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國是那個國家
印度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____ _______;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1]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1]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1]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1] 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1]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1
㈡ 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被評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是哪些國家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大文明古國,是廣泛流傳於中國國內的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國際上對此尚有爭議。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一、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
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二、古印度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原來說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據最新的水下新發現推斷,印度的文明史可能會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這很可能超過埃及。歷史上的印度飽受外來勢力的侵擾,而且絕大多數侵略者往往是進去了就不想走。
比如16世紀末,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荷蘭、葡萄牙、法國、英國都入侵過這個國家。最後是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打敗了法國人,獨佔印度達190年之久。盡管印度遭受過無數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但印度的文化始終有一條綿綿不斷的主線--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
印度內部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現出傳統與現代、貧窮與富有、宗教與世俗、落後與先進的巨大反差。
三、古埃及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四、中國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2)世界上哪個國家叫印度擴展閱讀:
文明成就:
一、四大文明古國兩河文明
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兩河城邦文明(6500年前~6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文字——蘇美爾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城市——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年~1萬年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8000年~1萬年前)。
世界最早的冶煉實踐——兩河流域城邦金銀礦石冶煉實驗(7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青銅冶煉技術——兩河流域城邦青銅冶煉術(6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鐵器文明——赫梯文明(35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歷法——蘇美爾人太陰(月)歷(具體時間不詳,早於埃及太陽歷;有說法認為其有5000年歷史)。
世界最早的系統宗教——猶太教(4000年前,與印度教並列)。
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
世界最早的統一王朝/帝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數學——古埃及數學(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幾何——古埃及幾何(5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專用書寫工具——蘆葦筆、莎草紙(5000年前)
三、四大文明古國古印度
印度數字。
世界最早的三角函數——出自《太陽悉檀多》(公元1世紀成品)。
世界最早的日心說——出自《阿利耶毗陀論》(公元499年成品)。
世界最早的系統宗教——印度教(4000年前,與猶太教並列)。
四、四大文明古國中國
世界最早的銅冶煉技術——陝西西安姜寨遺址冶煉黃銅(6700年前;4675±135B.C.)。
世界最早的農業——江西萬年縣萬年仙人洞遺址馴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萬年前)。
世界最早的造船技術——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獨木舟(8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釀酒技術——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果酒沉澱物(9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樂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骨笛(9000~86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哲學著作——老子《道德經》(2500年前)。
世界最早的軍事學著作——孫武《孫子兵法》(2500年前)。
㈢ 印尼和印度是不是一個國家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不一樣的國家,印度在南亞大陸,是南亞最大的國家,是個臨海的內陸國家,人口以印度族和孟加拉族為主。而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別名:因德坭坹,為東南亞國家之一,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
㈣ 古印度現在是哪個國家
古印度,主要是指印度文化,影響到的區域。
大約相當於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孟加拉國,以及阿富汗、緬甸、伊朗、中國西藏的部分區域。
㈤ 國名是5個字的國家有哪些
印度尼西亞、哈薩克、土庫曼、列支敦斯登、赤道幾內亞等。
1、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
2、哈薩克
哈薩克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簡稱哈薩克 (Kazakhstan, Қазақстан),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3、土庫曼
土庫曼(土庫曼語:Түркменистан)是一個中亞國家,位於伊朗以北,東南面和阿富汗接壤、東北面與烏茲別克為鄰、西北面是哈薩克,西鄰裏海,是一個內陸國家。因地處地中海地震帶上,所以時常受地震威脅。
4、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公國(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簡稱「列支敦斯登」,是歐洲中部的內陸袖珍國家,處於瑞士與奧地利兩國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全國只有西側約三分之一的面積位在平坦的河谷里,其餘地區大都屬於山地。
5、赤道幾內亞
赤道幾內亞(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於非洲中西部,西臨大西洋,北鄰喀麥隆,東、南與加彭接壤。由大陸上的木尼河地區和幾內亞灣內的比奧科、安諾本、科里斯科等島嶼組成。
㈥ 印度是個怎樣的國家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印度,全名印度共和國。首都新德里,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鐵路、航空樞紐,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主要城市有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海得拉巴等。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七,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4億,僅次於中國,人口世界第二大國,主要民族有 印度斯坦族、馬拉地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等 ,其中印度斯坦族 ,佔印度總人口的46.3%。印度大約有兩千多種語言,為了方便交流發展,確定其中的19種語言為官方語言。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自北向南分為:恆河平原、印度沙漠、馬爾瓦高原、溫迪亞山脈、德干高原及海外群島,地緣廣闊,資源豐富。印度大部分屬於熱地季風性氣候,加上喜馬拉雅山阻擋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北上,降雨豐沛,每年6月至10月是雨季。印度北部的乞拉朋齊被稱為世界的“雨極”,最大降雨量為26461.2毫米,什麼概念呢,大家自己想像一下。印度的國樹為菩提樹 ;國鳥為藍孔雀;國花為荷花。
㈦ 印度人口眾多居世界第幾位是什麼面積最大的國家。
題文
人口總數居世界第二、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國
D.緬甸
答案
B
考點梳理
據專家權威分析,試題「人口總數居世界第二、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是[]A.巴基斯坦B.印度C...」主要考查你對印度等考點的理解。關於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
因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點。
印度
考點名稱:印度
印度: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七,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主要地理信息: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處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2.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德干高原佔印度半島的大部分;
3.河流:恆河—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4.氣候: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的影響,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5.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東北風,雨季盛行西南風(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
月份 風向 對降水的影響
一月 東北風(陸地→海洋)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風(海洋→陸地) 多,雨季
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記清兩種季風的對比: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盛 來得晚、退得早、風力不足
6.印度的農業: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棉花和黃麻。「綠色革命」是為了解決印度的糧食問題。
7.印度的工業: 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 ,班加羅爾—印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印度政區圖:
㈧ 印度和印尼是兩個國家嗎兩個全稱是什麼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從來就是兩個國家,在15世紀以前印度的文化對印度尼西亞影響很大,印度尼西亞名字是歐洲殖民者起的。
印度全稱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面積2974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083千米。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8)世界上哪個國家叫印度擴展閱讀: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尼前身為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1963年收復了被荷蘭侵佔的西伊里安。
印尼人口近2.64億(2017年) ,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㈨ 這是哪個國家
印度
(印度共和國)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1]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1]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1],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雖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日益重要。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1]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㈩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