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人生活風俗習慣
一,印度人的服飾習慣
1,印度很多地區因宗教信仰有包頭巾的習俗;其中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
2,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搭配窄腳的長褲。
3,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二,印度十分重男輕女,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
三,印度夏天溫度極高,印度人喜歡用洗澡來降溫,一天沖洗幾次。
印度人還喜歡晨浴,天還沒亮就有許多人提著包袱趕往恆河岸邊洗澡
四,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在每年2、3月間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
在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拋灑用花朵製成的紅粉,投擲水球,迎接春天的到來。
五,「神像站廟外」。印度教的廟,經常是外牆、房頂上站滿了諸神的塑像,而廟裡面空盪盪的什麼也沒有。
六,印度人見面施行握手禮,但男子見到女子應該施合十禮,並微微鞠躬,男子要盡量避免觸碰女性,更不應該在公共場合與女子單獨交談。
Ⅱ 真實的印度農村生活是什麼樣的
印度的農村生活方式也比較落後,在農村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們的種姓制度,對他們影響有多大。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印度男女不平等確實非常嚴重。並且很多地方都會非常落後,當然最讓我們奇特的還是牛糞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牛糞算是印度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物品。印度農村很多人依然還習慣用牛糞來做飯。牛糞是印度非常重要的一種燃料,並且印度農村現在很多生活還是非常的艱難。特別是在印度的種姓制度影響下,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是低種姓的人。低種性的人在印度是很難接受到高等教育。
Ⅲ 印度人的生活方式
現在的印度婚姻大多數仍然是包辦婚姻,非常講究階層種姓,門當戶對,由於印度的種性制度的影響,種姓不同是結婚大忌。結婚前,也是由媒人(由祭祀充當)出面介紹,雙方父母會根據社會階層、語言、區域以及星相等方面來考慮是否見面詳談,就像中國古代媒人上門提親一定要帶來主角的生辰八字先合上一合;然後由父母來先考察衡量,覺得兩人般配,女方父母又能答應男方提出的數量之後,就確定下來,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從這些看來,印度和中國古代促成一門婚姻的方法簡直一模一樣。不過,中國古代的大男人們似乎比印度大男人們還多尊重女性一點點,多一道聘禮送定的手續,然後再女方再帶著嫁妝嫁進門來,但是印度從古到今,女方出嫁時都要陪送豐厚的財物,現代的印度仍然是養女為患,高額的嫁妝費用往往使一個家庭不堪重負。
Ⅳ 印度當地人的生活特點是怎樣的
印度這塊土地,不但容納了世界上的許許多多民族,各種各樣的人種,同時也向世界輸送了自己哺育的兒女。大家熟悉的吉卜賽人,有人認為最早是從印度西部流散出去的。印度現在還有約15萬諾馬茲人,他們駕著大篷車,有的從事放牧,有的做小買賣,有的當鐵匠,有的演雜技、歌舞、木偶戲和馴蛇,過著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現在歐洲不少吉卜賽人還經常回到印度西部地區尋根。正是這些眾多的民族構成了現在印度這個人口大國的整體。
Ⅳ 印度人生活的習性是什麼
印度人生活的習性:
1、主食
大米及麵食,烹調方式有炒、煮、燴三種,
喜加入各種香料,尤其是辛辣類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別多,而且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根據教規,印度教教徒和錫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耆那教徒則既忌殺生,又忌肉食,而佛教教徒的教規是最嚴格的:不可殺生,不可食肉,不可食用「五辛」,飲水前必須用濾水囊過濾……
2、語言文化
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
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
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突厥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
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使用的達羅毗荼語雖然與印地語、梵語、吐火羅文有聯系,但不屬於印歐語系,而是自成一派,屬於達羅毗荼語系。
3、宗教信仰
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
4、婚嫁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
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
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
5、服飾
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
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
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紗麗——就是一塊四五米長的布,或素雅、或鮮艷,或相近、或對比,圍裹之中顯得恰到好處。
泰戈爾有一句形容紗麗的詩:「長發飄柔的婦人,把紗麗從屋頂欄桿上掛下來……」印度的婦女大多體態豐腴,她們穿著紗麗,半遮半露,顯得綽約美麗,一如神秘的印度。
圍巾——夏天,無論天氣多熱,印度婦女凡是穿傳統服裝紗瓦克米茲的,都要配一條同色紗巾。到了冬天,各式圍巾幾乎是男女老少的必備品。
6、職業分工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
玉米、 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刺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8、生活習慣
1)、大便以後用水沖洗屁股,而不用手紙
印度的居民一般廁所都有沖洗設備,普通百姓大便時則手拿一口杯水,習俗規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這其實是一個好習慣。其好處首先痔瘡的發病率大大減低;其次可以大量節約紙張,對保護地球資源、綠色工程的保護和發展,都極為有利。光這一項,就能節約大量木材。但旅居在印度的僑胞,認為有傷大雅,大都還不習慣,至今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習慣,仍然用手紙。而我卻採用了這個方法,用紙反而在心理上感到不衛生,不習慣了。
2)、樹葉當飯盆板凳
印度人在集體用餐時,吃飯用的飯盆常常是樹葉做成的。這種盆兒由幾片很大的整片樹葉相拼疊而成,內外兩層,樹葉和樹葉之間用比火柴棍還小的小枝條「縫」起來,葉盆呈圓形,周圍還有一個翹起來的邊緣,所以其模樣和金屬飯盆一樣,而且所有葉盆的形狀和大小一致,顯然是由一個模子壓制出來的。開始我以為用這玩意兒會不大衛生,而且老擔心它會漏,因此不大樂意用。但後來我完全改變了這種想法,因為我發現它有明顯的優點:首先,僅由幾片樹葉製成,而熱帶地區大葉片多著呢!所以取材極容易,造價很低。其次,這種餐具很輕,且不怕摔碰,搬運方便,很適合集體和野外用餐。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飯後處理容易,不用洗,一扔了事,而且很容易被大自然消化,基本不存在污染問題。至於衛生方面,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本地人常常用這種葉盆吃飯並不鬧肚子,外國人(包括筆者)用了之後也沒什麼問題,所以大可以放心享用這種獨具風情的樹葉快餐盆!
3)、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產奶大國,牛奶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國營奶站打奶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幾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幾塊餅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德里的菜市場,還能買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來有很濃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別喜歡吃甜食,印度餐最傳統的甜食也是用兩種乳酪和糖製成的。
4)、側頭表同意
在印度的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里,人們表示贊同或應允時,不是點頭,而是將頭向右邊側一側。外國人起初常常誤會。有的書上說印度人(包括孟加拉國人)用搖頭表示同意。其實,這是不準確的,因為側頭和搖頭畢竟是不同的動作。印度人側頭表示同意時,有時動作幅度很大,連整個上半身都側向了右邊,這就跟搖頭有更明顯的區別了。
5)、用右手付款
印度人買東西付款時只用右手遞錢,對方找零錢時也只用右手,絕不用左手。有人告訴我,一個當地人若用左手付錢,那是很不禮貌的。我用了很長時間才在某種程度上培養了只用右手遞錢的習慣。之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有時候忘了這一規矩使了左手。但大概因為我是「老外」吧,我還沒遇上對方在我用左手付錢時生氣的。
其實,不只是付錢時有這個講究,在一些較為正式的場合遞送其他東西(特別是禮品之類),若不用雙手而只用一隻手時,也應該用右手。
6)、飲用的是生水
因為這里氣候炎熱,又普遍喜吃咖哩(印度咖哩世界第一)、生洋蔥等,此類食物具有良好的殺菌能力。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他們喝生水的習慣。就是到了大飯店、大賓館,首先給客人也是杯生水。一般人,尤其西方人聽來感到是太不講衛生了。但印度人民卻像茹毛飲血時代的人類一樣,適應了環境,加上常吃咖哩、洋蔥等,可以有很強的抵抗力。如果人類鍛煉到這樣的地步,該為地球節約多少能源啊!
7)、活埋兒童驅魔
這種讓常人不可思議的「活埋」儀式在佩拉於爾村沿襲了已經足足57個年頭了。參加這一祭祀儀式的兒童首先失去知覺,然後再被放入預先准備好的臨時墓穴,用土完全掩埋60秒之後,再將他們挖出來。據說這是當地一種傳統的宗教習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祭祀兩位能夠驅趕妖魔的女神。
那些村民們為了讓心中的願望早日實現,爭先恐後地將自己的孩子「活埋」。按照當地習俗,被埋的女孩必須是青春期以前的女童,男孩子則不被強求參加這種儀式,所有孩子的年齡從4歲到20歲不等。
令人稱奇的是,「活埋」儀式進行的整個過程中,被埋孩子的父母以及來自省里的政府官員也在一旁「神色從容」地觀看。目光慈祥的住房和城市發展官員杜雷拉吉平靜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切,這位祭祀儀式的主要嘉賓這樣告訴記者,「我是應本次活動組委會的邀請出席這個盛典的,其他我也沒有什麼太多好說的。」
Ⅵ 看最真實的印度生活是什麼樣的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近現代的印度卻早已經失去了以往的輝煌,榮光不在。在的媒體上看到的關於印度的信息大都是負面的,各種臟亂差。人口眾多並且各種基礎設施也不好。其實這是媒體營造的一種擬態環境,真實的印度往往跟新聞上的信息還是有出入的。
三哥
Ⅶ 印度人生活怎麼樣
一位在印度生活過多年的朋友說:「印度的社會結構是『葫蘆型』,這個『葫蘆』有三層,相互之間完全割裂,互不交叉,不存在中間過渡層,也許會有人從底層社會進入上層社會,但他會立刻切斷與原有階層的聯系。」按照朋友的解釋,處在最頂端的是人數只有數百萬的社會精英,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著體面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
生活非常奢華;第二層是中產階級,人數大約2億多,在大中城市擁有一份工作及住房是其最明顯的標志;處於最低端的是8億貧民階層,他們生活在農村和城市的貧民窟里,每日為生計發愁。其實跟我們國家差不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印度的真實生活是怎麼樣的
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新,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都在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小康生活。不過在這世界上,每個國家還是存在著貧富差距的現象,有富人,就一定有窮人。小編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它們國人的貧富差距特別懸殊,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小編聽完驢友的故事後也是感到心酸,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感想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Ⅸ 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怎麼樣呢
引言: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印度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人口也是排在世界第2位的,但是印度的貧富差距卻非常大。特別是在印度的農村,生活環境相當惡劣,到處都是垃圾,民生問題也是非常不容樂觀。
但是在醫療方面印度確實比我國要做的出色一些,印度現在實行全民醫療免費政策,看病住院都是免費的,不過一些嚴重的病還是只能到私人醫院去看,而日常的一些小病小痛就可以到社區醫院去治療。有很多朋友也知道,印度的葯也比中國要便宜很多。在印度日常出行,他們乘坐的計程車是三輪摩托車,而且起步價也比較便宜,但是這種車沒有車門比較危險。
Ⅹ 印度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如下:
在日出之前起床。古人相信早起的重要性——西方甚至還有這樣的諺語:「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聰明.」東方人也認為人體在清晨的時刻功能較佳。在夏天和冬天,適合在6點起床。起床前先花幾分鍾計劃一下今天的行程,想想在這一天當中要完成些什麼;
起床後用水洗臉,清潔眼睛、鼻子與嘴巴。用特殊設計的銀質或不銹鋼的刮舌器來刮除舌苔。舌頭如果被臟物遮蓋住了,就無法完全品嘗到食物的滋味。用牙膏刷牙,再用漱口水漱口;
喝一大杯水以啟動身體機能,清潔膀胱與腸道。試著每天早上建立固定的排便時間。我們跟所有的動物一樣,都有一定的習慣。當我們的身體建立起行事秩序時,身體功能就能運動順暢,便秘是由慢性疾病所引起,一個人如果在趕時間,就沒有辦法讓身體自然運作。這也是為什麼人要早起,好有充分時間完成一天工作的原因;
在東方,排便過後總是會清洗肛門,當然最好是能洗個澡或淋浴一下。把全身清洗干凈,保持新鮮潔凈感是非常重要的事。阿育吠陀醫生相信「潔凈清純使人親近上帝」,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身體、衣服與家居環境。洗過澡後,應該塗抹阿育吠陀精油(依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精油),並用尼莉迪油(neelyadi oil)按摩頭部,可以預防頭痛、禿頭、白發、保持發質柔潤;
早餐前做一些運動。瑜伽適合每個人做(不只限於受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而且不拘於地點,也不需要特殊的服裝或工具。運動可以加強循環系統,保持督夏平衡,促進身心健全,完成一天的工作;對抗憂慮情緒也很有效;
早上8點以前吃早餐。飯前飯後要洗手,餐後要清洗牙齒及舌頭。如果可能,做一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15分鍾以幫助消化;
擦一些適合你的阿育吠陀香水,也建議戴一些適合你屬性的寶石。一般相信戴耳環能保護你避免受到行星與惡魔的侵害。比較時尚的說法是,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穿著,搭配的色彩與風格,這樣我們的外表才能呈現內在的寧靜和諧。所謂特殊的顏色適合特定的人這種說法來自阿育吠陀,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督夏(體質傾向性)來穿著,就像我們應該依照法規與章程來生活一樣;
將午餐當做一天的大餐。吃一定的分量(阿育吠陀相信一餐該吃的量就是你的雙手可以捧起來的分量),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注意你吃的東西,專心致志地吃。如果可能最好安靜地吃,不要說話也不要笑,更不要爭執。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新陳代謝的過程順利進展;
吃飯時不要喝水(頂多喝一小口以滋潤消化液)。不過在一天當中要多喝水。避免喝可樂或其他加工飲料,也不要喝酒。一天當中頂多喝一到兩杯茶或咖啡。一天該喝多少水,依個人情況而定;
兩餐之間不要吃零食,因為零食會讓胃口變得不穩定。在吃下餐之前,要確定前一餐所持的食物都已經消化了(一般來說是四、五小時之後,依個人情況而定);
不要抽大做廣告的香煙。阿育吠陀建議抽一種有治療效果的煙草(含有葯草療效的香煙),這種葯草可以緩和肺病、咳嗽、打嗝、喉嚨痛、頭痛、鼻竇痛、牙痛、鼻痛、失眠與一般的症狀。用餐過後,刷過牙之後才可以抽葯草香煙。這種葯草香煙可以刺激腦部活動(廣告上的香煙卻會造成反效果);
早一點吃晚餐可以讓身體在入睡前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盡量在餐後或睡前散步約30分鍾;
晚十點該是睡覺的時候了。這是適合性生活的時刻。理想上,十點鍾就應該關燈了。不要俯卧,可以側卧,膝蓋微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