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教現在在印度的發展狀況如何 是已經被滅絕了嗎
不懂就不要亂說,什麼「濕婆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你定的吧?濕婆是印度教的神,和佛教有什麼關系?
今日的印度人民,已不仇視佛教,且以佛教發源於他們的國家為光榮,甚至印度的前總理尼赫魯要說:「印度是佛陀的祖國,佛教教義崇尚和平,向世界宣揚佛的和平主義,是我們每一個佛子都應有的責任。」(星雲法師「海天游蹤」一六六頁)
因此,佛教在印度,已經露現了復興的曙光,雖其人數的比例,尚是印度各大宗教中的第六位,它們的次第如下:
一、印度教:三○三、一八六、九八六人
二、回教:三五、四○○、一一七人
三、基督教:八、一五七、七六五人
四、錫克教:六、二一九、一三四人
五、耆那教:一、六一八、四○六人
六、佛教:一八○、七六九人
七、拜火教(襖教):一一一、七九一人
八、猶太教:二六、七八一人
九、各部落原始宗教:一、六六一、八九七人
現在佛陀的祖國,已有幾所研究佛學的中心,例如普陀那的伽耶斯瓦研究所(Kashi Prasad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那蘭陀的巴利文研究所(Nalanda Pali
Institute)、波奈勒斯的印度大學等。
佛教的教義是超越其他宗教的。印度教傳統以來的天神信仰,終究無法解決人類身心的苦惱束縛,獲得究竟解脫,反而在恪守嚴格的種姓制度中,泯滅了眾生既有的平等尊嚴。而佛教則著重開發自我內心的覺性,這個「覺性」窮究至極,即是佛性的完成。所以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這種平等的對待,來自於佛陀覺悟到:宇宙萬法都在緣起之中,彼此互為因緣,就像因陀羅網,一一網珠映現無量光彩,無量光彩又同時攝於一網珠中,彼此互相交攝,重重無盡。所以,沒有一法能單獨生起,法與法之間是同體而共生的。此緣起無自性的道理,與印度教「梵我」為永恆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緣起無我之理,則知萬物一體,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若能彼此尊重、包容,便能進一步發展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菩薩思想,是為佛教真精神所在。
Ⅱ 佛陀,現在在印度教中,是什麼樣的地位
當時釋迦牟尼創立這一法門的時候,在印度有八種宗教同時流傳。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宗教叫婆羅門教。釋迦牟尼在有生之年,一直和其它宗教發生著意識形態上的斗爭。因為釋迦牟尼傳的是正法,所以在整個傳法過程當中,他傳的佛法越來越強盛。而其它宗教就越來越衰弱,就是那個根深蒂固的婆羅門教也處於瀕臨滅亡的狀態。但是到釋迦牟尼涅槃以後,其它宗教又開始興盛起來,特別是婆羅門教,又從新開始興盛。而佛教中卻出現了一種什麼情況呢?有些僧人在不同層次中開了功了,開了悟了,可是開的層次比較低。釋迦牟尼達到了如來那個層次,而許多僧人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在不同層次中佛法有不同的顯現,但是越高越接近真理,越低離真理越遠。所以那些僧人在低層次上開功開悟了,他們就用自己在那個層次中看到宇宙中的顯象,了解到的情況和悟到的理,去解釋釋迦牟尼講過的話。也就是說,有的僧人對釋迦牟尼所講過的法進行這么解釋,那麼解釋。還有一些僧人用自己所參悟的東西當作釋迦牟尼的話在講,不去講釋迦牟尼原來的話了。這樣致使佛法面目皆非,根本就不是釋迦牟尼所傳的法了,最後就使佛教中的佛法在印度消失了。這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教訓,所以後來印度反倒沒有佛教了。在消失之前佛教經過多次的改良,最後結合了婆羅門教的東西,在印度形成了一種現在的宗教,叫印度教。也不供奉什麼佛了,供奉另外一些東西了,也不信釋迦牟尼了,它是這樣一種情況。
Ⅲ 佛陀住世的印度為什麼有那麼多仙人
我也不清楚,我覺得要用神通才能看到的,佛經之所以記載了這類名稱,可能是佛或者弟子用神通看到了天人和天神,天龍八部,鬼神之類的
Ⅳ 佛陀為何出生在印度
佛陀出生在現在的尼泊爾,而不是印度。
佛陀(釋迦牟尼)出生於藍毗尼園,藍毗尼園地處尼泊爾南部的特萊平原上,今屬尼泊爾國西部省魯潘德希(Rupandehi)縣境內管轄,南鄰印度國北方邦。
迦毗羅衛國的王後摩耶夫人,懷胎十月即將分娩,於是她啟程返回娘家,佛陀(釋迦牟尼)出生後7天,摩耶夫人即去世。
佛陀(釋迦牟尼)由姨母撫養成人,29歲時,佛陀(釋迦牟尼)放棄優裕的生活,離開王城,出家修行,經過6年的修煉,創立了佛教,成為影響全世界的聖人。
佛陀的父親凈飯王是釋迦族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回娘家天臂城待產途中,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生悉達多。
佛陀釋迦誕生多有神話:他從兜率天下凡,摩耶夢見白象投胎;他從摩耶右脅生下,空中湧泉,一涼一溫澆灌母子;他站立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相士進宮預言他將來成佛等等。
佛陀靜坐約一個月 (期間有二商人供養麩蜜)後開始遊行。
Ⅳ 佛陀釋迦牟尼,他的人生經歷到底怎樣呢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逐創立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據傳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夢象受孕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內諸國林立,其東北部恆河邊有個迦毗羅衛國,國王叫凈飯, 王後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際,夢見一頭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自己身體,她頓時覺得體安快樂如服甘露,反視自身如日月光照,醒來後她就去見凈飯王,告訴他夢中之事。
凈飯王立即召集大臣們詢問王後之夢是何預兆,一名婆羅門占卜者回答說:“此夢甚佳!王後已懷孕,必生王子,這王子是個千古聖人,定能光顯釋迦族”凈飯王聽後,不勝歡喜。
摩耶夫人自夢白象受孕後,百病不染,身體十分健康〔《雜寶藏經•卷第二》、《大壯嚴論經•卷第十四》載,釋迦牟尼前生曾為六牙白象。〕
釋迦摩尼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
Ⅵ 佛陀跋陀羅當時預言,說後年有印度的五隻船到.從這個船上下來的人是誰
就是天竺人- - 沒說叫什麼名字 這是當時佛陀跋陀羅有一天對弟子們說他看見從他的家鄉來了五隻船 他的有些弟子就到處傳 結果有一些人認為佛陀跋陀羅是故弄玄虛 結果事情愈演愈烈 後來佛陀跋陀羅因為這樣就只能離開了 後來真的來了五艘天竺的船 這是佛陀跋陀羅的一個本領吧
Ⅶ 佛涅槃後,佛教在印度的具體狀況怎樣
後世富人不管窮人,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舍衛國國王波斯匿請問佛陀自己做的十個夢,在這些回答中,使國王非常不樂,舉例說明下:
(這是原文節選,若欲看全文請戳圖片)
佛即告王言。莫恐莫恐。所夢者無他。於王身無惡。於國亦無惡。於大子亦無惡。於夫人亦無惡王所夢者。皆為後世施耳。後世人不畏法。皆淫泆皆貪。一妻不厭足。數怒愚痴不知慚愧。王夢見三瓶並兩邊滿中央空。兩瓶滿沸氣交往來不入空瓶中者。後世人當不給視貧窮。近親兩富自相饋遺。王夢見一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馬口亦食尻亦食者。後世大臣當廩食於官復食於民。王夢見二事者。但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小樹生華者。後世人年未滿三十。當頭生白發。王夢見三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小樹生實者。後世女人年少當行嫁。抱子不知慚愧。王夢見四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一人切繩人後有羊主食繩者。後世人當行出賈留婦於家。婦當私與男子共棲宿。王夢見五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狐坐於好牀食以金器者。後世賤人當有財富者。當在上坐食飲極味。王夢見六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大牛還從小犢子乳者。後世人母當為女作媒。將他人男子與女共房。母當主守門。持女婬錢用自給活。王夢見七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四牛從四面鳴來相趣欲鬪。當合未合不知牛處者。後世人大臣當不畏天。淫泆貪一妻不厭足。數怒愚痴不知慚愧不畏上下。雨師不為時節。帝王長吏人民皆當請雨。雨師見帝王長吏人民施行如是故四面起雲。帝王長吏皆喜言。雲已四面起今當雨。須臾間雲各自散去。雨師故見怪。欲使帝王長吏人民畏天地。不淫泆不貪。守一妻慈心莫怒。王夢見八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大陂水中央濁四邊清者。後世人民在閻浮利內者。當不孝父母不敬長老。無反復不顧後。邊國當孝父母敬長老有反復。王夢見九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王夢見大陂水正赤者。後世諸王當不厭其國興師。人民起兵共鬪。當作車兵馬兵步兵。當以車兵相殺馬兵相殺步兵相殺。血流正赤。王夢見十事者。正為是耳。王莫恐莫恐。於國於身妻子皆無他。是夢者皆為後世方來之事。王即長跪言。得佛教心即歡喜。如人持小器受膏。膏多器小更求大器。得大器更受之。即安隱不恐。王即稽首再拜。前以頭面著佛足而去。還歸於宮重賜正夫人。皆奪諸公大臣俸祿不復信諸婆羅門語
是夢者皆為後世方來之事。
★一都兌現了★
Ⅷ 三千年前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印度人口有多少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印度還是許多小國家林立,沒有統一。估計也得有百八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