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為什麼不廢除種姓制度
印度在1947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不可接觸制」。
然而印度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種姓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實這是種姓制度長期存在導致的思想和社會殘留有關。就像中原人不管信不信佛都知道對佛的一些禁忌,雖然一直被教育人死後就沒有意識靈魂感覺了,但總要一塊沒有太大意義的墓地等等,這些習俗和宗教信仰都不是一條法律就能清除掉的。
其次種姓體系與印度社會長期結合後,已經明顯造成高種姓在經濟上、教育等方面的絕對優勢的,就算在法律上給予其平等,但低種姓在經濟、教育等基礎要素的地位實際上與高種姓間始終不是同一起跑線的,這也就造成法律廢除後種姓代表的經濟地位和教育層次的差異仍然存在。就像一個中國人在國外隨地吐痰,行為不文明,外國人就會認為中國人都不講文明,如果人們天天看到低種姓普遍的低文明程度的行為,當然也會把兩者劃上等號。
另外種姓在歷史上是與經濟利益和分工綁定的,某些工作只有某個種姓來做才符合傳統(比如:在印度種姓制度中,洗衣服就不能由宗教上「干凈」的種姓來做),這就相當於行會一樣,如果別人介入其他種姓壟斷的行業,就會被認為或者不符合其身份或者存在侵犯其他種姓利益的可能,而這些都是在社會上不被接受的。這些都增加了印度人突破種姓限制的難度。
當然也要看到,在印度也有很多穆斯林、佛教徒,在他們中間就沒有種姓的太多痕跡,所以可見,宗教對這種制度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所以,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在法律上不再被認可,但在宗教和傳統習俗上仍然存在,種姓制度在印度的客觀存在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B. 為什麼印度到現在還沒有廢除種姓制度
革。命不夠徹底唄,反帝反封建哪兒那麼容易成功,看看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再看看印度,他還差得遠呢。
C.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啥為啥說印度種姓制度不廢除,印度永遠都超越不了中國那印度為啥不廢除求大神解答
種姓制度,就是一種血統論,印度分為五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代表四個等級,婆羅門代表的是祭祀的職位,剎帝利代表軍事和行政的職位,吠舍是沒有特權的一般人通過繳納稅金贍養上面兩個階層的人,首陀羅是高級傭人和工匠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然後達利特是賤民。
這個制度類似中國以前的宗族,區別在於宗族大都是有血緣關系的,也不存在上下階級的區別。強大的宗族控制皇室的情況歷史上也一直有發生。之後,在明朝以前,皇權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瓦解宗族的勢力,完成中央政府集權。隨之而來的就有消藩,去宗族化,強制遷離,科舉制度等等都是為了限制和稀釋宗族的影響。
回到問題,為什麼說種姓制度不廢除,印度永遠超越不了中國。首先,永遠這個有些誇張了,如果有優秀的領導者,可以得到大勢力的支持,那麼其實國家還是能夠得到發展的,詳見三國志的曹操(夏侯氏等等),劉備(荊州黃氏),孫權(江南的周,顧,陸氏)。劉備的蜀國之所以沒有能夠制霸三國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最後入蜀,和當地的宗族關系不好,難以得到支持(帶過去的都是荊州宗族和當地四川的宗族存在矛盾)。其實現在的美國的歷史也是類似的,只不過不是宗族或者種姓,而是利益集團。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歷史上皇帝一直在乾的都是廢除宗族呢?原因很簡單和美國的兩黨制一樣,宗族(利益集團)代表的不是國家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由此就會有難以平衡的矛盾沖突,隨之而來的就是內耗,甚至會威脅政權的安定。新冠肺炎的情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的集權政府行動迅速管控高效,但是美國和歐洲的多黨制政府相對的行動就會滯後,特別是美國應該共和黨代表的利益集團多為中高收入人群,所以優先就選擇了這部分人的利益,滯後的封鎖措施和快速的解封措施來維護這部分人的商業利益。而不是去考慮美國整體人民的利益,缺少大局觀。
最後個問題,為什麼不廢除,這個不是你想廢除就能廢除的,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加上印度政府又是選舉政府,廢除種姓制度需要長期漸進的去勢力化,而選舉政府又不可能長期執政,沒有外部勢力的介入,在政局穩定的情況下,這些利益集團又是和政府內部存在聯系的,想要根除是不可能的。中國的情況是因為千百年來政府都是走集權主義的,所以宗族也好,利益集團也好,只要有必要政府都是有能力和手段連根拔除的。這個也就是我們一直宣傳的體制的優越性。
D. 印度種姓制度已存在幾千年,為何低種姓至今都不想改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是陳勝和吳廣揭竿起義時發出的震撼之問。前209年,秦朝正派了很多的農民去戍守漁陽,但是當時由於他們在路途中經歷了一場大雨,耽誤了行程,很多的人都擔心自己會被問罪。於是陳勝和吳廣就趁機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同時,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貧窮與貴賤根本不是生來就註定的。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低種姓的人不聯合起來一起反抗種姓制度呢?其實歸根結底,種姓制度的強大就在於它不僅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它還給人們灌輸了一種鄙視鏈思想。第三等級的人是不屑於和第四等級的人為伍的,而第四等級的人又不屑於和第五等級的人為伍。甚至低種姓的內部還會存在著鄙視與被鄙視的關系。所以印度永遠都不可能發生像陳勝吳廣聯合勞苦大眾起義的事情。
E. 種姓制度既然阻礙印度的發展,為何不將它徹底廢除呢
印度的「種姓制度」,又稱為「卡斯特體系」,它是存在於印度及其他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一種特殊制度,這些地區包括有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都受到了這一制度的影響。
在古代時期,種姓制度常常是統治者為了達到良好治理社會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在很多時候,他們會利用這一制度的特殊性和理念從精神和思想上去壓迫他們,來促使底層民眾無條件地效忠統治者,效忠於這個國家。
但是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既然都知道種姓制度阻礙了印度的經濟發展,那麼為何不取消它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知道,早在1947年的時候,印度政府就已經正式從法律上宣布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印度人民受到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下,早就已經根深蒂固了,尤其是在對待印度婦女的社會地位和家庭角色方面,一直以來都處於較為卑微的地位。當然了,筆者相信,在未來隨著思想的不斷進步,種姓制度也將得到很大的改變!
F. 印度種姓制度,持續千年的詬病,為何今天依舊沒能廢除
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主要是以統治階層為中心,而劃分出來的以各種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實際上這種制度是印度宗教的產物。我們知道世界上很多宗教,他給人類所灌輸的思想都是生死輪回,包括印度教也是如此。
只要印度人一直懷著這種理念,那麼這種種姓制度將會一直存在。其實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國家在宗教信仰方面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於宗教教育的理解,也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理論。這是時代進步與文明的象徵,但是在印度似乎依然可以看到過去思想的根深蒂固,這也是由於印度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個綜合體現。
G. 印度為何不廢除種姓制度
在法律上,印度早就廢除了「種姓制度」,然並卵,實際上種姓制度仍然存在
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不可接觸制」。為了保證低種姓人和賤民的教育和求職權力,印度還實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僅在議會兩院為他們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中為他們保留高達27%的名額。另外,還給低種姓出生的學生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記錄里不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
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就算在天災時,賤民亦飽受歧視,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
H. 為什麼它們不去廢除印度的種姓制度
沒有印度人口眾多,百分之八十二為印度教徒,其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種姓制度主要存在於印度教中,對伊斯蘭教和錫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絕大部分為農村貧雇農和城市清潔工、苦力等。 種姓制度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開始萌芽。後來在階級分化和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等級化和固定化,逐漸形成嚴格的種姓制度。 種姓是世襲的。幾千年來,種姓制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方面影響很深,種族歧視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廣大農村情況還比較嚴重。 獨立後,印度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消除種姓歧視。首先是制定了有關法律規定。1948年國會通過了廢除種姓制度的議案。後來憲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應規定,保護低級種姓利益。政府還在教育、就業、福利等方面對低級種姓者提供大量幫助。 隨著社會的進步,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在發生變化。如種姓制度中的內部通婚制受到沖擊,如高種姓的女子現在也同低種姓的男子通婚了。人們對職業的看法也有所改變,衡量職業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為基礎,而以金錢、權力為基礎。在城市裡,各種姓人們之間加強了來往與交流。
I. 印度和中國一樣同為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取消種姓制度
中國人應該感謝陳勝吳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讓中國逐漸擺脫了階級束縛。牧野之戰破神權,商鞅變法打破軍隊階級固化,陳勝破君權,隋文帝直接把文官階級給搞了,武則天把軍事貴族給幹掉了,五代十國把世家幹掉了,教員領導革命,民不怕官,一環扣一環。
中國經歷過從貴族地主階級(春秋) 到士族地主階級(晉) 到庶族地主階級(宋) 到人民當家做主(土地革命) 掌權的過程。每一次大的轉換之間都經歷過一次大混戰,和一次甚至多次的漢族與外來民族的抗爭。
還有就是中國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大家長得都差不多,靠膚色啥的根本沒辦法區分。大家都是漢族,誰比誰高貴。
元朝倒是實行過類種姓制度,靠的是武力強征,結果不到百年就被趕跑。階層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即使在小孩子的世界裡,鄰居胖虎比我大,我打不贏他,我就得聽他的。即使階層固化,一有機會,總有人向上。而印度,不管被誰征服,低種姓就是低種姓,永遠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