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葫蘆是什麼樂器

印度的葫蘆是什麼樂器

發布時間:2022-06-17 02:40:08

⑴ 葫蘆做成樂器叫什麼

葫蘆做成樂器叫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葫蘆絲(或葫蘆蕭)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滇西傣族地區,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中也較為流行。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節日里,不論是在江中劃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用竹筒製作的土火箭),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里飲酒歡宴,都可以聽到動人的樂聲。
葫蘆絲因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等特點,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及中外遊客的喜愛。

⑵ 西葫蘆和葫蘆有什麼區別

西葫蘆和葫蘆的區別如下:

1、所屬不同

西葫蘆為葫蘆科南瓜屬植物,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棱溝。葉柄粗壯,被短剛毛;葉片質硬,挺立,三角形,彎缺半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顏色較淺,葉脈兩面均有糙毛。卷須稍粗壯。

葫蘆屬葫蘆科、葫蘆屬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蘆的藤可達15米長,果子可以從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達一千克。

2、生境分布不同

西葫蘆原產北美洲南部,中國於19世紀中葉開始從歐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歐、美洲最為普遍,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葫蘆的生境分布為中國各地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平川及低窪地和有灌溉條件的崗地。忌西瓜等瓜類重迎茬。

3、作用不同

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具有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清熱利尿、消腫散結的功效,果實作蔬菜;

而葫蘆曬干,掏空其內,做盛放東西的物件,可用於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熱、口渴、黃疸、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另有潤肌膚的優點,能抗病毒並防癌;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果實老熟後經一定處理可作容器,如酒壺;生活用具,如水瓢;鳴蟲玩具,如蟈蟈葫蘆;及觀賞品等。


(2)印度的葫蘆是什麼樂器擴展閱讀:

葫蘆的主要變種:

1、瓠子(變種)扁蒲的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全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

2、小葫蘆(變種)的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形狀雖似葫蘆,但較小,長僅約10厘米,我國多栽培,果實葯用,成熟後外殼木質化,可作兒童玩具。種子油可制肥皂。

3、瓠瓜(變種)的瓠果扁球形,直徑約30厘米,各地栽培,果實可製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許多少數民族也供作樂器,為「八音」的一種,西南少數民族用作葫蘆笙或葫蘆絲,音調優美。

西葫蘆的生長習性:

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並極易發生疾病。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5-30℃,13℃可以發芽,但很緩慢;30-35℃發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

開花結果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為12℃。夜溫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育。

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光周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於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瓜期較早。

西葫蘆喜濕潤,不耐乾旱,高溫乾旱條件下易發生病毒病;但高溫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

⑶ 印度民族樂器有個和葫蘆絲差不多的樂器,是不是就是中

印度耍蛇者手中的民族器樂,其外形與我們認為起源於雲南的葫蘆絲極其相似,僅從外觀看,好像沒什麼大的區別。
從有關視頻上看,印度人的「那種」吹奏樂器,其基本構造也是「葫蘆」和「竹管」,從聲音上可知,「它」也是靠簧片震動的「簧管樂器」。
中國的佛教來源於印度,其進入中國的路徑有「北方線路」和「南方線路」之分。
而「南方線路」就是由印度而達中國的雲南。在佛教傳入的過程中,極有可能把「印度式」的「葫蘆絲」也一同帶入。
非常有意思的是,你的這個問題,在十多年前的網路上,曾經引起過「葫蘆絲起源」的大討論,認為葫蘆絲起源印度與起源於我國的雲南的人士,各執一詞,各不相讓,可又都拿不出客觀有力的證據來,最後不了了之。
不管葫蘆絲起源於哪裡,只要我們喜歡,就「拿來」為我所用吧,怡情養性,愉悅身心,利己利人,何樂不為?

⑷ 葫蘆形狀用嘴吹的那種是什麼樂器,

那種樂器叫葫蘆絲。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之為篳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蘆之意)。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保山、瑞麗等傣族地區,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也較為流行。葫蘆絲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葫蘆絲起源的動人傳說。傣族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發,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著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蘆,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願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
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在節日里,不論是在江中劃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里飲酒,都伴隨著傣族動人的歌聲。葫蘆絲的構造較特殊,所用材料均取天然,純手工完成製作過程。它由葫蘆、主管、簧片、附管組成,主管開有七個孔,音域為3567123456,附管持續發一個音。葫蘆絲發音優美、親切,略帶鼻音,擅於表示溫柔細膩的感情,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因為它發出的音有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所以稱它為葫蘆絲。
巴烏是在雲南哈尼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中普遍流行的中音簧管樂器,用嘴包著吹口橫吹,它和葫蘆絲有著共同的淵源,其發音原理相同,音域相同,演奏方法也一樣,音色也很相似,只是巴烏的音色較厚實,所以有「會吹葫蘆絲就會吹巴烏」的說法,因此稱它們為姐妹樂器。

⑸ 西塔爾是什麼

西塔爾
sitar

撥奏弦鳴樂器。為木製長頸的琉特琴,是印度最重要的樂器,主要流行於印度北方。西塔爾琴的琴身呈梨形,由掏空的木頭或葫蘆和木製的音板組成。有的上方還有一個葫蘆,主要是用來裝飾,但也用於將樂器放倒時使其不接近地面。西塔爾琴的琴頸非常長,指板有16~18個可移動的環形金屬品,用來指示旋律弦按音的位置。它有4~7根金屬弦和兩根持續音弦(不用按弦,但每根只發出一個單音),在它下面可以有11~13根金屬共鳴弦,每根調成不同的音高,與旋律弦和持續弦產生振動,起增強共鳴的作用。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用帶在食指上的撥子來撥奏。西塔爾琴適於演奏裝飾滑音,音域達3個八度,多用於北印度古典音樂的獨奏或伴奏。

⑹ 印度舞蛇的吹的叫什麼

叫「噴吉」印度特有樂器。噴吉是印度吹蛇人的樂器,也是北印度旁庶普(Punjab)、古賈拉(Gujarat),拉佳斯坦(Rajasthan)和巴基斯坦的民間樂器,噴吉相傳是吉普賽人或羅馬傳到印度的樂器,從中東到北非都有類似的樂器,印度噴吉外形像葫蘆,再插入二支竹或蘆韋做的吹管,中東、非洲僅有一支吹管,噴吉一支有6個吹吉主音管吹奏主旋律,另外一支則有2到3個吹孔,是做為持續低音所用。這插管也可再插幾根,適應不同的要求,據說最多可以到五支插管。

噴吉的旋律非常怪異,用來引蛇出籠可不是靠怪異的聲響,事實上蛇沒有耳朵,蛇是聽不到噴吉的樂聲的,可能是噴吉發出的尖高音量,產生的共振的剌激後的反應吧!

噴吉的CD不好找,但JVC收集有一張噴吉為主的民歌及噴吉和塔不拉的合奏曲非常珍貴好聽,值得一聽。

⑺ 有個葫蘆的音樂器材叫什麼

中文名

葫蘆絲

外文名

cucurbitflute;bottlegourdsilk

別名

葫蘆簫,篳郎叨(傣語)

起源

先秦時代

傳統葫蘆絲屬簧管類樂器,其結構由一個葫蘆和兩根(或三根)竹管組成,葫蘆上端為吹嘴,下端與葫蘆連接的三根竹管為音管,其中,中間一根較粗較長的竹管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個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個音孔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個泛音孔(出音孔)和兩個穿繩孔.主音管頂端裝有金屬簧片,插入葫蘆,其尾端裝有軟塞子。

⑻ 葫蘆生長在什麼地方

葫蘆生長在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平川及低窪地和有灌溉條件的崗地,中國各地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在20℃-25℃的溫度條件下能夠良好生長,低溫時花開得較多,但結果率偏低。

它的栽培基質最好選用排水性佳的偏酸性砂質土壤,種植前施足底肥,並把大的土塊弄碎,有利於增加其產量,育苗期可在土壤上覆蓋一層細土。

它喜歡好的陽光,但也可以耐弱光,最好選擇向著陽光的地方種植,平時應盡可能讓植株多接受陽光的照射,如環境過陰,會影響瓜苗和果實的生長。

(8)印度的葫蘆是什麼樂器擴展閱讀:

葫蘆的生長速度和果實大小與水分具有很大的關系,乾旱和缺水會造成葫蘆個頭小、長勢慢等不良影響,並且充足的水分供給還能有效的防止葫蘆表麵皮層的開裂,從而影響美觀。

在葫蘆的開花期,即便是再喜歡水份大家也要及時的減少澆水的頻率,此時葫蘆是不怎麼適宜澆水的,水份一旦過多會直接影響到開花的數量,為了坐果率的提升此時要減少澆水。

葫蘆生長的黃金時期是夏天,在蒸發量強、氣溫高的環境,需要大家早晚各進行一次澆水,至少每天傍晚也要保證一次澆水。

⑼ 求大神告訴我這是什麼樂器,在吉他和電子琴中間那個柄很長的樂器到底是什麼

是的是西塔爾!·

sitar

撥奏弦鳴樂器。為木製長頸的琉特琴,是印度最重要的樂器,主要流行於印度北方。西塔爾琴的琴身呈梨形,由掏空的木頭或葫蘆和木製的音板組成。有的上方還有一個葫蘆,主要是用來裝飾,但也用於將樂器放倒時使其不接近地面。西塔爾琴的琴頸非常長,指板有16~18個可移動的環形金屬品,用來指示旋律弦按音的位置。它有4~7根金屬弦和兩根持續音弦(不用按弦,但每根只發出一個單音),在它下面可以有11~13根金屬共鳴弦,每根調成不同的音高,與旋律弦和持續弦產生振動,起增強共鳴的作用。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用帶在食指上的撥子來撥奏。西塔爾琴適於演奏裝飾滑音,音域達3個八度,多用於北印度古典音樂的獨奏或伴奏。

⑽ 西塔爾琴的歷史

西塔爾(sitar) 是北印度的代表樂器。撥奏弦鳴樂器。為木製長頸的琉特琴,是印度最重要的樂器,西塔爾琴音色柔美、珠圓玉潤,表現印度音樂中如怨如訴、婉轉曲折的旋律,最具神韻魔力。主要流行於印度北方。西塔爾琴的琴身呈梨形,由掏空的木頭或葫蘆和木製的音板組成。有的上方還有一個葫蘆,主要是用來裝飾,但也用於將樂器放倒時使其不接近地面。西塔爾琴的琴頸非常長,指板有16~18個可移動的環形金屬品,用來指示旋律弦按音的位置。它有4~7根金屬弦和兩根持續音弦(不用按弦,但每根只發出一個單音),在它下面可以有11~13根金屬共鳴弦,每根調成不同的音高,與旋律弦和持續弦產生振動,起增強共鳴的作用。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用帶在食指上的撥子來撥奏。西塔爾琴適於演奏裝飾滑音,音域達3個八度,多用於北印度古典音樂的獨奏或伴奏。

縱觀印度音樂,可分為南印度音樂與北印度音樂兩大派系,雖然演奏樂器及歌曲風格不同,但音樂用語及理論卻是相通的。北印度音樂受波斯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屬宮廷音樂一類。

在印度,一支西塔爾可以彈盡人間悲苦。同時,藉著琴聲還可以顯現彈奏者的社會階層與地位,其中豐富性與變化性不寓可知。印度音樂的演奏方式與譜寫音樂的方式全憑音樂演奏者當時的情緒與表達方式而變,這是極富有自由風的即興創作。因此,或許我們在聆聽印度音樂時需要用「心領神會」四個字來表達作曲者與欣賞者的心情。而印度音樂創作的目的並不在於激起欣賞者的共鳴,而是讓欣賞者能夠透過音樂達成「教化」的效果。它採用類似禪宗的教誨方式用「悟」來達成其希望的目的。音樂與宗教精確的連接,描繪出一副交織著幽雅與神秘風格的魅力。

印度音樂中那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波浪形、曲線形、甚至螺旋式的音樂進行,餘音繚繞、婉轉曲折的西塔爾,維納琴聲和嗚咽欲泣的笛聲,無窮無盡,各式各樣的滑音、裝飾音,強烈而音色多變的鼓聲、和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演奏……展現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印度風情畫,給聽眾極深的印象。

據說,西塔爾琴是從基薩拉琴演變而來的。基薩拉琴(Kithara),古希臘人使用的撥弦樂器,又叫里爾琴(Lyra),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但傳到希臘特別受歡迎,成為希臘最民族化的樂器。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葫蘆是什麼樂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的戰斗機都是哪些國家的 瀏覽:951
越南有多少個美國人 瀏覽:995
印尼寬頻怎麼選擇 瀏覽:435
中國財務大咖齊昊哪個大學畢業 瀏覽:668
印度匯豐銀行在哪個城市 瀏覽:280
英國人對水過敏怎麼辦 瀏覽:700
巴厘島哪裡可以兌換人民幣印尼幣 瀏覽:67
越南到濟南運費每噸多少錢大概 瀏覽:709
哪些義大利的服裝品牌賣給中國 瀏覽:127
人民幣去越南什麼地方可以換 瀏覽:303
美國香檳市緯度相當於中國哪個 瀏覽:432
伊朗女人戴的頭巾叫什麼 瀏覽:409
中國有哪些彩票合法 瀏覽:743
印尼進口多少冷凍牛肉 瀏覽:706
英國的地圖怎麼塗色 瀏覽:112
英國留學怎麼接機 瀏覽:835
fol在印度什麼意思 瀏覽:479
為什麼英國人愛脫發 瀏覽:236
義大利鵝羽絨服在哪裡買 瀏覽:937
印尼商品上價格怎麼計算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