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釋迦牟尼是哪個國家
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
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父親凈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鄉天臂城待產,在藍毗尼園產下佛陀。相對晚期的佛典編者對此添加戲劇性描寫:摩耶夫人懷孕前夢見白象入胎; 她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是站著生下佛陀的。
阿含經更說佛是從摩耶右脅生出的;相士阿私陀聽聞太子出生,進宮預言太子將會成佛,而他等不到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摩耶夫人在他誕生七天後去世,他由凈飯王的續妃波闍波提撫育 (大乘佛教傳此人是佛的姨母;另說由乳母撫養)。
七歲開始接受學業培養,包括吠陀和五明學藝,以及兵法和武術等。十六歲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另說有三夫人 ),生有一子名羅睺羅。在一部早期經典中,他自述青年時期生活奢侈,極盡聲色娛樂,有暖、涼、雨三時宮殿輪換居住。這是當時貴族階層無論武士或商人習以為常的奢侈情況。但他因深深困擾於生死問題而出家。
釋迦牟尼出家的原因:
1、國族形勢的影響:在當時十六國爭霸的時代,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東方剎帝利)臣屬於憍薩羅國(西方婆羅門勢力),釋迦族不斷受到強鄰的侵略威脅,地位十分脆弱。作為沒落部族的王子,面對國族暗淡前景,他有意為迦毗羅衛爭取思想權威的地位,從而鞏固剎帝利的統治。
2、沙門思潮的影響:當時的印度,在重解脫的宗教風氣下,對哲學和思想的追求相當普遍。出現以不同形式出家的沙門,這是婆羅門的對立面。深居於森林茂密之處進行沉思,是印度的傳統。這淵源於稍早於《奧義書》的《森林書》時代,到佛陀時代已成為印度上層階級的一種風氣。
3、成長環境與個性:幼年喪母的他,在年少時便具有強烈的內省傾向和敏銳的感受力。傳說他在隨父外出農耕祭典時,獨自在樹下坐禪,達到初禪之境;他見蟲子被農夫掘起,又被飛鳥啄食,痛感眾生相殘。這種對世間諸苦的深沉思考,即使在結婚生子後也沒有消除。
所謂「四門游觀」事件:他出城分別見到老人、病人、死人,當最後看到出家沙門時便決定出家,一般認為這是釋迦牟尼出家動機的象徵性說法。
② 釋迦牟尼佛誕生地,成道地,涅槃地是哪個地方
其出生地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藍毗尼園,位於現在尼泊爾的蒂萊,太子的母親按照當時當地的習俗,回娘家待產,在路經藍毗尼園的時候,誕下了釋迦太子。
後太子出四門,見到生、老、病、死四事,生起了出家求道的心,而後舍離王位出家修行;其成道地是:古印度的菩提伽耶,位於現在印度的巴特那。
涅槃地點:拘屍那迦的沙羅雙樹林中,在沙羅雙樹下示現涅槃,位於現在印度的卡西亞。
(2)釋迦牟尼出生印度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思想綱領,佛陀的思想學說,通常歸納為四諦:苦、集、滅、道。
苦諦:人生一切的苦,歸結成「五陰盛苦」,五陰(五蘊)是有情身心的總稱,因其和合的存在而有苦,身心和合相續又分析為蘊、處、界三方面:心理方面的五蘊;生理方面的六處;物理方面的六界,這一切是無常、無我、苦。
集諦:集是苦的構成因素。苦是因為愛欲而有的,愛是「顧戀過去」、「欣求未來」、「耽著現在」;愛又以對自我(常樂的我)的愛著為根本,又染著外界的一切,欲愛的活動──業,有善惡的,也有苦樂的,這也導致了苦。
滅諦:滅是苦的徹底解脫。因為苦的根源是愛欲,所以「斷除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就能「究竟苦邊」,也就是涅槃,涅槃即苦與集的消散。
道諦:道是苦滅之道。指正確的修行方法——八正道,這總括了一切實踐,佛講的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與五力、七覺支等修行方法,都不出於八正道。
佛陀學說的關注點是人的身心,一切圍繞著「苦」來展開,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四諦中,「苦」、「集」屬於他的認識論,「滅」屬於理想論,「道」屬於方法論,而貫穿所有的是「緣起」,即緣起的苦生、緣起的苦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釋迦牟尼
③ 請問釋迦牟尼出生地在印度那個地方
釋迦牟尼,古印度釋迦族人,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羅睺羅為釋迦摩尼十大弟子之十,證羅漢果位。耶輸陀羅在釋尊成道五年後,與釋尊之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等五百名釋迦族女,跟隨佛陀出家剃染受具足戒為比丘尼。後證四果阿羅漢。
④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
釋迦牟尼是印度人。
相傳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拘利族天臂國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國途中,於藍毗尼分娩後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成人。
關於釋迦牟尼生卒年代,南傳和北傳的佛教有不同說法。據漢譯《善見律毗婆沙》「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
南傳佛教或認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說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釋迦牟尼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各種苦惱,加上釋迦族姓面臨滅族的戰爭威脅,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釋迦牟尼的教法:
釋迦牟尼在世宣佛法口授身傳,沒有文字記錄的經典。釋迦牟尼去世後,他的弟子們為了避免佛教教義日久散失,也為了防止其他「外道」異說滲入佛法,對於他的言教進行了整理,是為「結集」。釋迦牟尼的學說內容,可歸納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
釋迦牟尼在悟道後,就為創建「僧伽」制度的活動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僧伽」即是僧團,是出家佛教徒的組織形式。起初只准男性加入,後來婦女也被允許出家。
釋迦牟尼所建立的僧團吸納了社會上各行業的人,如商人、獵人、理發師等,甚至殺人犯也可入教。雖然沒有首陀羅加入佛教的記載。
但是相對於其他宗教來說,佛教僧團是平等的,沒有種姓歧視的。創教初期,釋迦牟尼並沒有為僧團制訂任何制度。僧團的戒律是根據所發生的事件逐漸創建形成的。
⑤ 釋迦牟尼是哪個國的人
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
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簡介: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父親凈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鄉天臂城待產,在藍毗尼園產下佛陀。相對晚期的佛典編者對此添加戲劇性描寫:摩耶夫人懷孕前夢見白象入胎; 她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是站著生下佛陀的。
阿含經更說佛是從摩耶右脅生出的;相士阿私陀聽聞太子出生,進宮預言太子將會成佛,而他等不到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⑥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家鄉,到底是在印度還是在尼泊爾
提起佛教,大家都會認為起源於印度,其創始人釋迦牟尼,也被認為是印度人。其實,這個說法是錯的,釋迦牟尼根本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爾人。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西藏自治區,其餘三面與印度接壤。包括珠穆朗瑪峰(尼泊爾稱薩加瑪塔峰)在內,世界10大高峰有8個在尼泊爾境內。尼泊爾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區之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即誕生於迦毗羅衛的藍毗尼(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附近的洛明達)。
目前,有兩種說法,提羅拉科特即迦毗羅衛,還是庇浦拉瓦才是真正的迦毗羅衛城。由於這兩個地方分屬印度和尼泊爾,這又演變成了兩國之爭。畢竟,這背後還與經濟利益有關,每年有數十萬的朝聖者,他們當然要去真正的迦毗羅衛城遺址。而且,這也決定了釋迦牟尼的籍貫。
⑦ 釋迦牟尼是中國人還是印度人
提起佛教,大家都會認為起源於印度,其創始人釋迦牟尼,也被認為是印度人。其實,這個說法是錯的,釋迦牟尼根本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爾人。
釋迦牟尼的出生地是藍毗尼,這是沒有異議的,那麼藍毗尼在哪裡呢?就在尼泊爾境內,只是跟印度離得很近而已。
尼泊爾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跟現在的印度沒有關系。而且,尼泊爾人在人種上跟印度人也有很大差異,反而跟中國的漢藏羌人更像。
尼泊爾總理曾對記者說:「令人驚訝的是,直到今天21世紀,佛陀出生2500年後,這個問題依舊令人有些不解,有些人,也許是少數人,他們在故意製造混亂局面。」
尼泊爾跟中國只隔著一座喜馬拉雅山,境內高峰林立,全世界排名前十的高峰,有八座都在尼泊爾,要是愚公來了,得郁悶死。
看看上圖這面尼泊爾的國旗,是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的,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非矩形的國旗,其中兩個旗角,就代表了喜馬拉雅山的兩個山峰。
公元前6世紀左右,尼泊爾包括好幾個衛國,釋迦牟尼就是其中一個衛國——迦毗羅衛國國王的兒子,從小就在尼泊爾生活。長大後,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了佛教。
說句題外話:在那個時候,東西方突然同時出現了一批頂級大思想家,創立的學說影響了兩千多年,這個概率從科學的角度是無法解釋的,太神奇了。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後,先在尼泊爾傳教,跟著他的五位尼泊爾貴族,也都成了得道高僧。後來,釋迦牟尼才開始進入印度,將佛教在印度發揚光大。所以說,印度是佛教發揚光大的地方,而不是起源的地方。
釋迦牟尼80歲那年,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就准備回國,結果在回國的途中去世。
在今天的印度,已經很少有人信奉佛教了,82%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12%信奉伊斯蘭教,2.3%信奉基督教,只有0.77%的人信奉佛教,跟中國沒法比。
在歷史上,尼泊爾跟中國的交往也不少,唐朝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就去過釋迦牟尼的出生地。還有大家都很熟悉的文成公主,其實在她之前還有一位尼泊爾公主,也嫁給了松贊干布,兩位公主關系非常好,著名的大昭寺,就是她們共同主持修建的。
到了清朝,尼泊爾還做過中國的藩屬國,每年進貢。
2015年,尼泊爾新當選的總統名叫比迪婭,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共產黨國家元首。比迪婭曾多次訪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痴迷,盛贊中國對尼泊爾的援助最無私。
這幾年,尼泊爾非常重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籌集5400萬美元,擴建當地的機場,還為訪問過尼泊爾的高僧玄奘鑄造了一座超級塑像。
為了迎接中國的佛教愛好者,尼泊爾還特地培訓了很多導游,全程用普通話介紹,甚至還派了很多廚師去中國學習中餐,以便更好地為中國遊客服務。
喜歡佛教的朋友,不妨去尼泊爾看看,瞻仰一下真正的佛祖誕生地。
⑧ 釋迦牟尼的是在哪裡出生的
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圓寂於公元前486年,共活了80歲,與我國春秋時代的孔子是同時代的人。
據我國佛經記載,在古印度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個富庶的小國,這就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年輕的凈飯王是位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之人,後與毗鄰的拘利族天譬城主善覺大王的女兒摩耶結為夫妻。
王後40歲那年,才有了懷孕徵兆。懷胎10月後的一天,王後生下一個男孩。只見他相貌端麗、神態安詳,並無一般嬰孩的哭鬧表現。這就是後來成為佛祖釋迦牟尼的喬達摩•悉達多。他的誕生地蘭毗尼園後來成為佛教徒世代朝拜的聖地。
⑨ 誰知道釋迦牟尼佛出生地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今尼泊爾國南部的釋迦族。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姓喬達摩(也譯瞿曇),原名悉達多,佛教徒稱之為「佛」或「佛陀」,意為覺悟者,達到覺悟的人。
釋迦牟尼出身於剎帝利種姓,父親是迦毗羅衛的國王,稱凈飯王,母摩耶夫人。釋迦牟尼生下第七天母親去世,他由姨母撫養成人。從8歲起學習吠陀、武藝,17歲娶妻,生有一子。29歲時因感於人生無常,要求擺脫生死苦惱而出家。出家後先跟數論先驅阿羅邏和優陀羅學習禪定,又修行了六年苦行,但認為這樣做都達不到解脫,便到王舍城外尼連禪河畔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坐禪,經七天七夜,對人生和解脫問題進行思考,達到「覺悟」。此後到波羅奈的鹿野苑地方找到了原先跟他一起修苦行的 陳如等五位侍者,把自己覺悟的內容向他們宣說,收他們為弟子,創立了最早的佛教僧團。此時他35歲,直到80歲去世。他在 45年的時間內,在恆河中上游一帶傳教,使佛教傳播范圍不斷擴大,影響也越來越大。
⑩ 釋迦摩尼是什麼出身
釋迦摩尼是佛教的創立者,其出生在古印度的藍毗尼園。
一、藍毗尼園釋迦摩尼出生後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這里著重介紹一下她母親的故事。
在生下釋迦摩尼後的第七天,摩耶王後也就是釋迦摩尼的母親就去世了,在釋迦摩尼涅盤的時候,摩耶王後專門從天上來到火葬場,釋迦摩尼聽說母親來了,就從金棺材裡坐起,為母親說話,以示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