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隻大象的壽命有多久
壽命60—70歲。象,通稱大象,是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屬於長鼻目,只有一科兩屬三種,即象科(學名:Elephantidae),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大象的皮層很厚,但皮層褶皺間的皮膚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蟲叮咬。象牙是防禦敵人的重要武器。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性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
(1)印度大象工資一般多少擴展閱讀:
禁令使大象得以在非洲地區獲得喘息的機會,但偷獵的行為並沒有完全被制止。在2012年1月,超過650頭位於喀麥隆包巴恩吉達國家公園的大象在短短六周內被虐殺。根據調查這批備有如AK-47及火箭炮等大形軍火的蘇丹獵手(因蘇丹的獵人慣在被害的大象耳朵割下圓形一塊作戰利品)手法殘酷,往往在大象受到數發子彈的射擊後便將活生生的大象象鼻或臉部整個砍下。
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這也是它們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印度,大象是一種頗受敬畏的動物。大象越來越受歡迎,在各種節慶活動中都會出現大象的身影。但一旦老得不能工作,大象又往往遭到象主人的嫌棄。印度喀拉拉邦宣布在6月份開放印度首個「大象退休之家」,為工作了一輩子的大象提供一個安詳而無憂的晚年。
參考資料:網路-象
2. 印度大象路邊吃垃圾為生是怎麼回事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則視頻,視頻中的一頭大象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烏蒂鎮的公路邊吃垃圾,只因該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災。
旱災發生後,野生動物們不得不鋌而走險來到居民區襲擊人類,甚至以垃圾為生。
此外,野生動物的生存還面臨許多挑戰。
近日也有一頭大象在當地DebiSimul村莊的稻田裡漫步,不慎觸碰到農田周邊的電柵欄被電死。當地森林部門的工作人員接到報案後立即展開調查。
3. 一般的斯諾克選手的年薪大概是多少啊
幾萬英鎊。首先來看斯諾克運動員的收入與其他運動的運動員收入相比,正常來講,運動員的收入一般包括四部分:分別是工資薪水+獎金+代言合同+投資收入。從這個組成體系裡基本就可以斷定斯諾克球員不會有太高的收入;
因為大部分運動員都有工資保障,尤其是以球隊形式存在的運動——比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知名度高點的球員還會有高額的廣告合同,而斯諾克運動員基本都以個人的形式參加比賽,收入僅僅依靠獎金,成績好獎金就高,成績差獎金就少的可憐。
而廣告和贊助商合同方面,則取決於該項運動本身的普及程度,比如籃球和足球,幾乎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存在球迷,那麼這些運動當中的球星知名度和商業價值自然就高的離譜,而斯諾克至今依然是小眾運動;
受眾程度和商業推廣價值都非常低,雖然近幾年斯諾克協會在大力推廣並極力在全球范圍內舉辦比賽,然而效果差強人意,甚至經常有些斯諾克賽事因為拉不到贊助商而不得不擱淺。
並且就拿商業代言的方式來看,收入也不可同日而語。比如籃球足球等,球星可以代言球鞋球衣,大腕們還可以出自己的簽名商品,即有代言收入,還有高額的分紅,而斯諾克球員的商業合作范圍就小了很多;
諸如我國的丁俊暉,知名度極高,但常見的商業合作基本上是銀行形象大使或者某飲料形象大使或代言人,收入就是一次性的費用,而且因為曝光度不高,很多斯諾克球員連個合作商都找不到。
4. 印度護林員痛哭送別去世大象,護林員一般要負責哪些工作
印度一位護林員拍下了令人心碎的大象送葬遊行。一頭成年象帶著已經死去的幼崽和“遊行隊伍”一起穿過馬路,遠處讓路的人群在默默圍觀。 類似人類哀悼死亡的場景和儀式感讓不少人受到觸動。護林員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主要負責那些工作呢,下面具體介紹:
三、護林員還會負責相關植樹工作。森林樹木很多時候會因為人為原因或者天災,總會有一些樹木死亡,這個時候護林員就要承擔植樹造林的職責。綜上所述,護林員在森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位置。
5. 印度象的人象關系
目前非法象牙交易仍然猖獗,偷獵野象的行為屢禁不止;大象分布地區多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迅速,大象的自然棲息地不斷受到侵佔,被開辟成居民區、耕地、茶園、橡膠園等。野象食物不足時就會冒險採食農作物;印度象是十分聰明和富有感情的動物,有時會出於報復惡意破壞人類的農作物和設施甚至襲擊人類。例如,印度象並不食用橡膠樹,但有時會將其這段,這明顯是對人類侵佔其棲息地的報復。
對付野象,當地居民一般採取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強光照射、製造煙霧、氣味刺激、假人威懾等辦法驅趕,但野象十分聰明,通過學習漸漸識破了這些辦法,有時不但不逃跑,還直接發起攻擊,導致居民採取槍殺、毒殺等極端措施,而這又進一步激怒野象進行報復……人象沖突愈演愈烈。 亞洲象(包括印度象在內)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附錄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EN),在中國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野象分布的國家均已經採取或正在採取多種措施對其進行保護,有的國家和地區還將它們作為旗艦種,在保護野象的同時促進了對野象生境的保護。
大象的保護還任重而道遠。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在野生環境中保護所有的印度象。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例如,我國在由印度象分布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思茅市(今普洱市)等地區,先後建立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滄源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思茅市萊陽河省級保護區、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盈江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5個自然保護區。其中銅壁關地區的最後幾頭野象在越出國界後再也未返回,保護區建立後積極進行招引工作,希望通過努力把這里重新建設成野象生活的樂土,還與緬甸協商研究跨國保護方案。在分散的保護區之間建立生態走廊
另一方面,還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組建執法管理隊伍,加大管理力度,防止印度象受到人為傷害。同時盡可能緩和人象沖突,如對保護區內的居民實行扶貧搬遷,為印度象和其他野生動物騰出生存空間;對野象造成的經濟損失由政府給予補償;採取架設太陽能電網、挖防象溝等措施,阻止野象進入人類生活生產區。不過電網一定要在專家的指導下設置,設置不當可能起不到防象作用,也可能對印度象造成傷害。當然,解決人象沖突的根本辦法是改善野象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環境,畢竟野象都是在自然界提供的資源不足時才會侵犯人類的,是人類先侵佔了它們的生存空間。
同時還要加強對印度象的研究,採取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 印度是最早馴養印度象的國家,始於公元前3500多年。被馴養的大象有多種用途。由於大象繁殖周期緩慢,所以人工繁育的大象很難滿足需求,相當一部分家象都是直接由野象抓來馴化的。
剛剛被捉住的野象野性很大,不允許人們靠近,也不吃人給的東西,這時人們就將其鎖在大樹上。後來在飢餓的驅使下,被捉住的印度象會開始吃東西,野性也逐漸減弱,這段時間馴象師要日夜陪在它的身邊照顧它和它培養感情,並對它進行一些訓練,有時也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幼象約一個月左右就能初步馴化,而成年象要兩個月的時間。
訓練印度象要軟硬兼施,因材施教。訓練的方法有強制訓練和誘導訓練兩類。強迫訓練就是用一些強制性的刺激手段使其屈服並做一些動作;誘導訓練就是用食物獎勵等辦法使其形成「做對動作有獎勵,做錯有懲罰」的條件反射。前者可能使印度象產生逆反心理甚至仇恨,導致反抗或在日後進行報復;後者的訓練效果更好,但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礎。當然,訓練的方法不是絕對的,動物是有感情的,你對它好,它自然也更聽你的話。有些印度象,特別是幼象會和馴養員建立深厚的感情,訓練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用十分殘忍的虐待手段訓練大象,給大象的身心都造成了極大地傷害
馴養後的象可用來騎乘,貴族騎乘的大象裝飾華麗氣派,還帶有儀式性質。鄭和下西洋時,占城國王騎著大象迎接他。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森林裡,大象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人們看到了大象巨大的力量,就利用他們來勞役。古代大象被用來耕地。直到今天,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印度象仍然是伐木場搬運木材的重要勞動力。
冷兵器時代,戰象是重要的兵種,它們不僅有巨大的破壞力,還能給敵人帶來極大地恐慌。
大象也是產象的國家進貢時常見的禮物,曹沖稱象的故事家喻戶曉,其中的大象就是孫權送給曹操的。
印度象也是許多節日和儀式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泰國新年宋干節(潑水節),大象會走上街頭,和人們一起慶祝。泰國人還把11月1日定為「象節」,這一天會有精彩的大象表演和大象運動會,以及大象聚餐。
印度象早已與宗教結合在了一起,在產象的國家和地區,傳統文化中大象都是神聖的。象頭神犍尼薩為印度教及印度神話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礙之神。他是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的精神之子。小乘佛教中傳說佛祖的母親因夢見白象而孕釋迦牟尼。
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看來,象是代表江山穩固、社會安定的標志。在象的背上放一寶瓶,有些瓶內再插放五穀,寓意太平有像、五穀豐登。因為「象」與「景象」的「象」字同音;「寶瓶」的「瓶」字與「太平」的「平」字同音;這樣「大象寶瓶」就成為「太平有像」的吉祥圖案了。
膚色淺灰,具有銀白光澤的象被稱為白象(一說是有白化病的象)。白象十分稀少,所以一旦發現,就會被小心地捉住,不但不用幹活,還會用瑰麗的珠寶妝扮,由大批侍者奉養起來,備受人們尊敬。
現在印度象最主要的是用於觀賞和娛樂,大象是動物園了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著名旅遊景區野象谷,觀看精彩的大象表演和一睹野生印度象的風采,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項目。
馴化後的大象雖然多才多藝,但仍有脾氣,如果人們對它不好或正直發情期性情暴躁,很可能襲擊人類。
6. 為什麼稱印度為大象
因為在印度人們都信仰大象神甘奈施,印度人認為大象是神聖的動物,印度大象隨處可見。
象頭神甘奈施是印度教的神之一。它的肖像遍布印度的大街小巷,許多印度教的信徒獻身於它,並且印度有為期10天的甘奈施節來祈求好運,因為甘奈施的寓意好像是為人去除障礙的,大象主管科學和藝術,同時又是提婆神(知道是誰吧,印度教的主神)智力和智慧的象徵(印度教認為大象的頭象徵智慧)。據說在公元前4-5世紀就開始朝拜甘奈施神了,是印度教最主要的五個神之一。
7. 非州大象與印度大象有什麼區別
復制的別人的……
現生的長鼻目中僅有非洲象和亞洲象2種,分別棲息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它們是陸地上最大的現生動物,外形也十分相似,但在形態上也有很多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非洲象的體型比亞洲象大;
2、非洲象的三角形耳朵要比亞洲象的四角形耳朵大一倍多,好似兩支巨大的蒲扇;
3、非洲象的象牙也比亞洲象的長得多,而且雄獸和雌獸都有象牙,亞洲象則只有雄獸有象牙;
4、非洲象的鼻子上有環裂的皺紋,又多又深,就像是一節一節的水龍帶,鼻端上有兩根指狀物,亞洲象的鼻子則較為光滑,鼻端上只有一根指狀物;
5、非洲象的脊背向下塌陷,亞洲象的脊背略微向上弓起;
6、非洲象的頭頂是平的,而亞洲象的額頭有兩個凸起的包,俗稱智慧瘤,中間則凹下;
7、非洲象的前肢具4趾,後肢具3蹄,而亞洲象的前肢具5趾,後肢具4趾;
8、非洲象的肩部、臀部的位置最高,而亞洲象頭部的位置最高。在解剖學上,非洲象有21根肋骨和26塊尾椎骨,而亞洲象有19根肋骨和33塊尾椎骨。在生態習性上,亞洲象以森林或叢林環境為主,非洲象則主要棲息於草原或稀樹草原中。在進化程度上,非洲象較為原始。
8. 印度明明牛最多最神聖,為什麼國際社會稱印度為「印度象」而不是「印度牛」
主要是印度象在印度被稱之為神,所以印度象也代表著是強壯長壽聰明的象徵。而且印度象在印度社會,非常的受人尊敬,所以才會有很多人把印度的圖騰稱為印度象。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宗教里,大象是一種非常受人尊敬的動物,而且大象也在印度的社會非常的受到歡迎,而且在印度的各種節日的慶典中都有大象的身影。
而且現在地球上的大象種類並不是很多,只有亞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這幾種。這主要是由於氣候的變化,導致大象的生存環境變得越來越少,而且由於人類對於大象的捕殺,也使得大象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使得很多非常珍惜的品種,已經滅絕,這主要是由於大象的象牙的價格非常的昂貴,所以才會有人選擇去捕殺大象。
9. 為什麼稱印度大象
阿三是個神奇國度
10. 全世界一共有多少程序員
現在談到中國軟體業時,總是與印度軟體業相互比較,是基於這兩個國家有很多相似性。在80年代中期,中印兩國軟體業並無太大差別。中國軟體業並未將印度軟體業放在眼裡,此拜中國高速發展之賜,我們戲言曰印度阿三(是就經濟而言,亞洲國家,日本第一,中國居二)。但到了現在印度軟體業成了全球老二,叫一向自大的美國人也不敢小瞧,蓋茨稱其為繼美國之後的下一個超級軟體大國。中國軟體業卻看起來是王小二過年了,增長率比起國內其他行業尚可自慰,比起其他軟體大國則相形見絀。國內67%的市場份額被外國巨頭拿走(的確就是拿,沒有被狙擊)而且是高端市場。企業在技術競爭力上與外國巨頭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了。大部分軟體公司都是在進行一般應用開發,為事企業單位開發管理系統。開發工具是別人的,後端資料庫是別人的,絕大多數服務支撐軟體也是別人的(修路的利潤哪能跟提供大型工具的利潤比)。要不是中國盜版猖獗,很多小公司光買開發工具就夠嗆了。不僅僅是技術差距加大,連從業人員的士氣都大受影響。以前,開發出了產品雖然盜版猖獗,但大多贊譽有加,現在,有時連盜都不盜國產軟體。過去的程序員們也沒多富有,但常被不少愛好者追捧,聲望甚著,現在,大概只有出校門沒幾年的「青光「才為自己的程序員身份得意了。幹了幾年後,再不願說自己是光干編碼的程序員。中國的程序員們盡管並不認為自己的水平比印度同行差,但大都承認了軟體業與印度的差距。也沒什麼人認為中國軟體業形勢大好,高歌猛進。至於中國軟體業為什麼會落敗於印度,已有不少總結,在此不表。來看一看業界人士們開出的在網上引發大爭議的救業良方。
印度軟體業這幾年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國軟體業業界人士紛紛以玄奘西行的架勢前往取經,這是無可非之。業界人士們取經的結論比較具共性的是:中國軟體業需要進行職能化分、大量培養軟體藍領、開拓海外市場等。進行職能化分、實施軟體工程、加強管理這些沒多大的爭議。爭議集中在軟體藍領這個新玩意上。
在目前關於美國、日本、西歐等其他軟體發達地區的報道中鮮見著軟體藍領這一劃分和論述(大師和普通程序員當然有別,哪裡都一樣)。這是個我們從印度帶回來的特產。原因是印度人用高中生在編程,再加上那幫傢伙軟體工程、項目管理搞的很好,居然能按時上下班,幾乎跟哪裡都不一樣。於是就得出一個軟體藍領的概念(是印度人首創,還是我們的新發明,待考)。可是我要提醒的是印度信息技術部部長2000年5月在華盛頓放言印度每年能向世界輸送20萬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美國現有IT人才簽證配額的一半被印度人占據,看來輸送的可不是一抓一把的高中生。老美還沒那麼笨。以印度現在的培訓體系現狀和實力,那幫高中生經過培訓是必然的了。他們可是在中學就接受扎實的計算機教育。我們的所謂的科班出身,不也是從高中拉了一撥人進行再教育嗎?我們的大學技術教育是不是比他們的培訓體系強,這我沒法量化比較。我倒知道譚浩強教授在一次計算機教育會議上說他對中國現在的計算機高手大部份是非計算機科班出身感到迷惑不解。非計算機科班出身的高手得大部分自學吧,還有不少超過天天接受計算機教育的。我也還知道印度IIT被稱為亞洲的MIT。我也還知道印度的培訓系統來中國幫我們培訓技術工程師。盡管業界人士對軟體藍領語帶不屑,但要真是我們的教育培訓比他們好,那倒是我們應以幫助第三世界兄弟的名義去幫他們。怎麼掉過來了。那種因為印度很多編程人員沒有大學學歷,就把人當作是一抓一把的高中生的人是否也太過皮相之見了。盡管他們不會告你行業污衊,但我建議有關人員在爆炒軟體藍領時先仔細斟酌一下,去考察一下別人受到的計算機教育再說不晚,程序員里沒幾個人跟你們搶「軟體藍領」這個詞的話語權。也許吧,他們的培訓系統比我們差,我們的認證培訓系統可以讓一個文秘專業的MM在一個月內拿MCSE,真是天才輩出!
軟體的開發畢竟還是創造性的活動,你得把要處理的事務進行邏輯轉換,再變為程序邏輯,編出代碼。即便引入軟體工程,把事務進行細分,分成更小的功能模塊。你也得進行邏輯轉換,離不了思考。要是不想讓整個程序慢如老牛,還得仔細考慮對全局的影響。軟體工程搞得再好也不能讓前一個程序員寫if,後一個程序員寫else,再後一個打個大括弧。要真是不需動腦就能寫,用能代碼自動生成的開發工具就行了,哪用得著一個人。就是不給薪水也得用一台計算機呀,還浪費能源。你要是在業務流程、核心邏輯不變的情況下改來改去,那是叫維護還是叫開發?開發就是這個樣子?如果開發真是做個界面,拉兩個控制項,改改屬性就行,那你還是找一個會Photoshop的人吧,效果肯定好。
繼續說這個軟體藍領,我們既然學習印度的管理經驗,又帶回軟體藍領這個詞,還要大力走向世界,看來我們的確是「師印長技以制印」了。前文曾有對世界軟體業產業類型的描述。美國的模式,我們現在又缺資金、又缺技術積累,也沒合理的產業群落,一時還學不了,以後吧。愛爾蘭也沒法學,搞20多個版本賣給誰?菲律賓軟體產業的增長速度都叫我們吃驚。我們就來看一看印度軟體產業,印度產業大部份是外包。我們倒還多了一個國內市場作後院,很占優勢吧。仔細來看一看!大家認同的說法是,印度人能拿到外包業務的原因是:官方語言為英語,有語種優勢,勞動力成本低廉。當然,還有常提的一句話:中國人和印度人都適合編程,無它,從小重視數學爾。怎樣超趕呢?語種優勢?印度比我們強。品牌優勢?也沒法比。我們跟他們比聰明?還是等這方面專家來解釋吧,先別那麼想。那就拼價格吧!我們就打一場價格戰吧!家電業都能打,我們怎麼就不行。拼價格那得先降成本,軟體的成本主要就是程序員的工資。讓一個人均GDP847美元、現有程序員16萬人、現在每年培養科班技術人員5萬多人的國家跟一個人均GDP300多美元的國家、現有程序員40萬、現在每年培養近20萬技術人員的國家打人才價格戰!當然,我們的認證培訓機構能用一個月時間將一文秘專業的MM培養成MCSE技術專家,看來勝利在望!再來看一看我們的後院。我們現在有16萬名程序員,分布在近6000家軟體公司。這么多的軟體公司都能活,那恐怕得感謝這幾年的信息化熱潮。盡管大部分的軟體公司都是做行業應用、管理軟體的。但一些大型的行業應用軟體並不是由本土企業來完成的。Satyam和Multitech拿下了華為、中興和聯通的幾個重要訂單,而中國航空系統的管理軟體也落入印度軟體公司的囊中。一通訊公司的網路核心軟體也是其印度研究所完成,這也可算中國軟體公司。但卻不代表中國軟體業的真實水平。有人已在冷思信息化的熱潮:雖然各個企業之間千差萬別,但同一行業的業務流程卻有著驚人的相似,行業應用的標准化這恐怕是這類軟體的方向。被譏為「做系統缺少資產; 做應用缺少溝通;做信息缺少分類;做工程缺少規范;做管理缺少制度; 做團隊缺少組織「的大多數軟體公司如不圖變,恐怕無力擔當這一責任。在印度幾頭軟體大象已經開始涉足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們先不要全都忙著打出去吧!我們有什麼優勢:管理?資金(軟體企業的積累)?技術積累?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