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國樹是菩提樹,世界上真有此樹嗎
菩提樹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覺悟樹、智慧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葯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是印度國樹。
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聖樹,萬分敬仰。
菩提樹屬桑科常綠喬木,大喬木。一般樹高15米,直徑2米。樹皮黃白色或灰色,皮平滑或微具縱棱,冠幅廣展;樹干凹凸不平。樹枝有氣生根,下垂如須,側枝多數向四周擴展,樹冠圓形或倒卵形,枝葉扶疏,濃蔭覆地。葉互生,近革質,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長圓形,先端驟尖,延長成尾狀,基部寬楔形至淺心形,全緣或波狀;深綠色,有光澤,不沾灰塵,被看作聖樹的象徵。葉形美觀,常用作詩畫題材。花生於葉腋,不見真面目,稱隱頭花序成對腋生。無總梗,扁球形。雌雄同株;雄花很少,生內壁近口部,無柄,花被片3,雄蕊1枚;雌花有梗或無梗,花被片3-4,花柱近頂生。癭花多數,花被片4-5;子房有柄,花柱線形。隱花果,扁平圓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❷ 菩提樹是那個國家的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❸ 印度菩提樹功德
菩提樹又叫畢缽羅樹,按佛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曾在位於菩提迦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潛心打坐,終於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後頓悟成佛,從此,畢缽羅樹也改名叫菩提樹。據《大唐西域記》佛陀成道後,在菩提樹下踱步七日,異花隨跡,放異光明。為報樹恩,目不暫舍,故此瞻望。這時有五百青雀飛來,繞菩薩三匝而去,十分殊勝,人天歡喜。為此,信眾們常常帶著鮮花等物品來供養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說法,信眾有時遇不上世尊,他們很掃興。後來阿難陀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對阿難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禮拜菩提樹吧,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成佛果。」所以,見菩提樹如見佛。現在,在印度金剛座,每年都有祈願法會。在金剛座的菩提樹下有時候好多人在下面等一天,尤其是秋天,風一吹過,大家就在樹底下搶落葉。
❹ 菩提樹都在哪些國家
菩提樹主要生長於中國廣東(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北至景東,海拔400-630米)多為栽培。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屬栽培,但喜馬拉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菩提樹是桑科、榕族、榕屬的大喬木植物,幼時附生於其他樹上,葉革質,三角狀卵形,基生葉脈三出;葉柄纖細,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纖細,柱頭狹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菩提樹喜光、喜高溫高濕,25℃時生長迅速,越冬時氣溫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凍;抗污染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的微酸性砂壤土為好。菩提樹幼林在熱帶地區(水分充足的地區)生長迅速。
菩提樹枝幹上流出的乳狀液汁,可提出硬性橡膠,枝葉可作象、牛等牲畜的飼料,菩提樹木材心、邊材區別不明顯,散孔材,紋理交錯,結構中,重量輕,干縮小,強度底,油漆後不光亮,容易膠粘,適宜做砧板、包裝箱板和纖維板原料。
❺ 印度是如何稱呼菩提樹的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佛祖既然是在此樹下「成道」,此樹便被稱為菩提樹。
❻ 菩提伽耶的菩提樹是哪個樹種是大葉榕樹嗎
世人所謂的菩提樹,即指釋迦牟尼佛的菩提樹。此樹別名為畢缽羅樹(Pippala)或阿說他樹,屬桑科無花樹的一種,學名為Ficus Religiosa。盛產於中央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是常綠喬木,枝葉繁茂,亭亭高聳,周圍達二十五尺,樹皮稍平滑,呈灰色,葉是互生有長柄,葉身長四寸乃至七寸,寬三寸乃至四寸余,尖端長而尖,葉之表裡皆無毛,上面特別平滑而有光澤,葉呈網狀脈。花包容在小形壺狀之花托內。
❼ 菩提樹又名什麼樹(在印度)
菩提樹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覺悟樹、智慧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葯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是印度國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聖樹,萬分敬仰。 國外分布於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大陸主要分布於廣東(沿海沿海島嶼)、廣西、雲南等地,多屬栽培,但喜馬 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望採納,謝謝
❽ 菩提樹在歷史上遭受過哪幾次劫難如今的菩提樹,與佛陀成道時的菩提樹有何關系
你好,據歷史記載,菩提樹曾有幾次被毀: 1、阿育王尚未信佛時,信受外道毀佛遺跡,派人砍伐此樹,令婆羅門焚燒用以祭天。誰知燒到半途,出現了奇跡——烈火中突然出生兩棵菩提樹,樹葉茂盛青綠。阿育王目睹奇事,深自悔過,當即用牛奶灌溉菩提樹根。第二天,菩提樹竟完好如初。此後阿育王親自供養,樂而忘返。 2、阿育王的王妃素來信仰外道,問大臣阿育王天天去哪裡,大臣據實以告。王妃遷怒於菩提樹,就派人半夜砍了樹。第二天阿育王去,見到樹被伐,內心非常悲傷,又再祈請,以牛奶灌溉,不日又長回原狀。 3、後來有個國王,也破壞佛法,砍掉菩提樹,一直掘到見泉水。阿育王的後裔又用牛奶澆灌,經過一晚,樹又復生。至於今日我們看到的菩提樹,是阿育王的女兒(也有說妹妹,即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樹上分了一枝,移植到斯里蘭卡。長成之後,正逢印度被回教侵犯,毀壞了原先的菩提樹,他們又從斯里蘭卡的樹上取 下樹枝,於印度金剛座種植成活,直至今天。菩提樹雖然飽經滄桑,但它的「血脈」仍不斷生長。這棵菩提樹,經論中講了它的許多功德,比如見到後生起菩提心,接觸後生起大慈大悲,等等數不勝數。
❾ 菩提樹來自哪裡
不大清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