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購買寶馬一年大約多少輛

印度購買寶馬一年大約多少輛

發布時間:2022-06-17 21:29:38

⑴ 不選中國,雷克薩斯卻選了一年只賣600輛的印度!

作為一個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去年在中國的銷量突破了20萬輛,同比大漲24.9%。由於進口車的緣故,雷克薩斯在國內加價的現象非常普遍,所以雷克薩斯國產呼聲在國內一直很高,最後都是被官方一一否決。

雷克薩斯在之所以選擇印度生產,只是應對印度關稅上漲的政策,所生產的車型只會自產自銷,所以中國消費者也不必擔心買到「咖喱味」的雷克薩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不再中國特供!寶馬3系長軸版登陸印度,售價是印度人25年工資

日前,和訊汽車從外媒獲知,全新一代寶馬3系長軸車型將在印度市場推出。新車或將被命名為寶馬3系GranLimousine,將於明年1月21日正式上市。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正式雇員平均工資僅為13562盧比(約合人民幣1202元),這意味著,印度人不吃不喝平均需要305個月(約25.4年)才能購買的一台寶馬3系轎車。而2019年中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實現這個「小目標」僅需4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今年奧迪賓士寶馬在中國的銷售情況怎樣新興的中產階級都偏愛買德系車嗎 誠求啊,謝謝!

很好!誰居豪車榜首 奧迪寶馬白熱爭奪
在靠近慕尼黑的德國小城英戈施塔特,奧迪總部技術中心,所有的照相機和手機都被留在會議室外。會議室內,奧迪Q5和奧迪A6小改款被特准向中國媒體開放。「這是Q5第一次對媒體展示。」奧迪首席設計師艾格說。

而在一個月後的北京車展上,Q5將作為奧迪全球首發車型亮相北京。更進一步的傳聞是,Q5將會國產。同時,新款奧迪A4、改款奧迪A6、奧迪A3等產品也進入了奧迪國產計劃,奧迪A5則將會在今年進口到中國。

新產品的導入撐起了奧迪在中國年銷售20萬輛的宏偉目標。2007年,中國市場賣出了100888輛奧迪汽車,成為奧迪除德國本土外的最大海外市場。因此,3月11日奧迪集團的年會上,董事長施泰德將中國稱為奧迪的「第二故鄉」。

讓施泰德更為高興的是,在中國,奧迪遠遠地將賓士、寶馬甩在了身後,且銷售數字越來越大。而超越賓士、寶馬,成為全球最成功的高檔汽車製造商,也是施泰德在2015年前最重要的工作。

面對咄咄逼人的奧迪,寶馬和剛剛經歷了並購克萊斯勒失敗的戴姆勒賓士似乎並沒有放在心上。戴姆勒賓士董事長蔡澈曾不止一次地說過,賓士的對手只有寶馬,賓士正計劃超過寶馬,重奪老大地位。而寶馬集團董事會主席諾伯特·雷瑟夫博士也在3月18日的寶馬年會上高調宣布,「2007年寶馬集團實現了所有既定目標。」並期待「寶馬集團在2008年創造新的銷售紀錄,向著2012年實現180萬輛(包括BMW、MINI和勞斯萊斯三個品牌)的既定銷售目標穩步前進」。

根據年報,2007年,寶馬銷售了127.7萬輛BMW品牌汽車,賓士為119萬輛,奧迪為96.4萬輛,三家的增長率分別為7.7%、3.2%和6.5%。從數字上看,奧迪追趕寶馬、賓士的難度不小。

這場豪車三強的爭斗,就像是一頭大象與兩頭驢子的爭奪。賓士是那頭沉重而穩健的大象,奧迪和寶馬則是兩頭快速奔跑的驢子。長期來看,實力雄厚的大象不會落敗,但是在短期的加速度上,以及就豪華轎車的單一品牌而言,正處於調整期的梅塞德斯-賓士似乎沒有奧迪和寶馬那麼搶眼。

驢子們比拼的是韌性、速度和勇氣,特別是在新產品、新技術以及在中、美等核心市場的發展上。

產品之爭

雄心勃勃的奧迪此前提出了一個「2015計劃」,即在2015年銷售150萬輛,成為最成功的高檔車製造商。

對此,施泰德認為,奧迪要想坐上豪車老大的位置,最重要的就是產品的支撐。「產品支撐的同時要進行大量的投入,包括技術開發、創新科技以及車身實用技術的投入。」奧迪為此制定了一個108億歐元的投資計劃,平均每年投資20億歐元用於新技術、新產品開發。

在英戈施塔特的奧迪總部,記者了解到,奧迪正在籌劃從現有25款車型發展到40款車型的宏偉計劃。被巨資從阿爾法·羅密歐挖來的奧迪首席設計師艾格透露,奧迪已經形成了A系列、Q系列和R系列三大類車型,奧迪希望在此基礎上完善產品矩陣,並在高端車和小型車兩方面同時進行拓展。

據悉,奧迪A系列中的單數車型也將會被補足,例如在A3和A5成功後,奧迪A1和A7也有望推出。同樣,Q系列在Q7之後,還有Q5、Q3等。

奧迪非常看重Q7的成功。正是這款成功的SUV,讓奧迪在美國等市場扭轉了形象。而即將推出的Q5更加適合都市人群,大小適中,採用2.0TDI發動機。艾格希望它能夠對抗寶馬今年初剛剛推出的X6車型。

奧迪的信心來自於去年9月剛剛亮相的新款A4轎車上。這款車使奧迪車價首次超過同等級的寶馬、賓士車,且銷售情況非常好。在此之前,一般的市場慣例都是,賓士比寶馬貴,而寶馬價格則比奧迪高。

寶馬並沒有把奧迪一款車型的成功太放在心上,在美國市場推出的X6正在熱銷。很多排隊的人要在四五個月之後才能拿到現車。現在,寶馬正在規劃更遠的未來。在他們看來,諸如歐元走高、美國經濟疲軟、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等因素仍將是寶馬集團需要面臨的挑戰。同時,未來在很多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更加嚴格的排放標准。寶馬已經發現,「針對降低油耗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實施的高效動力計劃對成功的銷售業績功不可沒。」

因此,近年來,寶馬集團已經斥資數億歐元用於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確保公司能夠領先於競爭對手。高效動力計劃提供了目前市場上最有效的降低油耗、減輕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2007年,僅在歐洲市場,就有超過45萬輛配備高效動力裝置的寶馬車輛交付到用戶手中。2008年,寶馬集團想把這個數字提高到83萬輛。

奧迪也在尋求提高產品節能、環保等技術策略。依靠母公司——大眾集團的整體技術優勢,奧迪希望在混合動力、高效柴油機、氫能源等方面突破,最終達到節能7%的目標。

全球的博弈

產品之外的爭奪在於新市場的開發。施泰德說得很清楚,「新市場的潛力對我們實現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看到去年奧迪在近50個市場都實現了歷史上最好的銷售紀錄。特別是中國,奧迪在中國未來的銷售目標將達到20萬輛。」

目前,德國本土同是奧迪和寶馬的重要市場,德國作為奧迪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2007年賣出25.4萬輛,而寶馬的業績是28.4萬輛。

但是這個市場正在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下滑,拓展德國本土之外的市場就變得非常重要。奧迪和寶馬正在展開全球市場上的博弈。

在奧迪海外市場排名中,靠前的是中國、英國、美國。其中,美國市場作為寶馬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的銷售業績為33.6萬輛,而奧迪銷量則不到10萬輛。

已經贏下中國市場的奧迪正計劃深入到寶馬的美國據點。目前適合北美市場的SUV車型也將盡快推出,但是疲軟的美元讓奧迪在利潤上捉襟見肘。為此,施泰德透露說,奧迪正與大眾一同在美國考察建廠事宜,意圖通過建廠本地化生產來化解匯率的壓力。

寶馬在美國的經營已久,奧迪要想超過寶馬很難,這就像寶馬要在中國超過奧迪也難。用施泰德的話說就是,奧迪在中國的品牌、營銷網路、服務等全方面都非常成功,甚至超過了德國本土。

奧迪贏下了中國市場,而寶馬獲勝的是美國市場。掌握中國市場被稱為抓住了明天,而寶馬則把握住了現在。據數字顯示,奧迪計劃在美國達到20萬輛的目標,而寶馬在美國市場2007年的銷量就達到了33萬輛。雷瑟夫說,「寶馬2008年在美國的數字至少要達到2007年的水平。」

寶馬也有20萬輛的目標,地點正是奧迪的「腹地」——亞洲。在前不久的亞洲年會上,寶馬著重強調自己在亞洲的整體優勢,並計劃到2012年,亞洲銷量達到20萬輛。

同樣,在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型市場,奧迪、寶馬也開始全線布局。去年,奧迪在印度的工廠已經開工,將生產A6轎車。而在俄羅斯,奧迪也取得了近50%的增長,是奧迪在全球各地區里增速最快的。

寶馬同樣不會落後。在印度市場,2007年雖然銷售只有1300輛,但寶馬正在以幾何倍數增長,畢竟,2006年印度的寶馬銷量只有250輛。寶馬已經在印度建立CKD工廠,隨時根據市場情況,增加產能。

參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3:48 經濟觀察報
張耀東 王秋鳳

⑷ 盤點印度國內汽車:以開奧拓為豪,中國神車曾在此大賣

隨著近期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印度糟糕的衛生狀況和超高的人口密度成為了疫情控制的諸多不穩定因素,一度成為大家的焦點。雖然與中國相距並不遙遠,但因為旅遊業的薄弱而導致很多中國人對印度並不是十分熟悉。

今天我們不談疫情,不談國事,就在汽車這個細分領域,和訊汽車就帶你走進這個神奇國度的汽車市場,看看「三哥們」都開什麼車?

印度人都開什麼車?

和全球大部分國家一樣,日系車占據了印度汽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據印度官方統計,2019年日系車佔到其乘用車市場超過60%的份額。而在全部日系品牌中,鈴木占據了全印度超過70%的份額,全球范圍內都熱銷的豐田和本田只能默默瓜分剩餘的不到30%。

盡管如此,印度仍然被認為是未來幾年最具有汽車消費潛力的國家之一。龐大的人口基數就意味著龐大的消費潛力,而且印度市場的消費力趨於年輕化,年輕人佔比比中國還要高。根據市場調研統計,印度20歲以下的人口數量高達5億,全國平均年齡僅為27歲。

有分析預測,在2021年,印度將成為中國和美國之後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印度有多少寶馬4s店,寶馬在中國有400多家店,在印度有多少家呢

呵呵 寶馬在印度真心不多,印度幾個大城市我都去過,還是豐田多 tata,maluti,鈴木 大使這些多,寶馬有但是真的不多見。

⑹ 寶馬摩托車2019年全球銷量17.5萬輛,中國貢獻了16.6%

2019是寶馬Motorrad大豐收的一年,雖然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市場-印度的表現並不是太好,連帶幾家摩托車公司的銷售也受到影響,但顯然德意志的魅力依舊難擋,其實不只是寶馬,像是杜卡迪、鈴木在2019的表現也相當不錯,但寶馬已經連續9年突破自己的最佳銷售紀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寧願在印度生產,也不來中國建廠,雷克薩斯這一步棋走對了嗎

在國內的眾多汽車品牌當中,雷克薩斯可以算得上是國產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品牌,且沒有之一。無論是常年堅持日本原裝進口,還是加價排隊提車,亦或是官方漲價的騷操作,都將它推到了風口浪尖,使之成為車市的輿論熱點。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雷克薩斯國產之路依然漫漫,而印度製造的雷克薩斯卻已經進入到市場了。考慮到印度那微不足道的銷量,印度產雷車將來說不定會出口到中國。當然,對於一些雷車粉來說,即便是印度製造,也還是進口貨,或許還是一台有咖喱味的雷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印度人有開寶馬車的嗎

當然有了,哪裡都有有錢的,哪裡都有沒錢的,你看印度有錢的,家裡全是黃金製品,分分鍾買個寶馬,再說吧寶馬也有便宜有貴的,我買不起寶馬7系,我還買不起一個寶馬x1么?

⑼ 中國與印度投資環境對比

目前,去中國還是去印度投資已成為德國媒體和經濟界討論的熱門話題。以往德國各地舉辦的投資研討會多以介紹中國為主,現今關於印度的報告會則有後來居上之勢。尤其是今年4月,印度首次成為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主賓國,印度總理辛格率龐大經貿代表團參加,參展企業350家,參展面積達1.15萬平米,創歷屆主賓國之最。德經濟界在博覽會期間宣布已向印度投資15億歐元,寶馬和大眾公司等紛紛表示將在印度投資設廠。一時間德經濟界掀起投資印度熱潮,印度成為每談必及的話題。本文主要對德媒體近來關於中國與印度比較的報道進行梳理綜合,希望能為國內跟蹤德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及採取應對措施提供些許參考。

一、中國更具吸引力

在過去的5到8年裡,中國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在華投資設廠,德國的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紛紛湧入中國,中國似乎已成為德國企業降低成本、提高銷售的唯一希望。其間印度則在全力以赴發展服務業,經營業務流程外包(BPO)和軟體開發業務。在服務業得到迅速發展後,印政府才逐步採取措施鼓勵生產性企業。在投資環境上,中國的主要經濟指標均優於印度。2005年中國GDP為22257億美元,增長率為9.9%;印度GDP是7750億美元,增幅為7.5%。在購買力方面,2004年中國的人均購買力達1279美元;印度則僅為602美元。由此可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消費能力,中國比印度都更具優勢。2005年中國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600多億美元,印度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僅為67億歐元,約為中國的九分之一。

中國與印度經濟指標對比

貨幣單位:美元

經濟指標
時間
中國
印度

國內生產總值
2005年
22257億
7750億

人均收入
2005年
890
460

人均購買力
2004年
1279
602

機床市場價值
2005年
70億
6億

零售總額
2005年
7080億
3510億

轎車銷量
2005年
290萬輛
110萬輛

資料來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德經濟界將印度在投資環境上與中國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

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10年,思想比印度更加解放。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保守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開放。印度存在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統一、勞工法過嚴、罷工多、法律條文過繁、某些企業信用差等投資障礙。

(二)中國政局長期穩定

中國自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政局長期保持穩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頻繁,對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三)印度貧富差距大

印度的土地問題、種姓制度和教派之間的沖突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貧富懸殊現象比中國嚴重。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達3億人。

(四)中國地理位置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在亞洲各地區經濟中,東亞經濟發展最快。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利於中國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印度雖執行「向東看」的政策,其地理位置離東亞有些偏遠,對印度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不太有利。

二、印度後勁十足

印度趕超中國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印度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吸引外資,如將進口關稅從1991年的300%減少至現在的15%,取消進口限制,幾乎所有行業均向外國投資企業開放等。印度政府還借鑒了中國建立經濟特區的經驗,近年來建立了12個經濟特區,並准備再設立50個經濟特區。在經濟特區里,投資商可以享受稅收減免,對於出口型企業,可10年免稅,同時可以零關稅進口企業所需物資。司法部門可將特區視作「國外」來對待。自2005年以來,由於嚴格落實各種改革措施,印度出現了「投資繁榮」景象。通常印度每年獲得的國外直接投資約40億至60億美元,而2005年下半年簽約的投資金額就達到190億美元,2005年德國在印度的直接投資比2004年翻了一番。德經濟界認為印度投資的「軟環境」要優於中國,主要包括:

(一)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

印度的金融機構主要掌握在私人手中,放貸遵循市場規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二)印度的私人資本運作經驗豐富

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三)印度的國際型技術人才多於中國

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印度每年畢業的工程師數量是中國的兩倍,達60萬人。

(四)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

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這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加之印度實行的是盎格魯法系,其司法結構基本上是英國式的,這對西方投資者來說更為熟悉。
三、印度將成為德國企業的新興投資地

在德投資商眼裡,中國和印度各具特色、各有優勢:中國作為生產性基地擁有巨大吸引力,德國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部門,中國依然是首選;印度則被德經濟界視為「吸引力正在上升的投資目的地」。但印度的總體投資水平還無法與中國相比,外資快速增長還需要時間。

(一)印度市場潛力巨大

印度有11億人口,近兩年經濟增速逾7%,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12位,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德經濟界把印度作為新興的投資地已毋庸置疑。雖然目前中國「投資理想地」的地位還無法撼動,但德國企業會關注印度經濟的發展和投資環境的改善,赴印度投資的趨勢正在逐步加強。

(二)德政府推波助瀾

今年4月,印度總理辛格率龐大經貿代表團訪問德國,參加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德、印兩國政府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加強在能源和科技領域的合作,籌備成立「德印能源論壇」和「德印科研技術中心」,德掀起「印度熱」。在德政府推波助瀾之下,德經濟界赴印度投資的熱情逐漸高漲。

(三)德企業在印度投資升溫

目前德國在印度的合資企業約600家,是印度的第二大投資夥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德經濟界稱已向印度投資15億歐元。德復興信貸銀行(KfW)隨後宣布,今後3年將在印度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領域投資25億至30億歐元,該行正在印度孟買籌建代表處。寶馬汽車公司也正式向外界透露,在印度南部投資2.1億美元建立汽車組裝廠。印度政府今年6月批准了大眾公司在北部旁遮普邦投資3.3億美元,興建汽車生產廠,預計建成後年產汽車10萬輛。德汽車零配件供應巨頭博世公司也於最近宣布,兩年內將在印度的投資增加4.09億美元,開發和生產柴油發動機。該公司計劃至2010年將在印度的柴油發動機年產量增加到60萬台,目前在印度的員工已達1.5萬人。此外,德國重要的建築材料生產商-海德堡水泥廠已於今年3月進入印度市場,在孟買成立了合資企業,年產水泥75萬噸。

四、印度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德國經濟界目前將越來越多的關注投向印度,但印度自身發展存在的貧富差距大、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使德企業對在印度投資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德經濟界普遍認為,與中國相比,印度總體發展水平至少落後10年。目前,德印雙邊貿易額僅為德中貿易額的20%,德對印度的實際投資金額僅為在華投資的12%,因此在短期內中國仍將是德國經濟界投資的首選地。

(一)德經濟界更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

前不久,德歐亞咨詢公司對德部分企業進行了一次中印投資環境的對比調查,在企業決定投資地點的六項關鍵要素的評比中,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平均分數遠遠高於印度(參見下表),僅在運輸成本上,中國的得分稍遜於印度。

德經濟界對比中印投資要素

投資要素
中國
印度

人工成本
1
4

企業稅
8
12

關稅
4
5

優惠政策
1
2

能源成本
2
8

運輸成本
7
6

資料來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註:1等於投資環境優良,12等於投資環境惡劣。

(二)印度製造業將對我構成威脅

值得關注的是,以往德資主要進入的是印度的信息技術、電信或業務外包行業,現在德企業紛紛進入印度的水泥、鋼鐵、汽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可以預見,印度以往相對薄弱的製造業由於外資的進入將對我製造業構成威脅。隨著印度政府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德國企業對印度的投資步伐將加快,德對華投資特別是對製造業的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

(三)中印是競爭性夥伴關系

目前德經濟界「印度熱」的人為炒作因素較重。德經濟界有識之士認為中國和印度是「競爭性夥伴關系」,呼籲德企業同時在中國和印度投資。德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西門子公司前任董事長馮必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就德國企業而言,去中國和印度投資不應是非此即彼,而應是兩者兼而有之。

⑽ 印度買車的人在印度屬於什麼收入人群

說起印度,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人多,經濟水平低,的確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後,整體來說不如我們國家。印度買車還是比較普遍的,有收入水平中等需要用車代步的或者印度富人。


鈴木以生產小車為主,曾經在國內也風靡過一段時光,但是很快就受到國人的冷落,但是在印度,鈴木卻大受歡迎,甚至經常可以看到,印度人在鈴木店門口排起了小隊,為什麼鈴木這么受歡迎呢?因為印度的道路非常的崎嶇不平,所以需要鈴木這種微型小車,而且鈴木的價格也是非常低,適合印度人民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印度購買寶馬一年大約多少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度電影比較好 瀏覽:237
印度大選花費多少 瀏覽:20
印尼雅加達亞運會為什麼舉重 瀏覽:778
印度銀行有多少家 瀏覽:732
義大利現代輕奢傢具有些什麼品牌 瀏覽:276
為什麼印度人咬腳 瀏覽:852
中國西電歷史最高股價是多少 瀏覽:680
養印尼虎魚用什麼背景 瀏覽:620
伊朗可以用什麼做象徵 瀏覽:592
義大利到底哪裡好 瀏覽:147
中國滿洲里巴達廣場在哪裡 瀏覽:347
越南招聘信息在哪裡看 瀏覽:425
一兆越南幣能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815
伊朗警察抓捕了多少人 瀏覽:867
越南什麼地方有金錢龜 瀏覽:291
歐洲為什麼示弱伊朗 瀏覽:228
伊朗是怎麼回事兒 瀏覽:900
義大利為什麼打不過墨索里尼手 瀏覽:779
伊朗戰爭多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832
伊朗綠綠屬什麼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