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印度,種姓制度可以有多可怕
種姓制度中,第一是婆羅門,享有很大政治權利;第二是剎帝利,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第三是吠舍,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一般認為是中產階級的階層;接著是首陀羅,沒有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護的權利,只能從事低賤的職業,還有賤民階級算是地位最低的人了,在高種姓階級眼裡,賤民估計不被算為人。
達利特「賤民」們一般都是干著清理廁所,掃大街等社會階層最低的工作。除此之外,達利特是不能觸碰比自己等級高的人,否則高種姓人會覺得「自己的靈魂被玷污了,要用恆河水不斷清洗自己才行」。
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廢除種姓制度的情況下,種姓制度思想的殘留依然影響著印度人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首陀羅被吠舍歧視,低種姓=低道德會成為普遍觀念。首陀羅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懶,同情首陀羅以至義務幫助他們或結婚就是雜種姓或聖母,而婆羅門能力以外的資產等於零。
首陀羅不管遭遇了什麼,高種姓會覺得是因為懶,不能給福利養懶人。天真的吠舍有時會認為自己靠近高種姓會受到神的庇護很安全,然而婆羅門和剎帝利一紙文書就能把充滿優越感的高級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羅。
印度毛派首陀羅造反,吠舍被共產,婆羅門和剎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的外國人天生自帶剎帝利身份。
婚姻上,種姓制度規定,男方不可以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方,但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種姓。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嫁妝日益成為女方家族通過嫁女提高自身地位的、「賄賂」男方家庭的一項手段,而嫁妝也從原先的自願,變成了一種義務,而且金額越來越高。
低種姓女子嫁個高種姓男子,男子的種姓階級是不變的,但是高種姓女子嫁給低種姓男子,女子的種姓階級會被降低和男子相同,這更加助長了低種姓女子會成為高中姓男子的「玩物」,在印度多數女性的地址和安全是沒有人任何保障的。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㈡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嚴格低種姓對高種姓有什麼規矩
印度法律上雖已廢除種姓制度,可現今印度國內種姓問題依舊嚴重,成為阻礙印度發展毒瘤。
從喝水一事看出,低種姓人是不允許觸碰高種姓的一切,高種姓人不屑於同低種姓人為伍。
針對高種姓犯罪會如何:
2012年印度黑公交事件,6位低種姓人強奸高種姓女子,引起印度國內軒然大波,辦事低下印度警察快速破案,隨後幾人都得到應有代價。
涉及對高種姓犯罪,印度警方破案效率也會增加,這要低種姓人不敢隨意對高種姓犯罪。
印度印度種姓之間都有各自生活區域,很少跨區域活動,基本上不可能有接觸,這樣有效減小低種姓對高種姓犯罪。
㈢ 在印度嚴格的種姓制度下,低種姓的人如果侵犯高種姓會怎麼樣
印度的文化來源於古印度,在古印度的制度下將人的等級劃分為四種,各個等級之間的關系非常嚴謹,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逾越,否則將受到嚴重的懲罰,據古典記載,古印度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神權是大於王權,所以古印度的等級劃分就是這樣延伸出來的。
總的來說,在印度是不可能存在低種姓侵犯高種姓的,高種姓由於身邊常年帶有保鏢之類的護衛,想侵犯也不太現實。盡管現如今改觀了許多,但是那種刻在骨子裡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確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消除的。
㈣ 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何一直存在有何可怕之處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和印度的宗教有關,只要是印度教存在一天,種姓制度就不太可能被取消。種姓制度相當可怕,它規定了人的階級等級。如果單單談階級,似乎並沒有那麼可怕,哪個國家沒有階級呢。但是他們之間的那種歧視就相當惡心了。最高等級的婆羅門是最尊貴的,而第五種姓,被他們稱為賤民的達利特,甚至被視為不可接觸者。種姓制度最可怕的就在這,他們規定了人的三六九等,並把歧視當做理所當然。
最悲慘的莫過於達利特,達利特被視為不可接觸者,是賤民。高種姓的人不能接觸他們。所以,這些人的生活極為痛苦,他們會被高種姓的人欺壓,而且還不能反抗。賤民的子女是可以被人隨意欺凌的,可以用各種方式欺凌,而欺壓他們的高種姓,就是因為自己的種姓高等,就可以免受懲罰。
㈤ 如果印度自古以來沒有種姓制度,會是怎麼樣
如果印度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而中國沒有,今日的印度就是現在的中國!
㈥ 印度和中國相比有什麼優勢種姓制度是好還是壞
中國現今文化的最大優勢是中國是一體的。部分富起來的人還記得富起來之前是什麼樣子,比如很多老廣發家後總想為家鄉做點兒什麼,認為這應該而且以此為榮。國家的扶貧和向西部的財政轉移支付基本沒什麼反對聲音。不得不說,這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最好的遺產,也切合了傳統儒家的天下大同思想。這就是文明的優勢。
從這點考慮,我們和大印度的關系不可能好起來,天生犯沖的兩種深層價值觀。大印度的上層優越在我們看來是天生的傻子,大印度底層我們最想送一句王侯將相。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種姓制度一定程度上對印度的發展很有幫助,但長遠來看,這個幫助並不大。倘若印度人民通過這個制度發展起來了,以極快的速度成為發達國家,那此時,印度社會普遍矛盾由吃不飽穿不暖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他們渴望自由平等,反對階級固化,種姓制度的弊端暴露無遺,又不知道會掀起什麼運動什麼血雨腥風。如果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願意到印度當資本家還是到中國當企業家?
穩定性確實是種姓制度的優勢,但種姓制度不是優勢。種姓制度是印度的特色,即是劣勢也是優勢。他的優勢絕對是緩和了社會的矛盾,而非激化社會矛盾。印度也有印度夢,時不時蹦出一個低種姓翻身做主人。而且大多數低種姓因為常年的馴化,適應這種身份,使得國家不會因為種姓問題發生暴亂。
種姓制度就可以讓人感覺麻痹,沒有訴求,不會感到難過,痛苦,也就不會對社會不滿。大家安安分分過日子,統治階級治理起來容易很多啊!我們國家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太清醒了,就不好混日子,積極追求上進!政府的治理智慧就要求很高很高!一般人根本做不到!我們才能更好的發展。你說的很對啊!
㈦ 印度的」種姓制度「廢除已經廢除了嗎
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十九世紀後部分西方學者提出,在歷史上古老的印度人種衰亡之後,新起的高加索人種雅利安人的一部分入侵者們經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帶,征服了南部印度的住民達羅毗荼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在尼泊爾,婆羅門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授予當地人較高種姓,大部分土邦國王(maharaja)也成了剎帝利。當地主體民族卡斯人沒固定信仰,所以婆羅門經常授予整個村落的人以高種姓。在尼泊爾種姓較少而且高種姓較多。
(7)印度未有種姓制度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種姓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1、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2、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3、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4、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㈧ 印度取消種姓制度後會發生什麼事
印度已經從官方立場上取消了種姓制度,但印度人中根深蒂固的觀點仍然存在,在封閉的地區仍然按種姓劃分。印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