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巴沖突發生有段時間了,美國和聯合國為什麼都不介入呢
因為美國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打起來從中獲利,而聯合國因為美國的如此想法也不敢有其他表示。印巴沖突中,美國和俄羅斯都是支持印度的,而聯合國雖然是為各個國家爭取利益,但這兩個超級大國它也惹不得,所以聯合國沒有辦法站出來明確表示自己支持誰,或者介入調停。
聯合國由於美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所以沒有辦法介入調停。作為聯合國而言,不是不為,而是不能。聯合國不介入印巴沖突,主要是能力有限,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聯合國當然知道,印巴沖突是歷史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聯合國該說誰有理?即使這次印度單方面挑起沖突,聯合國除了呼籲雙方克制、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之外,確實別無他法。而印度本身就看到了現在的國際態勢對印度有利——很多國家尤其是大國都很忙,印度覺得現在是搶奪巴基斯坦控制的那部分克什米爾的最好時機,對此聯合國能說什麼?說了又有什麼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② 美國為何對飛速發展的印度高抬貴手,不但沒有圍堵還極力拉攏印度
美國對於印度的經濟快速發展不以為然,不但不圍堵還積極的拉攏印度,這裡面是有原因的。從根本上來說,在這個世界上,誰能動搖影響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哪不管是誰美國都不會放過將會嚴厲打壓和遏制。而印度自從獨立至今,都沒有能力影響到美國的利益,雙方相安無事。而且還因為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在英屬印度很少插手。而且在印度獨立之後無論是過去的國大黨,還是現在莫迪執政的人民黨,都沒有引狼入室,請美國人提供金錢幫助維持政權。
二、在冷戰時期,美國的主要目標就是打壓遏制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的全球戰略發生調整變化。美國雖然當時能夠與不同價值觀的國家進行經濟方面合作,但是美國對外仍然有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外交。這時候,美國發現南亞的印度是一個地區大國,又因為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在美國面前毫無競爭力,更是談不上什麼威脅。
所以美國根據全球戰略的調整,印度符合美國價值觀要求,拉攏印度來打壓遏制亞洲新興大國,符合美國全球霸權戰略利益。印度成為美日西方的「寵兒」,而繼承了蘇聯利益的俄羅斯,繼續需要印度的軍火市場,仍然維持著傳統盟友關系。所以印度的國際環境才會變得這么好,僅美俄兩國就爭相與印度示好,以期在印度多爭取自己的利益。
三、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從心裡還是看不起印度。冷戰結束,美國的戰略對手主要是俄羅斯,後來是中俄兩國,對於印度不屑一顧。美國自從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之後,對於一切可能挑戰美國的國家都視為對手,而且下手打壓毫不留情。冷戰時期的蘇聯就是美國的主要對手,是美國打壓圍堵的對象。蘇聯全盛時代經濟總量曾經達到了美國的70%,被認為有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所以美國以意識形態為借口,利用一切手段來遏制蘇聯。
③ 請問:美國侵略別國的時間和那個國家請謝謝!
黃金山谷行動——轟炸利比亞 朝鮮戰爭——侵略朝鮮 越南戰爭(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侵略越南 科沃索戰爭。波黑戰爭——侵略南斯拉夫 豬灣行動——侵略古巴(慘敗) 索馬里「維和行動」——侵略索馬里(慘敗) 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侵略伊拉克 參與四次中東戰爭——侵略黎巴嫩.敘利亞.埃及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侵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至今仍在打) 支持英國和對阿根廷的馬島戰爭 支持法國對越南聯盟(北越)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對西班牙的美西戰爭——侵略菲律賓.波多黎各.威克島.關島.古巴 吞並夏威夷——侵略夏威夷群島 第二次美墨戰爭——打擊墨西哥 巴拿馬戰爭——侵略巴拿馬(企圖控制巴拿馬運河) 瓜地馬拉政變——打擊瓜地馬拉 入侵印度尼西亞——打擊帝國時代2征服者戰役 入侵多米尼加——鎮壓多米尼加人民起義 介入尼加拉瓜內戰 入侵葉門 轟炸蘇丹 入侵玻利維亞 入侵寮國 入侵宏都拉斯 鎮壓韓國濟州起義 干涉薩爾瓦多內戰 干涉阿爾巴尼亞內戰 入侵剛果 安哥拉「維和行動」 鎮壓維京群島(部分是美國殖民地)黑人暴動 利比亞戰爭
④ 當初中印戰爭還沒有開打,美國上將麥克阿瑟就曾預言了什麼
前言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無論放在人身上,還是國家身上,這個道理都是通用的。近代以來,印度一直都比較貧窮落後,所以便受到英國的侵略,並作為殖民地被列入英國的管轄范圍。直到二戰後,英國作為參戰國,元氣大傷,於是,管轄范圍內的很多殖民地便紛紛獨立出去,印度也正是在這種時機下,掀起一股獨立潮,從此才算開始真正的當家做主。
結語
人有野心是好事,有野心就會有上進心。求上而得中,即使到最後不一定會是最好的,但一定也不會是最差的。一個國家的進步也是如此,但無論是人,還是國家,講進步的同時,還是要先認清自身的實力,只有立足於現實之後,再講生存,謀發展,這樣才是靠譜且穩定,不然就會像印度一樣,落得一個慘敗的下場!
參考文獻:《中印戰爭沒想通印度為何搞我們》
⑤ 美國列印度需要多久打完
理論上說24小時就夠了
⑥ 1971年印度和美國發生什麼事
首先在1971年投票之前
美國就已經開始准備和中共建交了
這些國家又不是傻子
看得出大方向
另外英國和中國的關系可不能說差
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就是英國
1950年就已經就中國大陸重返聯合國投過一次票
當年英國投的就是贊成票
至於印度嘛
可能是因為馬上准備打第三次印巴戰爭了
上次美國阻止中國解放台灣
中國參與了朝鮮戰爭
如果這次印度阻止中國重返聯合國的話
中國人會不會介入印巴戰爭?
⑦ 1962年中印戰爭打到印度哪裡
1962年中國軍隊打到了距離新德里也就幾百公里的地方,先遣部隊更是到了外圍五十公里的地方,只是最終我方主動退到實際控制線20公里。
1962年爆發的這場戰爭,中方那時候的實力還並不強大,而印度還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差距不是一般大。有這兩大強國在背後兜底,印度的自信心一下就膨脹起來,在邊境地區不斷挑事,我國忍無可忍發起了反擊,這場戰爭結束得很快,我國再有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宣布停戰。這場戰役我方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受傷697人,殲滅了印軍3個旅,斃傷准將以下就有3968人。
中印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偶然性,在英國殖民時期就埋下了隱患。雙方各有各的理,印度在大國的慫恿下想要用武力解決也能理解。只是印度軍隊的紀律散漫,他們採用的戰術不合理,我軍認真分析了對手,採用穿插戰術,分小隊對印軍實施包圍,就連他們的王牌部隊都無一倖免。可能大家會很疑惑,蘇聯和美國不是支持印度么?它怎麼會還是這么不經打?
美國和蘇聯確實援助了印度武器,還派遣了軍事顧問幫助印軍,他們都希望印度可以贏,可是印度失敗後這兩國並未出手。一是很不劃算,他們支持也只是幕後,要是擺在明面上就是地區性戰役,沒有真的和中國打這個打算。況且中國贏了之後主動停戰,選擇和談還歸還了俘虜和繳獲的武器,這種行為在國際上贏得好感,美蘇再發難也不合適。二是美蘇兩國還在忙著較勁,也沒有多餘的功夫再去招惹一個大國,所以印度說到底還是在孤軍奮戰。
⑧ 美國什麼時候抽不開身就是列印度的時候
如果印度執意要對抗,估計要象1962年那樣,揍它個五十年不敢吭聲。
印度與我國相比,實力相差太大,中國可以完全抹平它。
⑨ 1962年列印度美國政府的態度是什麼
明裡反對,暗裡支持
⑩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時候,在中國和印度邊境上演了中印戰爭,這場戰爭被我們國家稱之為是中印自衛反擊戰。其實對於華夏兒女來說,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而已,因為印度不斷的侵擾中國的邊境,不斷叫囂的同時還傷害了邊界的解放軍,忍無可忍之下,我們才發動了這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
四是不願出。
我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從當時的交戰環境來看十分惡劣,是高原缺氧的環境下作戰。特別是西段已經到了嚴寒時間。無論美國與蘇聯,都沒有在這種條件下作戰的經驗,因此他們不會願意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出兵幫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