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尼西亞的海馬怎麼樣

印度尼西亞的海馬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16 19:52:03

Ⅰ 海馬是胎生還是卵生

卵生。

雄海馬的腹部、正前方或側面長有育子囊。交配期間,雌海馬把卵子釋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負責給這些卵子受精。雄海馬會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們發育成形,才把它們釋放到海水裡。

海馬並不是雌雄同體,海馬只是雄性孵化。每年的5月-8月是海馬的繁殖期,這期間海馬媽媽把卵產在海馬爸爸腹部的育兒袋中,卵經過50-60天,幼魚就會從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生出,所以說是海馬爸爸負責育兒,雖然爸爸不是真的生小孩,但是孵化還是需要爸爸來完成。爸爸的育兒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還是來源於媽媽。

(1)印度尼西亞的海馬怎麼樣擴展閱讀

生存狀況和貿易

截至到2013年,市面上的海馬基本還是是野生的,人工飼養難度高,海馬對陽光,溫度,飼料的要求非常高。

截至到2013年,還未出現能大規模人工飼養成功的案例。中國各產地相關單位正極力推動海馬養殖。 由於是野生資源,人工飼養難度高,再加上海馬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場對海馬的價值認可逐漸升高。所以,海馬的市場價格逐步上揚。以具有銷售資格的相關葯店2013年價格為參照,每克價格根據品種、單只重量的不同價格在30-50元/每克不等。

海馬是中國二級保護動物,根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只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企業或個人才能合法收購與銷售。如須對海馬進行加工處理,須獲得國家葯准字批文才能生產。

全球大約有105個國家的海域中有海馬,其中有69個國家進行海馬貿易。海馬貿易在亞洲尤甚,僅在2000年,亞洲進行的海馬貿易就達70噸,而此前五年的貿易總量才40噸。世界最大的活海馬出口國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巴西。美國和西歐是最大的活海馬進口者,以滿足當地水族觀賞業的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馬

Ⅱ 海馬的種類有哪些

1.克氏海馬HippocampuskelloggiJordan&Snyder--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魚綱Pisces,幅鰭亞綱Actinopterygii,海龍目Syngnath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

海棲魚類。海馬中以此種體形最大,體長30~33厘米。側扁,腹部頗凸出。背鰭18~19;臀鰭4;胸鰭18。體環11+39~40。軀幹部骨環呈七棱形,尾部骨環呈四棱形,尾端捲曲。除頭部及腹側棱棘較發達外,體上各棱棘均短鈍,呈瘤狀。頭冠低小,尖端具5個短小棘,略向後方彎曲。吻細長,呈管狀;吻長稍大於眶後頭部長度,約等於眼後緣頸背第一棘長。眼較大,側上位。眼間隔小於眼徑,微隆起。鼻孔很小,每側兩個,相距甚近,位於眼前方。口小,位於吻端;張開時,略呈半圓形。無牙。鰓蓋凸出,無放射狀嵴紋。鰓孔小,位於頭側之背後方。緊靠於頸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頸部背方中央嵴紋較銳,具2突起狀棘;具頰下棘;胸鰭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鈍粗強的棘。肛門位於軀干第十一骨環的腹側下方。體無鱗,完全為骨質環所包。體上各環棱棘均不發達,呈短鈍瘤狀;唯腹側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鰭長,較發達,有18~19鰭條,位於軀干最後2骨環及尾部最前2骨環背方。臀鰭短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略呈扇形,側位。無腹鰭及尾鰭。各鰭無棘,鰭條不分枝。體淡黃褐色,體側具不甚規則或呈囊紋狀的白色斑點及線紋。

2.刺海馬HippocampushistrixKaup--海龍科Syngnathidae

體形較大,體長20~24厘米。背鰭18;臀鰭4;胸鰭18。體環11+35~36。頭冠不高,尖端具4~5細而尖銳的小棘。吻細長,呈管狀;吻長大於或等於眶後之頭長。體上各骨環接結處及頭部的小棘特別發達,僅後部尾環的小棘不甚明顯。這是刺海馬有別於其他種類的特徵。體為淡黃褐色,背鰭近尖端具一縱列斑點,臀、胸鰭淡色,體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於我國廣東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鮮、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非和紅海。

3.大海馬HippocampuskudaBleeker--海龍科Syngnathidae

體形亦較大,體長20~24厘米。背鰭17;臀鰭4;胸鰭16。體環11+35~36。頭冠較低,頂端具5個短鈍粗棘。吻呈管狀,吻長恰等於眶後頭長。頭部及體環與尾環上的小棘均不甚明顯。體呈黑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黑色斑點且獼散有細小的銀白色斑點,背鰭有黑色縱列斑紋,臀、胸鰭淡色。

4.三斑海馬HippocampustrimaculatusLeach--海龍科Syngnathidae

體形較大,體長10~18厘米;背魯鰭20~21;臀鰭4;胸鰭17~18。體環11+40~41。頭冠短小,頂端具5個短小突棘。吻管較短,不及頭長的1/2。體節1、4、7、11骨環,尾節1、5、9、13、17骨環,背方接結呈隆起狀嵴,背側方棘亦較其他種類為大。體黃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狀褐色斑紋,體側背方第1、4、7節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馬與其他種類的明顯特徵。

分布於我國東海與南海、福建與廣東沿海(包括海南島)均有出產;此外還分布於東非、新加坡及東印度群島的沿海。

5.小海馬HippocampusjaponicumKaup.

體形很小,略側扁。頭部小刺及體環上棱棘發達。體冠較小,有不突出的鈍棘。吻短口小。鰓蓋突出而光滑,鰓孔小,位於鰓蓋後方。體暗褐色,有時可隨環境而變化。

Ⅲ 海馬是由爸爸的肚裡出世的,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海馬特殊的生殖方式亦引人注目,是由母海馬透過產卵管將卵產在雄海馬腹中之育兒囊(孵卵囊),經2到3周的懷卵期,再由雄海馬孵出小海馬 。在此期間海馬群會向較淺的海域移動,尋找較合適的生產環境,其生存水深約 10-30米之間。普通交配及生產溫度約於 26至 29 ℃(亦有些例外)。剛出生的小海馬數量可達千隻以上,體長約0.6-1厘米左右,其體長與種雄海馬體長有密切的關系。幼兒是卵胎生的。

飼養

海馬是靠鰓蓋和吻的伸張活動吞食食物,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的種類和鮮度有一定選擇性。海馬的覓食視距僅為1m左右,所以餌料要投在經常群集處。自然海區海馬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主要有橈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體、蝦類的幼體及成體、螢蝦、糠蝦和鉤蝦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攝食糠蝦和櫻蝦效果最好,其次為橈足類和端足類。淡水枝角類等也可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其在海水中迅速死亡而污染水質。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范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海馬的日攝食量約占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飢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飢時間可達4至132天。

Ⅳ 怎樣的海馬好

海馬的種類:
1.克氏海馬--脊椎動物門,魚綱,幅鰭亞綱,海龍目,海龍科。海棲魚類。體形最大
2.刺海馬--海龍科,體形較大,體長20~24厘米。分布於我國廣東沿海及福建、日本、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非和紅海。
3.大海馬--海龍科,體形亦較大,體長20~24厘米。
4.三斑海馬 --海龍科,體形較大,體長10~18厘米;分布於我海南島出產;此外還分布於東非、新加坡及東印度群島的沿海。
5.小海馬--體形很小,略側扁。

Ⅳ 海馬和海龍的葯用價值有什麼不同

海馬因為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隸屬海龍目海龍科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與軀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個骨頭環組成,一般體長10cm左右,尾部細長,具四棱,常呈捲曲狀,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雄性海馬腹面有一個育兒囊,卵產於其內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目前人工養殖海馬已獲得成功。 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葯,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葯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更為有效。海馬除了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合成葯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葯,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葯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更為有效,有「北方人參,南方海馬」之說。海馬除了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合成葯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服用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1.將海馬烘乾研成粉末,用純正的米酒浸泡一個月,每晚臨睡前飲一小杯。2.配以當歸、北芪、黨參、淮山、紅棗、杞子等中葯和雞肉燉湯,當作家常滋補品食用。3.每次用一個豬腎,從中間將其剖開,夾住1-2隻海馬,盛在一個瓷盅中隔水清燉,晚上臨睡前食用,因此海馬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很大,據介紹,僅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地區以及新加坡每年銷售的海馬就達1600萬只左右。

海馬含氨基酸及蛋白質、脂肪酸、甾體和無機元素。三斑海馬含硬脂酸、膽固醇、膽固二醇等。線紋海馬和刺海馬尚含乙醯膽鹼脂酶、膽鹼脂酶、蛋白酶。

海龍:別名:楊枝魚、錢串子

海龍分布於我國沿海,印度尼西亞,非洲東部各海中。本品為少常用中葯,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列於介部。今市售品的原動物有刁海龍、擬海龍、及尖海龍等三種。

主產於廣東陽江、惠陽、寶安、海豐,遼寧旅大、庄河等地,銷全國各地,以浙江、江蘇銷量最大。此外山東、福建、台灣、澎湖群島等沿海地帶亦有產。

含多種胱氨酸、蛋白質、脂肪酸、甾體及多種無機元素。尖海龍還含有膽甾醇、膽甾烯-4-酮-3(Cholest-4-en-3-one)。

性味功用與海馬相同,惟力量較強

Ⅵ 關於侏儒海馬有哪些介紹

侏儒海馬是國家地理2009年十大新物種之一,是科學家在紅海和印度尼西亞的珊瑚礁中發現的,共5種新海馬物種。所有這些被打上侏儒標簽的海馬身長均不足0.025米,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小脊椎動物之一。

根據媒體報道,科學家在紅海和印度尼西亞的珊瑚礁中發現了5種新海馬物種,所有這些被打上侏儒標簽的海馬身長均不足0.00025米,是已知體型最小脊椎動物之一;其中一隻被命名為「瓦里島侏儒海馬」。這些生活隱秘的海馬之所以能夠被發現,還要感謝水下攝影師和潛水員敏銳的眼睛。

據悉,這些侏儒海馬是5年來發現的第一批新海馬物種,其中的「瓦里島海馬」以印尼蘇拉威西中部一座島嶼的名字命名。除了這座島嶼,人們尚未在其他任何地方發現瓦里島海馬的蹤影。

Ⅶ 世界各地的海洋中,那裏海馬比較多地中海印度洋具體說說那些國家

海馬對生存環境的水質要求並不苛刻,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而形成珊瑚礁的生物-珊瑚蟲主要生活在溫暖廣闊的淺海環境中,以太平洋中部海區最多,印度洋和大西洋相對較少。於是我們可以判斷: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以及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國附近的淺海珊瑚礁區生活的海馬數量應該比較多,比如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大堡礁,馬來群島等地。

Ⅷ 海馬是什麼動物

海馬屬是屬於海龍科的一類輻鰭魚。它是一種小型海洋生物,身長5-15厘米。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在希臘神話中,海馬被視作為海神的坐騎。

海馬種類並不多,大約有三十二種,中國海域有八種。分別產於北緯30度與南緯30度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沿岸淺水海域。地理范圍雖廣,但他們只是疏落而狹長地分布於沿岸水域,大多數品種主要在大西洋西部和西太平洋地區出沒。

(8)印度尼西亞的海馬怎麼樣擴展閱讀:

海馬棲息環境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龍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馬和海龍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Ⅸ 海馬的種類有哪些

海馬的種類有哪些?

海馬的種類有54種,今天挑出了其中最受歡迎的10種,希望你喜歡他們!

NO.1管海馬

分布:日本、印度洋、新加坡、菲律賓、夏威夷群島、澳洲及非洲東部、台灣、香港以及渤海、東海、南海等海域。

大小:最大長18cm

棲息地:沿海海灣,海港,潟湖,養魚的圍欄和淺水區的海草床

生活習性:身體纖細,側扁,被骨環包裹,體色多變,從黃色,褐色,黑色,甚至橘紅色都有,但通常都是深背景色上帶有淺色的斑點和雜亂的圖案。常成對或鬆散的聚成一群在棲息地附近活動,尾部纏繞海草、珊瑚或石塊上。

NO.2刺海馬

分布:括日本、新加坡、紅海、台灣島以及中國東海

大小:最長達15cm

棲息地:安靜水域和淺水區的海灣,潟湖海草床

生活習性:長長的吻,身體上有尖刺狀的棘,典型特徵是吻上有白色的帶狀圖案,體色多變化,通常為黃色和淡綠色

NO.3條紋海馬

分布:中西太平洋的澳洲東北部海域

大小:最長達8cm

棲息地:棲息在20-69米的海草床

生活習性:外表像斑馬一樣黑白分明,條紋海馬的背鰭鰭條共17條,尾環38-39個,骨冠呈錐形。

NO.4膨腹海馬

分布:於西南太平洋區的澳洲及紐西蘭海域

大小:最長達35cm

棲息地:棲息在礁石區,港口和避風的沿海海灣

生活習性:特徵是肚子圓鼓,環12至13個,背鰭鰭條27-28枚;胸鰭鰭條15-17枚;無尾鰭,具有突出的圓形眼棘。體灰白色,在頭部與軀幹上有深色的斑點與污點;尾部有交互的深色與淡色的條紋;雄魚有的黑色斑塊比雌性多。

NO.5虎尾海馬

分布:分布於東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活動記錄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和印度(安達曼群島)海域

大小:體長可達18.7cm

棲息地:棲息在珊瑚礁上

生活習性:最常見的樣子是尾巴黃色和黑色交替。這些海馬通常成對出現在珊瑚礁,海綿花園,海帶或浮動的馬尾藻上。

NO.6克式海馬

分布:我國分布於北起浙江省披山,南至海南省三亞的東海、南海海域,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菲律賓海域。

大小:最大長32.5cm

棲息:近海海藻叢或珊瑚礁叢非常繁茂的地帶

生活習性:全體均呈淡黃色,體側具有一些不規則的白色線狀斑點。吻部細長,呈管狀。頭部及腹側的棱棘較為發達,軀體上的各棱棘較為短而銳利,呈瘤狀突起。

NO.7矛盾海馬

分布:東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亞海域

大小:6.5cm

棲息:棲息在大陸棚

生活習性:全身是黃色奶油色,它覆蓋著小棕色斑點,一系列類似小鰭的葉片構成了這條魚的大部分身體。葉片開始於海馬軀乾的中線附近,並繼續到海馬尾巴的末端。

NO.8豆丁海馬

分布:從日本南部到印度尼西亞的太平洋西部海域。

大小:最長達2cm。

棲息地:僅見於15米深及更深水域中的海扇群落,常在洋流多的水域活動。

生活習性:目前已發現的豆丁海馬體色有紅,灰,黃,白,且會隨著居住的海扇軟角珊瑚顏色變化而變化。它的身上有肉瘤狀凸起物,一般都攀附在特殊的扇形珊瑚上。

NO.9彭式豆丁海馬

分布:從一度尼西亞北部到西八布亞省的太平洋西部海域

大小:最長達1cm

棲息地:據說僅在水螅上發現過

生活習性:身體小而纖細,有一條可捲曲的尾巴。頭部相對較大,約占身體大小的25%, 眼睛很突出。它有一個中等長度的鼻子,身體頭部和背部呈黃色至粉紅色,細紅線也可以從皮膚細絲的起點從其背面延伸,尾巴也有一些紅色的條紋。

NO.10丹尼斯豆丁海馬

分布:西太平洋區的新喀里多尼亞海域

大小:最長可達1.2cm

棲息地:生活在海底的柳珊瑚中

生活習性:它們有多種形狀和顏色,它們凸起的結節形狀取決於居住的柳珊瑚的伸縮息肉的樣子,光滑的豆丁海馬生活在光滑的柳珊瑚上,有結節的豆丁海馬生活在凹凸不平的柳珊瑚上。顏色有紅色,橙色,褐色,總是和珊瑚的顏色一致。

Ⅹ 海馬是動物還是植物

海馬屬於魚類,是一種奇異的小型海洋動物,身長五厘米至三十厘米。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海馬的種類並不多,大約有三十二種,中國有八種。分別產於北緯三十度與南緯三十度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沿岸淺水海域。地理范圍雖廣,但他們只是疏落而狹長地分布於沿岸水域,大多數品種主要在大西洋西部和印支太平洋地區出沒。

海馬屬具有不同於一般魚類的外形,尾鰭完全退化,脊椎則演化到如猴子尾巴一樣,可捲曲來鉤住任合突出物體,以固定身體位置。小而幾乎透明魚鰭,可使海馬任意上下左右移動,但速度緩慢。通常海馬憑借身上體色的偽裝及硬化成皮狀的皮膚以逃避掠食者。

海馬特殊的生殖方式亦引人注目,是由母魚將卵產在雄魚腹中之育兒囊,經二到三周的懷卵期,再由公魚孵出小海馬。海馬目前正面臨極大的危機,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海馬被捕撈以製成傳統中葯使用為主,或供水族館飼養。加上人類為了經濟發展大量破壞海草區、紅樹林及珊瑚礁等海馬的天然棲息地,影響尤其深遠。

全球大約有一百零五個國家的海域中有海馬,其中有六十九個國家進行海馬貿易。海馬貿易在亞洲尤甚,僅在2000年,亞洲進行的海馬貿易就達七十噸,而此前五年的貿易總量才四十噸。世界最大的活海馬出口國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巴西。美國和西歐是最大的活海馬進口者,以滿足當地水族觀賞業的需求。

閱讀全文

與印度尼西亞的海馬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皇帝有名無實是在什麼時候 瀏覽:46
中國路橋國外工資多少 瀏覽:537
英國atas什麼能出結果 瀏覽:693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0
越南為什麼快速撤軍 瀏覽:612
從丹麥運生蚝到中國用什麼方式 瀏覽:419
去越南河內玩大概多少錢 瀏覽:462
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吃葡萄 瀏覽: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瀏覽:60
伊朗為什麼怕步伊拉克後塵 瀏覽:199
伊朗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 瀏覽:95
印度雷達哪裡買 瀏覽:33
印度電影有哪些是國語 瀏覽:850
越南重卡有哪些 瀏覽:833
東風5和印度烈火哪個先進 瀏覽:859
薩達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瀏覽:195
酸甜義大利面怎麼和面 瀏覽:921
中國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瀏覽:799
和平精英國際服白卡在哪裡使用 瀏覽:709
伊朗為什麼拒絕進口殲10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