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一枚火箭運載10顆衛星,印度104顆,印度航天已超中國
一箭多星」技術指的是同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把多枚衛星送進軌道。「一箭多星」的實現代表著一個國家運載火箭能力更上一層樓,當然衛星數量越多代表技術也更加困難。目前,發射「一箭多星」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在2017年,印度曾經發射過一次一箭104顆星。這個數量不僅遠超中國,也遠超美國,美國的最高紀錄是一箭64星。因此有網友驚呼,印度的火箭技術已經超過中國。
B. 印度一次發射31顆衛星,究竟是發射衛星還是導彈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今天宣布,將於1月10日在其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上發射31顆衛星,其中包括印度的Cartosat-2系列地球觀測衛星。
8月份,印度研製的導航衛星IRNSS-1H未能成功發射後,這次的任務將成為首個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任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高級官員告訴印度媒體稱:「發射暫定於1月10日進行。「我們暫時安排在上午9時30分發射火箭。攜帶Cartosat遙感衛星和其他衛星,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和其他五個國家的28個衛星,「ISRO主任戴維·普拉薩德·卡尼克(Devi Prasad Karnik)說。
8月31日,印度自行研製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失敗,未能運送第八顆IRNSS-1H導航衛星抵達預定軌道。這是在發射失之後的四個月,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40)於2018年首次進行太空任務。
除了Cartosat-2以外,該任務的有效載荷還將包括來自印度的每顆納米和微型衛星。作為一個觀測衛星,Cartosat將為制圖,城鄉應用,沿海土地利用和道路網路監測等公共事業管理提供高質量圖像。Cartosat-2是太陽同步軌道上的地球觀測衛星,是Cartosat系列衛星中的第二顆衛星。該衛星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建造,發射和維護。重量在發射680公斤左右,其應用主要是在印度制圖。它於2007年1月10日由PSLV首次發射。
Cartosat-2帶有最先進的全色(PAN)相機,可以在電磁波譜的可見光區拍攝地球的黑白照片。這個高解析度的PAN相機所覆蓋的行幅為9.6公里,空間解析度小於1米。衛星可以沿著軌道向上轉向45度。印度在太空中已有一個由10顆遙感衛星組成的「關鍵星座」,這使印度在監控邊境和邊境活動方面具備了優勢。印度的遙感衛星名義上是民用,但是其民用衛星組成的星座時刻緊盯中國和巴基斯坦地區,很難相信這是一顆純民用衛星。
「一箭多星」對於印度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多星分時釋放與潛在的「導彈分導技術」密切相關。只是和一箭多星相比,導彈分導技術更加難以掌握。主要原因在於,發射衛星只要進入太空軌道即實現目標,而導彈分導目的在於攻擊不同的地面目標,存在導彈彈頭再入段的問題,即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關繫到導彈的實際命中精度。但一箭多星畢竟是導彈分導技術的前奏曲,其潛在軍事用途不容忽視。
另外這種一次發射若干衛星的做法在戰時也是有一定意義的,它能快速彌補戰場天網偵察能力的不足,編織嚴密偵察體系,尤其是在納米衛星問世後更會有實際意義。
C. 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印度火箭真的很牛嗎
情人節剛過,鄰國印度的航天界弄出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用該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簡稱PSLV),一次將104顆衛星發射進了太空之中,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Dove 衛星)
一箭多星的真正挑戰,是將軌道參數相差較多的衛星發射到各自的預定軌道上。這需要在火箭上配備能夠多次開機、變軌,並能夠在太空中工作較長時間的上面級。在這方面的技術上,除了美國、俄羅斯這兩個老牌航天強國遙遙領先外,中國、歐洲也已經熟練掌握。在長征七號發射時,其搭載的遠征一號甲火箭上面級在軌飛行48小時,發動機啟動9次,將7名不同用途的「太空乘客」准確的送入了各自的軌道。而目前印度自行設計製造的火箭上面級,僅具有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飛行器的單一功能。
D. 為什麼印度一箭可發幾十顆衛星,是不是說明印度火箭技術比中國強
嚴格來說,在印度發射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發射過如此多的衛星。印度在2016年6月成功發射了一箭20星,自此開啟了它驚艷世界的征程,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也創造過一箭20星的紀錄,俄羅斯最高紀錄為一箭37星。
更多人認為,印度能把104顆衛星同時發射到太空,那麼它的火箭技術也應該十分先進。此次承擔發射的是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屬於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交互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直徑為2.8米,其首級火箭推進器是世界最大的推進器之一,它還擁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2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9頓重。
其實,對於航天發射來講,發射衛星的數量多少並代表核心問題。印度這次發射都是將衛星投放到同一個軌道上,航天業內的專業人士都懂得其難度不大。因此航天技術的高低不是只表現在某一個點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復雜的科學體系。
E. 各個國家發射衛星數量統計表
世界上有十個可以自行發射衛星的國家:
按照衛星發射的時間先後,它們是前蘇聯(俄羅斯)、美國、法國、日本、中國、英國、印度、以色列、巴西和伊朗。
F. 印度發射過多少衛星
有3顆屬於印度,最主要的是一顆來自印度本土的地球觀測衛星,重達714公斤,是所有搭載衛星中最重的。其餘101顆衛星分別來自瑞士、以色列、荷蘭、阿聯酋和美國等國,均為微型商業衛星,重量在10公斤上下。
G. 印度總理直管,為何衛星還會發射失敗印度的太空能力到底如何
印度一直將太空力量的發展視作邁向世界大國、體現其綜合國力的重要步驟。其用國家計劃來打造空天能力,已經持續了將近五十年。8月,印度發射「間諜衛星」失敗了,火箭的第三級低溫發動機性能異常,直接在大氣層內就爆炸了。這顆衛星號稱印度「間諜衛星之王」,是該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成像衛星。如果成功發射,可以直接監控到邊境進行反間諜操作。
五、結語
文末,我們簡單對比一下中印空天能力,目前,印度航天在大型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和載人航天等領域,是明顯落後於我國的,其很多領域還處於初級階段,這也是綜合國力和綜合科技水平的明顯差距。但在應用衛星和軍用航天方面,印度卻與我國的差距不算太大。憑借這些方面的技術掌握,印度的空天能力穩居在世界5-10名左右。
嚴格來說,這個成就還是值得印度人吹一吹的,畢竟,對於 GDP 只有我國約 1/5 的印度來說,印度在發展軍用航天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而印度能取得不錯的空天發展,有這么幾點值得一提,甚至值得借鑒的。
H. 各國不斷的在發射衛星,那發射衛星的數量有沒有飽和點
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想到過,事實上,目前來看發射的衛星數量遠沒有達到飽和點,人類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射衛星,到當前只發生了一次衛星相撞事件,但相撞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太空衛星飽和,更不是因為軌道擁擠。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擁有最多衛星的國家是俄羅斯,共發射了1457顆衛星,排名第二的才是美國,發射1252顆衛星,第三是中國,共發射210顆衛星,排名第四是印度,共發射173顆衛星,排名第五是日本,共發射153顆。當然這里共發射了多少,到目前還剩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I. 印度經濟實力不行,為什麼感覺印度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歐、中。所以在世界上擁有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印度的水平屬於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為他們的航天技術而自豪,這主要是因為下面三項成就:
1.火箭技術
火箭最關鍵的技術是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國可以向深空提供25噸的補給。中國正在建造長征九號火箭,它將在未來10年內把發射能力提高到100噸以上。印度最多能發射4噸。由於印度沒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計劃仍在想像中。
2.一箭多星技術
印度一次發射104顆衛星。中國強調具有一次發射200顆衛星的能力。
3.衛星網路
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衛星網路北斗系統。中國的衛星數量超過俄羅斯,也超過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接近200顆。印度目前在軌衛星20顆左右。
4.載人航天技術
印度沒有載人航天技術,而中國已經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以及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天舟二號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5.深空技術
中國實現了無人登月和實現從月球「回」地任務。印度的航天技術算不上很發達,只是在印度這個國家整體的層面來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盡管嘴上不說,但印度的航天科技還是把中國作為了「假想敵」和追趕對象的。
J. 印度的一箭多星,最多的一次發射了多少顆衛星
2016年6月22日,印度一次性成功發射了20顆衛星。 印度 可以 把3噸重的東西 送入太空,中國可以把25噸重的東西 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