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一頭大象掉進坑裡四腳朝天,當地人是如何幫它脫困的
當地人在發現一頭大象摔入坑中之後,便集體的用木棍和繩子幫助它脫困。而這名被救助大象在站起來之後就回到了叢林里,印度人民因為幫助了大象,也發出了激烈的歡呼聲。
你可能不理解,為何印度人民這么激動,這是因為一般只要一個體型較大的大象一摔倒就會死亡。成年大象的體重不僅體型大,並且體重也很重,最輕的都會超過5噸,由於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再加上行動起來比較緩慢,所以大象並不會給我們很兇猛的感覺,反而會給我們一種可以親近的錯覺,但是我想說,如果在野外碰到了大象,一定不要太過近距離的接觸。
並且這頭被印度當地人民所救的大象,可是摔倒在了一個坑裡面,那麼如果沒有人發現的話,這頭大象就是必死無疑的後果,所以印度人民在解救了一頭大象之後會如此高興。
『貳』 印度:起重機救出墜井大象,印度人有多重視大象
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一頭大象不慎落入井中,救援隊花了14個小時才用吊車救出了它。據路透社21日報道,林務員拉吉庫瑪稱,“我們在周四(19日)早上接到通知,直到深夜才把大象救出來。”
拉吉庫瑪表示,這口井又深又窄,井口被灌木叢掩蓋,周圍沒有籬笆或圍牆。英國《每日郵報》稱,這頭大象是被一群狗追到了這片區域,不慎落入井中。為救起大象,人們首先清理了井周圍的灌木叢,然後試圖從井裡抽水,但由於大象攻擊排水管,救援隊不得不在醫生的幫助下給它注射了鎮靜劑,最終用起重機把它從井裡吊了出來。在救援後的3個小時里,林務員對大象進行監測,確認它“身體健康且有活力”。報道稱,這種事件並非偶發。在過去一年,該地區還有兩頭大象掉進類似的井裡。在印度,人們對森林的破壞、快速的城市化以及村莊人口的增加,導致動物冒險接近人類聚居區,令此類險情時有發生。
象在經濟交流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古印度人用它來運輸輜重。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征服印度受阻,撤退時就用大象將輜重經波蘭山口和俾路支斯坦運回波斯。
此外,大象還是饋贈鄰國的重要禮物。敘利亞在塞硫古王朝時期,與孔雀王朝保持著良好關系,曾接受過印度所贈送的大象。
『叄』 印度18頭野象被閃電擊中死亡,這是一副怎麼樣的畫面
印度有18頭野生大象被閃電擊中而亡,當時的場景真的是觸目驚心。這是印度當地這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同時發現如此多頭的大象共同被閃電劈死,這些大象是在印度的坎多里森林保護區里死亡的。警方是在接到附近的居民報案後才發現這些大象的屍體的。印度當地的部長也表示,他對如此多的大象同時被雷劈死的這個現象感到非常的悲傷和擔憂,而且也已經第一時間派手下進行調查。
而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大自然是有自己生存的法則的,他們這些大象被雷劈死也是自然的反應,我們作為人類只需要遵從自然的規定就可以了,只要證明了這些大象並不是人為死亡的話,印度當地也只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將這些大象的屍體好好的處理掉就可以了。這18名大象同時被閃電劈死的場景的確是讓人看了之後覺得觸目驚心,希望這支象族部落能夠在他們首領的帶領下恢復之前的繁榮,也希望雷電能夠溫柔一點,不要再一次性劈死這么多的大象。
『肆』 印度18頭野象遭閃電擊中死亡,事件具體是怎樣的
這18頭大象就是被雷電擊中而亡的。
印度有18頭野生大象被閃電擊中而亡當時的場景真的很震撼。這是印度20多年來第一次有這么多大象同時被閃電殺死。這些大象死在印度的坎多利森林保護區。警方是在收到附近居民的報告後才發現這些大象的屍體的。印度當地部長也表示,他對這么多大象同時被雷擊致死的現象感到非常難過和擔憂,並在第一時間派工作人員進行了調查。
如果人們能夠很好地避免這種行為和現象,也會產生更好的影響,否則,人們會感到非常心痛。很多人也說這種做法很不好,也是希望大家能好好關注一下。盡量不要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否則也會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損失。這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很多人也說動物的死亡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伍』 為什麼印度大象要比普通的大象的耳朵要小
主要是印度的氣候太過於炎熱,所以大象的耳朵太大的話不容易散熱,所以在印度地區的大象,它的耳朵會進化得比其他地區的大象小一點,這就是自然進化出來的結果。
『陸』 大象在印度象徵什麼
象神是強壯、長壽、聰慧的象徵。
在印度,大象是一種頗受敬畏的動物。大象越來越受歡迎,在各種節慶活動中都會出現大象的身影。但一旦老得不能工作,大象又往往遭到象主人的嫌棄。印度喀拉拉邦宣布在6月份開放印度首個「大象退休之家」,為工作了一輩子的大象提供一個安詳而無憂的晚年。
人們經常用大象來代表印度。比如中國與印度經濟上的競爭被稱作「龍象之爭」。而印度股市大漲是會被稱作「大象狂奔」。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大象的皮層很厚,但皮層褶皺間的皮膚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蟲叮咬。象牙是防禦敵人的重要武器。
大象的祖先在幾千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大象家族曾是地球上最占優勢的動物類群之一,目前已發現400餘種化石。但由於歷史上氣候和人為原因,導致這個族群的種類越來越少。目前地球上大象僅剩下2屬3種:亞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們也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6)印度的大象怎麼樣擴展閱讀:
相傳象神格涅沙是濕婆神和雪山女神之子,年幼時被濕婆神誤砍了頭顱,情急之下,濕婆神只好將一頭犯禁大象的腦袋移植到了格涅沙的軀體上。從此格涅沙就成了一個象首人身的大象守護神,而且有了大象一樣的品格,強壯、聰慧而且善良。所以,每年格涅沙的生日慶典結束後,僧侶們都會把人們供奉的萊杜分贈給貧困的孩子們,以表達格涅沙的祝福。
在印度,大象印度神象節 百萬萊杜敬象神是強壯、長壽、聰慧的象徵,是印度人最喜愛的動物,而守護大象的象神也贏得了他們最衷心的尊敬。8月27號是印度象神格涅沙的生日,虔誠的印度人在印度北部的齋浦爾為這個象首人身的神靈舉行了熱鬧的慶祝活動。
一大早,人們就在象神格涅沙的寺廟外跳起了傳統的慶祝舞蹈。除了歌舞之外,大家還要為格涅沙製作一種特殊的食物,叫做萊杜。萊杜有點像中國的粽子,它是麵粉攉上砂糖、椰粉、油等東西蒸熟,再用香蕉葉包好,然後由每一個人唱著虔誠的頌歌,供奉到格涅沙的神像前。每年,格涅沙神像前都會擺上好多萊杜,而今年萊杜的數量就更是驚人。
『柒』 印度一大象掉進坑裡受群眾救助,它自己不能翻身起來嗎
不久之前,每日郵報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印度地區,一頭成年大象在荒野之中不慎掉入深坑,四腳朝天被困其中。
當地的人們見狀立刻對大象開展了救助工作,居民和野生動物官員一起嘗試用木棍和繩子等工具解救大象,終於在不懈努力下將大象從坑中救起,它開心地回歸自然,人們也為之歡呼。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非常熱愛和崇拜大象這一物種的國家,無論是宗教場合還是哪裡,甚至居家中也都常會擺上象元素的物件,那裡的人們常年與象友好接觸,逢年過節時還會舉辦遊行。他們相信大象是充滿智慧和財富的美好生物,能夠帶給熱愛它們的人幸福和滿足。
因此在這樣的國家,無論大象是否真的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人們還是願意對它們施以援手的。
『捌』 印度兩頭野生大象誤入鐵軌與火車相撞身亡,印度民眾是如何祭奠大象的
引言:印度的大象誤入鐵軌與火車相撞身亡,這樣很多人都感覺十分的震驚,不知道大象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地方。
三、總結
有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想法,一定要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能這么做。大象發生意外很多人都十分的難過,這個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以後保護大象的措施,讓大象不再受到傷害。有些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想法,這樣給其他人帶來的危害,平時一定要注意去保護好自己,要學會去愛護動物,給動物一個溫暖的家。
『玖』 印度象的人象關系
目前非法象牙交易仍然猖獗,偷獵野象的行為屢禁不止;大象分布地區多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迅速,大象的自然棲息地不斷受到侵佔,被開辟成居民區、耕地、茶園、橡膠園等。野象食物不足時就會冒險採食農作物;印度象是十分聰明和富有感情的動物,有時會出於報復惡意破壞人類的農作物和設施甚至襲擊人類。例如,印度象並不食用橡膠樹,但有時會將其這段,這明顯是對人類侵佔其棲息地的報復。
對付野象,當地居民一般採取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強光照射、製造煙霧、氣味刺激、假人威懾等辦法驅趕,但野象十分聰明,通過學習漸漸識破了這些辦法,有時不但不逃跑,還直接發起攻擊,導致居民採取槍殺、毒殺等極端措施,而這又進一步激怒野象進行報復……人象沖突愈演愈烈。 亞洲象(包括印度象在內)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附錄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EN),在中國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野象分布的國家均已經採取或正在採取多種措施對其進行保護,有的國家和地區還將它們作為旗艦種,在保護野象的同時促進了對野象生境的保護。
大象的保護還任重而道遠。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在野生環境中保護所有的印度象。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例如,我國在由印度象分布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思茅市(今普洱市)等地區,先後建立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滄源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思茅市萊陽河省級保護區、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盈江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5個自然保護區。其中銅壁關地區的最後幾頭野象在越出國界後再也未返回,保護區建立後積極進行招引工作,希望通過努力把這里重新建設成野象生活的樂土,還與緬甸協商研究跨國保護方案。在分散的保護區之間建立生態走廊
另一方面,還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組建執法管理隊伍,加大管理力度,防止印度象受到人為傷害。同時盡可能緩和人象沖突,如對保護區內的居民實行扶貧搬遷,為印度象和其他野生動物騰出生存空間;對野象造成的經濟損失由政府給予補償;採取架設太陽能電網、挖防象溝等措施,阻止野象進入人類生活生產區。不過電網一定要在專家的指導下設置,設置不當可能起不到防象作用,也可能對印度象造成傷害。當然,解決人象沖突的根本辦法是改善野象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環境,畢竟野象都是在自然界提供的資源不足時才會侵犯人類的,是人類先侵佔了它們的生存空間。
同時還要加強對印度象的研究,採取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 印度是最早馴養印度象的國家,始於公元前3500多年。被馴養的大象有多種用途。由於大象繁殖周期緩慢,所以人工繁育的大象很難滿足需求,相當一部分家象都是直接由野象抓來馴化的。
剛剛被捉住的野象野性很大,不允許人們靠近,也不吃人給的東西,這時人們就將其鎖在大樹上。後來在飢餓的驅使下,被捉住的印度象會開始吃東西,野性也逐漸減弱,這段時間馴象師要日夜陪在它的身邊照顧它和它培養感情,並對它進行一些訓練,有時也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幼象約一個月左右就能初步馴化,而成年象要兩個月的時間。
訓練印度象要軟硬兼施,因材施教。訓練的方法有強制訓練和誘導訓練兩類。強迫訓練就是用一些強制性的刺激手段使其屈服並做一些動作;誘導訓練就是用食物獎勵等辦法使其形成「做對動作有獎勵,做錯有懲罰」的條件反射。前者可能使印度象產生逆反心理甚至仇恨,導致反抗或在日後進行報復;後者的訓練效果更好,但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礎。當然,訓練的方法不是絕對的,動物是有感情的,你對它好,它自然也更聽你的話。有些印度象,特別是幼象會和馴養員建立深厚的感情,訓練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用十分殘忍的虐待手段訓練大象,給大象的身心都造成了極大地傷害
馴養後的象可用來騎乘,貴族騎乘的大象裝飾華麗氣派,還帶有儀式性質。鄭和下西洋時,占城國王騎著大象迎接他。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森林裡,大象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人們看到了大象巨大的力量,就利用他們來勞役。古代大象被用來耕地。直到今天,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印度象仍然是伐木場搬運木材的重要勞動力。
冷兵器時代,戰象是重要的兵種,它們不僅有巨大的破壞力,還能給敵人帶來極大地恐慌。
大象也是產象的國家進貢時常見的禮物,曹沖稱象的故事家喻戶曉,其中的大象就是孫權送給曹操的。
印度象也是許多節日和儀式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泰國新年宋干節(潑水節),大象會走上街頭,和人們一起慶祝。泰國人還把11月1日定為「象節」,這一天會有精彩的大象表演和大象運動會,以及大象聚餐。
印度象早已與宗教結合在了一起,在產象的國家和地區,傳統文化中大象都是神聖的。象頭神犍尼薩為印度教及印度神話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礙之神。他是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的精神之子。小乘佛教中傳說佛祖的母親因夢見白象而孕釋迦牟尼。
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看來,象是代表江山穩固、社會安定的標志。在象的背上放一寶瓶,有些瓶內再插放五穀,寓意太平有像、五穀豐登。因為「象」與「景象」的「象」字同音;「寶瓶」的「瓶」字與「太平」的「平」字同音;這樣「大象寶瓶」就成為「太平有像」的吉祥圖案了。
膚色淺灰,具有銀白光澤的象被稱為白象(一說是有白化病的象)。白象十分稀少,所以一旦發現,就會被小心地捉住,不但不用幹活,還會用瑰麗的珠寶妝扮,由大批侍者奉養起來,備受人們尊敬。
現在印度象最主要的是用於觀賞和娛樂,大象是動物園了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著名旅遊景區野象谷,觀看精彩的大象表演和一睹野生印度象的風采,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項目。
馴化後的大象雖然多才多藝,但仍有脾氣,如果人們對它不好或正直發情期性情暴躁,很可能襲擊人類。
『拾』 印度象的形態特徵
象的鼻子是現生動物中最長的,可以垂到地面,富有彈性,能伸長至2米。上粗下細,末端為2個鼻孔,頂端有一個指狀突起(非洲象有2個)。在大象胚胎發育的早期,鼻子和上唇是分開的,到了胚胎發育晚期,才由相關肌肉和神經分化合並成象鼻。鼻氣管整個內壁由縱向排列整齊的大約150000條肌肉束組成,它沒有骨骼、軟骨支撐,也沒有肌腱牽引,這使得象鼻非常靈活而敏感,鼻端的指狀突起能撿起細小的物體。象鼻也很有力量,可以抬起350公斤的重物,在移動重物時需要頭部活動,以頸部肌肉收縮產生動力。
鼻子對大象來說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除了呼吸,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
象鼻的嗅覺十分靈敏,它們時常揚起鼻子在空中搖曳擺動,不但能探測到食物或水的大體方位,還能察覺到附近有無猛獸。
大象用鼻子採集食物,吸水噴到嘴裡飲用。
象鼻也是大象日常交往的工具,將鼻子捲成不同的姿勢能表達不同的含義。大象用鼻子相互撫摸,纏卷是友好的表示。
大象也用鼻子捲起沙土撒到身上,或用鼻子吸水噴到身上來清潔皮膚。象鼻還能做出揉眼、撓癢等細致動作,有時還會利用工具,如用鼻子抓起木棍或竹篾來撓癢,捲起木棍破壞電網等。 狹義的象牙即指大象突出嘴外的第二對門齒。象牙大部分呈乳白色,雄象2-5歲開始出牙,隨著年齡增長而生長,有白、黃、淺棕等色。一般來說雄性印度象有較為發達的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也十分短小。象牙也分牙體和牙根兩部分。象牙約三分之一為牙根,長在牙管里與骨頭相連,是空心的,內有牙髓,保證象牙的持續生長。而露出口腔外,相當於象牙三分之二的部分即為牙體,實心。不同個體象牙的粗細、長短、彎曲度都有較大差異。有的印度象只有一側的象牙,甚至根本沒有象牙。
象牙對印度象尤其是雄象尤為重要。雄象用象牙來打鬥爭奪配偶,象牙發達顯然在打鬥中更有優勢,從何獲得更多繁殖後代,傳遞基因的機會。同時大象也有象牙協助採集食物、掘土和防禦天敵。
如果按照自然法則,那麼象牙發達的基因必定佔有優勢,但是由於人類為獲取象牙對大象大肆捕殺,使得象牙發達的基因不斷被人為淘汰,而原本罕見的沒有象牙的雄象卻能逃過此劫。目前印度象雄象中不長象牙的比例已經超過了20%,毫無疑問,大象遭受的人為選擇和自然選擇截然相反,對大象的生存構成極大危害。
觀察發現,印度象喜歡在土堆、樹干或河岸上磨牙來保持象牙鋒利。野象比人工飼養的大象更愛磨牙,可能是因為野象的生存條件不如人工飼養下優越,象牙使用頻率也就更高,所以更需要把象牙磨尖。
除了門齒,印度象口中還長有臼齒,也稱頰齒或磨齒。
一般動物的頰齒都是整齊排列在牙床內,每顆從牙根往上生長。而象的頰齒生長方式則很特殊。頰齒在牙床內從後邊斜著發生和長大,在生長的同時向前推移,以傾斜的姿勢被逐漸磨損,並把前一顆頰齒擠掉。
通常情況下,一頭象同時使用的磨齒只有4顆,即上、下、左、右顎各一顆,或者前一顆牙齒的後半部分和後一顆牙齒的前半部分同時使用。象的一生中會換6次牙,大約在40歲左右長出最後一批牙齒。所以算上門齒,印度象一生中總共擁有26顆牙齒。
大象臼齒的這種生長方式使得其非常耐磨,這也是大象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亞洲象的臼齒比非洲象的要進步,最後一顆臼齒有24個齒板,齒冠也較高。而非洲象最後一顆臼齒只有10個齒板,齒冠也較低。
印度象最後一顆磨齒被磨損掉後會因無法進食而餓死,如果繼續喂磨碎的食物或給它鑲上假牙,就能延長其壽命。 印度象四肢粗壯。前肢幾乎與地面垂直,有利於支撐體重,腕關節可活動;後肢略彎曲,運動時便於推動身體前進,小腿骨短,腕關節幾乎不能活動。大象沒有腳踝骨的,腳底有厚厚的脂肪層,便於緩解壓力,而且能有效感知地面的震動波,跺腳也是大象交流時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印度象和其它亞洲象前足外露的有5趾,後足4趾;普通非洲象前足4趾,後足3趾;非洲森林象前足5趾,後足4趾。
大象行走時,先邁一側後足,即將落地時同側的前足也向前邁出,兩足均落地後再邁另一側的後足,然後是另一側前足……大象一般只有這一種步伐,所以嚴格地說大象「奔跑」時只能算是快走。
印度象運動能力很強,最快時速可達24km/h,一次可跑400~500米。游泳速度達1.6km/h,可連續游5-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