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給出航海家達迦馬的詳細介紹以及他1497年航海的經過和發現及影響
瓦斯科,達·伽馬系15世紀未和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開拓了從歐洲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發現家。由於他實現了從西歐經海路抵達印度這一創舉而馳名世界,並被永遠載入史冊!1460年,達·伽馬出生於葡萄牙一個名望顯赫的貴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險家,曾受命於國王若昂二世的派遣從事過開辟通往亞洲海路的探險活動,幾經挫折,宏大的抱負競未如願所償而卻溘然去世了。達·伽馬的哥哥巴烏爾也是一名終生從事航海生涯的船長,曾隨同達· 伽馬從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動。為此,達·伽馬是一名青少年時代受過航海訓練,出生於航海世家的貴族子弟。
15世紀下半葉,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妄圖稱霸於世界,曾幾次派遣船隊考察和探索一條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為首的探險隊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決心找尋出一條通往東方的航路。當船隊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時,強勁的風暴使這支船隊險些葬身於魚腹之中。迪亞士被迫折回葡萄牙。從此,歐洲人便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事過不到幾年,1492年哥倫布率領的西班牙船隊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消息傳遍了西歐。面對西班牙將稱霸於海上的挑戰,葡萄牙王室決心加快抓緊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動。於繼父業,葡萄牙王室將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給了年富力強,富有冒險精神的貴族子弟達·伽馬。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達·伽馬奉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之命,率領四艘船共計140多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啟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開始他循著10年前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航路,迂迴曲折地駛向東方。水手們歷盡千辛萬苦,在足足航行了將近4個月時間和4500多海里之後,來到了與好望角毗鄰的聖赫勒章灣,看到了一片陸地。向前將遇到可怕的暴風襲擊,水手們無意繼續航行,紛紛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時達·伽馬則執意向前,宣稱不找到印度他是決不會罷休的。聖誕節前夕,達·伽達率領的船隊終於闖出了驚濤駭浪的海域,統過了好望角駛進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7年聖誕節時,達·伽馬來到南緯3l°附近一條高聳的海岸線面前,他想起這一天是聖誕節,於是將這一帶命名為納塔爾,現今南非共和國的納塔爾省名即由此而來,葡語意為「聖誕節」。繼後,船隊逆著強大的莫三比克海流北上,巡迴於非洲中部贊比西河河口。4月1日當船隊抵達今肯亞港口蒙巴薩,當地酋長自認為這批西方人是他們海上貿易的對手態度極為冷淡。然而,當達·伽馬船隊於4月14日來到馬林迪港口拋錨停泊時,卻受到馬林迪酋長的熱情接待。他想與葡萄牙人結成同盟以對付宿敵蒙巴薩酋長,並為達·伽馬率領的船隊提供了一名理想的導航者,即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邁鎔·伊本·馬吉德。這位出生於阿拉伯半島阿曼地區的導航員馬吉德,是當時著名的航海學專家,由他編著的有關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價值。達·伽馬率領的船隊依靠經驗豐富的領航員馬吉德的導航。於4月24日從馬林迪啟航,乘著印度洋的季風,沿著他所熟知的航線,一帆風順地橫渡了浩瀚的印度洋,於5月20日到達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而該港口正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是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所經過和停泊的地方。同年8月29日,達·伽馬帶著香料、肉佳和五六個印度人率領船隊返航,途中經過馬林迪,並在此建立了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至今還矗立著。1499年9月帶著剩下一半的船員勝利地回到了里斯本。
1502年2月,瓦斯科,達,伽馬再度率領船隊開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險,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權地位。船隊途經基爾瓦時,達,邊馬背倍棄義把該國埃米爾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脅埃米爾臣服葡萄牙向葡萄牙國王進貢。船隊在坎納諾爾附近海面上,達·邊馬捕俘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將船上幾百名乘客,包括婦女兒童全部燒死。據一名葡萄牙目擊者敘述:「……在持續了長時間的戰斗之後,司令以殘暴和最無人性的手段燒毀了那隻船,燒死了船上所有的人。」為了減弱和打擊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島上的利益,達,迦馬下令卡利卡特城統治者驅逐該地阿拉伯人,爾後又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戰斗中,擊潰了阿拉伯船隊。1503年2月,達,伽馬滿載著從印度西南海岸掠奪來的大量價值昂貴的香料,乘著印度洋的東北季風,率領13艘船隻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據說,達·伽馬此次航行掠奪而來的東方珍品:香料、絲綢、寶石等,其所得純利競超過第二次航行總費用的60倍以上。
當達· 伽馬完成了第二次遠航印度的使命後,得到了葡萄牙國王的額外賞賜,1519年受封為伯爵。1524年,他被任命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以葡屬印度總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達果阿,不久染疾。12月死於柯欽。
為了壟斷葡萄牙與東方之間的貿易利益,對於歐洲各列強,葡萄牙王室曾一度對他們封鎖了繞過好望角可達到印度的消息。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又秘密策劃了對印度洋上其他航路的封鎖。為此,它發動了一場對阿拉伯人的海戰,於印度洋上打敗了阿拉伯艦隊。一時間,葡萄牙船隊成為獨霸於印度洋海域的盟主地位。
從1494年葡、西兩國簽訂的劃分海外勢力范圍的《托爾德西拉條約》到1529年再次協議簽訂的《薩拉戈薩條約》,由於達·伽馬開辟印度新航路的成功,象葡萄牙這樣一個人口當時僅為150萬的蕞爾小國競囊括東大西洋、西太平洋、整個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區的貿易和殖民權利。
由於新航路的發現,自16世紀初以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為西歐的海外貿易中心。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商人、傳教士、冒險家糜集於此,從此啟航去印度、去東方掠奪香料,掠奪珍寶、掠奪黃金。這條航道為西方殖民者掠奪東方財富而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無怪乎西方人直至400年後的1898年,仍念念不忘,達·伽馬對開辟印度新航道的貢獻而舉行紀念活動。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時也是歐洲殖民者對東方國家進行殖民掠奪的開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由於西方列強接踵而來,印度洋沿岸各國以及西太平洋各國相繼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達·伽馬的印度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給東方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
Ⅱ 達伽馬當時之所以開辟新航路,究竟是什麼目的
西方人通過馬可波羅寫的東方游記已經了解到了,東方擁有大量的黃金和香料,這是西方人最想得到的東西,自然是新航路開辟的最大動力和目標。而達伽馬作為一個狂熱的基督徒,他對外宣稱的到達東方的一個目的是尋找東方的基督王,聯合東方的基督王共同夾擊位於中間的穆斯林。所以他到達印度的時候,逢人便問你是不是基督徒,看到印度的印度教廟宇,都還以為是基督教廟宇,看到了濕婆還以為是聖母瑪利亞。
1499年回國,回國是只剩了兩艘航船,原來的170多名水手只剩了55人,而他們單單一艘船所載的寶石香料的價值就超乎了他們的預期。這些東西賣掉之後,不光可以抵付他們所有費用的,而且是他們所需費用的整整60倍的價值。達伽馬因為這次堪比登月的冒險活動的成功,獲得了國王的大量獎賞,被稱之為印度洋上的海軍上將,後又獲封伯爵,又被稱之為印度副王,一直統管印度,他曾三次前往印度,最後還是死在了印度。
Ⅲ 航海順序是達伽馬,迪亞士,哥倫布,麥哲倫嗎
不是。航海順序應該是馬可波羅、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馬可波羅:1275年抵達元朝首都
迪亞士: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好望角
哥倫布:1492~1493到美洲
達伽馬: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
麥哲倫: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
Ⅳ 達伽馬是什麼時候到達印度的
達·伽馬船隊駛出港口後,開始朝維德角群島全速前進。達·伽馬站在旗艦甲板上,望著漸漸遠去的家鄉,思緒萬千。他想起了早晨在伯利恆教堂作完彌撒後,國王曼努埃爾一世親自授予他一面基督騎士團十字旗;想起了在旗下的宣誓——「為了上帝和國王陛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將高舉這面旗幟,勇往直前」;他感到自己責任重大,心裡默默地祈求上帝保佑。
出海頭幾天,風平浪靜。好像老天爺要提醒他們遠航探險不是件容易的事,船隊一過加那利群島,天氣突變,陰霾密布,狂風怒吼,掀起陣陣巨浪,幾乎要把整隻船吞噬;而濃密的大霧又使水手們看不見前後的船隻。船隊被風浪打散了,幸虧達·伽馬事先有安排,艦隊在7月27日於維德角重新匯合了。
8月3日,艦隊駛離維德角,沿幾內亞海岸朝東南方向疾駛。過了赤道後,他才下令轉舵朝東南方向航行,而且這時還稍有一點順風,船隊在11月4日到達聖赫勒拿灣。其實,達·伽馬這時已無意中發現了從歐洲到非洲南端的最便捷的航線,因為北緯10度附近的風向和水流總是便利帆船向西南方向行駛,越過赤道,再轉向東南方,這樣又能避免幾內亞灣的無風情況,今天的帆船仍然是走的這條路線,可見大膽的冒險精神和堅強的自信心是遠航探險成功不可缺少的品格。然而,這樣一來,航線拉長了,時間就多了,這段航路走了整整93天。達·伽馬宣布在一個島上拋錨,一則讓大家休息一下,補充些食物和淡水,二則維修一下船隻後向好望角進軍。
達·伽馬深信好望角就在前方,可究竟在什麼地方,心中無數。他決定先朝西南方向行駛一段,越過聖馬丁角,兩天後,終於從船的左側看到了陸地,遠處出現了海岸的輪廓,船隊就朝那邊駛去。好望角越來越近,「好望角,風暴角,好望不好過」。狂風呼嘯而來,掀起滔天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船隊猛撲過來,船隊頓時亂了陣腳。或是水手們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或是牧師的祈禱感動了上帝,經過3天3夜的狂風惡浪,突然風平浪靜。11月22日,達·伽馬一行終於穿過好望角,進入西南非洲的極端福爾斯灣。
11月25日,船隊駛入莫塞爾灣,也就是當年迪亞士到過的最遠處,達·伽馬決定在此修理遭暴風雨襲擊損壞的船隻。逆流和無風的天氣無法改變,船隊依舊無法北進,而呆在原地又會引起水手們的不安定情緒。達·伽馬決定採納經驗豐富的老船員的意見,沿「之」字路線走,終於在1497年聖誕節駛抵今南非的納塔爾地區。「納塔爾」一詞是葡萄牙語,意即「聖誕節」——據說這名字還是達·伽馬所取。1498年1月11日,船隊駛到了河口處,並在此停泊休整。水手們受到當地的土著——班圖人的友好接待,達·伽馬稱這地方為「好人國」,並贈短大衣、褲子和帽子給土著酋長,以示友好。
1月16日,船隊離開「好人國」繼續北上。此時雖有順風,強大的莫三比克洋流卻頑固地阻擋著艦隊的北上,船隊仍然只好走「之」字線。這樣彎彎曲曲地行駛了近10天,直到1月25日,他們才駛入莫三比克海岸的克利馬港。
1498年2月底,船隊重新出航,不久就進入非洲東岸莫三比克海峽多暗礁險灘的區域,達·伽馬一行只好白天行船,晚上停泊,以免黑夜擱淺。3月2日,船隊終於駛出莫三比克海峽,遠處的海邊有個大港灣,達·伽馬決定去那兒暫時歇腳。
海港慢慢地靠近了,他們來到了深受阿拉伯文化影響的穆斯林城市——莫三比克。
岸上突然湧出許多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誤把他們當作穆斯林兄弟了,達·伽馬將計就計,默默地接受了阿拉伯人的歡迎。休息後他們又整頓出發,直到蒙巴薩到了,整頓後天一亮,達·伽馬就下令啟錨出航,但偏偏遇上強大的逆風,直到3月14日,風向好轉,船隊才正式向北航行。
從蒙巴薩北行海里,船隊又到了一個海濱小城馬林迪。港口裡停泊著四艘印度商船,此地離印度不遠了,港口的主人馬林迪酋長希望達·伽馬一行能留下,與他一起對付蒙巴薩人,但達·伽馬巧妙地拒絕了,並請求酋長給他們派一名熟悉印度航路的領航員,以便早日完成印度之行。
酋長答應了達·伽馬的請求,給他派了一名優秀的領航員——大名鼎鼎的艾赫邁德·伊本·馬德內德,他是當時著名的阿拉伯學者和航海家。據說,他編寫的航海理論和實踐全集至今還保存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4月24日,葡萄牙人從馬林迪出發直駛印度。
有了伊本·馬德內德的領航,又由於馬林迪酋長的幫助,這時西南季風已經吹起,船隊藉助風力,直穿印度洋,朝東北方向疾駛。伊本·馬德內德在達·伽馬面前展開了印度洋航海圖和印度西海岸地圖,向他講解航行路線和印度西海岸的城市與貿易港口,並指揮船隊繞過星羅棋布的島嶼和布滿荊棘的暗礁。5月20日,伊本·馬德內德走到達·伽馬面前,指著前方的港口說道:「這就是卡利卡特城,這就是你所嚮往的國家。」一眼望去,馬可·波羅筆下富裕繁華的景象真的出現了。城市展開在寬闊的海岸上,寺院的圓頂高聳在果樹和棕櫚樹林里,清風從岸上送來陣陣花香。經過10個多月的艱難航行,終於到了印度,水手們高興得跳著、叫著,憧憬著發財的夢。
Ⅳ 達伽馬航海路線。PS:要圖
達伽馬航海路線如圖:
瓦斯科·達·伽馬葡萄牙航海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發,通過尋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過加那利群島,繞過好望角,經過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
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5)達迦馬多少年到達印度擴展閱讀:
為了表示對這位著名航海家的深刻懷念,葡萄牙發行一枚瓦斯科·達·迦馬紀念金幣,由João Duarte設計,葡萄牙造幣廠鑄造。該幣成色為99.9%,直徑為12毫米,重量為1.56克,發行量為20000枚。正面以大海為背景,左上方為葡萄牙國徽,右下方為面額,邊緣為國名;背面為瓦斯科·達·迦馬肖像和船隻的線條抽象畫,邊緣為其姓名和生卒年份。
此外,葡萄牙更製造了達·伽馬級護衛艦,來紀念達·伽馬。
在上世紀90年代初,葡萄牙新購的一級共3艘護衛艦相繼服役。葡萄牙人分別用15世紀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的名字為其命名,強烈地表達對那段海上強國史的懷念。這便是「瓦斯科·達·伽馬」號、「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號和「科爾特·雷亞爾」號,舷號分別為F330、F331和F332。這級艦也便稱「瓦斯科·達·伽馬」級,簡稱「達·伽馬」級。
參考資料:網路-達·伽馬
Ⅵ 新航路開辟時,航海家達迦馬到達了亞洲的哪國
達伽馬於1497年4月24日從馬林迪啟航,乘著印度洋的季風,沿著他所熟知的航線,一帆風順地橫渡了浩瀚的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而該港口正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是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所經過和停泊的地方。
Ⅶ 達伽馬到達印度是哪個國家皇室支持的啊
葡萄牙國王。
達伽馬,葡萄牙航海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生於葡萄牙錫尼什,卒於印度科欽。青年時代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後到葡宮廷任職。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發,通過尋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過加那利群島,繞過好望角,經過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Ⅷ 哪一年達伽馬完成全球航行整個世界的歷史才真正進入全球是事業
你說的不太准確。
達伽馬並沒有完成環球航行,達伽馬在1497年--1498年向東跨過非洲好望角,最終到達印度的加爾各答。
完成全球航行的是麥哲倫,1519年--1521年,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麥哲倫船隊向西經過南美洲最南端,之後橫跨太平洋到達亞洲的菲律賓,並死於菲律賓的部落沖突中,他的手下繼續向西繞過好望角回到歐洲,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所以完成環球航行的是麥哲倫,而不是他達伽馬。
麥哲倫的頭像以及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