細說明

[導讀]跨國並購指向的產品價值鏈部門逐漸高端化。近年,我國企業跨國並購不斷朝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形成了對外來資本的深度需求,各國政府對外來資金放鬆了限制,降低了門檻,跨國並購作為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這一大背景下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我國跨國並購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並對我國企業的跨國戰略作初步研究。 一、我國企業企業跨國並購的現狀 2000年前,我國企業跨國並購只見於零散個案。那時,在這一歷史階段,我國僅有少數企業開展跨國並購操作。其中,1993年首鋼收購秘魯鐵礦公司、1999年TCL公司收購港資公司並切人越南市場,是其中典型案例。不過,即使是這些僅有少見的跨國並購,已經在企業發展和國際戰略中初步顯露出重要作用。進入2l世紀前後,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個案數量和並購總額都迅速上升。根據商務部Thomson Financial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總額,從2003年的23.43億美元增長2007年的到186.69億美元,海外並購的年增長率高達80%左右。2008年,中國跨國並購總金額達129.58億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30.6%。從並購覆蓋面看,發達國家的跨國並購主要由歐洲和美國組成,2003-2008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已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17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投資,全球覆蓋率達71%。其中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的目標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如中國汽車企業、電器企業並購日本、韓國企業,亞洲地區的並購貿易額,從2004年3243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648億美元,佔中國海外並購總額的45% 。美國金融危機,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特點 1.跨國並購指向的產品價值鏈部門逐漸高端化。近年,我國企業跨國並購不斷朝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1)銷售網路。收購外方既定企業的銷售網路。中國浙江萬向集團曾經以代工方式,藉助美國舍勒公司的銷售渠道進入北美市場;1998年,當舍勒出現嚴重虧損時,萬向的美國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萬美元。兩年之後,萬向與美國LSB公司合作,以42萬美元的價格買下舍勒。由於舍勒以前為萬向提供的主要是銷售通路,因此,從直接效果來看,對萬向而言,並購舍勒的關鍵意義就是舍勒的市場網路。當然,並購的舍勒資產還包括品牌、技術專利以及專用設備。完成此次收購之後,萬向集團已經在美、英、澳、加等8個國家設立、並購、參股企業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一個跨國公司的構架。(2)技術專利與研發機構。我國企業收購境外技術專利和研發機構。惠州僑興集團於2OO1年斥資3000萬美元收購飛利浦手機在法國的研發中心。為隨後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基礎。類似地,近年海外收購重點指向對方的技術體系的中國企業還包括:京東方、杭州華立、上汽集團、上工集團,等等。(3)品牌投資與重組。近年中國企業境外品牌投資,還包括品牌收購。如2002年初,上海電氣集團與美國晨興集團聯合收購日本秋山印刷機械株式會社(簡稱為"日本秋山"),並由此在獲得"秋山"品牌所有權;至於在2005年交易的聯想並購IBM個人電腦業務部門,雙方還就並購後的品牌重組簽有專項協議,即聯想集團能夠在並購後有權使用IBM品牌5年,並可永久擁有原來屬於IBM的筆記本電腦品牌Thinkpad。 2.實施並購的主體仍集中在國有企業。目前,我國實行跨國並購的主體仍集中在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中,如中信集團 、首鋼集團 、中化總公司、中建總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他們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跨並購的現行軍。他們為我國企業集團跨並購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並樹立了很好的典範。 同時這些企業與政府往往也有較密切的關系,使它們能在跨國並購中具有比較優勢。 3.民營企業對資源型的跨國並購不斷取得進展。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資源稀缺矛盾日益突出和我國民營企業資金實力上升與對外交往增多,我國民營企業的對資源型的跨國並購不對斷取得進展。2006年,無錫通達集團公司正式收購南非盛堡礦業有線公司51%的股權,項目總投資291.12萬美元,中方投資150萬美元;2007年,我國民營鋼鐵企業江蘇沙鋼集團收購英國斯坦科(Stemcor)控股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亞薩維齊河鐵礦90%的股份,總投資為1.08億美元;2008年,河北邢台德龍鋼鐵公司透露,該公司將收澳大利亞(Cape Lambert)鐵礦石公司70%的股權。2009年,吉利汽車收購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旗下的"沃爾瑪"品牌項目,雖然沒有最後簽約,但已受到全球關注。 4.並購的產業由發展中國家轉移到發達國家。自進入上世紀90年代,海外並購逐步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在l992年到2000出現的第一個投資高峰中,這階段主要以窗口公司為主,行業則集中在一些能夠在當地受到歡迎的產品, 如機電產品、紡織產。因此投資分布的區域也主要集中在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總的來講,此時的跨國並購主要是嘗試性的, 此並購的規模並不大。以2001年進入WTO 為分界線,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開始了第二高峰,在第二高峰中.中國企業開始將並購目光延伸到美國、澳人利亞、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且也不再局限於地小企業。2003-2008年中國企業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並購的比例分別為:45%、23% 、3O% 和4%。雖然亞洲的比例最大,但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並購的比例在上升。這一方而說明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發達國家的不少企業陷入困境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中國企業實力的增強,謀求國際市場、發展自身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我國企業跨國並購面臨的問題 1.對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我國企業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而政府還沒有很好的轉變角色,政府對外投資的微觀管理方式還是以"繁雜的審批程序可以減低投資風險"的思維,還沒有讓投資主體自我管理,還存在審批程序繁瑣,審批內容多,審批效率低等問題。除此之外,我國還未出台一部系統的,即符合國際規范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海外投資法》,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對外投資的法律體系。盡管商務部為促進和規范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出台了《境外投資管理方法》,該方法很大程度上明確並簡化了審批程序、原則上強化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功能,並規范了境外投資過程中的某些具體行為。但設計面還較有限,關於投資目標、投資主體、投資形式、資金融通、企業管理等方面尚待進一步作出研究。這就難以為我國企業跨國並購提供規范和保障。這表明政府"走出去"的政策激勵力度不夠、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 2.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拓展范圍不夠。目前我國企業的跨國並購仍然主要集中在資源採掘、工業製造業領域,高度集中於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力密集型項目(資源開發及初級加工製造業),以品牌、技術專利導向的技術尋求型的拓展范圍不夠。以品牌、技術專利等作為出資形式的跨國並購只發生在少數個別企業上面。這就表明我國以品牌、技術專利等作為出資形式的對外投資不足,與資源尋求型、市場尋求型的跨國並購相比,技術尋求型跨國並購在我國"走出去"戰略中占據的地位不夠突出。 3.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經營成功率較低。2000年前,我國企業跨國並購只見於零散個案。進入2l世紀前後,跨國並購異軍突起,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個案數量和並購總額都迅速上升。新一輪的企業並購和重組浪潮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產業的結構調整與升級。然而並購後成功率較低,一般認為只有3.5%左右。其主要原因,一是收購容易,經營難,我國企業缺乏跨國經營的經驗和國際化經營人才,要駕馭好被並購的公司並不容易。二是中國企業收購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破產公司,收購本身所花的錢並不多,但要使這些公司正常運轉則需要投入數倍於收購價格的資金。三是企業文化的融合是並購之後的一大難題。 4.對我國跨國並購所配套的金融服務擴展不夠。按照中央部署,面向"走出去"和對外援助相關業務,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開展了法人貸款,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被指定為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的承保部門。最近幾年,著眼於金融業國際化,客觀上也有利於配合非金融企業"走出去"。但即使是這樣,目前只有面對對外投資的法人貸款初步形成規模。我國還沒有專門的股權基金、股權貸款等金融品種和金融機制直接用於支持對外投資,境內股權融資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管道也顯得非常有限。至於企業對外投資中需要的信用擔保、貨款保險等,目前只有少數得到金融主管層授權的金融機構能夠提供,並且在服務費率、效率等方面,和企業的要求有一定距離 四、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方面應該努力營建促進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政策 1.盡快改變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無法可依的局面。首先,要適應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需要,不斷出台新的投資促進政策,並制定相應的促進法律法規。其次,要對我國國際證券投資的管理法規進行全面清理,並按照有利於促進企業跨國並購的要求,重新修訂形成新的國際證券投資法律法規體系。還有,面向所有經貿合作夥伴,繼續加強投資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合作;除此之外,還要著眼於為我國企業開展跨國並購提供寬松的市場准入機會。 2.應運用激勵措施給予政策支持。政府部門應當從現行的以嚴格的項目審批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逐步過渡到以日常的監管為主的管理方法。應讓投資主體自我管理,簡化審批程序、減少過度或不透明的審批和報告。在我國企業進行並購的過程政府部門應定位在投資監管、投資促進和投資服務。在財政政策支持方面,應設立海外投資發展基金、中小企業海外產業投資基金、對國家利益有重大意義的產業投資基金等,建立與完善中國的基金支持體現,發揮投資融資平台的作用。在稅收方面,對"走出去"進行跨國並購的企業給予一定程度的減免稅政策,尤其是能帶動出口、開發自然資源和引進技術的項目更應輔以稅收優惠政策。 3.完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海外投保險針對的是東道國的政策風險,而不是一般商業風險。目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作為政策性保險公司為我國企業跨國並購提供政治保障,但從其目前提供的服務來看,主要還是側重於與出口業務有關的保險,對海外投資政治風險業務仍相當有限。中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缺位加重了海外企業應對風險的成本。我國應加大政策性風險基金投入,以便我國出口保險公司能夠擴大承保范圍和保險金額。 (二)實施跨國並購的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跨國經營與管理的建設 1.實施跨國並購企業應設立全球研發中心。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主要動機之一是獲得先進的技術,但中國企業最需要的核心技術不可能通過並購而自動獲得。歐盟國家對核心技術設置了技術壁壘。如法律和規定設定即使企業所有權的發生改變,其核心技術也仍然禁止向中國輸出。這就是說要消化和應用這些技術需要一個磨合與轉化的過程。我國的企業不能只依靠並購來獲的技術,還應設立自己的全球研發中心。如華為設立歐洲地區總部→全球研發中心、聯想集團總部移師紐約和惠威集團兩次移師集團海外總部都說明了設立全球研發中心的重要性。 2.跨國並購企業應與國際的價值鏈接軌。最大的危機也許是最佳的契機。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通過兼並收購,進入全球行業的產業鏈,通過投資控股,可加快中國的產業與國際產業的價值鏈接軌。如我國機床企業就是抓住了通過並購實現與歐美的國際產業的價值鏈接軌。大連機床集團以近千萬歐元的代價完成了對德國茲默曼有限公司70%股權的收購。沈陽機床股份公司重新啟動破產的德國希斯。這些成功案例表明了我國的企業在並購時應抓住被並購企業的價值鏈高端,通過並購有助於我國企業與國際的價值鏈接軌,同時除了能獲得技術外,還能獲得現成的研發團隊、營銷渠道和國際知名品牌等相關資源。 3.實施跨國並購的企業應以品牌作為開拓和佔領國際市場的重要載體。除了技術上的需求以外,知名品牌應作為開拓和佔領國際市場的重要載體。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世界工廠",隨著經濟的發展,品牌應成為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開拓外需市場的重要載體。品牌的建立可以使我國從傳統的初級產品形成有設計、有質量的品牌產品。通過跨國並購,可以為我國企業隨後的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我國企業就可以初步形成一個跨國公司的構架。當企業作為我國直接投資的實施者日益壯大後將有助於發展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和擴展我國的外需市場。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公司並購海外黃金礦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更加藝術 瀏覽:352
中國最大的卧佛是哪裡 瀏覽:404
1965年印尼對中國做什麼 瀏覽:764
伊朗現在怎麼收款 瀏覽:1002
越南語ba是什麼意思 瀏覽:464
越南女性怎麼上戶口本 瀏覽: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麼說 瀏覽:974
伊朗為什麼越來越強大 瀏覽:247
印尼魚鷹有什麼用 瀏覽:500
印尼蘋果12手機多少錢 瀏覽:506
美國退出伊朗有什麼影響 瀏覽:313
為什麼中國機票貴 瀏覽:271
印度高溫50度怎麼度過 瀏覽:206
去印尼帶回來送什麼東西 瀏覽:49
義大利陀螺桌哪裡買 瀏覽:97
印度哪個城市的房價便宜 瀏覽:514
義大利女鬼叫什麼 瀏覽:611
伊朗綠卡有什麼條件 瀏覽:719
法蘭西義大利還有什麼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