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如何使用印度河水

印度如何使用印度河水

發布時間:2022-06-17 10:00:07

1. 既然印度河不在印度,那麼印度的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為什麼還有印度河謝謝。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屬於印度,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1947年「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2. 印度河是印度的還是巴基斯坦的,為什麼地理學印度的時候會扯上印度河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

印度河的老家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岡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過克什米爾的深山峽谷,再轉向南行,就進入巴基斯坦的東北邊境了。入境後切穿鹽嶺,又進入了號稱「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為它在這里接納了5條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過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最後進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全長3 180千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千米。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
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為什麼河名卻叫作「印度河」呢?這有歷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

3. 印度主要河流是什麼

印度主要河流是恆河和印度河。恆河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印度河是亞洲主要的大河之一,發源於中國西藏,上游叫雅魯藏布江,被藏族視為「搖籃」和「母親河」。以水量來說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第二大河。

恆河的水系特徵:

源頭至安拉阿巴德為上游,恆河的兩個較大源頭是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兩河上游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洶涌。兩河在代沃布勒亞格附近匯合後,才被稱為恆河。當恆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時,海拔已降至120m。

上遊河段以赫爾德瓦爾為界,以上的河段穿過西瓦利克山脈,河床多為岩石,河道狹窄,多急流;以下的河段進入平原,河面變寬為0.76~3.3km,泥沙淤積,河道兩側多沼澤和低窪地,雨季常改道。旱季時,流量為200m³/秒;雨季時,流量達5680m³/秒。

4. 印度河流經印度嗎

印度河的最終源頭位於西藏;它從Sengge河跟Gar河的匯合開始。然後向西北流過喀喇昆侖山脈以南的喀什米爾,再漸漸彎向南面,從白沙瓦(Peshawar)與拉爾瓦品第(Rawalpindi)之間的山中流出來。在這處的印度河有一座大型堤壩(塔貝拉水壩),形成塔貝拉水庫(Tarbela)。它餘下往海洋的路徑都是在旁遮普(Punjab)及信德(Sind)的平原上,這時水流變慢,河道亦變得縱橫交錯。它然後流經海德拉巴(Hyderabad),最終在卡拉奇(Karachi)東南的一個大三角洲流出海。
印度河的老家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岡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過克什米爾的深山峽谷,再轉向南行,就進入巴基斯坦的東北邊境了。入境後切穿鹽嶺,又進入了號稱「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為它在這里接納了5條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過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最後進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全長3 180千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千米。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
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為什麼河名卻叫作「印度河」呢?這有歷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
古老的印度河不僅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

5. 印度河河水主要靠什麼和什麼補給

印度北部大河,自遠古以來一直是印度教徒的聖河。其大部流程為寬闊、緩慢的水流,流經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盡管地位重要,但其2,510公里(1,560哩)的長度使其無論以世界標准還是亞洲標准衡量都顯得短了一些。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注入孟加拉灣,流域面積佔印度領土1/4,養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恆河流經恆河平原,這是印度斯坦地區的中心,亦是從西元前3世紀阿育王的王國至16世紀建立的蒙兀兒帝國為止一系列文明的搖籃。 恆河大部流程流經印度領土,不過其在孟加拉地區的巨大的三角洲主要位於孟加拉境內。恆河總流向是從北-西北至東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 恆河(英文:ganges,印度稱:genga)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冉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足跡遍布恆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 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Varanasi)聖城。 印度人視恆河為聖河,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洶涌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自然特徵布拉馬普得拉河及恆河流域 (1)地形。恆河發源於西藏邊界印度一側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其5條源流——帕吉勒提(Bhagirathi)河、阿勒格嫩達(Alaknanda)河、曼達基尼(Mandakini)河、道里根加(Dhauliganga)河與品達爾(Pindar)河——全發源於北方邦北部山區。其中兩條主要源流為阿勒格嫩達河(兩河中較長)與帕吉勒提河,前者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楠達德維(Nanda Devi)山迤北約48公里(30哩)處,後者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根戈德里(Gangotri)冰川腳下冰洞,海拔約3,050公尺(10,000呎)。根戈德里本身是印度教徒的一個朝覲聖地。然而,根戈德里東南約21公里(13哩)處的高穆克(Gaumukh)被認為是恆河的真正源頭。 阿勒格嫩達河與帕吉勒提河在代沃布勒亞格(Devaprayag)匯合後形成恆河主流,切穿外(南)喜馬拉雅山脈,在里喜蓋什(Rishikesh)從山中湧出。接著在印度教徒的另一個聖地赫爾德瓦爾流到平原上。 雖然河流水量因季節而有差異,但在接納較多支流和進入降雨量較大地區之時明顯增加。4�6�56月,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入恆河,7�6�59月的雨季,帶雨的季風造成洪水。在北方邦境內,主要右岸支流有流經印度首都德里、在安拉阿巴德(Allahabad)附近匯入恆河的亞穆納河,以及在中央邦從溫迪亞(Vindhya)山脈北流並很快匯入恆河的棟斯(Tons)河。北方邦的主要左岸支流為拉姆根加河、戈默蒂(Gomati)河與卡克拉(Ghaghara)河。 恆河接著流入比哈爾(Bihar)邦,來自北面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主要支流有根德格河、布里根德格(Burhi Gandak)河、庫格里(Ghugri)河與戈西河,其南面最重要支流為宋(Son)河。恆河繼而沿拉傑默哈爾丘陵邊緣南流,然後奔東南到達三角洲頂點法拉卡(Farakka)。在恆河流入的最後一個印度邦西孟加拉邦,默哈嫩達(Mahananda)河從北面注入。(在整個印度西孟加拉邦以及孟加拉,恆河在當地被稱為博多河。)三角洲最西部分流為胡格利(Hooghly)河,加爾各答市就坐落在其東岸上。在孟加拉國,浩闊的布拉馬普得拉河(匯流前約241公里〔150哩〕河段被稱為亞穆納河)在瓜倫多卡德附近匯入恆河。合在一起的河流被稱為博多河,在堅德布爾(Chandpur)以上與梅克納河合流。河水遂通過無數水道注入孟加拉灣,其中最大水道為梅克納三角灣。 來自恆河與布拉馬普得拉河流域的泥沙沉積物,延伸到海中構成的三角洲,面積約60,000平方公里(23,000平方哩),由反覆交錯的黏土、沙子和泥灰構成,並有一層層循環重疊的泥碳、褐煤和曾為森林覆蓋的林地。 恆河三角洲南部表面,由大量泥沙在近期迅速沉積形成。東面三角洲臨海一邊正由於被稱為沙洲的新地和新島的形成而迅速改變著。然而,三角洲西海岸自18世紀以來實際上沒有變化。 西孟加拉地區的河流流速緩慢;幾乎沒有水經這些河流入海。在孟加拉三角洲地區,河流寬闊而活躍,水量豐沛,並與無數港灣溝通。在雨季(6�6�510月),這一地區大部洪水氾濫,水深數呎,使得建在人工墊高的土地上的村莊和住宅成為洪水中的孤島。雨季期間居民點之間的交通只能靠船。 在整個三角洲臨海一邊,有一片遼闊的潮汐林和沼地。森林被稱為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受到印度和孟加拉保護。 (2)氣候和水文。恆河流域有著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6�510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4�6�56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恆河流域降水與西南季風相伴,但也隨6�6�510月間起源於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而來。只有少量降雨發生在12�6�51月間。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頭的760公釐(30吋)至東頭2,286公釐(90吋)餘之間。(在北方邦的上恆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約為760�6�51,016公釐〔30�6�540吋〕; 在比哈爾中央平原,為1,016�6�51,524公釐〔40�6�560吋〕; 在三角洲地區為1,524�6�52,540公釐〔60�6�5100吋〕.)三角洲地區在雨季開始前的3�6�55月間和雨季結束後的9�6�510月間遭受強氣旋風暴的侵襲。這些風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損失和家園、莊稼及牲畜的毀滅。1970年11月的一場風暴就具有災難性規模,造成至少20萬人乃至可能多達50萬人的死亡。 由於恆河平原整個地表地形幾乎沒有差異,恆河流速緩慢。在德里的亞穆納河與孟加拉灣之間,距離近1,609公里(1,000哩),落差僅約213公尺(700呎)。恆河-布拉馬普得拉河平原總面積為777,000平方公里(300,000平方哩)。平原沖積層在有些地方厚達1,829公尺(6,000呎)餘,但沖積年代可能不超過10,000年。 (3)動植物。恆河-亞穆納河地區曾經森林密布;史實記載在16�6�517世紀,可在當地獵到野象、水牛、野牛、犀、獅和虎。多數原有自然植被已從整個恆河流域消失,土地現在被強化耕種以滿足總是在增長中的人口的需要。除了鹿、野豬和野貓以及狼、胡狼和狐之外,野生動物絕無僅有。僅在孫德爾本斯三角洲地區還可以發現有一些孟加拉虎、鱷和沼澤鹿。所有河流,特別是在三角洲地區,魚類均十分豐富,它是三角洲居民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居民瓦拉納西恆河 恆河流域人民在種族上屬於混合來源。在流域的西部和中部,他們原為雅利安人的後裔。後來,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從西面到來,與他們混合起來。在東部和南部,主要是在孟加拉地區,藏人、緬甸人和各種山地民族也混合起來。歐洲人來得還要晚些,並沒有怎麼定居下來或與他們通婚。 恆河平原在歷史上一直是印度斯坦的中心地帶,是其連續幾個文明的搖籃。基督以前的阿育王帝國的中心為巴特那(Patna),在比哈爾橫跨恆河兩岸。偉大的蒙兀兒帝國的中心在恆河流域西緣的德里和阿格拉(Agra)。坎普爾(Kanpur)北面恆河畔的根瑙傑(Kannauj)是7世紀中葉囊括北印度大部地區的戒日王封建帝國的中心。在12世紀開始的穆斯林時代,穆斯林的統治不僅擴展到整個恆河平原,而且擴展到整個孟加拉。在三角洲地區的達卡與穆爾希達巴德(Murshidabad)是穆斯林政權的中心。 在三角洲,加爾各答及其衛星城鎮沿胡格利河兩岸延伸約80公里(50哩),形成印度人口、商業和工業集中的最重要地區之一。 恆河在宗教上的重要性可能超過世界上的任何河流。它從遠古就受到崇敬,今天則被印度教徒視為最神聖的河流。雖然被稱為聖地的印度教徒朝覲之地遍布次大陸,但那些坐落在恆河邊上的聖地具特殊的意義。其中有安拉阿巴德附近恆河與亞穆納河的匯合處,1�6�52月間舉辦沐浴節;數十萬朝聖者沉浸在河中。 加爾各答的胡格利河也被認為是神聖的。恆河朝覲的地方還包括根戈德里及阿勒格嫩達河與帕吉勒提河這兩條源流的匯合處。印度教徒將死者的骨灰撒到河上,相信死者這樣就會直接升天,恆河岸邊的許多地方都建立了焚燒死者的火化場(河邊台階頂部建立的寺廟)。 4 回答者: 2282408 -

6. 印度河是印度的主要灌溉水源嗎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主要(也可說是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但印度河也是印度的重要灌溉水源,印度的主要灌溉水源是恆河。

從遠古以來,印度河水灌溉就一直是成功的農業的基礎。現代灌溉工程始於1850年左右,龐大的灌渠系統是英國行政機構修築的。信德和旁遮普的許多舊渠道和泄洪道得到恢復和實現現代化;從而創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灌溉渠網。1947年分治時,印度與西巴基斯坦之間的國際界線將原來設計為一體的巴里河間地區灌溉網和蘇特萊傑河谷工程分為兩個部分。其源頭工程在印度而灌渠流經巴基斯坦。這就導致巴基斯坦某些地區供水中斷。由此而引起持續若干年的爭端,通過世界銀行的斡旋得以解決,巴基斯坦和印度訂立《印度河河水條約》(1960)。根據此條約,印度河流域西部3條河流--印度河、傑赫勒姆河與傑納布河--的水量(除少量用於喀什米爾)供巴基斯坦使用,而東部3條河流--拉維河、貝阿斯河與蘇特萊傑河--的全部水量完全供給印度。

7. 印度河有沒有流經印度

印度河的最終源頭位於西藏;它從Sengge河跟Gar河的匯合開始。然後向西北流過喀喇昆侖山脈以南的喀什米爾,再漸漸彎向南面,從白沙瓦(Peshawar)與拉爾瓦品第(Rawalpindi)之間的山中流出來。在這處的印度河有一座大型堤壩(塔貝拉水壩),形成塔貝拉水庫(Tarbela)。它餘下往海洋的路徑都是在旁遮普(Punjab)及信德(Sind)的平原上,這時水流變慢,河道亦變得縱橫交錯。它然後流經海德拉巴(Hyderabad),最終在卡拉奇(Karachi)東南的一個大三角洲流出海。
印度河的老家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岡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過克什米爾的深山峽谷,再轉向南行,就進入巴基斯坦的東北邊境了。入境後切穿鹽嶺,又進入了號稱「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為它在這里接納了5條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過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最後進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全長3 180千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千米。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
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為什麼河名卻叫作「印度河」呢?這有歷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
古老的印度河不僅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

8. 印度河為什麼不在印度境內

印度河的最終源頭位於西藏;它從Sengge河跟Gar河的匯合開始。然後向西北流過喀喇昆侖山脈以南的喀什米爾,再漸漸彎向南面,從白沙瓦(Peshawar)與拉爾瓦品第(Rawalpindi)之間的山中流出來。在這處的印度河有一座大型堤壩(塔貝拉水壩),形成塔貝拉水庫(Tarbela)。它餘下往海洋的路徑都是在旁遮普(Punjab)及信德(Sind)的平原上,這時水流變慢,河道亦變得縱橫交錯。它然後流經海德拉巴(Hyderabad),最終在卡拉奇(Karachi)東南的一個大三角洲流出海。
印度河的老家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岡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過克什米爾的深山峽谷,再轉向南行,就進入巴基斯坦的東北邊境了。入境後切穿鹽嶺,又進入了號稱「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為它在這里接納了5條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過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最後進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全長3 180千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千米。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
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

重點....
為什麼河名卻叫作「印度河」呢?這有歷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
古老的印度河不僅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

9. 印度河發源地、流經的國家、注人的誨洋

印度河,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地方之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1947年「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閱讀全文

與印度如何使用印度河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寬頻怎麼選擇 瀏覽:435
中國財務大咖齊昊哪個大學畢業 瀏覽:668
印度匯豐銀行在哪個城市 瀏覽:280
英國人對水過敏怎麼辦 瀏覽:700
巴厘島哪裡可以兌換人民幣印尼幣 瀏覽:67
越南到濟南運費每噸多少錢大概 瀏覽:709
哪些義大利的服裝品牌賣給中國 瀏覽:127
人民幣去越南什麼地方可以換 瀏覽:303
美國香檳市緯度相當於中國哪個 瀏覽:432
伊朗女人戴的頭巾叫什麼 瀏覽:409
中國有哪些彩票合法 瀏覽:743
印尼進口多少冷凍牛肉 瀏覽:706
英國的地圖怎麼塗色 瀏覽:112
英國留學怎麼接機 瀏覽:835
fol在印度什麼意思 瀏覽:479
為什麼英國人愛脫發 瀏覽:236
義大利鵝羽絨服在哪裡買 瀏覽:937
印尼商品上價格怎麼計算 瀏覽:660
中國伊朗為什麼友好 瀏覽:799
印尼柴油機多少錢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