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扁豆是什麼樣子,有沒有人能發個圖片給開。
扁豆是豆科、扁豆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全株幾無毛,莖長可達6米,淡紫色。羽狀復葉;托葉基著,葉片披針形;小托葉線形,小葉寬三角狀卵形,寬與長相等,側生小葉兩邊不等大,偏斜,總狀花序直立,花序軸粗壯,小苞片近圓形。
花簇生於每一節上;花萼鍾狀,花冠白色或紫色,旗瓣圓形,翼瓣寬倒卵形,具截平的耳,龍骨瓣呈直角彎曲,基部漸狹成瓣柄;子房線形,無毛,花柱比子房長。
莢果長圓狀鐮形,扁平,種子扁平,長橢圓形,在白花品種中為白色,在紫花品種中為紫黑色,種臍線形,4-12月開花。
(1)印度扁豆哪裡能買到擴展閱讀
扁豆花有紅白兩種,豆莢有綠白、淺綠、粉紅或紫紅等色。嫩莢作蔬食,白花和白色種子入葯,有消暑除濕,健脾止瀉之效。
扁豆原產印度,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如非洲、印度次大陸與印尼等,中國南北均有種植。生長在路邊、房前屋後、溝邊等。
❷ 中華醫葯長壽粥中的扁豆是什麼扁豆哪裡買得到
是白扁豆!各中葯店都可以買到,不過葯店買到的大部分都是去殼炒制過的。如想買鮮扁豆可以在網上(如淘寶)或糧食市場購買!
❸ 在哪裡能買到白扁豆
大賣場肯定有,或者賣紅棗、桂圓和各種米的地方肯定也有。
❹ 菜場上買的豆有幾種
食用豆類(food legumes)
以收獲籽粒供食用的豆類作物的統稱。均屬豆科蝶形花亞科,多為一年生或越年生。大豆和花生習慣上不包括在食用豆類之中。中國主要有蠶豆、豌豆、綠豆、小豆、豇豆和普通菜豆等。栽培種類因用途不同而異。
食用豆類作物均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固氮,使其在各種輪作制度中佔有重要地位。其根瘤菌分為三個互接種族,即:
豌豆族Rhizobium leguminosarum,共生作物有豌豆,蠶豆,小扁;
豇豆族R.spp.,共生作物有豇豆,綠豆,小豆,木豆,鷹嘴豆,利馬豆,四棱豆和刀豆;
菜豆族R.phaseoli,共生作物有普通菜豆,多花菜豆。
從植株生長習性劃分為直立、半蔓生、蔓生和攀緣四種。葉羽狀,三出或掌狀復葉;初生葉一般兩片,均為單葉,有限或無限花序;多為自花授粉,少數豆類作物如蠶豆,多花菜豆為常異花授粉。每莢含種子多粒,種子由胚、兩片子葉和種皮組成,無胚乳。發芽時由子葉供應養分。種臍一般明顯,有色或無色,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種皮有多種顏色和花紋與花斑,籽粒形狀多種多樣。
發芽時,下胚軸延長的豆類,子葉出土,如綠豆、豇豆,普通菜豆,利馬豆;下胚軸不延長的豆類,如蠶豆、豌豆、小豆、多花菜豆、飯豆、小扁豆、木豆、鷹嘴豆等。
子葉不出土,對光周期反應分為三類,屬於短日性的有綠豆、小豆、豇豆、木豆、飯豆等;屬於中日性的有多花菜豆;屬於長生的有蠶豆、豌豆、小扁豆、鷹嘴豆;普通菜豆和利馬豆屬於短日性或中日性。
食用豆類籽粒和莖葉蛋白質含量均比禾笨科作物高,多為全價蛋白質,籽粒蛋白質含量一般為20-30%,四棱豆為36%左右。許多食用豆類生育期短,可作為補種作物。
http://www.chinake.com/article/396/397/2007/2007031293744.html
http://baby.sina.com.cn/doujiao/index.shtml
豆類蔬菜
大豆:原產中國雲貴高原一帶。別名甚多,依種皮顏色分別稱為黃豆、青豆、黑豆;種皮黑色、子葉青色的稱黑皮青豆或青仁烏豆;摘鮮豆莢以嫩豆粒作蔬菜用的稱毛豆。大豆的小粒類型,褐色的在中國南方稱泥豆、馬料豆,在東北稱秣食豆;黑色的稱小黑豆。(一說最早種植大豆的人是「山戎」。古時大豆稱「戎菽」。)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與亞洲西部,漢代從西域大宛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刀豆,以嫩豆類或嫩豆粒食用的種類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明朝時傳入我國。
扁豆:原產印度尼西亞,大約在魏晉時傳入。
http://blog.cnhubei.com/usera9/82520/200782111481.html
❺ 哪裡能買到,扁豆
超市 菜場 淘寶 都可以啊
❻ 扁豆的原產地是哪裡
白扁豆,一種農作物,可曬干,炒後可食用。原產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約在漢晉間引入我國。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曬干,取出種子,再曬干。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表面淡莧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❼ 哪裡能買到白扁豆
中葯店有賣的,或者到淘寶買,還便宜。
❽ 這是什麼豆子
白扁豆,白扁豆拉丁學名:Dolicho LablabL.,是一種農作物,頂端短尖或漸尖,兩面沿葉脈處有白色短柔毛。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曬干,取出種子,再曬干,炒後可食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有健脾化濕,利尿消腫,清肝明目等功效。一年生纏繞草本,扁豆原產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約在漢晉間引入我國。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表面淡莧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❾ 中醫裡面的白扁豆是哪種啊
首頁中葯材中葯材全部導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白扁豆
目錄
「白扁豆」在《中國葯典》
「白扁豆」在《中華本草》
《中國葯典》:白扁豆
【拼音名】BáiBiǎnDòu
【英文名】SEMENLABLABALBUM
【別名】火鐮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
【來源】本品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lablabL.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曬干,取出種子,再曬干。
【性狀】本品呈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8~13mm,寬6~9mm,厚約7m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眉狀種阜。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白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鑒別】本品橫切面:表皮為1列柵狀細胞,種臍處2列,光輝帶明顯。支柱細胞1列,呈啞鈴狀,種臍部位為3~5列。其下為10列薄壁細胞,內側細胞呈頹廢狀。子葉細胞含眾多澱粉粒。種臍部位柵狀細胞的外側有種阜,內側有管胞島,橢圓形,細胞壁網狀增厚,其兩側為星狀組織,細胞星芒狀,有大形的細胞間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炮製】白扁豆: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炒白扁豆:取凈白扁豆,炒至微黃色,用時搗碎。
扁豆仁:取凈白扁豆,置沸水中煮至皮微鼓起和松軟,撈出,倒入涼水,搓去皮,曬干,搗碎用;或炒黃用。(皮曬干即為扁豆皮)
【性味】甘,微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
炒扁豆:健脾化濕。用於脾虛泄瀉,白帶過多。
【用法用量】9~15g。
【摘錄】《中國葯典》
《中華本草》:白扁豆
【拼音名】BáiBiǎnDòu
【別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籬豆、蛾眉豆、羊眼豆、涼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樹豆、藤豆、火鐮扁豆、眉豆
【來源】葯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成熟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olichoslablabL.
採收和儲藏:秋季種子成熟時,摘取莢果,剝出種子,曬干,揀凈雜質。
【原形態】扁豆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長達6m。莖常呈淡紫色或淡綠色,無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復葉;葉柄長4-14cm;托葉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被白色柔毛;頂生小葉柄長1.5-3.5cm,兩側小葉柄較短,長2-3mm,均被白色柔毛;頂生小葉寬三角狀卵形,長5-10cm,寬約與長相等,先端尖,基部廣楔形或截形,全線,兩面均被短柔毛,沿葉脈處較多,基出3主脈,側卧羽狀;側生小葉斜卵形,兩邊不均等。總狀花序腋生,長15-25cm,直立,花序軸較粗壯;2-4花或多花叢生於花序軸的節上,小苞片舌狀,2枚,早落;花萼寬鍾狀,先端5齒,上部2齒幾乎完全合生,其餘3齒近相等,邊緣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長約2cm,旗瓣廣橢圓形,先端向內微凹,翼瓣斜橢圓形,近基部處一側有耳狀突起,龍骨瓣舟狀,彎曲幾成直角;雄蕊10,1枚單生,其餘9枚的花絲部分連合成管狀,將雌蕊包被;子房線形,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柱頭頭狀。莢果鐮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扁平,長5-8cm,寬1-3cm,先端較寬,頂上具一向下彎曲的喙,邊緣粗糙。種子2-5顆,扁橢圓形,白色、紅褐色或近黑色,長8-13mm,寬6-9mm,厚4-7mm,種臍與種脊長而隆起,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於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0.8-1.3cm,寬6-9mm,厚約7m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稍有光澤,有的可見棕褐色斑點,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長7-10mm,剝去後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片,肥厚,黃白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以粒大、飽滿、色白者為佳。
【性味】甘淡;微溫;平
【歸經】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化濕,消暑。主脾虛生濕,食少便溏,白帶過多,暑濕吐瀉,煩渴胸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生品搗研水絞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臨床應用】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糖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炒扁豆健脾化濕。用於脾虛泄瀉,白帶過多。
就是那種扁扁的,白色的豆角。僅供參考。
❿ 白扁豆是什麼
白扁豆的性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利尿、消腫、健脾胃、祛濕、生津止渴、安胎、清肝明目、降血糖等作用。可以治療:赤白帶下、小兒疳積、脾虛嘔逆、暑濕吐瀉等症狀。白扁豆搭配小米可以有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的功效。白扁豆一定要煮熟才可以吃,因為扁豆本身就含有一些毒性,如果還沒有煮熟就吃,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導致惡心嘔吐的症狀,嚴重還會出現四肢抽搐。
一種農作物,可曬干,炒後可食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有健脾化濕,利尿消腫,清肝明目等功效。白扁豆,別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拉丁文名Dolicho ,lablabL.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種子,一年生纏繞草本。扁豆原產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約在漢晉間引入我國。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曬干,取出種子,再曬干。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表面淡莧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白扁豆,營養價值較高,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莖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鮮嫩可口。據中國科學院衛生研究所編的《食物成分表》:每百克白扁豆含蛋白質2.8克,脂肪O.2克,糖5.4克,熱量35千卡,粗纖維1.4克,鈣116毫克,鐵1.5毫克,胡蘿卜素O.32毫克,硫胺酸O.05毫克,核黃酸O.07毫克,尼克酸O.7毫克,抗壞血酸13毫克。白扁豆作為滋補佳品,夏暑又是一種清涼飲料。
葯用價值
關於白扁豆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南朝齊梁間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明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說:「取硬殼白扁豆,連皮炒熟,入葯」,「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衛生部葯典委員會編的《中國葯典》也說: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濕。用於脾胃虛弱、暑濕泄瀉、白帶」。總之,白扁豆一身是寶,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葯。其性味甘微濕,入脾胃二經,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濕內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又能解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