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具擺放
中餐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座子上或放在紙套內。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要備好牙簽和煙灰缸。
中餐有別於西餐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在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用筷子形成了基本的規矩和禮儀,如: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忌擲筷。在進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餐位前,相距較遠時,可請人遞交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子上,更不能擲在桌下。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大頭,一根小頭。筷子要擺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忌插筷。用餐者因故須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里。忌揮筷。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里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的賓客也來夾菜時,要注意避讓,避免「筷子打架」。忌舞筷。用餐過程中進行交談,不能把筷子當成道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用餐完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並應等眾人都放下筷子後,在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便扔下筷子離席。
西餐在西餐用餐中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話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吃。如是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須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應當注意,不管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刀與叉除了將料理切開送入口中之外,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擺置方式傳達出「用餐中」或是「結束用餐」之訊息。
而服務生是利用這種方式,判斷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准備接下來的服務等等,所以希望積閏能夠記住正的的餐具擺置方式。特別要注意的是刀刃側必須面向自己。
用餐結束的擺置方式有兩種:用餐結束後中,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
向內與叉子並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上。接下來的擺置方式又分為英國式與法國式,不論哪種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國式。盡量將柄放入餐盤內,這樣可以避免因碰觸而掉落,服務生也較容易收拾。
出席結婚餐宴時,不論怎麼將餐具擺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賓客用餐結束,就應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會時,切記皆以主要賓客為中心進行。在宴會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對擺在面前的刀叉,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因為刀叉擺放的順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順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結束了。中途需是談話或休息時,應該將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盤子兩邊。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並列放在盤子里,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了,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前菜或是甜點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沒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內的餐會或是與朋友之間的輕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飯之類較軟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進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給人較為優雅利落的感覺。另外,在歐洲等地,常可看見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則拿著麵包用餐。不管吃得怎麼利落優雅,這樣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眾化的店中,在高級餐廳內是絕對行不通的。
沒用過的刀子,就這樣放在桌上即可,服務生會自動將它收走。
雖說將刀與叉放在餐盤上並攏是代表結束用餐的訊息,但是沒有必要把干凈刀子特地放入弄臟的餐盤內。
沒有用過的餐具保持原狀放在原處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規則反而顯得奇怪。隨機應變,依當時的狀況處理事物才是最正確的。
即使掉了也不算出醜,但是自己彎下腰去撿就滿丟臉的。所以東西掉了的時候最好請服務生過來替你撿起。服務生隨時都在注意客人的情況,所以會很快地再拿新的餐具過來,萬一服務生沒有注意到,可以面向服務生稍微地將手抬高一下,盡量不要引起其他人側目注視。
2. 西餐餐具的擺放和使用是什麼
細分的話,杯、盤、餐巾等,都算是餐具。我們一般說西餐餐具,專指刀、叉、匙三種。
西餐餐具常規的擺法是這樣的:正對面中間放湯盤,湯盤上方是匙,匙心朝上。匙的上方放各種酒杯和水杯。餐盤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叉和刀,刀叉平行放置。擱有黃油刀的麵包奶油盤在左上方,與酒杯平行放置。餐巾放在餐盤中,或者被折疊後插在水杯中。如果餐點中有面條,餐盤的下面會有橫放的專用叉和匙。在正式的西餐宴會上,每道菜會配一套相應的餐具,並按照上菜的先後順序:開胃菜、湯、海鮮、肉類、飲料、麵包、甜點,由外向內排列。有經驗的人可以從餐具擺放情況上判斷出大概的菜色。
小峰是個初露頭角的寫手,一個出版社的資深編輯有意提攜他,在一次筆會間隙,該編輯約小峰去西餐廳吃午餐。小峰是第一次吃西餐,只見滿桌都是刀叉,卻沒想其中有什麼學問。吃飯的時候,小峰學著編輯的樣子,像模像樣的把刀叉拿在手裡。小峰左手拿的是吃肉用的叉,右手拿的是抹黃油用的刀。而他面前的菜,是一道熏魚。資深編輯心想:「第一次吃,不懂怎麼用不能問問我?不能看看我怎麼用?真是缺少教養,不善於學習和思考,算了,他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吃完飯,小峰還在憧憬自己的美好未來,資深編輯卻已經在考慮尋找另一位培養對象了。
吃西餐時,餐具不能亂用,而要按照由外向內的順序依次使用。吃第一道菜時,要先用湯盤兩側最外面的那套刀叉,吃第二道菜時,依次取用左右兩側外端的刀叉,以此類推。進餐過程中,應一直左手叉、右手刀的用法。)比較有趣的是美國式的用法,你可以先左叉右刀將盤中食物全部分割完畢後,把刀斜放在餐盤前方,然後用右手拿叉吃東西。這樣不算失禮。)
在較為正式的西餐中,至少會用上兩把匙。與餐刀並排豎放,放在餐盤右側最外部的匙是喝湯用的,稍大;橫放在甜品專用刀叉正上方的匙是用來吃甜品的,稍小。不上甜品的時候,它會被茶匙取代。喝咖啡或喝茶用的小匙,只能用來攪拌,不能用來舀著喝。喝咖啡或茶的時候,小匙不要留在杯子里,而要放在托盤上。
和中餐所使用的筷子一樣,用餐過程中,西餐餐具的擺放也不能隨隨便便。每一道菜吃完後,或者你已經不想再吃,你可以把刀叉並排平行放在盤中,或左刀右叉的平行豎放在餐盤里。服務人員看到後,就會明白此盤可以撤下了。
3. 西方人用餐的餐具擺放的位置是什麼樣子的
西餐餐具擺放有一定的規矩。在每個位置前的桌上要放好一個盛主菜的盤子,把盛小菜的碟子放在大盤里。湯盤要放在女主人身邊的茶幾上。刀放在盤子右邊,刀刃對著盤子,叉放在左邊,叉齒向下。勺放在餐刀的右邊。吃小菜的餐碟及餐具應放在菜碟上,同時用餐巾輕輕蓋位。酒杯應擺在盤子右前方,並把胡椒粉、鹽等調料裝在瓶子里,再配一把小勺。吃水果則另用其它工具。
在吃西餐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你不需要多費口舌的,在桌子上進餐時的一舉一動就告訴服務人員你的意圖,受過訓練的服務員會按照你的願望去為你服務,去滿足你的要求,這就是「刀叉語言」。
1、繼續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三角形,那麼示意你要繼續用餐,服務員不會把你的盤收走。
2、用餐結果:而當你把餐具放在盤的邊上,即便你盤里還有東西,服務員也認為你已經用完餐了,會在適當時候把盤子收走。
3、請再給我添加飯菜:盤子已空,但你還想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八字形,那麼服務員會再給你添加飯菜。注意:只有在准許添加飯菜的宴會上或在食用有可能添加的那道菜時才適用。如果每道菜只有一盤的話,你沒有必要把餐具放成這個樣子。
4、我已用好餐:盤子已空,你也不再想用餐時,把刀叉平行斜著放好,那麼服務員會在適當時候把你的盤子收走。
刀叉的使用
東方人進餐時的主要工具是筷子,而西方人進餐時則要用刀叉。進餐時,餐盤在中間,那麼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盤子的右邊,叉子放在左邊。一般右手寫字的人,飲用西餐時,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來端。
如何對待「左撇子」?如果我們得知客人中有某一位是用左手握刀的話,不免在擺台時就把刀叉放置在對他合適的地方,這不但體現了我們對他的尊重,而且也顯示了我們服務的周到和細致。
1、在桌子上擺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須在擺放的刀叉用完後隨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2、刀叉是從外側向里側按順序使用(也就是說事先按使用順序由外向里依次擺放)。進餐時,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湯時,則只是把勺子放在右邊——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蠣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蠣叉食用。
3、刀叉有不同規格,按照用途不同而決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吃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喝湯時,要用大號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時,則用小號為宜。
4. 印度人吃飯用手抓,他們為什麼不使用餐具
吃手抓飯不用餐具是他們的傳統特色。在印度手抓飯作為傳統的美還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這種美食不僅僅是好吃而且還是非常有特色的,在印度以前的人民生活得十分困難所以很多人並沒有餐具吃飯久而久之這種傳統就流傳下來了。
總的來說印度還是一個平從落後的國家,在以前更加的貧窮落後所以很多印度的習慣被流傳了下來。印度人吃飯並不用餐具和印度的生活習慣有關。可能別的國家對這種的吃飯的方式感到非常的費解但是印度人卻很喜歡。
5. 印度人如何擺放餐具旳
印度人傳統上吃飯通常不使用餐具。
在印度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會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人飲用。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准嘴往裡倒。
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上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6. 西方的餐具怎麼擺放
西餐餐具擺放有一定的規矩。在每個位置前的桌上要放好一個盛主菜的盤子,把盛小菜的碟子放在大盤里。湯盤要放在女主人身邊的茶幾上。刀放在盤子右邊,刀刃對著盤子,叉放在左邊,叉齒向下。勺放在餐刀的右邊。吃小菜的餐碟及餐具應放在菜碟上,同時用餐巾輕輕蓋位。酒杯應擺在盤子右前方,並把胡椒粉、鹽等調料裝在瓶子里,再配一把小勺。吃水果則另用其它工具。
7. 餐桌餐具擺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一般每個座位面前都擺有筷子、湯匙、取菜盤子、調味盤、湯碗、茶杯、酒杯等,有時也會備有放置骨頭的器皿或餐巾。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
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著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7)印度人餐具怎麼擺放擴展閱讀
筷子使用禮儀禁忌:
1、「當眾上香」: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特別是米飯上。因為這樣的做法,一般只在祭奠的時候採用。
2、「品箸留聲」:無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或把筷子一端含在嘴裡,用嘴來回嘬,發出聲音。用舔過的筷子夾菜,是不是會有點倒人胃口?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3、「四處飛舞」:和別人交談的時候,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揮舞筷子或用筷子指指點點。
4、「濫用」筷子:嚴格筷子的功能。筷子是用來夾取食物的,若用來剔牙、撓癢或是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表現。
5、迷箸刨「墳」: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住的翻找,以尋找自己想吃的菜餚,屬於缺乏教養的表現。
6、執著巡城:手拿筷子,旁若無人地來回在桌子上尋找,不知從哪裡下筷。也是典型的缺乏教養的表現。
7、淚箸遺珠: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的時候,雙手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在其它菜里或餐桌上,屬嚴重失禮的表現。取用有湯汁的食物,可使用湯勺協助。
參考資料:鳳凰網-中餐禮儀:注意餐具擺放和點菜順序
8. 餐具的正確擺放
1.餐、酒具擺放的順序
大型宴會的10人座位的檯面所需餐、酒具用品共104件。餐、酒具擺放大致可以用托盤分為五次托放。第一托:骨碟、勺墊、瓷勺。第二托:葡葡酒杯、白酒杯。第三托:筷架、筷子、公用餐碟、公用勺、公用筷和牙簽桶。第四托:疊好的餐巾花(已插放在水杯中)。第五托:煙灰缸。
2.餐、酒具擺放的規則
(1)擺骨碟 將餐具碼好放在墊好餐巾的托盤內,左手端托盤,有手擺放。從正主人席位開始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擺放。擺放時要求花紋(字頭、店徽)要對正,協調一致,碟與碟之間距離要相等,碟邊距桌邊1厘米。
(2)擺勺墊、瓷勺 勺墊擺在骨碟的五前方,瓷勺擺在勺墊的中央,瓷勺柄朝右,勺墊距碟邊1厘米。
(3)擺酒具 葡萄酒杯應對正骨碟中心,葡萄酒杯底邊距勺墊 1厘米;白酒杯擺在葡萄酒杯的右側,杯與杯上口處距離1厘米。酒具的花紋要正對客人;擺放時拿杯座,不能拿杯口。
(4)擺筷架和筷子 筷架應放在骨碟的有側,注意圖案擺正,如果是動物圖型,頭一律朝左。將帶筷套的筷子放在筷架上,筷子套的圖案及文字要朝上對正。筷子末端距離桌邊1厘米。
(5)擺公用碟、公用勺、公用筷 公用碟應放置在正、副主人席 立的正前方,碟邊距葡萄酒杯底托3厘米,碟內分別橫放公用勺和公用筷,筷子放在靠桌心一側,勺放在靠近客人一側,勺柄朝左,筷柄朝右,成為對稱型。公用勺和公用筷之間距離1厘米;筷子出餐碟部分兩側相等。10人以下應擺2套公用餐具20人以上擺4套。它兩套應擺放在正、副主人之間的中心上,形成十字型。如果客人人數少,餐桌較多,可在正、副主人位置上,擺上筷架及筷子。
(6)擺牙簽桶 應擺在公用碟的右側,不出筷柄末端,不出公 用碟的外切線。
(7)擺餐巾花 將疊好的餐巾花插在水杯中,擺在葡萄酒杯的左側,三套杯應橫向成為一條直線,水杯的上口距離葡萄酒杯口1厘米。
(8)擺放煙灰缸 從正主人席位右側開始,每隔兩個座位擺放一個,煙缸前端應在水杯的外切線上。煙缸一般有三個架煙孔,其 中一個架煙孔朝前桌心,另外兩個朝向兩側的客人。
(9)擺火柴 把火柴擺放在靠桌心側,火柴盒的封面朝上,火柴磷面向里。
(10)擺菜單、台號 10人以下擺放2張菜單,擺在正、副主人席位的右側,菜單底部距桌邊1厘米。12人以上擺4張菜單,擺成 十字型。大型宴會應擺放台號,一般擺放在每張餐台的下首。台號要朝向宴會廳的入口處,使客人一進餐廳就能看到。
擺台完畢,應再檢查一遍有哪些物件擺得不夠規范,並做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