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佛用印度語怎麼寫

佛用印度語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6-18 05:03:10

Ⅰ 阿彌陀佛古印度語什麼意思

阿彌陀佛,其中的「阿彌陀」,在印度的梵文中,是:無量光的意思,佛是稱號。
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號,如果按照印度梵文的聲音來發音,
大體是:吶么 阿彌達爬 布達呀。
順祝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Ⅱ 佛是什麼 學佛有什麼用

摘自《覺海慈航》

佛教是專門研究解除苦惱的辦法的。等到煩惱斷盡了,心裡無掛無礙,無憂無慮,這算真自由哩。
由此可見,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現在的學說違反,並且更徹底了一些。如果人人都照著佛的說法去做,你想,世間還會有刀兵盜賊的劫難嗎?況且,這不過是頂淺的道理,隨便拿來給你說說罷了,至於高深的理論,任你說多少年都說不完的,真是無窮無盡的呢。

問:這么說來,想要逃避災禍和各種苦難,最好是學佛了,是不是?
答:是的。不過學佛的好處,卻不是僅僅可以避免災難,學佛的人所希望的最終目的是,將來也能成佛,和釋迦牟尼佛一樣。

問:真的嗎?請問成了佛,有什麼好處呢?
答:你要知道作為一尊佛的好處,應先明白眾生的不好處。且就我們人類來說吧。我們一生下來,就和苦惱訂了合同,親愛的偏不到頭,仇怨的偏纏攪不休,還有天然的災害,意外的禍患,任你有錢有勢,災禍還是跟在後面。即使那些可以擺脫得了,卻沒有不病不老,更不能不死。這都是因惑造業,因業受苦的自然規律。(關於惑、業、苦,後面再詳說),佛是已經覺行圓滿,了脫生死,進入涅盤,可以不受以上所說的種種苦難。這便是成佛的好處。佛看到我們受苦,象在火坑裡一般,特地教我們許多成佛的方法,使我們脫離這個火坑,改造這個火坑。

問:既然這個世界是個火坑,學佛又很費工夫,我們還不如直截了當弄點毒葯把自己葯死。這樣,不是一了百了,立刻跳出火坑了嗎?
答:你怎麼能這樣說呢?這個世界雖然是火坑,只要我們大家肯發心學佛,是可以用我們的力量把它變成樂園的,這是佛教的積極精神。如果用尋死的辦法,死後真的一切都完了,那倒未嘗不可。應該知道,死後並不是一切都完了,以後還須要轉生的。照佛經來說,自殺是有大罪的,再轉生時,所得的報應將為更苦,那不是跳到火坑更深的地方去了嗎?所以自殺的人往往長期沉淪鬼道非常痛苦!

問:人死了後,靈魂再去轉生,這事是真的嗎?
答:怎麼不真。自古以來,正史上記載死後轉生和借屍還魂的事,不知有多少呢。就是現在,也時常有這類的事情發生。你以為都是哄人的嗎?

問:自然不全是哄人的。但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答:你聽說過六道輪回嗎?我來說給你聽聽。一般人所說的靈魂,在佛學上叫作神識。人的肉身死了,他的神識是永遠不死的。那神識憑著他生前行為的善惡,或者升天,或者再轉生做人,或者作阿修羅,或者變畜生,或者變餓鬼,或者入地獄。這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就叫做六道。等到這一道受報完了,再轉入另一道去。這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來回輪轉,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

問:關於因果輪回的道理,我還是不大明白,可以請你詳細的再說一說嗎?
答:因果輪回的道理很是明顯,只因我們被妄心所迷,我執所縛,本有的智慧被塵俗中名利等念頭蒙蔽了,所以,雖日常一舉一動無不落在因果輪回之中,但自己一些也不覺得。
「因」就是事情的起因,無因決不能成事。「果」就是事情的結果,無論什麼事,不做則已,做了總免不了要結果的。果之隨因,如影之隨形。如人想除掉本身的影子,於事於理也是不可能的。
因果概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時間)。首先說說現在的因果。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說:一、如人叩鍾即刻就可以發音;二、如人播種,春種秋收;三、如人有不良嗜好或者畏難苟安,日後就要凍餓而死。這三個層次,雖然得果的早晚不同,但是完全屬於現因現果。
其次是過去世的因果。譬如生在富人和貧人家裡的孩子,其享受是不同的。那些初生的小孩,在今生本沒有造什麼因,似乎不應有這樣差別的遭遇。不知這全是前世各人已經造下不同的因,所以今生一得到不同的果哩。
再說未來世的因果。譬如甲乙兩人多年前都造了善惡不同的因,但總是看不到他們得各別應得的果。要知今生縱然得不到,來生一定逃不了的。(因果經)說:「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看其現在因。」這說明因果的關系是錯誤不了的,消滅不了的。
至於輪回問題,佛曾告訴我們「四有輪轉」的道理,就是死有、中有、生有和本有。
一、我們現在所有五蘊(色、受、想、行、識)合成的身體,就是前世煩惱以及善業惡業和不善不惡業所感的結果。當前世臨終最後剎那時叫做「死有」。
二、從死有之後,到今世托生母胎之前,這中間所有的有情身體,叫做「中有」。這中有身,如五六歲小兒相似,眼目耳鼻和其他諸根都具備的,是極微細的凈色組織成的。我們肉眼不能看到,只有天眼才能見到它的形量。關於住在中有位中的時間問題,據法救論師說:「時間長短沒有一定。倘若碰不到可生的機緣,中有可以長存,直到因緣和合,中有就去投生到人或畜,或其他各道中去。」(一般說來,中有存在時間至多七七四十九日)。
三、中有托生的原因,是由於顛倒心。男子緣其母而起愛欲,女子緣其父而起愛欲。依著這二種顛倒心,中有才結生於母胎,其給生的最初一念,叫做「生有」。
四、從結生以後,住胎出胎,直到一期壽命完盡,叫做「本有」,從這本有再起煩惱業因,招得未來的結果。這樣,又從「本有」轉到「死有」,「死有」轉到「中有」,「中有」轉到「生有」,依次相續,輪轉不息,比如轆轤,循環輪轉,沒有停止的時候。
心是起惑造業,輪轉生死的掌權者。由於心裡一時迷惑,不明真理,不知因果,於是隨意去造惡業,必然產生惡(苦)果,得了惡果,心裡更煩惱,更糊塗,從而又去造惡業,又受苦果。這樣,惑業苦將輪轉不斷。這就是生死、死生永不停息的緣故。我們要斷輪回,出三界,必須在起心動念處著手。如能發菩提心,專精一念,求生極樂世界,那麼所造的是佛因,將來一定結成佛果。因為所轉的念頭不落人天福報或貪狠害人的輪轉中去,將來一定可以超出輪回的。這道理不是很明顯的嗎?

問:這六道裡面,哪幾道是好的?
答:比較起來說,天道最享福,壽也最長。人道是也享福也受罪的。再往下說,一道不如一道,餓鬼和地獄兩道所受的罪,那就不堪設想了。

問:那麼,我們最好想法子生到天上去享快樂。不知可有方法嗎?
答:方法雖有,不過我們卻不應該希望生在天上。因為上面說過,無論在哪一道里,等到報應完了,就要轉到其他的道里去。那麼,生到天上,就算做了玉皇大帝,等到天福享盡了,也非死不可,死後仍舊可能到畜生或其他道里去受罪,佛經里是有許多事實說明的。可見,只要落到六道里去,就沒有一處是安身之地的。要想享受永久的安樂,非想法子跳出輪回不可。

問:怎樣才可以跳出輪回呢?
答:我不是已經說過,只有學佛了嗎。

問:我們憑著良心多行善事,不能跳出輪回嗎?
答:那不行。行善的人將來能生到天道或人道享受好的報應,上面我也已經說過。可是這些享受是不長久的。要長久,就是脫離六道輪回;要脫離六道輪回,非學佛不可,單憑行善是不夠的。

問:常聽人說:人的生死是玉皇大帝和閻王掌管著的。既然說,學佛就可以脫離輪回,難道佛也管得著這些事嗎?
答:不是這么說的。你的生死,不但玉皇大帝和閻王管不著,就是佛也管不著,只有你自己能掌管著的。

問:我不願意死,怎麼早晚要死呢?我願意上天堂,怎麼往往入地獄呢?你說生死全是自己管著的話,我真不明白了。
答:這也沒有什麼不容易明白的。懂得因果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因,所得的報應就是果。比方說,你今生的行為合乎人的道理,那麼你來生就還是個人;你今生行為和天道相似,那麼來生就能升天;其他各道都是這樣。這就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都是自然而然毫無足怪的事。你種的是豆,神不能教它變一株瓜。同樣的道理,你種的是人的因,神自然不能強把你變成畜生,這是很顯然的。再說得簡明一點,就是作善的得福,作惡的得禍。作善作惡當然由你自己作主。那麼,生死福禍還不是你自己掌管著嗎?

問:有些好人往往遭著不幸的事,作惡的人倒反運氣很好,你說的因果報應怎麼講得通呢?
答:比方種樹,種子剛下到土裡立時就能結果嗎?比方借錢給人家,哪有才交到他的手立刻就來還呢?佛教講的因果報應是包括前生、今生、來生三世來說的。有的前生造的因今生才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當生就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隔幾生幾十生或幾千萬生以後才結果。這就和果樹的結果有早晚一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怎麼會講不通呢?

問:閻王、判官、城隍、土地究竟有沒有呢?
答:有是有的,不過他們和世間的法官一樣,只能照著法律辦事。你不犯法,他們怎麼也管不著你的。

問:要不要供養他們?
答: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在輪回之中,但他們造了善業,有福德,我們應向他們表示敬意,但不必象佛菩薩那樣供養他們。

問:玉皇大天尊呢?
答:玉皇也在輪回之中,但他是護法天神,我們也應當對他表示敬意。

Ⅲ 佛是什麼

佛是印度語佛陀耶的譯音,是覺者的意思,覺悟了宇宙真理的人。我們人人都可以作佛,人人本來就應該是佛,只是被貪嗔痴三毒所障,不見自己的本性。然而佛陀就是了達本性清凈的覺者。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導師。更是所有一些眾生包括天上的神的導師。這就是佛。

Ⅳ 佛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您好,funan1069為您服務,佛是印度語,本身中國漢語是沒有這個字的,由於漢傳佛教傳入我國,佛是印度話的音譯,因為翻譯學上叫尊重不翻,我尊重你,就按照你本身的拼音發音直接譯過來,所以佛在印度語言中,叫做智慧覺悟。也就是說佛是一個智慧和覺悟的大聖者,單人旁表示人,右邊那個弗字表示的是不要的意思,所以佛就是不要人,什麼叫不要人呢,就是斷除人的執著妄想,斷除人的貪嗔痴,斷除一切不清凈的惡思想,所以簡單的說,佛就是覺悟了的大智慧者,不但覺悟了自己,還自己去教化他人覺悟。所以佛是偉大的,佛教也是很正的宗教,試想沒有任何企業能做到幾千年不衰退吧,而佛教就傳承了那麼多年,所以我們拜佛不要去求什麼保佑,拜佛就是拜自己的清凈心,讓自己有出離心,放下執著和煩惱,就能清心自在。

Ⅳ 佛是什麼

1)『佛』是『佛陀』的簡稱,而『佛陀』是印度話的音譯,意思是『覺悟的人』,目二種極其尊敬的稱呼。它含有自己覺悟、令別人也覺悟、及時時刻刻對宇宙人生一切事情都具有正確而徹底的覺悟等三個意義,凡是這三點都能做得圓滿的,便尊稱他為『佛陀』。因此,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成為『佛陀』2)一般所稱的『佛陀』,如果沒有特別標明是指那尊佛的話,通常都是指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因為雖然宇宙的其他世界裡的佛很多,在我們這世界上成佛的也不少,但在我們目前所知的歷史中,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有展現成佛的外在形相,並且把他自己成佛的經驗教給大眾,流傳下來,因此我們尊他為佛教的教主。其他後來依這經驗而修持成佛的人,為了尊重教主的緣故,雖然事實上內在的境界已經成佛了,但在外在的形相上就不表現為佛的形相,而仍舊是一般人的形相。所以一般所稱的佛陀,通常都是指釋迦牟尼佛3)真正的佛,是一種充遍於宇宙中的智慧、悲願與能力,他恆常以非意識所能感知的光明之相存在,沒有生滅、增減,也沒有動靜,卻能夠隨緣如幻地化現出種種境相。我們一般所稱的佛,有形相、有名字的佛,都只是他依其大悲力而如幻所化現的形相之一而已。
(4)事實上,在成佛之後的實際境界里,根本沒有什麼是佛、什麼是眾生。佛和眾生,都只是我們自己的妄見罷了。眾生因為不能覺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妄見有種種世界、種種境相、種種眾生,事實上這些都是虛幻的。諸佛為了讓眾生覺醒,所以化現如幻的佛身,進入眾生的妄識中,如幻地教導眾生成佛的方法,令眾生如幻而覺。既覺之後,才知道原來所謂的眾生、所謂的佛,都只是迷時的錯覺。

Ⅵ 印度佛字怎麼寫

又作萬字、萬字、卍卍字。音譯作室利靺蹉洛剎曩。意譯作吉祥海雲、吉祥喜旋。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種好之一。乃顯現於佛及十地菩薩胸臆等處之德相。長阿含卷一大本經、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六、大般若經卷三八一等,均記載佛之胸前、手足、腰間等處有卍字。於今印度阿摩羅婆提(梵Amara^vati^ )出土之佛足石,亦刻有數個卍字。 卍之形,原是古代印度表示吉祥之標志。除印度外,波斯、希臘均有此類符號,通常被視為太陽、電光、火、流水等之象徵。在古代印度,佛教、婆羅門教、耆那教均使用之。最早時,古印度人認為此一符號乃存於梵天、毗濕笯(梵Vis!n!u )吉栗瑟拏(梵Kr!s!n!a )胸部之旋毛,而普遍視之為吉祥、清凈、圓滿之標相。在佛教,卍字為佛及十地菩薩胸前之吉祥相,其後漸成為代表佛教之標志。 卍字之漢譯,古來有數說,鳩摩羅什、玄奘等諸師譯為『德』字,菩提流支則譯為『萬』字,表示功德圓滿之意。另於宋高僧傳卷三則謂,卍字譯為『萬』並非取其意譯,而系准其音。然卍字之音,初時不入經傳,至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始制定此字讀為『萬』,而謂其乃『吉祥萬德之所集』。 然『卍』本為一種記號,而非一字。歷來之所以聯讀為『卍字』者,一方面固因習慣使然,最主要者則因自梵文譯成漢文時之訛誤。蓋梵語laks!n!a,音譯作洛剎曩,為『相』之義;另一梵語aks!ara,音譯作惡剎羅,為『字』之義。或因洛剎曩、惡剎羅兩音相近,遂將其字義混同。准此而言,則卍字、萬字應作卍相、萬相,始符其梵語本義。 相當於『卍』字之梵語不只一字,以新華嚴經為例,全經之卍字共有十七處,皆讀為『萬』,然以梵本對勘之,則其原語共有四種:(一)s/ri^vatsa,音譯作室利靺蹉,意譯作吉祥臆、吉祥犢。新華嚴經卷四十八(大一○·二五三下):『如來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雲。』其中,『卍』之原語即為 s/ri^vatsa,系指毛發等旋轉重疊如海雲之相。(二)nandy-a^varta,音譯作難提迦物多,意譯為喜旋。新華嚴經卷二十七(大一○·一四六上):『其發右旋,光凈潤澤,卍字嚴飾。』其中,『卍』之原語即為 nandy-a^varta,系指佛發右旋之相。(三)svastika,音譯作塞縛悉底迦、濊佉阿悉底迦,意譯為有樂。新華嚴經卷二十七(大一○·一四四中):『願一切眾生得如卍字發,螺文右旋發。』其中,『卍』字之原語即為 svastika,含有『有樂』之義,意指毛發右旋,自成紋樣,令見者鹹得欣悅之相。(四)pu^rn!aghat!a,音譯作本囊伽吒,意譯為增長。新譯華嚴經卷二十七(大一○·一四八中):『願一切眾生得輪相指,指節圓滿,文相右旋,願一切眾生得如蓮華卍字旋指。』其中,『卍』之原語即為 pu^rn!aghat!a,為『滿瓶』之義,意指佛之頭部或指節等處圓滿隆起之相。由是可知,上舉四相之中,除 pu^rn!aghat!a之外,其餘三者皆與毛發有關,然三者之語義亦略有差異,惟諸經論所譯一概皆作『卍』字,實與梵本語義有所出入。 卍字自古即有左右旋之別,於印度教,男性神多用卍表示,女性神多用卍表示。於佛教,現存於鹿野苑之古塔,其上之卍字全為『卍』,該塔系阿育王時代之建築物,為紀念佛陀昔時於此入定而建者。在西藏,喇嘛教徒多用卍,棒教徒則用卍。我國歷代左右旋混用各半,慧琳音義與高麗大藏經皆主張卍,日本大正藏亦准之而採用卍,然宋、元、明三版藏經均用卍。卍字產生左右旋之紛歧,主要系由於『立場』之差異。蓋經中多處有『右旋』之說,且佛眉間白毫亦宛轉右旋,又如禮敬佛菩薩時亦需右繞而行,故『右旋』一詞已成定說,惟究竟以『卍』為右旋,抑或以『卍』為右旋,則是爭論之關鍵。若以卍字置於吾人之前,而以吾人之立場觀望卍字,右旋則成卍;然若以卍字本身之 立場而言,則卍乃符右旋之方向。參考資料:佛學大詞典

Ⅶ 僧人常說的「南無阿彌陀佛」如何讀,作何解釋

nā mó ē mí tuó fó 這是印度梵語的音譯。
「南無」就是皈依、敬禮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
是「無量光」、「無量壽」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無
量無邊,語言無法說清。

Ⅷ 阿彌陀佛 怎麼翻譯啊! 這個詞能翻譯嗎》

南無阿彌陀佛」。總體講是禮敬、歸命於阿彌陀佛。

「南無」是梵文Namas的音譯,讀作「那摩」,意為「致敬、歸敬、歸命。」

回復
菩提路上 11:59:58
阿彌陀佛」時梵文Amitabha(印度語)的音譯。大乘教中佛名,
回復
菩提路上 12:00:12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說,
回復
菩提路上 12:00:40
阿彌陀佛未成佛前為國王,得聞佛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誓救眾生拔離勤苦生死輪回之本,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於無量劫前,所發48殊勝大願,早已悉皆圓滿成就,

回復
菩提路上 12:01:44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同贊
回復
菩提路上 12:02:09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熟且福慧增長,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現前,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回之苦

回復
菩提路上 12:03:32
以上部分節選自夏蓮居老居士的《凈修捷要》
回復
菩提路上 12:04:18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若信願堅固,則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往生。有了信與願,那麼臨終只要有十念或者一念,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反過來,如果沒有信願,簡單的持名是沒有意義的,「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凈業者不可不知也。」總之,信願行,作為往生凈土的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相互支持。其中,信為根本,無信則願行無由成立;願是直接動力,行是手段。只有具足三資糧,才能真正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達到不退。

回復
菩提路上 12:05:05
沒有信和願,不管怎樣念佛功夫,都不會往生。*******
回復
菩提路上 12:05:29
你發起求生凈土的大願,你就具足無量的功德,你就消無量的業障
菩提路上 1:57:36

回復
菩提路上 12:05:43
一子成佛九族生天

回復
菩提路上 12:07:20
觀無量壽經》上說:「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回復
菩提路上 12:08:01
阿彌陀佛因地時為法藏比丘發願「我成佛時,極樂眾生都能憑其弘願化為不同身份,善巧方便教化十方眾生。令其起信,修行佛法,往生凈土,此願若不實現,我不願成佛」法藏成佛於今十劫,證明往生極樂後確能回輪回度眾。
回復
善導大師講『如來(釋迦牟尼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彌陀本願海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都是說彌陀本願。所以,這是如來的正說,如來真傳,諸佛真傳之寶,希有難逢

,我們不要在輪回了,我們要在今世就解脫六道的束縛。
您若是相信、發願、念佛念經迴向,就得往生。阿彌陀佛。這就是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的殊勝大願。讓我們罪惡凡夫也能解脫輪回。

Ⅸ 於曉非:「佛」是梵文的音譯么

是的,印度語,佛是:佛陀耶!,,翻譯為中文就是:覺!,覺悟,無上正等正覺!

Ⅹ 什麼是佛

【佛】
梵語buddha 之音譯,巴利語同。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意譯覺者、知者、覺。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者,凡夫無一具足,聲聞、緣覺二乘僅具自覺,菩薩具自覺、覺他,由此更顯示佛之尊貴。對佛證悟之內容,諸經論有種種說法。對佛身、佛土等,各宗派亦各有異說。但大乘則總以『至佛果』為其終極目的。

稱贊佛之功德有種種異名,即如來十號,或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或世尊、世雄(斷世間一切煩惱之雄猛、雄健者)、世眼(世間之引導者)、世英(世間優秀者)、天尊(五天中之最勝第一義天),或大覺世尊(簡稱大覺尊)、覺王(覺皇)、法王、大導師、大聖人、大沙門、大仙(大仙,仙人中之最尊者)、大醫王(如應病與葯之名醫,應心病而說法者)、佛天(五天中之最勝第一義天)、佛日(比喻佛為太陽之語)、兩足尊、二足尊、兩足仙、二足仙(以上四名為二足生類中之最尊者之意。又二足即具足願與行,或福與慧者之意)、天中天(諸天中之最勝者)、人中牛王(比喻佛為牛王之語)、人雄師子(人中之雄者,恰如獸類中之獅子)等種種異名。

佛為能化之人,可教導我人,故稱之為能人;由是阿彌陀佛即稱為安樂能人(安樂世界之能人)。另有以能人為能仁,能仁即釋迦之意譯;故又借釋迦佛之名,遍指一般殊勝之佛。佛所特有之殊勝德性,具足於其身者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此外尚具有十力、四無所畏及十八不共法等殊勝之能力。又,佛有七項殊勝功德超越常人,稱為七勝事,或稱七種最勝、七種無上,即身勝、如法住勝、智勝、具足勝、行處勝、不可思議勝、解脫勝等。佛之定、智、悲均為最勝者,故稱大定、大智、大悲,配於斷德、智德、恩德等三德,合稱為大定智悲。

過去世所出現之佛(過去七佛、燃燈佛等),稱為過去佛或古佛。未來將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彌勒佛),則稱後佛或當來佛。早期,佛系指歷史上之佛,亦即指釋尊而言。其後復產生過去七佛之思想,而後更有未來佛與彌勒佛之產生;今於釋尊與彌勒二佛之間,別有無佛之世。小乘認為現在世不可能二佛並存,至大乘佛教時期隨其世界觀之擴大,認為於一時中有多佛並存。例如,東方有阿■佛及西方有阿彌陀佛,同時在現在他方世界,復有無數(如恆河沙之數)佛存在,即所謂十方恆沙諸佛。故一般以小乘為一佛說,而大乘為多佛說。

小乘中之大眾部則認為,其他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有其他諸佛存在,故主張『一界一佛,多界多佛』之說。有部則主張多界一佛說;此時之『界』,系指三千大千世界而言。此外,三世諸佛指過去庄嚴劫之千佛、現在賢劫之千佛以及未來星宿劫之千佛,合三劫為三千佛;其佛名出於三劫三千佛名經,佛名會即指據此經之說而行之法會。又,入佛道之因緣,稱為佛緣。〔雜阿含經卷十二、卷二十、新華嚴經卷四十二、千佛因緣經、賢劫經卷八嘆古品、大般若經卷三六五巧便行品、首楞嚴三昧經卷上、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二、大智度論卷九、卷二十九〕(參閱『如來』2346、『佛土』2609、『佛身』2629)

閱讀全文

與佛用印度語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義大利哪個給的時間長 瀏覽:963
中國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瀏覽:497
北京義大利餐廳哪裡最好 瀏覽:754
1965年印尼華人大屠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09
英國羊怎麼防盜 瀏覽:984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更加藝術 瀏覽:352
中國最大的卧佛是哪裡 瀏覽:404
1965年印尼對中國做什麼 瀏覽:764
伊朗現在怎麼收款 瀏覽:1002
越南語ba是什麼意思 瀏覽:464
越南女性怎麼上戶口本 瀏覽: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麼說 瀏覽:974
伊朗為什麼越來越強大 瀏覽:247
印尼魚鷹有什麼用 瀏覽:500
印尼蘋果12手機多少錢 瀏覽:506
美國退出伊朗有什麼影響 瀏覽:313
為什麼中國機票貴 瀏覽:271
印度高溫50度怎麼度過 瀏覽:206
去印尼帶回來送什麼東西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