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如何修改種姓

印度如何修改種姓

發布時間:2022-06-13 04:40:32

『壹』 印度的「種姓制度」究竟是項怎樣的制度

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與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同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古代的印度有一項制度叫做「種姓制度」,這種制度在印度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在印度社會中,它起到了一個舉輕若重的作用,維護著印度數千年的社會等級秩序,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

由此可見,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殘害之深!雖然在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並且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種姓制度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貳』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

種姓制度是印度比較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它將印度社會的人分為四個等級和一個等級之外的人群。

婆羅門,第一等級,主要是僧侶貴族,壟斷宗教特權。

剎帝利,第二等級,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古代時壟斷政治特權;

吠舍,第三等級,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主要經商和務農以及打獵。種姓制度發展到後期,大量窮困破產的吠舍淪為首陀羅。

首陀羅,第四等級,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一開始是作為前三個等級的戰俘、奴僕存在的。

賤民,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都屬於雅利安人,原本游牧在東南歐和中亞,自公元前1500年左右入侵印度,是征服者。這三個等級屬於一個集團,內部可以相互通婚。從印度的歷史來看,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屬於合力壓迫首陀羅和賤民的。婆羅門、剎帝利屬於貴族,吠舍則屬於自由民和「正式國民」。而首陀羅最初屬於奴隸和仆從部落,後來基本囊括農民漁民和低賤勞動者,賤民則連首陀羅也不如。所以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嚴格來說是前三等壓制後面的首陀羅和賤民。

盡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就算在天災時,賤民亦飽受歧視,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

『叄』 印度種姓制度已存在幾千年,為何低種姓至今都不想改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是陳勝和吳廣揭竿起義時發出的震撼之問。前209年,秦朝正派了很多的農民去戍守漁陽,但是當時由於他們在路途中經歷了一場大雨,耽誤了行程,很多的人都擔心自己會被問罪。於是陳勝和吳廣就趁機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同時,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貧窮與貴賤根本不是生來就註定的。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低種姓的人不聯合起來一起反抗種姓制度呢?其實歸根結底,種姓制度的強大就在於它不僅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它還給人們灌輸了一種鄙視鏈思想。第三等級的人是不屑於和第四等級的人為伍的,而第四等級的人又不屑於和第五等級的人為伍。甚至低種姓的內部還會存在著鄙視與被鄙視的關系。所以印度永遠都不可能發生像陳勝吳廣聯合勞苦大眾起義的事情。

『肆』 難以改變的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

在印度,從古代就一直流傳著一種非常嚴格的種姓制度,等級差別也非常明顯。假如兩個屬於不同種族的人結了婚,那麼這對夫婦以及後代將會被逐出原種姓,改成其他的姓,成為雜種種姓。雜種種姓的人被稱為骯臟的不可接觸的人,其處境是十分悲慘的。他們的地位比首陀羅還要低。

由於不可接觸種姓的出現,印度原本就不平等的社會更加不平等了。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種姓制只是保證了婆羅門的尊嚴和特權,而且是以犧牲別的種姓的利益來做到這一點的,地位越低的種姓受的損害越大。而且從社會結構看,印度社會中婆羅門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那些人數眾多的低等種姓為什麼不反抗這種對他們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制度呢?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他們好像還存在這樣的心理,認為他們自己的地位還是令人羨慕的,還不是最糟的,時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去做違規的事情而落到更讓人不可接觸的地步。

對於這個問題,許多學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似乎沒有找到一個令人十分信服的結論。從歷史上看,由於沒有出現統一的國家,印度在這一時期不存在強大的王權,但同時印度又不存在強大的平民階層,或者說是不存在一個利益一致的平民階層,這樣就只有由第三個階層——既不屬於當權階層,又不屬於被統轄階層的婆羅門,藉助宗教和神明的力量,高踞眾人之上。

但實際上,印度在很早就出現了階級分化,奴隸這個詞在吠陀經典中就已得到應用,但是種姓制的血緣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階級特徵。它所嚴格規定的婚姻規則使血緣紐帶得到維系,而關於職業的限定又有效地防止了階級分化的加劇。因此在古代印度人民中,普遍存在的是種姓意識而不是階級意識。即便是不可接觸的雜種人群,由於他們身上仍然流淌著原種姓的血液,所以他們仍然脫離不了這個體系,這樣,印度種姓制度實際上就擴展了。

種姓制度的擴展造成了各個集團的隔離,從而大大沖淡了隱蔽在隔離後的階級剝削和壓迫。比如首陀羅在4大種姓劃分開時,他們的地位類似於奴隸,然而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又有許多新的種姓處於比他們還低得多的位置,這就大大降低了首陀羅種姓對自己地位的不滿。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印度的階級意識和矛盾始終處於一種低水平的發展階段。

另外,印度次大陸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由於印度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們不用花費太多的努力就能保證基本的生活。加上宗教對於追求物質享受的蔑視,那些位於社會上層的婆羅門甚至剎帝利都把精神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人與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一種和諧。印度民族精神中最有代表性的平和、寬容以及忍耐的特點也使種姓間的矛盾和沖突得到緩和。

還有,由於受到宗教思想的影響,人們即便存在不滿的情緒,各種姓成員更習慣從自身修行的角度從內部去尋找原因和解決不滿的途徑,而不像其他一些國家的奴隸和農民,把對現實的不滿集中到帝王的暴政和制度的不平等上,用各種手段去加以改變。印度人們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不會觸動種姓制度的根基,相反使之更加完善和鞏固。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婆羅門集團至高無上的地位也難免會受到沖擊,婆羅門教的神聖地位也會動搖,不過種姓制並沒有從根本上被推翻,而只是進入了低潮而已。

『伍』 什麼是印度的種姓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的實際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遷與修正。 首先應當明白的是,現在南亞次大陸上兩個主要的人種。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二種有顯著的不同,達羅毗荼人和黑人(尼格羅)相似,而雅利安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白種人。 公元前十六世紀(這個時間不確定),雅利安人入侵南亞次大陸。當時雅利安人信奉吠陀。也是後來發展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前身。而當地土著也就是達羅毗荼人,作為被征服者自然也被歸入了這一宗教體系。 所以在最初之時,最簡單的劃分稱之為瓦爾納制,這個詞本身就是顏色的意思。達羅毗荼初被稱為達薩,這個詞本身是奴隸、被征服者的意思。隨著雅利安人統治的穩定和婆羅門教的發展,這一類達薩被歸為奴隸。這便是後來種姓制度中賤民的源頭,不可觸碰者,經典上認為他們是不潔的。 瓦爾納制度本身就有根據出身,根據原始宗教的簡單劃分。後來逐漸發展稱為賈提制,也就是根據職業來劃分的。也就大致有了我們所熟知的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寬泛的看,婆羅門是宗教祭司,對經典有解釋權和傳授權;剎帝利是國家(政權)持有人,包括君王,軍人,地主等等;吠舍就是商賈等等;首陀羅是農人等等。 但這個分類其實遠遠不具體。因為每個種姓下有大量的亞種姓劃分,而種姓與種姓之間的通婚,聯系,甚至不同的行為都受到嚴格規定。摩奴法典中對種姓之間的關系有大量規定。 但是這個裡面也不是簡單的人分三六九等的關系,更多的可以把婆羅門、剎帝利和部分吠舍種姓三類看做共同的營生。因為宗教,政權和財富(吠舍商人)互相作用緊密。 而種姓之間的分隔也不是不可越過,婆羅門可以修改族譜。奴隸王朝的國王也就是這么做的,最後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剎帝利種姓。 西方語境下的caste其實並不是印度種姓制度的一個合適的表述,這個更多的偏向於社會內的嚴格劃分。而種姓制度由於與宗教和職業相連,派生出了許多新的聯系,並不純粹是一種社會等級的劃分。 隨著歷史的進程,穆斯林入侵印度,包括奴隸王朝的建立都對種姓制度有了沖擊。可是這個框架卻是相對穩定的存在,印度教很讓人詫異的一點就是他的包容性。最後這些新的沖擊都被其消化為種姓制度的一部分。不同種姓之間到今日為止都會有較為明顯的分別,只是由於現代化和法治化的,歧視在努力被消除。

『陸』 印度的種姓制度還存在嗎,不能通過自身努力改變階級嗎

1、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由國家立法廢除了,但是在印度實際的情況卻是種姓制度仍然大量存在,並且在農村和底層平民中,由種姓制度構建的社會等級結構仍然非常牢固,婆羅門、剎帝利屬於高種姓,尤其是婆羅門,當婆羅門的人破產之後仍然不會變成窮人,他們可以在寺廟領取供奉,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除四大種姓之外還有第五種姓:就是賤民,法律之前成為不可接觸者,就是印度最底層的貧民,過著最低賤、最貧窮的生活,甚至不能從事很多普通的職業,例如僕人和死機或者保安等等最底層的工作往往是吠舍、首陀羅等低種姓的人才能從事,賤民的生活惡劣程度遠遠超過現代社會的我們想像。
2、政府雖然名義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種姓制度維持了社會的基本結構,所有政府的人員基本都出身於這個結構當中,所以可以想見政府對待低種姓和賤民的態度,從2008年的一次洪水泛濫的救災就可以看出,因為受災地區是賤民的保留地就是聚集區,各地方政府根本不管不問,導致大量賤民和低種姓人員死亡,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議會、行政、國務院中的高層人員70%是由高種姓的人來擔任,印度雖然實現了保留法,將一部分位置留給了低種姓和賤民,但是實際上的低種姓和賤民都是和高種姓的人結婚的人才能擔任
3、可不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現有階級?如果你想在印度本地從低種姓變成高種姓那是不可能的,種姓制度代表了血統,當地的戶籍管理非常嚴格,根本不準你更改姓名,還有就是很多中國人看不出印度人的區別,但實際上高種姓的人在當地是可以通過外貌直接分別出來的,畢竟祖先是雅利安人嘛,所以沒有人會想著改變種姓,除非你重新投胎,否則做不到。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就是通過當地的教育然後出國留學,或者直接移民去國外,這樣的話即便是賤民出國之後肯定和其他國家普通公民一樣,享受同樣的待遇嘍,但是記住一點不要回國,低種姓還好一點可以做點小生意,賤民會被所有人歧視且不受歡迎,你根本無法生存,所以印度的對外移民,范圍最廣,人數最多。

『柒』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同時,各種姓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或稱亞種姓、次種姓),進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盡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3]
滿意請採納。

『捌』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樣制定的,為什麼不冒充高種姓

在印度「賤民」和高種姓的人差別是非常大的,根本不是想冒充就能冒充的。

『玖』 一個人的種姓能改嗎

一般來說種姓是不能改的,除非你轉世投胎。

但有種情況,可以刻意讓後代逐步向高種姓過渡。不同種姓之間嚴禁通婚,但有個漏洞,就是高等種姓男子可以納低等種姓的女子為妾,這樣低等種姓的女子生的孩子雖然還是低等種姓,但種姓地位會相對提高一級。有人曾經計算過,如此操作,大約花上四代人的時間,就可以讓一個低等種姓的人的後代變成高一等種姓,速度很快哈。

『拾』 印度怎麼區分「種姓制度」低種姓真的不能冒充高種姓嗎

印度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區別明顯,這也導致低種姓的人冒充高種姓幾乎不可能!印度法律上雖然消除了種姓制度,但在印度社會種姓階層對立依然根深蒂固,在印度高低種姓很容易分清楚!

結語

印度需要變成真正的強國,如果不徹底改變種族等級制度,不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那就基本上不可能真正地變成世界性強國,就憑現在印度還保留這些東西,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超級大國,想要變強內部的因素其實非常重要,統一團結才會變成強大的存在,不然始終是一盤散沙。

閱讀全文

與印度如何修改種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疫情這么嚴重為什麼不戴口罩 瀏覽:449
為什麼印尼和馬來西亞是穆斯林 瀏覽:233
越南貿易展在哪裡 瀏覽:691
義大利哪些大學有語言類本科 瀏覽:344
中國接聽英國電話多少錢 瀏覽:652
英國最貴的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101
印度紫檀木手鏈多少錢 瀏覽:201
四大糧食中原產於中國的是哪個 瀏覽:914
中國調味品第一鎮是哪個 瀏覽:741
伊朗胖人體重多少斤 瀏覽:385
義大利語黑手黨怎麼說 瀏覽:868
騰沖距離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954
義大利吃烤串長什麼樣 瀏覽:768
英國海運到韓國多久 瀏覽:40
中國愛國酒30年多少錢 瀏覽:602
伊朗男排身高最高的是多少 瀏覽:115
義大利布客氣怎麼說 瀏覽:930
印尼購買什麼區別 瀏覽:14
印度一斤雞肉多少錢 瀏覽:27
伊朗經歷了多少個王朝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