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什麼時候對外開放的
16世紀被英國人奴役.19世紀的時候印度開始出現獨立思想,並伴小型的起義之類的,最著名的是甘地的和平不抵抗運動.
到20世紀50年代,因為阿姆利則慘案,印度軍隊紛紛造反,然後英國迫於各方面壓力承認了印度的獨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建國
1950年的印度正式成立共和國 。之後就相伴的出現改革開放的氣息。直至現今。
可能我說的不是太完整。親,別介意。
㈡ 誰能講述關於珍珠的歷史
珍珠,歷來被視作奇珍至寶。它象徵純真、完美、尊貴和權威,與璧玉並重。《海葯本草》稱珍珠為真珠,意指珠質至純至真的葯效功用。《爾雅》把珠與玉並譽為「西方之美者」。《莊子》有「千金之珠」的說法。秦昭王把珠與玉並列為「器飾寶藏」之首。可見珍珠在古代便有了連城之價。帝皇冠冕袞服上的寶珠,後妃簪珥的垂璫,都是權威至上,尊貴無比的象徵。
中華民族祖先最先發現與認識到的不是海里的珍珠,而是淡水裡的珍珠。這可從儒家典籍《尚書?禹貢》的記載得到佐證:「淮夷嬪珠」指的是淮水夷水的河蚌珠,《莊子》有「沒川求珠」的故事,所指的亦是淡水珍珠。海蚌珍珠最早見於史籍的該是南海的珠璣了。產於海中的珍珠,一經發現,其品色之優,遠使江河湖沼之珠黯然失色。作為珠源寶地的南海;因此竟象一塊強力的磁場,把黃河流域地區先民的視野連同他們的文明一齊吸引過來。南海中的天生尤物,從此給沿海人民帶來福祉,但亦同時帶來了災難。
天覆地載,莽莽神州,南窮駱越,北盡朔漠,西止和闐,東臨碣石,在這片炎黃胄裔食毛踐土的廣袤疆域里,鞠養土地主人生生不息和孕育璀璨華夏文明的寶藏何處不在呢。一草一木,礫石寸金,珍珠寶貝,本應屬於在這塊土地上歷經漫長歲月胼手胝足,開發、利用它的先民群體所共有。
隨著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更替出現,九州山川「藏山隱海」的自然寶藏就不再為原始公社群體所有,而被奴隸主、封建帝皇等據為己有,變成他們及官僚階層的私人財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財富、乃是「帝王所以服人守位之本」,並認為這是黔首黎民應懍遵恪守的「金科玉律」。但與他們的願望相反,不甘受奴役、壓榨的黎民百姓往往奮起反抗,要做珍珠的主人。於是奪寶反奪寶的斗爭,便貫串於史冊,歷史舞台上既出現了諷刺喜劇,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悲壯大劇,發生在1800多年前南海之濱的「合浦珠還」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
據說古代合浦地區「海出珠寶」而地「不產谷實」,居民們不懂耕作技術,全賴入海採珠易米以充飢。後因地方官貪污盤剝,人民生活來源斷絕,以致出現餓浮遍野的慘象,海里有靈性的珠蚌亦「憤」而「跑」到交趾去了。東漢順帝及時派孟嘗任合浦郡太守,他針對前任弊政進行全面改革,使地方社會經濟生活恢復正常,珠蚌又從交趾返「還」原籍合浦。這就是膾炙人口的「合浦珠還」的故事。
古人把珍珠的品級,定得十分苛細繁瑣,以至在清初已「莫能盡辨」了。
《南越志》說珠有九品,直徑五分至一寸上下的為「大品」。一邊扁平,一邊象倒置鐵鍋(覆釜)形的為「璫殊」,亦屬珍品。把走珠、滑珠算是等外品。《天工開物》說直徑五分至一寸五分的為「大品」。一邊有光澤微似鍍金的為「璫珠」,價值一顆千金。《廣東新語》說璫珠「大而稍扁」的為「南珠之明璫」等級僅次於徑寸大珠,珠形圓滿,色澤銀白,光瑩無絲絡的為精珠。以重量分其檔次,每顆「重一分者銀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澤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銀僅四倒」,八百顆重一兩的稱為「八百子」,值銀十倒;一千顆重一兩的稱為「正千」,值銀僅八倒。
合浦縣珠池所產的珍珠稱南珠、也稱廉珠或白龍珍珠,它與我國塞北出產的北珠,同是揚名神州,馳譽於世,據《梵天廬叢錄》雲:「牡丹江上游,寧安城南。其餘巨流中皆有之」,北宋神宗熙寧間,「朝貴已重尚之,謂之北珠」。明末以後,北珠任人亂采,競弄得根斷種絕。從此,」北珠」永不再出產。
我國是世界上采捕珍珠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家。據《尚書?禹貢》載雲:」珠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嬪珠,暨魚,」其中嬪,即蚌之別名,此嬪出珠遂以珠名。淮夷此二水之名也。由此可見,戰國時已經用淡水河蚌珍珠作為貢品。在《爾雅》一書中雲:」以金者為之銑,以蜃者為之珧,以玉者謂之硅。」《說文》雲:蜃屬,謂之珠者也。謂老產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槳,周禮謂之(豸卑)物。」很明顯,這時(戰國)已將河蚌珍珠作為飾品。至海產珍珠,楚國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描述了當時我國婦女早已使用珍珠作裝飾品。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後漢書孟嘗傳》載雲:「(孟)嘗遷合浦大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先時宰守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徙於交趾郡界。嘗到官,革易前弊,未已去珠復還……」從後漢書這段史料來看,在孟嘗任合浦太守前,合浦採珠業已相當發達了,由於官吏貪得無厭、采捕無度,破壞了珍珠自然資源,至使珠苗到了滅絕的境地,也即是傳說的」珠遂徒於文趾郡界」。孟嘗到任後,看到合浦珍珠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珠民紛紛逃離家園。孟嘗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合浦珍珠資源得到了保護和繁衍,於是有「珠還合浦」之說。這說明早在漢代以前合浦採珠業,已是相當興盛的了。公元前32年至前7年間,西漢成帝時,貧寒時與妻子午夜牛衣對泣,有名之王章後來做了京兆尹,因剛直敢言,以事忤當權之王鳳,被王鳳動以大逆罪下獄,其妻子八人俱連坐。嗣王章在獄內死,家屬 充戍合浦,家產俱籍沒充公,因合浦產珠,王章妻子等到合浦後采獲了大量珍珠,積蓄財產數百萬。後來王章家屬遇赦返回故鄉,卻得以珍珠資財,贖回田宅,安享生活。東漢時合浦珍珠業的發展,達到了高峰,可是由於瀕年濫采,珍珠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故《後漢書?孟嘗傳》有「珠徙交趾之說」。陶璜以合浦百姓採珠為業,用珠貸米,而三國孫吳時,珠禁甚嚴。吳歸晉後,陶璜乃請准,每年自10月迄翌年2月,非采上珠之時,聽商族自由來往,民困一蘇。唐代宗廣德2年(764年)2月寧齡先在《合浦還珠狀》雲:」合浦縣內珠池,大寶年 (公園742年)以來,官吏無政,珠逃不見,20年間闕於進奉,今年2月15日,珠還舊浦。」唐代封建統治者照樣逼迫人民進貢珍珠,由於采捕無度,又將使珠苗瀕於滅絕,故「珠逃不見」。《越南志》雲:「國步清,合浦珠生,此實國家寶瑞,其他無敕封禁,臣稱采進。」誠然,珍珠是國家寶瑞,然而在封建時代統治者只知搜刮,強逼珠民冒死採珠,不少珠民命喪海底。這樣,珍珠給人民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深重的災難了。宋建隆3年(南漢大寶五年)劉鋹以珍珠裝飾宮殿,一代之尊,極盡奢侈,並在合浦置媚川都,置兵八千專以採珠為事。太祖皇平嶺南,廢其都為靜江軍。當時劉不鋹不擇手段逼追珠民採珠時,將石(石垂)珠民足至7百尺深海中,珠民溺死者無數,劉鋹又曾以珍珠結鞍勒,為戲龍之狀、工極精巧,到了元代延佑4年12月復置廉州採珠都提舉司,專事採珠。7年6月,罷採珠。元順帝至元3年,復立採珠都提舉司,同年4月又罷採珠。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採珠最鼎盛的一個時期,明洪武29年正月開始採珠,明永樂年間,又罷採珠,但翌年又下詔採珠。明天順3年(1459年)2月,從太監福安之請,下旨採珠。命中官監守珠池,又以安南商人與欽廉商賈交通盜珠,下令不得與安南交通。成化初,有」內官太監管珠池」,初采時14500百餘兩,次年大者56顆,計一斤重雲,價近白金5000兩,少時所得不償失。明弘治12年,詔採珠,歲久珠老得珠28000兩。明正德9年(1514年)詔採珠。13年又復下詔採珠,正德9年至13年復採珠,剛好4年左右,民未得息肩又復採珠,嘉靖5年又復下詔採珠,因珠小而嫩,所得甚少,是年冬合浦大雨雪,池水結冰,樹木皆折斷,民多凍死,而珠民仍被迫下海晝夜未停。次年廉州飢荒,民多餓死,然而第二年秋天,封建統治者仍繼續下旨強迫珠民採珠。這次採珠因所得無幾而罷。時隔9年,22年又復詔采,36年又詔采。相隔5年,即41年春,又詔採珠,是年冬復詔採珠。隆慶6年詔採珠。8年又復詔採珠。明穆宗在位6年間已採珠兩次。當時巡撫都御史林富上疏《乞罷採珠疏》。謂:「嘉靖5年採珠之役,死者萬計,而得珠僅80兩,天下謂以人易珠,恐今日雖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到了清代,合浦採珠業僅漸趨衰落,自順治元年到康熙34年的51年間,第一次下詔試采珍珠,因所得珍珠寥若晨星,次年罷采。58年後,乾隆17年9月又曾下詔採珠,這次採珠卻一無所獲而罷。
建國初,每年秋後剖珠季節,沿海只有幾艘本地珠船和幾艘海南臨高船采捕珍珠,幾艘船每日共產珍珠約4至5市兩。 珠民每日採珠已不能維持一天的生活。
1955年,中國科學海洋生物研究室對合浦沿海珍珠進行了調查。1958年3月26日,合浦建立了第一家珍珠養殖試驗場。從此合浦珍珠養殖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㈢ 「珍珠」是幾年出現的啊!!!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0屆會議決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名字的建議展開研究,並指派台風研究協調小組(TRCG)研究執行的細節。經過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關於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的建議。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經過熱烈討論,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方案,決定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從2000年1月1日開始執行。 也可以說從2000年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風就依次才用制定的名字 名字如下列: 第 1 列 Damrey 達維 柬埔寨 大象 Longwang 龍王 中國 神話傳說中的司雨之神 Kirogi 鴻雁 朝鮮 一種侯鳥,在朝鮮秋來春去,和台風的活動很相似 Kai-tak 啟德 中國香港 香港舊機場名 Tembin 天秤 日本 天秤星座 Bolaven 布拉萬 寮國 高地 Chanchu 珍珠 中國澳門 珍珠 Jelawat 傑拉華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Ewiniar 艾雲尼 密克羅尼西亞 傳統的風暴神(Chuuk語) Bilis 碧利斯 菲律賓 速度 Kaemi 格美 韓國 螞蟻 Prapiroon 派比安 泰國 雨神 Maria 瑪莉亞 美國 女士名(Chamarro語) Saomai 桑美 越南 金星 Bopha 寶霞 柬埔寨 花兒名 Wukong 悟空 中國 孫悟空 Sonamu 清松 朝鮮 一種松樹,能紮根石崖,四季常綠 Shanshan 珊珊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Yagi 摩羯 日本 摩羯星座 Xangsane 象神 寮國 大象 Bebinca 貝碧嘉 澳門 澳門牛奶布丁 Rumbia 溫比亞 馬來西亞 棕櫚樹 Soulik 蘇力 密克羅尼西亞 傳統的Pohnpei酋長頭銜 Cimaron 西馬侖 菲律賓 菲律賓野牛 Chebi 飛燕 韓國 燕子 Durian 榴槤 泰國 泰國人喜愛的水果 Utor 尤特 美國 颮線(Marshalese語) Trami 潭美 越南 一種花 -------------------------------------------------------------------------------- 第 2 列 英文名 中文名 名字來源 意 義 Kong-rey 康妮 柬埔寨 高棉傳說中的可愛女孩兒 Yutu 玉兔 中國 神話傳說中的兔子 Toraji 桃芝 朝鮮 朝鮮深山中的一種花,開花時無聲無息不惹人注意,花能食用和入葯 Man-yi 萬宜 中國香港 海峽名,現為水庫 Usagi 天兔 日本 天兔星座 Pabuk 帕布 寮國 大淡水魚 Wutip 蝴蝶 澳門 一種昆蟲 Sepat 聖帕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Fitow 菲特 密克羅尼西亞 一種美麗芬香的花(Yapese語) Danas 丹娜絲 菲律賓 經歷 Nari 百合 韓國 一種花 Vipa 韋帕 泰國 女士名字 Francisco 范斯高 美國 男子名(Chamarro語) Lekima 利奇馬 越南 一種水果 Krosa 羅莎 柬埔寨 鶴 Haiyan 海燕 中國 一種海鳥 Pol 楊柳 朝鮮 一種在城鄉均有種植的樹,悶熱天氣時人們喜歡在其樹蔭下休息聊天 Lingling 玲玲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Kajiki 劍魚 日本 劍魚星座 Faxai 法茜 寮國 女士名字 Peipah 琵琶 澳門 一種寵物魚 Tapah 塔巴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Mitag 米娜 密克羅尼西亞 女士名字(Yap語) Hagibis 海貝思 菲律賓 褐雨燕 Noguri 浣熊 韓國 狗 Ramasoon 威馬遜 泰國 雷神 Matmo 麥德姆 美國 大雨 Halong 夏浪 越南 越南一海灣名 -------------------------------------------------------------------------------- 第 3 列 英文名 中文名 名字來源 意 義 Nakri 娜基莉 柬埔寨 一種花 Fengshen 風神 中國 神話中的風之神 Kalmaegi 海鷗 朝鮮 一種海鳥 Fung-wong 鳳凰 中國香港 山峰名 Kammuri 北冕 日本 北冕星座 Phanfone 巴蓬 寮國 動物 Vongfong 黃蜂 澳門 一類昆蟲 Nuri 鸚鵡 馬來西亞 鸚鵡 Sinlaku 森拉克 密克羅尼西亞 傳說中的Kosrae女神 Hagupit 黑格比 菲律賓 鞭子 Changmi 薔薇 韓國 花名 Megkhla 米克拉 泰國 雷天使 Higos 海高斯 美國 無花果(Chamarro語) Bavi 巴威 越南 越南北部一山名 Maysak 美莎克 柬埔寨 一種樹 Haishen 海神 中國 神話中的大海之神 Pongsona 鳳仙 朝鮮 一種美麗的花,自古以來深受朝鮮婦女喜愛 Yanyan 欣欣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Kujira 鯨魚 日本 鯨魚座 Chan-hom 燦鴻 寮國 一種樹 Linfa 蓮花 澳門 一種花 Nangka 浪卡 馬來西亞 一種水果 Soudelor 蘇迪羅 密克羅尼西亞 傳說中的Pohnpei 酋長 Molave 莫拉菲 菲律賓 硬木 Koni 天鵝 韓國 一種鳥 Hanuman 翰文 泰國 有趣的猴子 Etau 艾濤 美國 風暴雲(Palauan語) Vamco 環高 越南 越南南部一河流 -------------------------------------------------------------------------------- 第 4 列 英文名 中文名 名字來源 意 義 Krovanh 科羅旺 柬埔寨 一種樹 Dujuan 杜鵑 中國 一種花 Maemi 鳴蟬 朝鮮 一種蟬,當夏季台風襲來時會發出響聲 Choi-wan 彩雲 中國香港 天上的雲彩 Koppu 巨爵 日本 巨爵星座 Ketsana 凱薩娜 寮國 一種樹 Parma 芭瑪 澳門 澳門的一種烹調風格 Melor 茉莉 馬來西亞 一種花 Nepartak 尼伯特 密克羅尼西亞 著名的勇士( Kosrae語) Lupit 盧碧 菲律賓 殘酷 Sudal 蘇特 韓國 水獺 Nida 妮妲 泰國 女士名字 Omais 奧麥斯 美國 漫遊(Palauan語) Conson 康森 越南 古跡 Chanthu 燦都 柬埔寨 一種花 Dianmu 電母 中國 神話中的雷電之神 Minle 蒲公英 朝鮮 一種小黃花,春天開放,蒲公英屬,是朝鮮婦女淳樸識禮的象徵 Tingting 婷婷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Kompasu 圓規 日本 圓規星座 Namtheun 南川 寮國 河 Malou 瑪瑙 澳門 Meranti 莫蘭蒂 馬來西亞 一種樹 Rananim 雲娜 密克羅尼西亞 喂,你好(Chuukese語) Malakas 馬勒卡 菲律賓 強壯, 有力 Megi 鯰魚 韓國 魚 Chaba 暹芭 泰國 熱帶花 Kodo 庫都 美國 雲(Marshalese語) Songda 桑達 越南 越南西北部一河流 -------------------------------------------------------------------------------- 第 5 列 英文名 中文名 名字來源 意 義 Sarika 莎莉嘉 柬埔寨 雀類鳥 Haima 海馬 中國 一種魚 Meari 米雷 朝鮮 回波 Ma-on 馬鞍 中國香港 山峰名 Tokage 蠍虎 日本 蠍虎星座 Nock-ten 洛坦 寮國 鳥 Muifa 梅花 澳門 一種花 Merbok 苗柏 馬來西亞 一種鳥 Nanmadol 南瑪都 密克羅尼西亞 著名的Pohnpei 廢墟 Talas 塔拉斯 菲律賓 銳利 Noru 奧鹿 韓國 狍鹿 Kularb 玫瑰 泰國 一種花 Roke 洛克 美國 男子名(Chamarro語) Sonca 桑卡 越南 一種會唱歌的鳥 Nesat 納沙 柬埔寨 漁夫 Haitang 海棠 中國 花 Nalgae 尼格 朝鮮 有生氣,自由翱翔 Banyan 榕樹 中國香港 一種樹 Washi 天鷹 日本 天鷹星座 Matsa 麥莎 寮國 女人魚 Sanvu 珊瑚 澳門 一種水生物 Mawar 瑪娃 馬來西亞 玫瑰花 Guchol 古超 密克羅尼西亞 一種香料(調味品)(Yapese語) Talim 泰利 菲律賓 明顯的邊緣 Nabi 彩蝶 韓國 蝴蝶 Khanun 卡努 泰國 泰國水果 Vicente 韋森特 美國 女士名(Chamarro語) Saola 蘇拉 越南 越南最近發現的一種動物 是去年也就是06.5.17登陸「珍珠」台風,是因為剛好輪到「珍珠」這個名字 也可以說「珍珠」是從1998年就出現了,2000年命名台風了
㈣ 天然珍珠
1.天然珍珠的形成
形成珍珠的軟體動物有一對可開閉的殼,稱為雙殼類。雙殼類貝殼外層是一種很薄的角質層,角質層的下部由文石組成稜柱層,內層由許多碳酸鈣板狀晶體組成的珠母層(珍珠層)。角質層、稜柱層和珠母層是由外套膜的不同部位分泌而成,其中角質層和稜柱層由外套膜邊緣部位產生,珠母層則由外套膜的主要部位所產生。如圖9-23-2 所示,圖中 A 殼的外層相當於角質層和稜柱層,B為珠母層,C、D、E為外套膜。珍珠則形成於珠母層和外套膜之間,並由產生珠母層的外套膜分泌形成的。
圖9-23-1 天然珍珠的橫切面示意圖
最有價值的天然珍珠是由海水軟體動物產生的。如海水中的鮑、江珧、珍珠貝、牡蠣、貽貝、硨磲等。而產生珍珠最多最好的是珍珠貝。在珍珠貝中又分馬氏珍珠貝、珍珠貝、白蝶貝和企鵝珍珠貝等。當某些異物,如小砂粒或小寄生蟲侵入到這些軟體動物的外套膜時,因受刺激,外套膜便不斷地分泌出許多粘液(即珍珠質)把這些異物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形成殼基質層。在殼基層中間的空隙里充填了許多微小的文石晶體,圍繞異物呈放射狀排列,殼基質層與層之間互相分離。每一殼基質代表一個生長季節。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便形成了珍珠。
圖9-23-2 珍珠在雙殼類動物中的形成
珍珠的大小,取決於軟體動物的大小,生活的水溫,成活時間的長短。在較冷的日本海水中,珍珠的半徑增長率每年為0.15 mm,在靠近赤道較熱的水中,生長速度可能要加快20倍。
淡水珍珠的軟體動物生長在江河及淡水湖裡,能產珍珠的淡水蚌有三角帆蚌、褶皺蚌、留麗蚌。其珍珠顆粒較小,異形,無論葯用或飾用遠比不上海水天然珍珠。
2.天然珍珠的產地
(1)波斯灣:是世界著名的珍珠產地之一,尤其是伊朗、阿曼、沙烏地阿拉伯的近海岸地帶,這些水域生產珍珠已有2000年的歷史。波斯灣的珍珠一般不大(小於12珍珠格令),呈乳白色,相對密度2.68~2.74。該地區產的珍珠也稱「波斯珠」。
(2)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的西部、西北部和北部海岸處,珍珠呈銀白色到黃色,相對密度2.67~2.78。澳大利亞的淡水湖中所產出的一種銀白色珍珠,在國際市場上稱「澳洲珠」頗具盛名。
(3)美國加利福尼亞灣:偶爾有珍珠發現,尤其呈粉紅色的貝珍珠(產於貝殼中),具有非常特殊的火焰狀表面花紋,相對密度2.83~2.86。
(4)塔希提:是黑珍珠的產地之一,南洋的牡蠣也出產一種罕見的黑珍珠。
(5)馬納爾灣:位於印度和斯里蘭卡之間,是有悠久歷史的產珠地。
(6)中國南海:中國南海的廣西、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尤其合浦珍珠是南珠的故鄉,採珠始於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有珠城之稱。
㈤ 最好的珍珠產於哪一個國家
世界著名珍珠產地信息類別: 1.南洋養珠 非一般的美麗與光芒 享有珍珠之後美譽的南洋珠原產於澳洲北面海洋、菲律賓及印尼,體積獨特,一般直徑由10至20毫米,屬重量級珍珠,極其珍貴,價值不菲。顏色方面有純潔的粉色、迷人的銀色至高貴的金色,許多品味要求極高的人仕亦會對她愛不釋手。 2.大溪地珍珠 深不可測的神秘與誘惑 她來自南太平洋的環礁及珊瑚島,大溪地珍珠不但蘊藏深海的神秘,更同時兼備淡淡彩虹的幻彩光芒。大部分大溪地珍珠都屬水滴型,線條比一般圓形更見獨特,直徑由10毫米至15毫米不等,顏色選擇一般有純黑、深灰及銀色,而最獨特顏色則是燦爛奪目的孔雀,彌足珍貴。 3.日本養珠 經典精品動人光澤 日本養珠素來都是養珠中的經典品種,主要有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由2毫米至10毫米,原產地為日本西南部及中國。以調有帶粉紅的白色、奶油及銀藍色,配襯於任何女士身上都令人為之眼前一亮。 4.來自Kasumiga-ura湖的珍寶 孕育於東京東北面湖區的Kasumiga珍珠,是新一代珍珠中的典範,培殖過程需要人類與大自然的緊密配合,因為所採用的是日本與中國淡水牡蠣混種的新品種,然後再人工殖入圓形或扁平的珍核,才可孕育出獨特帶玫瑰粉紅或深粉紅的珍珠,其光芒潤澤嬌美,人見人愛。 在收集日本養珠、南洋珠及大溪地珍珠的過程中,採珠人員驚喜地發現來自天然的Keshi珍珠。當細小的沙粒或其他外來的物質隨水流沖擊而走進了牡蠣內,一顆無核完全天然的珍珠便由此而誕生,而其不規則的形狀正好反映出造物主的奧妙,顏色由銀灰到深炭色不等,色澤天然,彌足珍貴。 5.中國淡水珍珠 形狀與色調千變萬化 憑著千錘百煉的傳統技術與專業知識,中國近年來重新在長江流域的河川與支流培殖淡水珍珠,並孕育出不同的形狀:有圓形、橢圓、鈕扣形、水滴形及不規則形等,顏色有純白、橙色及玫瑰色等,提供不同選擇及配合個人品味。
㈥ 淡水珍珠的珍珠來源
我國是淡水珍珠的生產大國,其產量佔世界產量的95%,其中浙江省諸暨市是我國淡水珍珠養殖、加工和銷售的最大基地,總產量佔全國總產量一半以上,被譽為「中國珍珠之鄉」。珍珠業的繁榮發展,為中國珍珠深加工提供了機遇。
珍珠鑒定時的物理數據
珍珠是一種由軟體動物(主要是牡蠣)生產的硬的、圓滑的產物。珍珠一般被用在首飾和珍寶行業中。 珍珠的特有的光澤是光在這些透明的真珠質層上反射和衍射造成的,真珠質層越薄越多,光澤就越漂亮。一些珍珠的熒光是由不同真珠層對入射光不斷的折射所形成的。一般的珍珠是白色的,有時有米黃色或粉色的光澤,也有些珍珠帶有黃色、綠色、藍色、棕色或黑色的顏色。黑珍珠尤其因其鮮有而昂貴。
珍珠主要是一些瓣鰓綱軟體動物的產物。這些動物特定的上皮細胞會分泌碳酸鈣,主要是由貝殼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這種混合被稱為真珠質。珍珠的成因有:外套和甲殼的受傷,這時珍珠會作為傷口縫合分泌到傷口處。如果有寄生蟲或是上皮組織落到動物的內部外物(如沙)是不會引起珍珠生成的而人工珍珠注入的是由一層外來上皮包繞的真珠質核。這些動物分泌的珍珠形成有數月到年不等。大顆粒的珍珠形成對於該動物來說很可能是致命的。
珍珠,又名真珠、蚌珠,梵文為「mani」,佛經中作末尼、摩尼。「應法師雲。正雲末尼。即珠之總名也。此雲離垢。此寶光凈。」漢代,廣西廉州合浦的採珠業相當發達:「郡不出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貿易來糧食。萬震《南州異物志》記載「合浦民,善游採珠,幾年十餘歲便教入水。官禁民採珠,巧盜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 廣西廉州合浦珍珠到唐代、成為貢品:唐代典籍有合浦采珍珠充貢的記錄。唐劉恂著《嶺表錄異·池珠》:記載「廉州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謂之珠池。每年刺史修貢,自監珠戶入池采以充貢」。
唐代貢品級的大真珠,稱為「上清珠」,來自西域,罽賓國王曾獻給唐玄宗一顆「光照一室」的上清珠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採珠是極危險的工作,明清兩代充當採珠勞動力主要是蛋民。《水東日記》卷五載:「蓋蛋丁皆居海艇中採珠,以大舶環池,以石懸大垣,別以小繩系諸疍腰,沒水取珠。氣迫則撼繩,繩動,舶人覺,乃絞取,人緣大上……聞永樂初,尚沒水取,多葬鯊魚腹……」《採珠歌》描寫珠民的生活:「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過一舟呼,舟舟過去何舟得,採得珠來淚已枯。」周去非在《嶺外代答》記「合浦產珠之地,名日斷望池。在海中孤島下,去岸數十里,池深不十丈,蛋人沒而得蚌,剖而得珠。取蚌,以升繩系竹籃,攜之以沒。既拾蚌於籃,則振繩,令舟人沒取之。沒者,亟浮就舟,不幸遇惡魚,一縷之血浮於水面,舟人句哭,知其已葬魚腹也。亦有望惡魚而急浮,至傷股斷臂者。海中惡魚,莫如刺紗,謂之魚虎,蛋所忌也」。嘉靖八年,兩廣巡撫林富上書說:「五年採珠之役,死者五十餘人,而得珠僅八十兩。天下謂以人易珠,今日恐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中國南海熱帶地區的珍珠蛤生命周期較長,能生成較大而完美的珍珠,是中世紀主要的珍珠產地。黑龍江中的淡水蛤也能生成珍珠,但顏色不透明,純白色,產量很少,在清朝時作為稀有的貢品,稱為「東珠」,只有皇家成員才能佩帶東珠飾品 其實中國的淡水珍珠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禹時代。
據《海史·後記》記載,公元前約4000年,中國傳說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魚草、珠璣大貝」為貢品。根據大禹的生活區域分析,當時的南海應該在今天的江南地區,珠璣與諸暨諧音,今天的中國浙江珍珠之鄉諸暨,或許就可能是文字記載中最早的產珠區.
據《尚書·禹貢》載雲:「珠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嬪珠,暨魚。」其中的嬪,即蚌之別名。
此後的一千餘年中,有關珍珠的記載更是不絕於經傳,留傳後世的《詩經》、《山海經》、《爾雅》、《管子》、《周易》等,都有對珍珠的描述。 據《格致鏡原·妝台記》記載,周文王曾用珍珠裝飾發髻,這至少說明,中國人用珍珠作裝飾的有記載歷史可遠溯至周朝初始。
自秦漢以來,珍珠飾品更是發展迅猛,《莊子·讓王》有雲:「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淮南子·覽冥訓》亦雲:「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我們現代的成語隋侯之珠也就是出之於此.
漢朝時,根據珍珠的地域性被分為我們今天常提起的南珠,北珠.北地以東北的牡丹江、混同江、鏡泊湖等地的淡水珠為代表,史稱北珠,南地以廣西合浦地區北部灣海域所產的海水珠為代表,史稱南珠。
北珠主要也就是淡水珠,在我國清朝前(公元前6000 ,公元後1500年,)共計7500年的時間里,北珠一直是歷代諸侯大王皇帝的專享貢品。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均以珍珠裝飾為榮.晉陸機《文賦》有雲:「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資治通鑒·唐紀·太宗貞觀元年》亦雲:「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後漢書·馬援傳》雲:「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及卒後,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
清朝康熙年間,《採珠序》中寫道:「嶺南北海所產珍珠(海水珠),皆不及北珠(淡水珠)之色如淡金者名貴。」
北珠的採珠史可追溯至後漢,和《《後漢書·孟嘗傳》》上所載的「合浦珠還」幾乎同一時間.
三國至北宋至清朝,北珠採集達到鼎盛期.皇室特別設置了專門機構——珠軒——對採珠進行管理,《梵天廬叢錄》記載:「牡丹江上游,寧安城南,其餘巨流中皆有之」北珠顆粒碩大,顏色鵝黃,鮮麗圓潤,晶瑩奪目,「實遠勝嶺南北海之產物」,因而備受皇室賞愛。
乾隆皇帝有詩雲「大地沆瀣清淵淪,光涵璣斗潛效珍。」北珠的地位之隆,我們大約可以從上述詩句中看到。
南珠為海水珠,《後漢書·孟嘗傳》曾記載一個「合浦珠還」的故事,反映合浦當時採珠業的繁榮。而一直處於至尊地位的北珠,由於人們的濫採在清朝後期最終枯竭。所以現在故宮博物院里陳列的珍珠,大多為合浦出產。
後記:
中國早在1000多年就已經掌握了人工養殖珍珠的辦法,卻沒有公布於世。在公元1880前,由於貴族的貪婪世界珍珠資源枯涸。珍珠的價格甚至超過鑽石。這時,一日本人通過研究中國古代書籍進行不斷實驗最終掌握珍珠養殖技術,並
為日本天皇尊為「養珠之父」。世界上現只認同日本珍珠養殖技術,這項重大的榮耀被拱手相讓給日本,是中國的無奈與悲哀。
世界上其他國家有珍珠記載的國家,如印度,古羅馬,埃及等珍珠發展歷史也有4000多年。西歐人喜歡珍珠則是近2千年的事。在最近的四五百年的時間里,西歐人對珍珠的喜愛達到一個頂峰。他們同中國古時一樣,要求佩帶珍珠的人必須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門望族。普通平民均不可佩帶。
㈦ 你知道哪些關於珍珠的歷史
印度人對珍珠的喜好更是數千年之前的事。印度南部的印度洋淺海水域是優質珍珠的原產地,印度人早在四千年之前就已知道珍珠的華貴,無論是佛學經典上還是古印度的文化典籍上,有關珍珠的記載比比皆是。古印度的《法華經》、《阿彌陀經》就記載說,珍珠是 「 佛家七寶 」 之一。今天,雖然古印度珍珠已大多難以尋覓,但我們仍能從一些遺留痕跡中找出它們的昔日榮耀來。在印度的巴羅達市,至今仍珍藏著一條珍珠飾帶,上面鑲綴著 100 排珍珠,可以說價值連城。
㈧ 珍珠是怎麼誕生的
在西方的傳說中,說法是美神維納斯出生於貝殼中,當貝殼打開的時候,從她身上滴下來的露水就變成了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波堤切利在《維納斯的誕生》一畫中,將女神置於一扇巨大的貝葉之上,從水底緩緩而出,女神抖落的水珠形成粒粒珍珠,潔白無瑕,晶瑩奪目。丹麥人將珍珠與美人魚扯在一起,美人魚思念王子而不得,淚灑相思地,被守護在身邊的貝母蚌珍藏起來,時間長了,眼淚就變成顆顆珍珠。
在古印度,人們相信珍珠是由諸神用晨曦中的露水幻化而成;波斯的神話則認為象徵光明和希望的珍珠,更是由諸神的眼淚變成;而羅馬人乾脆將珍珠的形成與愛神維納斯拉上關系,傳說當愛神從充滿泡沫的蚝殼沐浴完畢,走出來時,其身上滴下的水珠被愛神散發出的動人光彩凝結成了閃光的珍珠。中國民間亦有「千年蚌精,感月生珠」、「露滴成珠」等說法。從神話到傳說,珍珠一直被認為是諸神送給大地的禮物,事實上,除了以上天恩賜作解釋外,也真難讓人相信,一隻平凡如斯的蚝竟可孕育完美如斯的寶物。不過,現代科學表明,珍珠產於某些軟體動物如白蝶貝、蛛母貝等珠蚌類(pearloyster),貝殼因異物滲入殼內成為「珠胚」而形成珠狀顆粒。這種珠狀顆粒隨著歲月流逝,就會因蚌分泌物的包裹而成為越來越大的珍珠。因此,一般而言,珠蚌越老,珍珠也越大,所以歷來有「老蚌生珠」之說。
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約占總量的82-93%。此外,珍珠還含有4-14%的角蛋白質和2-4%的水份,以及十幾種氨基酸和28種微量元素,其中包括硒、鍺等抗衰物質。珍珠的硬度為3,比重為2.71,折射率為1.53-1.68,珍珠用谷令計量,1谷令約為0.0648克。珍珠晶體呈珠狀或矛頭狀垂直排列,形成放射狀的珍珠層,在光線的作用下,這些放射狀的珍珠層會產生虹彩光澤,即珠光。珍珠的價值取決於珍珠的大小、圓度、光澤和形狀,等等。
一塊未經雕琢的寶石,並不是貴重的寶石,而從珠蚌中取出的優良珍珠,不需琢磨,就是一件漂亮的飾品。因此,一些寶石專家認為,珍珠可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裝飾品。珍珠究竟何時被人們發現,已無據可查,因為珍珠容易受損,所以古代珍珠很難流傳下來。地球上最早的珍珠,出土於距今2億年前的匈牙利三疊紀地層中,直徑僅為0.1mm;在德國中新世地層中發現的2000多萬年前的一枚珍珠,其直徑則為4mm。這些藏匿於遠古貝殼體內的珍珠化石,在漫長的歲月里,歷經劇烈的地質運動,不僅完整地保持了珍珠閃光的品質,同時也保守了珍珠形成的秘密。
大約5000年前,古印度人開始把珍珠作為寶物,與宗教一起並稱佛教七寶,在恆河文化中開始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印度一樣,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珍珠並利用珍珠的民族之一。《海葯本草》稱珍珠為真珠,意指珍珠至純至真的葯效功用。《爾雅》把珠與玉並譽為「西方之美者」。秦昭王則把珠與玉並列為「器飾寶藏」之首。儒家典籍《尚書·禹貢》中記載有「淮夷嬪珠」,說明最遲在公元前2200年的夏禹時代,淮水夷水等地就已經出現了淡水珍珠,並被列為當時必須交納的貢品。
珍珠晶瑩凝重,圓潤多彩,高雅純潔,被譽為「寶石皇後」。國際寶石界還將珍珠列為六月生辰的幸運石,結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紀念石。具有瑰麗色彩和高雅氣質的珍珠,象徵著健康、純潔、富有和幸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
㈨ 為什麼在國外海水珍珠產地會買到國產淡水珍珠
這幾年,陸續有些人把自己在國外海水珍珠產地旅遊時買來的珍珠,去專業檢測機構或人士那裡鑒定,看完發現基本都是國產的淡水珍珠。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明明我在海水珍珠的產地買的項鏈,怎麼就變國產淡水珍珠了呢?
李耿/博士、留德學者(任教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友情提供
㈩ 去印度買金珍珠會不會便宜點
印度不產珍珠,所以不會便宜。但印度孟買是全世界的鑽石加工中心,所以鑽石是比較便宜的,當然啦,要小心別買到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