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靈魂存放在印度哪裡

靈魂存放在印度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13 17:00:04

❶ 人死後靈魂去了哪裡

人死了靈魂會進入六道輪回,會投胎轉世,這個世界眾生都生了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么循環不斷,在六道輪回(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里頭轉來轉去,所以叫生死相續。這個生,是從順習,眾生都願意隨著這個生;死的時候,就是隨業報變遷而流轉,即隨他自己所造的業去流轉。

❷ 印度的死人丟在哪裡

印度教認為恆河是聖河,恆河的水可以凈化靈魂,所以部分人會選擇將親人的屍體放進恆河,任其漂流從而洗滌靈魂,但是大部分印度教徒還是會選擇宗教傳統-火葬,印度人死後會架起柴堆火化屍體,現代社會時代,各地都會有火化場;

❸ 人死後靈魂去了哪裡

NDE即瀕死經歷(Near Death Experience)
「靈魂存在嗎?」這是一個令我為難的問題。因為「靈魂」往往與「鬼魂」相提並論。以前和現代的人不斷穿鑿附會,什麼鬼能穿牆入壁、隱身、沒有腳又日行千里、一時力大無窮、一時又如輕煙柳絮隨風而飄等。真不知道何方的專家,竟能將鬼魂的特性研究得如此透徹。若果靈魂就是這些東西,我不屑去談。
同時,因為不能證明靈魂存在,不太敢討論這個問題。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NDE現象,引起了我的關注。NDE即瀕死經歷(Near Death Experience)。就是一些「已死」或「瀕臨死之邊緣」的人回復神志之後,描述他們「死時」的經歷。根據一些臨床研究,NDE並不罕見,估計三分之一垂死的人或百分之五的美國人,曾有NDE經驗。雖然各人「死亡」或「瀕死」的原因不一,但對NDE的描述卻頗相似。
在英美國家,一般的NDE描述包括,穿過漆黑隧道,盡處有發光體,「靈魂出彀」(Out-of-Body Experience),即OBE,見到死去的親人,回顧自己的一生(Panoramic Life Review)等等。很小部分有「地獄」。中國人的NDE記載,較少提及隧道和OBE,但卻有漆黑之中的光和一生回顧。印度人的NDE亦相仿。
有人認為這是成人之間耳濡目染或人雲亦雲所致。但實際上,一些未懂人事小孩子,其NDE也跟大人們差不多。

❹ 人死了,靈魂去了哪裡

凈空法師---六道輪回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凈土難信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裡面人的壽命不長,得人身的機會非常困難。六道裡面,我們從佛經典的介紹,曉得天道的壽命長。經上常說,從我們人間往上面去,第一層就是四王天,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也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這樣計演算法,它的壽命是五百歲,可見那個壽命就非常長,五百乘三百六十再乘五十。忉利天壽命就加一倍,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它的壽命是一千歲,愈往上面去壽命愈長,福報也愈大。

三惡道,地獄的壽命實在講不可思議!過去台中李老師辦慈光講座,他編了一份教材,把佛法介紹給初學的同學們,叫《佛學十四講》。《十四講》裡面介紹地獄,地獄說法很多,取比較容易懂的來說。地獄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我們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還不到兩天,地獄壽命那真叫萬萬歲,所以說非常可怕!佛在《楞嚴經》裡面講地獄,講得特別詳細,原因就是叫我們要提高警覺,決定不要造地獄因,因為地獄進去容易,出來太難太難了,這個時間太長了。

餓鬼道的時間也很長,鬼道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它的壽命有幾千歲。民國初年章太炎老居士,曾經做過東岳大帝的判官,他是活人,每天晚上到陰曹地府去上班。這是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的,章太炎是他的岳父。他在鬼道裡面還見到唐宋時代的人,常常讀他們的文章,在鬼道里頭還見面,還討論文章。可見得唐宋那個時代,落到鬼道里頭現在還在,你看這個壽命多長。

畜生道很愚痴,也有很長壽的,也有短命的。命雖然短,它愚痴,它執著那個身就是自己,死了以後依舊變畜生身。佛在經上說,祗樹給孤獨園建精舍的時候,佛在地面上看到一窩螞蟻,佛看了之後就笑了。弟子們問佛為什麼笑?佛說:這一窩螞蟻經歷七尊佛過世了,它還沒有離開螞蟻身。不是說它壽命那麼長,是死了以後又到這窩里作小螞蟻,生生世世作小螞蟻。我們想想,就算是一般的講法,一尊佛從修行到成佛是三個阿僧只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只劫,它還沒有脫離螞蟻身,愚痴、執著到了極處。這個因就是執著,總認為那是它的家,認為那個形象就是它的身體,堅固的執著,所以沒有辦法轉別的身形。這是說明六道里頭除了人道之外,壽命都很長,因此佛常常嘆息人身真正難得。

為什麼特別說人身難得?因為六道裡面能聞佛法,能夠覺悟的,確實人道是第一。天上壽命長,福報大,他對了生死、脫輪回不重視,他沒有受過多少苦,所以他很不容易覺悟,沉迷在歡樂的環境裡面。俗話常講:「富貴學道難」,他不願意學佛。富貴人家縱然學佛,他也帶了富貴那一分氣習,到了寺院庵堂還要擺出他的派頭,聽經說法,他絕對不留意。他要什麼?他要做佛事,上香要站在別人前面,搞這些玩意,實在講於了生死都不相干,充其量修一點福報而已。富貴學道不容易!三惡道太苦,所以說「貧窮學道難」。畜生愚痴,餓鬼慳貪恐怖,地獄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說三惡道學道不容易,非常困難。

人道就好像小康之家,苦是很苦,苦還有一點樂,也不是像惡道那樣的苦楚,他還有一點休息的時間,因此人道是最容易覺悟的。佛在一切經裡面說,示現成佛來度眾生一定是在人道,沒有說天道有示現成佛的,也沒有說三惡道里頭示現成佛的。天道有阿羅漢、菩薩在那邊,度這些有緣的眾生,三惡道里頭亦復如是,也有佛、菩薩、羅漢在裡面。但是以佛的身分教化眾生,確實是在人道。所以,人身難得!得人身最可貴的,就是遇到佛法容易覺悟,他這一覺悟,這一生就能夠超出三界,永脫輪回,這才可貴。如果得人身,沒有聞佛法,或者聞了佛法,不能夠認真的修學,人身有什麼可貴?跟其它道眾生,實在講沒有兩樣。聞法覺悟,認真修行,往生凈土,一生成佛,那這個身實在就太可貴了。

。。。。。。。。。。。。。。。。。。

我們學佛的同修,都能夠肯定,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有六道輪回,今天西方科學家,也確實證實了輪回的存在。六道輪回,不是釋迦牟尼佛首先說出來的,最早講六道輪回的,是古老的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在中國稱印度教,有八千多年的歷史,比佛教早得太多了。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介紹婆羅門教,婆羅門教修禪定,這個禪定我們講的是「世間禪定」,四禪八定。

我們知道六道是六種不同的空間,雖然畜生道有一部分我們見到,有一部分我們見不到。畜生的種類很多,我們見得到的,是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不同空間的,我們就見不到了。

六道是六種不同的空間,四聖法界又是四種不同的空間,一真法界也是一個不同空間。從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量的。佛跟我們講十法界、講一真法界,是講大的,沒有講細的,細的則是太多了。

空間怎麼來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於是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所以不同維次空間當然是無盡的。今天科學家都在想方法,還是沒有辦法突破這個空間維次,如果能突破四度空間,那你就能見到過去、見到未來了。

要如何突破?禪定能夠突破。禪定是什麼?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婆羅門教修禪定,他放下的愈多,突破的層次就愈多,於是六道他見到了。六道的狀況,古老的婆羅門修行人很清楚、很明了,他們說得不錯,但是,輪回之所以然的道理,婆羅門教就沒有法子說出來了。

婆羅門教是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佛這才出現在世間。佛來干什麼的?他出現在世間,就是為大家解決疑難的。佛不僅是六道輪回所以然的道理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而且告訴我們輪回之外還有法界,有四聖法界,有一真法界,這是古老婆羅門教裡面全都沒有提到的。

四聖法界是相似的法界,六道純粹是虛妄不實,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生天不究竟。許多人把生天當作究竟,佛告訴我們生天不究竟。天的福報比人間大,壽命比人間長,但是他壽命完了,就會往下墮落,還是要搞輪回。這些事實真相,我們總要清楚、總要明了。

我過去在台北講經,住在溝子口法藏蓮社,天主教的方豪神父跟我做鄰居。這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他只是初中畢業,完全自修成功,他專學宋史,是宋史專家。

方豪神父曾經擔任過政治大學文學院的院長,也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我們在一起做鄰居十幾年,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方豪神父都來給我拜年。

他雖然是天主教的神父,他常常在我這里借《大藏經》去看。有一天他告訴我,佛經裡面講天堂,比他們經典裡面講得詳細。他很感慨地說,好像佛真的到天上去過,介紹得這么詳細。

我給他點點頭,「對啊!你們是聽說,沒去過」。他承認佛說得比較詳細,那是真的,我們佛門講,三界之內有二十八層天,俗話說靈魂,這二十八層天,是靈魂所住的境界。能夠生到這二十八層天,這叫生天,真正生到天上去了。

他們講的天堂,我們根據它的教義理論與修行方法來判斷,大概就是忉利天。中國俗稱玉皇大帝,就是這一層天,玉皇大帝就是他們的天主。

這一層天在佛法裡面講,不高,二十八層,他才上去第二層,上面還有二十六層,所以這個天不高。如果說生天就是究竟的果報,這是很大的錯誤。不但忉利天不究竟,就是最高一層,非想非非想天,也不究竟。

非想非非想天,他的壽命長,八萬大劫!這個數目字是天文數字,不管這個數目字多大,它有限量,既有限量,一定會到盡頭,所以到了八萬大劫,佛給我們講,還是要輪回,還是要往下墮落。

他爬到最高,只有往下輪回,不能往上輪回。往上就出了三界,他出不去,當然只有往下墮落,所以把生天當作究竟,這是一個錯誤的見解。諸位一定要明了,唯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才究竟圓滿。

阿修羅是什麼我們得人身是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這個業因成熟了,我們得人身的果報。阿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他五戒十善有相當的功夫,他有一個很重的習氣,那就是嗔恚、貢高自大。他這個習氣沒有斷除,但是他有五戒十善的福德,感得阿修羅的果報。

「阿修羅」,《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除了地獄道之外,其餘的四道都有。天上有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畜生道里有阿修羅,餓鬼道里也有阿修羅。通常在哪一道,就合並一起講,不單獨說;單獨說阿修羅,是特別指天道,天阿修羅。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男子的相貌不好看,很醜陋、很兇猛,女子就非常美。所以忉利天王娶王妃、王後,都去娶阿修羅。佛說他們都是過去在佛門修善積福,真的是以大善修大福,所以他不論在哪一道,他有權有勢,富貴到極處。

他雖然修善積福,但他好勝、好強,到佛門里頭來燒香,也要燒頭一炷香,燒第二炷香,他就不高興了;在佛門里做功德,人家出一萬塊錢,他出兩萬塊錢,任何場合他不服輸,所以他福報享盡了決定墮落。阿修羅命終之後都是墮地獄,這在佛法叫「三世怨」,你看,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

❺ 人死了以後真的會有靈魂的存在嗎

墳墓並非人類的最後歸宿,死亡也不是我們最後的結局;天國應該是人類居住之處,永生才是我們美好而真實的盼望! --題記
人死之後是否真的存在靈魂?這是個許多人都曾想過或正在想著的問題。
對此,自古以來一直存在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人是有靈魂的,人死之後靈魂依然存在;另一種觀點則否認靈魂的存在,認為人死之後便什麼都沒了,一了百了,生前的一切都成了雲煙。
那麼人究竟是否有靈魂?人死之後靈魂究竟是否存在?本文想告訴你的是,科學的發展已經為靈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靈魂觀念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古老思想
靈魂的觀念產生於人類的遠古時期,它大量地反映在各民族的早期神話和傳說中。
《聖經》記載說:「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上帝吹的這口氣,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理解都是靈魂。《聖經》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有了靈魂之後,才是一個有意義的活人,否則他只是一堆肉,一種動物而已。
印度沿海穆里亞人的神話說,上古時期,大地一片狼藉,有兩個幼小的孩子,神在他們背上捅了一下,從而把生命放到他們的身體里,神的指印至今留存。神把什麼東西放進了人類始祖的軀體里呢?顯然,那就是靈魂。
阿拉伯的神話說,上帝使泥土形象有了生命,賦予它理想的靈魂。 美洲印第安人、非洲土著人等的神話里也均有神創造人時賦予人們靈氣一類的記載。
縱觀靈魂觀念的產生,可以說在世界文化中具有極大的同一性。也就是說,世界上不論任何民族都有關於靈魂存在的觀念,不管是遠古時代的信仰,還是上古時期的宗教;不論是非洲還是亞洲;也不論是白種人還是紅種人,關於靈魂的學說是不約而同產生的。
科學的發展已經為靈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靈魂觀念其具體內容各不相同,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這種觀念更是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不管有多大差異,經歷了多少變化,人類對於靈魂的定義在本質上仍然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指一種存在於人的肉體之中,但又不同於人的物質肉體,而且在肉體死亡後仍然能夠獨立存活的生命體。
盡管關於靈魂的有無從古以來一直存在著爭論,但在現代科學產生之前,由於宗教的巨大影響,相信靈魂存在的觀念可以說深深的紮根於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人們的思想之中。而在現代科學產生之後,這種觀念則遭到了科學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按照實證科學的標准,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是真實存在的,而靈魂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可證性是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因此,隨著科學的日益昌盛,相信靈魂存在的人越來越少。
但問題是,實證科學雖然不能證明靈魂的存在,同樣也不能證明靈魂的不存在,既然不能證明這一點,那又怎麼能斷定靈魂不存在呢?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科學探索的深入,昔日科學與靈魂的對立如今正在漸漸消解。今天,世界上不相信靈魂存在的科學家固然仍有許多,但也有不少科學家包括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學家們贊同靈魂存在的觀點,他們通過自己的科學實驗對靈魂的奧秘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並取得了大量明顯的成績。
1963年獲諾貝爾醫學獎的英國科學家約翰. 艾克理教授在他的獲獎論文中說:「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這就是靈魂的構成。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它控制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指揮電腦,它使大腦內的腦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的『識我』,在肉體大腦死亡之後,仍然存在並仍能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
英國另一位著名科學家柏頗博士經過實驗研究後,完全同意艾克理教授的結論。柏頗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獨創的「科學正統的辯證系統」理論,至今仍為世界科學家們所採用。他和艾克理都因特殊貢獻的科學成就而被英國女王冊封爵位。英國基勒學院的麥楷博士說:「至今仍無一種已知的學說和實驗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頗博士的生物有靈魂的理論」。
美國加州工學院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史柏理博士,曾經以其分解人類大腦兩半球的詳細功能學說而獲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他說:「人的自我是一種嶄新的必要的非物質,只出現於復雜分層結構組織的肉體大腦,控制著大腦的每部分,制約著合計一百億個腦神經細胞的機械功能的本能活動。」
全世界很有名的數學家約翰. 馮. 紐曼博士,曾經發明精密的數學定理,為新興的「量子學」奠下基礎。他也提出了驚人的新理論:「人體可能具有一種非物質的『識我』控制肉體的大腦和遙控物質。」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神經學系及心理系主任史諦文遜博士,根據科學家的靈魂不滅理論,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對靈魂不滅和轉世輪回(再生)進行了大量的實際調查和研究論證,並出版了著作進行論述。他說:「有確鑿的科學實驗和現實事例的證據,證實東方古老的靈魂轉世輪回的理論是真實的。」
197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神經生理學家艾克爾斯總結他多年的研究經驗,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新觀點:大腦的興奮並不等於精神和意識。他認為人有一個獨立於大腦的「自覺精神」,大腦只是它的物質工具而已。他說:「我們每個人在胚胎發育或幼小的某個時期,就具有非物質的思維和自我領悟能力,這種人的『靈魂』,使我們具備了人類的特徵:意識、思考、愛。恨、怕等。」他推測,非物質的「自我」在物質大腦死亡後依然活著。
上述科學研究的大量成果足以表明,科學已經為靈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靈魂存在的科學證據:瀕死體驗
科學為靈魂存在提供的證據是有多方面的,其中最具影響也最有說服力的當數「瀕死體驗」 (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
所謂「瀕死體驗」,指的是死而復生的人,也就是心臟停止跳動或大腦功能停止的人重新活過來後所敘述的死亡來臨時刻的主觀體驗。
早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曾記錄過一個希臘士兵死而復活後回憶他進入彼岸世界的情景。研究表明,「瀕死體驗」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不但古代有,現在也有;不但東方有,西方同樣有。不同年齡、性別、民族、文化、職業和信仰的人群中都有大量的人有過這種體驗。據美國著名的統計公司蓋洛普公司調察估計,僅在美國就至少有1300萬至今健在的成年人有過瀕死體驗,如果算上兒童,這數字將更加可觀。
目前, 瀕死體驗現象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其中很多是自己原來研究領域中的佼佼者。有關瀕死研究的論文不斷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 (The Lancet)和《瀕死體驗研究》(The 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上。1978年,在一些學者的倡議下,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正式成立。可以說, 科學界對這一神秘領域的研究方興未艾。
近代瀕死體驗的研究始於瑞士地質學家阿爾伯特.海蒙(Albert Heim)。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他從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開始了對瀕死體驗的研究。
海蒙愛好登山,一次,他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時,被一陣大風吹落懸崖。在那一瞬間,奇跡發生了-----
「彷彿在一個離我有些距離的舞台上,我見到了各種形象出現的我及我的整個過去。我看到自己是這曲戲的主角。每件事物似乎都被天堂之光美化了,沒有悲傷和焦急,一切都那樣絢麗。我曾遭受的悲慘經歷的回憶十分清晰,但並不令人悲哀。沒有沖突和矛盾,沖突已轉化為愛意。高尚與和諧的思想主宰並統一著單獨的印象。一種神聖的寧靜感如同奇妙的音樂一般滌盪著我的靈魂。 」
這次經歷促使海蒙對眾多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進行廣泛的研究,包括戰爭中受傷的戰士、從建築物上掉下來的建築工人、差點被淹死的漁夫等等。1892年,他在研究論文中提到:在他所調查的30名墜落倖存者中,95%的人說在瀕死過程中感受到平靜和快樂。他還發現他們的體驗過程極為相似:眾多飛快的意識活動,預知結果的超凡能力,時間的彌散意識,飛速地回顧一生,目睹超自然的美麗景象,耳聆天上仙樂繚繞—
「沒有一絲悲哀,也沒有在輕微危險中可能出現的大恐懼……沒有緊張絕望和痛苦,只有嚴肅、深深的接受;精神的明晰和高速活動。 」
海蒙的研究彷彿強大的催化劑,使眾多研究者循著他的腳步前行。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從死亡狀態下被救醒並報告大量的瀕死體驗。不管體驗者來自哪一種文化,處於哪個時代,或信仰何種宗教,瀕死體驗的內容和對本人的影響都極為相似。在對大量事例進行歸類的基礎上,心理社會學家肯尼斯. 賴因格將瀕死經驗基本歸納為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安詳和輕松。持這種說法的人約佔57%,其中大多數人有較強的適應力。覺得自己在隨風飄盪,當飄到一片黑暗中時,心理感到極度的平靜、安詳和輕松。
第二階段,意識逸出體外。有這種意識的人佔35%,他們大多數覺得自己的意識游離到了天花板上,半空中。許多人還覺得自己的身體形象脫離了自己的軀體,這種自身形象有時還會返回軀體。
第三階段,通過黑洞。持這種說法的人佔23%,他們覺得自己被一股旋風吸到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口,並且在黑洞中急速地向前沖去。感覺自己的身體被牽拉,擠壓。這時他們的心情更加平靜。
第四階段,與親朋好友歡聚。黑洞盡頭隱隱約約閃爍著一束光線,當他們接近這束光線時,覺得它給予自己一種純潔的愛情。親朋好友們都在洞口迎接自己,他們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全都形象高大,絢麗多彩,光環縈繞。這時,自己的一生中的重大經歷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飛逝而過,其中大多數是令人愉快的重要事件。
第五階段,與宇宙合而為一。持這種說法的人佔10%,剎那間,覺得自己猶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時得到了一種最完美的愛情。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從死亡狀態下被救醒並報告大量的瀕死體驗。不管體驗者來自哪一種文化,處於哪個時代,或信仰何種宗教,瀕死體驗的內容和對本人的影響都極為相似。有人質疑瀕死體驗的報告究其本質是主觀性的個人經驗,到底是否有客觀的可證實的依據可循?康乃狄格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肯耐斯. 瑞恩(Kenneth Ring)博士這樣回答,「最客觀的並可證實的資料是瀕死體驗中的離體經驗的部分。人們在離體時會看到一些事物。這些事物是科學家們能調查驗證的。」例如,一位叫弗雷得.斯庫恩梅克 (Fred Schoonmake) 的醫生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任聖. 路克斯(Saint Luke』s) 醫院心血管主任期間,報告他的一位女病人在經歷瀕死體驗時有離體經歷。該病人是位盲人,但卻在靈魂離體時「看到」房間中有十四個人。雖然她不能辨別色彩,但卻在靈魂離體時「看到」物體,並能准確地描述手術室中發生的事情。斯庫恩梅克醫生說就好像這位女病人真的看到了一樣:她的描述與事實完全相符 (《生命的另一面:瀕死體驗探索》,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1997,89-90頁。On the other side of life: Exploring the phenomenon of the Near-Death-Experience 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 1997, p89-90) 。
此類事例,不勝枚舉。由此可見,靈魂離體經歷是可確證的客觀存在,這些為瀕死體驗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有被科學家調查驗證過的瀕死體驗,無一例外都是當事人在經歷了嚴格的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死亡之後所發生的。科學不承認靈魂的存在,按照它的觀點,人死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死了的人是決不可能再像活著時那樣有任何感覺的。但瀕死體驗卻提供了完全相反的事實,再確鑿不過地表明,人死之後仍然是有感覺的,而這感覺顯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來源於已經死亡的肉體,而只能來源於獨立於肉體之外在肉體死亡後仍然存在的另一種生命體,這不正是自古以來人們所說的「靈魂」嗎?
中國的瀕死體驗研究
在國外的科學家對瀕死體驗展開研究幾十年後,在中國也終於出現了介紹瀕死體驗的書籍。同時,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研工作者開始了對瀕死體驗的研究。
下面的內容摘抄自天津安定醫院院長、精神醫學專家馮志穎等人發表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大眾醫學》1993年第5期上的論文。
1976年7 月28日,在中國唐山市,一場大地震使24萬餘人死亡,16萬餘人重傷。中國的醫務工作者曾對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難脫險的一些人作過調查,他們多是被房屋倒塌砸傷埋在廢墟下的倖存者。倖存者當中的半數以上的人回憶說,遇險時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維特別清晰,心情格外平靜和寬慰,無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這危難之際,還有某種歡樂或愉快的感覺,並覺得思維過程異常迅速,浮想聯翩。此時,生活往事有如播放影視,一幕一幕快速地翻轉浮現於腦際,飛逝而過,且內容多是令人愉快的情節,如童年嬉逗趣事、婚戀場面、工作佳績、獲獎喜悅等。這種現象被稱為生活回顧或「全景回憶」。
一位唐山大地震時只有23歲的劉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傷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來。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瀕死體驗時說:我思路特別清晰,思維明顯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節如電影般一幕幕在腦海中飛馳而過,童年時與小夥伴一起嬉笑打逗,談戀愛時的歡樂,受廠里表彰時的喜悅......其中大都是令人愉快的生活情節。」她說,在得救前的短短幾十分鍾瀕死過程中,她體驗到了一種人生的幸福與快樂,一輩子里第一次那麼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可貴。因而,盡管她腰部致殘,得在輪椅上了卻一生,但每當她回憶起當時的這種感受,便增強了活下去、好好活的信心。
更有趣的是,近半數人有意識或靈魂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像脫離了自己軀體,有人將之比喻為「靈魂出殼」。他們強調自身功能的感覺是在身體之外的某處空間,而不是在大腦,並認為其生理的身軀是無活力和無思維的。甚至有的報告者還稱,在自己生理身體之外的半空中或天花板上,「看到」自身的形像。這種軀體外的自身形像也具有某些生命指征,如脈搏、呼吸等,有時還可返回到自己生理的身體中去,或同其以某種方式相連接,與自己生理的身體相比重量輕,但身高和年齡相同。也有稱當時自己生理的身體並非健全,如喪失聽力或缺少某個肢體等,而非真實的身體卻不存在這種缺陷。一被調查者這樣描述:「當時覺得自己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隻是個空殼,而另一個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氣還輕,晃晃悠悠飄在空中,感到無比舒適。」
約1/3 的人有自身正在通過坑道或隧道樣空間的奇特感受,有時還伴有一些奇怪的嘈雜聲和被牽拉或被擠壓的感覺,稱為「隧道體驗」。有人還感到在這黑暗的坑道內行進已快到了盡頭,看見了光亮,「光明即將來臨」。某被調查者稱,當時「似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杳無人煙,走向哪裡?慌不擇路時出現一個大黑洞,走進去不覺得害怕,洞里還濺起層層水花,走啊,走啊,在彷彿見到光亮時,我急速跑出了洞,又見到了天日」。
還有約1/4 的被調查者體驗到,「遇見」非真實存在的人或靈魂形像。這種非真實存在的人多為過世的親人,有如同他們一起進入非塵世領域繼續生存;或者是在世的熟人或陌生人,貌似同他們團聚。其「靈魂」形像常被某些人描述為是一種「光輝」,另一些人則將其看作是宗教的「化身」。
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李某這樣回憶自己的瀕死體驗:「身體好象已經不屬於自己了,下肢似乎不翼而飛,身體的各個部位散落在空間里,接著好象沉在萬丈深淵里,四周一片黑暗,聽到一聲聲難以描述的莫名其妙的聲音,這種感覺大約持續了半個小時。這時開始回顧自己短暫的一生,但這些回憶純粹是一種意識流,根本不受大腦支配。」
同一次地震中的倖存者王某陳述說:「朦朧之中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只見眼前出現了一個穿長袍馬褂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雖然離得很近,但相貌卻怎麼也看不清楚,面部模糊一片。他帶我走進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我眼前一片漆黑,只覺得身體在不由自主地跟著他走。行至黑洞的盡頭,我才發現眼前是一個金壁輝煌的地下宮殿。那個男人進裡面報告,片刻功夫,我聽見裡面好像有人在說,讓他先回去吧!此時,我一睜眼,發現自已早已躺在病床上,醫生、護士們正在緊張地給我進行搶救呢。」
「做調查的研究人員從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中得到81例有效的調查資料,他們將其歸納為40種類型:回顧一生、意識與軀體分離、失重感、身體陌生感、身體異常感、世界毀滅感、同宇宙融為一體感、時間停止感,等等。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都能體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感覺的並存。
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瀕死體驗調查中,雖只獲得81例有效的調查資料,確是目前世界瀕死體驗研究史上採集樣本最多的一次。81例受研究者中,有47例在瀕死體驗前後性格有改變。瀕死體驗具有思維特別清晰感的人,性格多變得溫順;而「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思維或行為不受意識控制而被審判感等體驗的人,性格多變得盲目樂觀或急噪。在「死而復生」之後,絕大多數人對當時得瀕死體驗記憶猶新,時隔一二十年仍刻骨銘心。
顯然,這些來自中國的調查結果與世界其他國家學者的調查驚人地相似。
死亡:兩個世界的中轉站?
幾乎每人都會問自己,我們除了身體之外,還有靈魂嗎?人咽下最後一口氣,靈魂還會繼續活著嗎?
古俄羅斯人透過觀察人的生與死,認為人身體的某種東西和呼吸相聯系,因而在俄語里,「靈魂」一詞和「呼吸」有相同的詞根。澳大利亞土著也相信靈魂的存在。他們認為婦女經過樹、岩石或動物時,靈魂會進入她的胎兒中。在亞洲、歐洲、美洲,人們也都相信靈魂的存在。古埃及人也認為靈魂是身體的組成部分。幾乎每個宗教都有身體的某個器官和靈魂對應的說法。古巴比倫人認為靈魂在耳朵上,古猶太人認為在血上,當然也有人認為靈魂占據人的整個身體。
最近,關於靈魂在心臟的說法得到了一些證實。俄羅斯《真理報》報導,美國底特律西奈醫院的神經心理學家保羅.皮斯奧(Paul Pearsall)調查140個心臟移植的病人,根據結果寫成了《心臟密碼》一書。
皮斯奧得出的結論是,心臟是人的性格特點存在的地方;是心臟控制人腦,而不是人腦控制心臟。感情、害怕、夢、思想都來自心臟。而「靈魂」的記憶又在心臟移植後,轉移到了另外一個人。
書中給出很多這方面的例證。譬如:一位41歲的男子在移植了一位19歲死於車禍女孩的心臟後,他原來的冷靜和嚴肅的性格,一下子變得情緒化和粗心大意了。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一位紐約的舞蹈教師西爾維亞.克來爾(Silvia Clair)在50歲那年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手術後想喝第一種飲料竟然是啤酒。晚上,她又開始作一些奇怪的夢,夢到一個名叫T.L的人。她調查後,發現她的心臟是從一個18歲名叫T.L的男人那兒移植過來的,而他的親屬說他最喜歡喝的就是啤酒。
1990年末,轟動一時的新聞——美國科學家稱重人的靈魂,他們發現人死後比死前的體重減輕2.5~6.5克。當然,早在1915年就有人做了這樣的實驗,當時科學家得出人的靈魂是22.4克。
2001年更有讓人激動的研究。英國科學家山姆.帕尼亞(Sam Parnia)和彼得.芬威克( Peter Fenwick)提出,就算大腦停止其功能後,人的思想可能會繼續活動。這項研究包括63個病人,他們都有在臨床上經歷過生與死;但56個人當時對死亡沒有任何感覺,而其他7個人則有清晰的回憶。談到當時的感覺,其中4個人說,他們覺得時間快多了,但都有難以置信的喜悅和寧靜。他們也看到了亮光,還有神話中的天使和聖人,說到了在另外一個世界停留一會兒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里沒有人信仰宗教,其中三人說從沒去過教堂。因此,這些人的經歷難以用宗教想像來解釋。
英國科學家批駁了傳統的觀念,認為大腦停止活動是因為缺氧,因為沒有一個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顯示出明顯的氧含量減少。
2001年以拉曼爾(Pim van Lommel)為首的三位荷蘭學者也開展了臨床死亡的研究,並把結果發表在《柳葉刀》(Lancet)上,他們的結論和英國科學家的類似。他們認為,人們看到那些東西的那一刻,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停止功能的一剎那,這時人的思想和大腦活動分離了。
拉曼爾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瀕臨死亡體驗。一個昏迷狀態的病人被送到病房。醫生用盡了辦法也沒有喚醒他:他的大腦已停止活動,腦電波是一條直線。但醫生還是決定用插管在喉部和氣管幫助換氣。
過程中,這個病人的牙托被取出。一小時後,病人的心臟終於跳動了,血壓也恢復正常。一周後,他居然對護士說:「你應該知道我的牙托在哪裡!是你把它放在了推車的抽屜里!」他說在死的那一刻,他一直在上面觀察,甚至能詳細地描述當時醫生的動作。但他非常害怕醫生會停止搶救他,因此盡量地顯示他還活著。
荷蘭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女人的瀕死感覺比男人強一些,大多數有很強烈臨床死亡經驗的病人,盡管當時搶救過來了,但一個月後仍然死了;另外,盲人看到的和正常人看到的沒有差別。
科學家們總是可以不斷找到靈魂不滅的例子。對於一般人而言,容易接受的也許是,死亡至少是通向人另一個世界的起點。

❻ 靈魂的來源所在

靈魂是由蛋白質、DNA、RNA等生命大分子構成的生物體所產生的各種層次的一切生命現象,它依生命大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以及生物體本身新陳代謝存在而存在。故這里的靈魂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既能附著人體又能在人死後脫離人體的鬼魂了,靈魂醫學soul medicine中基礎定律——生物體靈魂三定律(即靈魂出現定律、靈魂層次定律以及靈魂效應定律)可有完美科學的詮釋。 下文是既往人們對靈魂解釋……(僅供參考) 一般被認為是人類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類之知覺與活動。據近代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之研究,推測距今二萬五千年至五萬年前之人類,已具有靈魂之觀念,或人死後靈魂繼續生活之觀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簡單古樸之靈魂觀念,往往含有強烈的物質性格。直至宗教、哲學漸次發達之後,人類之靈魂觀始趨向非物質化之『精神統一體』。例如某些宗教、哲學相信靈魂可以獨存於肉體死亡以後,進而視之為不朽的精神實體。 蓋承認靈魂存在,雖為許多宗教、哲學、社會學所主張,然論及其特質、本源、究極,則有極大之分野。有主張其與精神或心意等同義者,如靈魂生活(soul-life)一語,殆與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義無有分別。而主張靈魂說(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說之身、心關系而言,則立足於二元論;若自精神之體、用關系而言,則立足於實體論。近世哲學出現現象論、現實論、唯物論等學說,則大抵反對靈魂存在而否定其為實有。 佛教本不說靈肉二元觀、靈魂不滅論等。因釋尊對靈魂與肉體之同異並不予以作答(即無記),亦即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實踐之主體而重視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論,系徹底立於心、物二者相關之立場,並不視一方為不滅之實體,另一方為生滅之假相,而認為心、物二者皆空,無自性可得。而當輪回轉生之說被佛教採納後,有關輪回主體之問題卻引起佛教史上之重大論爭,如南北朝時之『神滅不滅論爭』等;其結果則致使輪回主體呈現出一種猶如靈魂之色彩。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靈與魂是分開的兩個部分: 在舊約中, 靈(spirit)的希伯來文是 rûwach,意義很廣, 可表明氣息(breath), 氣(air), 風(wind), 或精力(strength)。它也指方向或方面(side, 譯成「方」或「面」)。概括來說, 靈主要是指非物質的生命本質, 包括: (a)無血肉之體的靈界之物如神, 天使, 魔鬼或邪靈。 (b)有血肉之體的人那裡面非物質的要素(element)靈性或靈命。 (c)人那內靈命的性格或特徵(character)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表現, 所以靈也譯作「怒氣」; 膽氣(即膽量)。 在新約中, 靈(spirit)的希臘文是 pneuma,原意也是風(wind)或氣息(breath)[希臘文 pneô 是指呼氣或吹氣], 亦指像風一樣眼不能見, 非物質及有能力的「靈」。靈是人的生命力(life energy)或生命的本能(life principle), 所以「叫人活著的乃是靈」。正如風雖是眼不能見, 但借其表現(風吹草動)可知其存在; 同樣的, 靈雖是眼不能見, 但其存在也可借人內在靈命的各種外在表現來證明。而人有靈的最大證據, 莫過於人能進到靈界, 與靈溝通。所以聖經說神是靈, 只有在靈里, 人能真正的敬拜神和向神禱告。信徒與神的相交, 也必須透過人的靈與神的靈之間的相交。 由於魂常被人誤解, 產生不少混亂。在舊約中, 魂(soul)的希伯來文是 nephesh ,源自 nâphash (呼吸, breathing)。魂的意義很廣, 普遍上可指: (a) 「內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 (1)對人而言: 在這非物質的層面, 魂(和合本譯作「心」)是有情感 ¾ 例如會有對食物的慾望, 會悲傷, 會愁苦, 會契合相愛; 但魂也有思想或意志 ¾ 例如會知道, 會想念, 會說(話)(指在思想上自語)。(2)對神而言:「我的(靈)魂」是表達「我」的另一種方式。因此提到神的「靈魂」( nephesh , 和合本作「心」)時, 是總括地包含了神的愛, 聖潔, 憤怒及信實等 (Colin Brown)。 (b) 肉身的生命(和合本作「命」), 包括動物; (c) 有生命的「人」。 在新約中, 魂(soul)的希臘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氣息或呼氣(breath)。在廣義上, 這字的用法與舊約相同, 可指: (a) 內在那非物質及眼不能見的自我(self)(注: 魂在和合本常譯作「靈魂」); (1)對人而言: 這非物質的層面是有情感(和合本譯作「心」)、思想和意志(和合本譯成「意」)。概括來說, 魂可指整個性格(personality)。(2)對神而言:當神提到「我的靈魂( psuchê)」(和合本作「心」)時, 是表達「我」的另一種方式。 (b) 肉身的性命或生命, 包括動物; (c) 有生命的「人」。 有聖經學者相信人只有身體與靈魂兩部分, 因靈與魂是相同的, 但這看法並不正確。雖然在普遍上, 靈與魂都屬內在的非物質層面, 但兩者是可以區別的, 並非完全相同。人的「靈(spirit), 與魂(soul), 與身子(body)」,一個完整的人是由這三部分組成, 所以靈與魂是不同的部分。此外, 雖然靈與魂的意思非常接近, 關系非常密切, 但卻要把這兩者剖開辨明。 簡單來說, 我們可以如此解釋靈魂體三者之間的分別: (a)體(body)- 是對「物質世界」的知覺(World-consciousness)。 體是以五大感官(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來意識周圍的物質世界。 (b)魂(soul)- 是對「己或自我」的知覺(Self-consciousness)。 魂是指思想(mind)或情感(feeling)的層面, 發揮理性(intelect)或感性(emotion)的功能。借著魂, 人能感覺, 能思考理解, 能有意志作決定。 (c)靈(spirit)- 是對「神或靈界」的知覺(Godf-consciousness)。 靈是與神或靈界溝通的層面。人有靈, 所以能與靈界相通, 能向神禱告敬拜, 也會想到死後靈魂的問題。 威廉.筏隱(William E。Vine)指出: 「普遍來說, 靈是較高的要素(element), 而魂則較低。靈可說是神賜予人的生命本能(life principle), 魂則是在個人裡面的生命表現(resulting life), 而體是靈與魂所活動的物質生物或機體(material organism).」 靈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份。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它們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對於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們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現代科學沒有發現任何靈魂存在的證據。 [編輯本段]宗教的靈魂觀 靈魂的宗教意義: 靈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不同的宗教對人死亡後靈魂去向解釋不同: 死後靈魂就會煙消雲散; 死後永生,到未來某個特定時刻可以復活,例如古埃及。 死後生命,相信死後會再次輪回,進入新生的人或生物體內,例如印度教和佛教。 面臨上天的審判。 靈魂來自一個全能的神靈。在人類的原始宗教中,靈魂的本質就是力量。力量、靈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換的觀念。這些力量被認為存在於人類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為例,他們將靈魂分為內部靈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靈魂(External soul)。內部靈魂是整個身體(即物質部份);外部靈魂則是可以離開身體之外的部份。外部靈魂會離開身體,並會停留在圖騰(即生物的替身)上。 中國人認為,靈魂分作「魂」和「魄」兩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並有「三魂七魄」之說。傳統上認為,當一個人受到驚嚇,可能會使魂魄離開身體,若不好好處理的話,人就會步向死亡。因此,當有人被嚇至昏迷之時,民間會舉行一種特別的「招魂」儀式,意圖使昏迷的人起死回生。 佛教的靈魂觀 佛教基本上是否定靈魂。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否定靈魂存在,而因果關系所聯系的是記憶,不是靈魂。佛教各派對靈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在佛教傳入中國時,由於中國人重視先靈,因而使得中國佛教發展靈魂觀念。通俗之佛教的喪禮中,一般會誦經超度以引導亡靈早登極樂西方,這明顯是肯定靈魂觀念之做法。 道教的元神說 除了魂魄說以外,中國的道教的許多派別都認為,人的靈魂是一種擁有意識的特殊物質,並稱之為「元神」、又叫作「內丹」。這種元神有陰陽之分,而經過修煉,使人變為純陽,就可以控制靈魂進出肉體。他們稱之為「元神出竅」。 基督教的靈魂說 原始基督教將靈魂分作「靈」(希臘文pneuma)和「魂」(希臘文psyche)兩部份:「魂」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靈」(即生命力)則是來自上天的,只有人類才擁有。因此,西方人有「人類是萬物之靈」之說。《聖經》的原文用詞「魂」(即希伯來文nephesh和希臘文psyche)顯示,是沒有將身體和「魂」加以劃分,而且描述「魂」是會死亡的。 傳統認為靈魂乃是不滅的,最終會到天堂或地獄。因受古希臘哲學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影響,今天一般的基督教信仰中,將人劃分為兩部分-靈魂與身體,在生之時是不分離的。根據《聖經》的描述,巳死信徒的身體會改變,與得榮耀的耶穌的身體相似。 中世紀最廣泛的觀點認為靈魂是上帝所創造的,上帝為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這想法受到改革宗傳統和加爾文宗等支持。另一個觀點認為個人的靈魂承自父母,這受到一些基督教教父和天主教派別所接受。 古希臘哲學的靈魂論 在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是單純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發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純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慾望,而墮落到地上,被圈入於肉體中,註定要經過一個凈化的階段,靈魂是會輪回轉世。其後的新柏拉圖主義都有對靈魂作描述。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將靈魂與心理學一同討論。亞里士多德將《論靈魂》列為「第二哲學」的范疇。對靈魂的定義﹐亞里士多德認為靈魂是形式﹐肉體只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靈魂分為3個部分,有理性﹑感覺和營養的機能。 伊斯蘭教的靈魂觀 伊斯蘭教靈魂觀所根據的是《可蘭經》。靈魂的意義與「呼吸」、「風」相關聯。靈魂是在身體受造後,才受造的;但靈魂是永恆的。在人死亡時,靈魂會與身體分開;在復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復合。 回教的靈魂觀包含了傳統、神學、哲學、神秘主義等四種看法。 補充: 現代科學認為,沒有靈魂存在的證據。人死後,生命消失,肉體逐步分解,不會留下任何 非物質 的存在。這種觀點不同於信仰,而是基於這樣一種事實: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集到無可爭議的、來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儀器所感知的任 何信 息。 即:靈魂非 磁場 希望上的答案能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記得採納啊

❼ 人有靈魂嗎,大腦是人的靈魂嗎,還是說靈魂儲存在大腦里

骨骼是靈魂載體,大腦是靈魂與外界反應的門戶,靈魂是比量子還小的無規則物質,靈魂可以外放。

閱讀全文

與靈魂存放在印度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瀏覽:373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瀏覽:413
一般去義大利都代購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剎車片品牌有哪些 瀏覽:164
義大利ac怎麼發音 瀏覽:868
越南咖啡怎麼沖水 瀏覽:754
小印度是哪個城市 瀏覽:113
印度為什麼停止購買戰斗機 瀏覽:280
如何辦理中國移動英國卡 瀏覽:236
英國斯諾克純手工桿多少錢 瀏覽:307
中國有多少個衛隊 瀏覽:156
英國征服印度了多少人 瀏覽:446
1元換印尼盾多少人民幣 瀏覽:183
伊朗人伊拉克什麼關系 瀏覽:186
越南為什麼打贏了戰爭 瀏覽:908
越南話不對怎麼說 瀏覽:60
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國傷亡多少人 瀏覽:321
伊朗的遜尼派有多少人 瀏覽:567
中國和俄羅斯什麼時候通公交車 瀏覽:784
英國能提供多少呼吸機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