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人了解李維斯印度尼西亞505牛仔褲嗎
印尼產的? 那肯定不如中國產的嘛
中國的產的肯定不如日本制嘛
日本制肯定不如米國制嘛。
⑵ 印度人要穿褲子嗎
這個肯定也有穿的哈,印度人那邊最主要的是穿裙子,但是也有穿褲子的哈嗯,不過穿褲子的很少很少的,因為那邊太熱了,所以說他們基本上都是穿裙。
⑶ LEE牌牛仔褲在全世界哪些國家有工廠呢,在哪裡能買到非中國產的呢
大多數都是在墨西哥- -
⑷ 為什麼LEVI'S牛仔褲在國外買那麼便宜國內那麼貴
我看過一個文章《外國的垃圾 中國的奢侈品》你看看吧 就是關於這個的
在中國,哈根達斯、CK這樣的美國大眾品牌在被當作最頂級的奢侈品一樣消費,他們成為一種「優雅」的高階層的生活的代表。但它們原本是什麼樣呢?
對中國人,哈根達斯就是在冰淇淋世界裡路易威登
哈根達斯在冰淇淋世界裡對我的誘惑絕對就等於LV在服裝世界裡的誘惑一樣。哈根達斯在國貿最大的專賣店當時一直是我嚮往的夢中王國。看到超市裡幾十塊錢的一小盒冰淇淋,就覺得拿著它走在街上絕對特別小資。雖然幾十塊錢不算什麼,可是幾十塊錢的冰淇淋,不容小看。還有當年推出的昂貴的冰淇淋火鍋,讓我拿著銀包猶豫了好久。為什麼它有如此的影響力。大概是聽多了,就開始追風了。
2年前到美國,看到最大眾的超市成批的擺著哈根達斯。而且極其便宜,心裡當時好美,覺得撿了天大的便宜。三塊多刀一桶。即使換算成人民幣,也比中國便宜的多。不過既然不昂貴,它身上的神秘感也就減了不少。沒有在中國專賣店裡的奢華,它與一堆雜七雜八的我沒有聽說過的牌子的冰淇淋擠在一起,而且口味也不多。不過最受打擊的是,當我手足舞蹈的拿著那桶神聖的哈根達斯給一個美國朋友看,她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品牌。不想打擊我的情緒,她淡淡地說"是很好吃的冰淇淋嗎?有機會我會試試呢。」
原來,它沒有我想像中這么神聖。那我們中國人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昂貴的價錢?
我最後還是買了哈根達斯來滿足我心底小小的虛榮。味道其實挺好的。只是,有些東西,似乎變了味道。我為自己的虛榮,感到丟臉。
CK在中國成為了一種品味的象徵
隨著時間的遷移,很多在中國被我們捧得高高在上的東西,都在美國露出了真實的面目。CK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高中時,男朋友用CK香水,全班人,都覺得他好有品位。現在,在最廉價的WAL—MART,CK總是和一些小品牌排排坐。大賣場里CK平凡極了,和阿根達斯一樣。香港那邊追隨的國AP,被這里的留學生笑稱班尼路。再比如,倩碧的黃油。倩碧一直以黃油的暢銷而引以為豪。有人曾經說,「黃油在美國暢銷的象大寶,便宜的也象大寶,只需要20多刀。」
我們在中國很追求的外國貨,在這里卻是如此廉價。
這是我經歷的,也是我身邊大多數中國朋友經歷的。這樣的話題,我們不知道自嘲了多少次。很多人都開始在鍵盤上敲打這樣的文章。而這篇文章,其實,無關與自我反省或小資批判,也無關於對中國人的嘲笑(我可是超級愛國的,誰敢嘲笑中國人,我第一個火山爆發)。我想說的,是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為何這樣低?
我有個朋友是PARTTIME,做設計,公司不給他買保險,每小時給他30多刀。一般的大學生畢業找的工作,工資大概是15刀/小時吧。公司一般會買保險。
15*8*5*4=2400刀,一個普通大學生每月工資。個人所得稅加上社會保險,一般要打掉40%,可如果給教堂或慈善組織捐錢,或者收養國際學生,可以免稅。把一些活動性的費用算進來,他最後的收入大約可以在3000刀。在北京,一個剛工作的大學生,月薪大概3000塊不到,人民幣。
基本同樣的收入,在不同的國家,是何樣的生活水平?
先說食品,美國的食品賣得很便宜。剛才從COUNTRYMART回來,十瓶玉米罐頭,6刀,葡萄3刀,酸奶四瓶,2刀,生菜茄子豆腐什麼的,5刀多,價稅後將近20刀,基本滿足我一周的伙食(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買得還沒吃光,所以這次的購物單里沒有,上星期用9刀買了一大包雞翅,吃了一周還有大半袋沒有吃完)。
20塊人民幣呢?2包大樂事?兩斤豬肉?應該無法滿足我一周的伙食吧。
我一個月的伙食費,包括下館子,大約也就150--200多刀。這只佔美國個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200元,還不夠去大型超市一次呢。
對於美國人來說Levi's只是20元一條的牛仔褲
美國買衣服。還是用CK為例子吧,很多人以前都舉過了,因為CK太被年輕人熟悉。一件白襯衣,大約40刀就買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幣,也比國內便宜許多,再同他們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沒話說。遇到打折,10刀就能買件襯衫。還有LEVI'S,上周去BRANSON有家LEVI'S專賣店。你敢相信嗎,一條牛仔褲只需要19.99刀。在中國,至少要600塊以上。很多版居然要上千元。真的不知道這價錢是怎麼上去的。所有的商場都打折,換著方法打折。70%off的牌子經常樹立在各個店裡。在國內時逛一次街買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塊;在美國,除非買LV或ARMANI這樣一線的牌子,否則,若只是CK、levi's,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刀還真是不容易。不過我要是能有一千刀買衣服。好美啊。能買超多呢!!懷念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
當然,昂貴的東西美國也不少。比如紐約的第五大道。可是和我們一樣,大多數美國人在那裡也是WINDOW SHOPPIN國。沒有那樣的經濟實力,就不需要沒有意義的高消費。
至於球鞋,80刀兩雙。化妝品,MAC粉底30刀以內搞定。玉蘭油等在中國不錯的品牌,去超市找吧。下館子,我們小鎮的中國自助餐,7.25刀一人,老闆給我打折,才5刀。買機票,有時候便宜的難以置信,淡季從芝加哥到北京,來回飛才600刀,相當於5000RMB,我上次在中國買機票去美國,單程就7000多rmb。不過他們的保險很貴的,美國人大多數錢都花在保險和車上。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稅。車子很便宜,留學生買二手車,2000刀就能買到很不錯的。不過養車比較耗錢,為此本小姐到現在沒有車,屬於典型的到處蹭車型。
可是在中國,當我只有三千人民幣的時候,我能做多少事情呢?是不是連一個車殼都買不了?
美國的人民花了更少的錢過了更好的生活。而這更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亞非拉兄弟姐妹的血汗付出之上的。
可我們,卻還美滋滋的炫耀著我們的「奢侈品」高消費。
美國物價VS中國物價
別的不說,就說消費,如果我掙的是美金,我絕對超喜歡在美國消費。
不說匯率問題。美國和中國的月收入都將近三千。美國人掙美元消費美元,中國人掙人民幣消費人民幣。美國人消費一刀和中國人消費一塊錢是完全一樣的。請不要被匯率影響。(我剛到美國時,總是把一切換為人民幣,結果什麼都捨不得買)
可我們都差在哪裡了?
在美國買輛賓士E-320,50000刀,相當於半年多的工資。
在中國買輛賓士E-320,980000元,相當於十年多的工資。
在美國買雙義大利皮鞋,50刀上下。
在中國買雙義大利皮鞋,1500元上下。
在美國租一套三居室,1000刀上下。我現在住的房子,4個人,二層樓,700刀/月
在中國租一套三居室,2000元上下。
在美國吃份麥當勞的巨無霸,4刀。
在中國吃份麥當勞的巨無霸,20元。
在美國置套好點兒的西服,500刀差不多了。
在中國置套好點兒的西服,2000塊還不夠。
在美國買台蘋果國5計算機,頂死了1500刀,學生有10%OFF。
在中國買台蘋果國5計算機,怎麼也要30000。
在美國買斤瘦豬肉,三刀。
在中國買斤瘦豬肉,十五元。
在美國訂一個大生日蛋糕:二十刀。
在中國訂一個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在美國買一盒哈根達斯,四刀!
在中國買一盒哈根達斯,六十!
在美國HolidayInn(四星賓館),七、八十塊。我和SKY一般住40刀一晚的賓館,圖片在我上一篇博里,巨舒適。兩人攤下來才20刀每人。
在中國HolidayInn,七、八百塊。
在美國加滿一箱汽油,三十刀足夠。
在中國加滿一箱汽油,三百塊也足夠。
在美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50萬。
在中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500萬。
在美國辦一年的有效簽證,120刀。
在中國辦一年的有效簽證,1240元。
在美國用手機,一個月50刀基本可以隨便打。我的手機是40刀每月,晚9點後,周末,免費!!!難以置信哦!
在中國用手機,一個月5000塊基本可以隨便打。
在美國看電影;新大片兒:8刀!學生票7刀。老人票5刀。
在中國看電影;新大片兒:80!有些地方還120。
在美國買件羊絨衫,差不多100刀。
在中國買件羊絨衫,差不多1000元。
我在美國品牌店買的最便宜的衣服,一件小裙子,3刀。在中國品牌店,再怎麼便宜,也要50元以上。
最被中國人誤讀的33個消費符號
Backpackers背包旅行
背包旅行變成一種時尚,有人把它當成了炫耀的資本,更奇怪的是,在國外背包客都是窮人,參加旅行團的是有錢人;在中國則正好相反。
Bohemia波希米亞風
人們常常把"一切看上去瘋瘋癲癲的打扮"稱為波希米亞風。在中國,波希米亞這個概念被無限放大,就連房地產商都在叫賣"波希米亞建築風格",令人汗顏。
Bordeaux法國葡萄酒(波爾多)
在G外,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葡萄酒的刺激,而大多數的人只能喝啤酒。在國內,有著無數的文人墨客贊美葡萄灑的雍容華貴。
Broadway百老匯
因而情節極其簡單,場面極其華麗,表演非常誇張,假唱無所不在,在紐約或倫敦取得成功後,便開始全球走穴,大賺其錢,這一點又和《同一首歌》何其相像。
Che Guevara切.格瓦拉
以販賣紀念品為生的切.格瓦拉和那個理想主義的戰斗者切.格瓦拉未必是同一個人,前者是流行旗幟,後者是精神導師。
Chivas芝華士
在國外,威士忌被認為是一種老頭子酒,很難想像,會有大學生的畢業派對選擇威士忌。
Christmas、Valentine's day聖誕節,情人節
聖誕節到底是什麼?是聖潔?信仰?歡樂?家庭?愛?毫無疑問,首先是消費。
Cigar雪茄:是享受,不是做秀
這些中國人眼裡的奢侈品,不過是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創匯產品罷了。
Creditcard信用卡
中國人支付著全世界最高的信用卡貸款利息(年利率高達18%),卻渾然不知危險正在來臨。
中國人更熱衷於消費文憑EMBA
比起西方人,中國人更熱衷於消費文憑,這背後包含著中國幾千年來對教育的熱愛,對學而優則仕的推崇。
Evian依雲水
一種產自法國的礦泉水,中國是50元一瓶.新加坡6-7新幣一瓶,當被問道"喝點什麼"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淡淡地說一句:"我只要依雲水。"聲音里有掩飾不住的優越感。
Golf高爾夫
高爾夫既不是貴族運動,也不是平民運動,它是一種健康運動,是一種禮儀,一種素質和一種審美、生活准則。
Haagen-Dazs哈根達斯
中國被當成奢侈品的哈根達斯在其發源地美國是個極普通的品牌,就如同和路雪之於中國,主要在超市和自動售貨機售賣,很少有專門店。
IKEA宜家
以其DIY的設計風格及昂貴的售價,一時成為小資理想的高端家居品牌。而美國人的評論是"cheap IKEA",他們買傢具就像買衣服,好看就買,買來就用,膩了就換。
Lisaono小野麗莎
她不是爵士女伶中最大牌的,但無疑是最具群眾基礎的,她是小眾爵士圈裡的"大眾歌手",是一道獻給大眾的"心靈雞湯"。
Marketplace大賣場
便宜、甩賣、方便、快捷,大賣場以這樣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相信了,但實際上我們感受到了嗎?
NM納米
納米是高科技,你不懂科學,就只能相信科學的無所不能。
Olympics奧運
奧運精神叫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現在,已經被叫賣聲淹沒了。
無處不在的Paris巴黎
巴黎到底是什麼東西?是藝術,是享受生活,是陽光普照的下午,是優雅的生活模板,其實在我們這里,依然是消費。
Pasta意粉
意粉於西方人之意義,如同方便麵之於東方人。
Resort度假酒店
一個入住了三亞希爾頓酒店的人,第一感覺是"奢華到令人窒息",而不是度假酒店應有的"輕松和舒適"。
SexToy情趣玩具
情趣玩具是十惡不赦、放盪與色情的淫具嗎?在西方,沒有人會在意你是否在用它,有時有人反而會因此認為你是個很注重品質的人。
中國人崇尚Skyscraper摩天大樓
中國人崇尚摩天大樓,很多時候是因為面子問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感覺到,摩天大樓並不經濟。
Snooker斯諾克
在英G,斯諾克是一項需要西裝革履打領結的紳士運動,但在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是光著膀子在街邊打檯球。斯諾克的中國特色。
SPA
中國大街小巷裡的SPA已經沒有等級之分了,雲南悅榕庄酒店裡的高級水療被稱作SPA,巷子口五金店旁邊的美容院也掛個"SPA"的牌子。好像只要躺在漂著花瓣的木製澡盆里,誰都成了楊貴妃。
SOHO
全稱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指小型家庭辦公室,也指在家裡辦公的自由職業者。他們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
Starbucks星巴客:賣咖啡到賣情調
星巴客在美G是很物美價廉的大眾飲料,算是咖啡中的快餐,但移民到了中國,卻成了時尚、優雅情調的元素之一。
Surburbs郊區生活
家在郊區的好處是,新鮮空氣,遠離喧鬧,但是想在中國過郊區生活,還請做好以下准備:交通、購物,醫療設施等。
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
中國的企業家們也不厭其煩地提起《世界是平的》,何以一本書會受到如此多商界領袖人物的推薦和欣賞?"因為他說出了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人不能或不便說出的'心裡話'。
USA美國
百威啤酒在美國的宣傳一直是將百威作為美國男性工人創造的英雄產品,將產品與美國工人的形象及美國傳統美德統一在一起。但是在中國,百威是都市泡吧族的最愛,他們大多剛剛從格子間里出來,連西裝都來不及換。
Vitamin維生素
美國人熱衷的維E,500粒一瓶價格不到10美元,算下來一天只要人民幣1角6分錢,便宜得像白送。雖然國內葯房裡也有幾十元一瓶的維生素,但人們推崇的始終是平均每瓶在300元以上的國外品牌
Whiskey in Green Tea威士忌兌綠茶
蘇格蘭人發明了威士忌,中國人發明了威士忌兌綠茶。一位蘇格蘭記者報道說:"威士忌酒商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的酒會被人這么飲用。"
Yoga瑜珈
70%的印度人練瑜珈,卻很少人去瑜珈館,因為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以為可以用錢來消費健康追隨時尚
⑸ 推薦幾個印度的購物網站還有美國的
如果樓主真的是打算買葯的話,提醒你還是最好要萬分小心,我曾經在印度幫朋友買過某某葯品,因為不熟悉,聯系了很多網上的葯商(因為是幫好朋友買的,肯定希望得到最優惠的價格),結果他們給的價格都不一樣,後來我就問了我的印度朋友,他說這些葯品,因為事關人命,建議我還是去Appolo醫院的葯店買(Appolo在印度非常有名,使館工作人員的定點醫院,私立的,一般在醫院的附屬葯店買會保險一些,而且給你開正式的收據,印度的葯品銷售不像在中國,是連鎖的或者醫院開的,印度的葯店多以私人為主,所以你去買葯,人家只是負責賣葯而已,賣葯的人甚至一點醫學知識也沒有)。
⑹ 我想知道,印度人穿的服裝叫什麼如圖
稱為裹裙(dhoti)和搭帕(patta)。
男性的裹裙覆蓋了從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用一根腰帶在前面打結固定,有錢有地位的男性腰帶在兩端結成球形,並飾以精緻的刺綉。除了裹裙和腰帶外,第三件裝束是長長的棉質搭帕,貴族一般把搭帕的兩頭分別搭在肩上,讓中間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頭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後背再用手腕抬住。
但是對苦力和手工藝者來說,搭帕更適合扎在頭上擋住陽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為擦汗的毛巾。
同時,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從最開始的不透明後來變得越來越透明了。 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條纏成,另一塊布固定在正面腰帶中間再穿過兩腿之間並固定在背後的腰帶上。比較長的裹裙遮住了膝蓋,還有一種穿法是緊緊的把布條裹住臀部做成筒裙。
貴族婦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並裝飾了邊緣搭在頭上。同時她們的腰帶跟男式相似,有時還會在腰帶一端繫上裝飾性的手帕。底層人群僅僅能穿著粗糙的布裹裙和頭巾,跟現代印度底層人群的穿著是一樣的。
(6)印度哪裡有賣牛仔褲擴展閱讀
印度服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紗麗(SARI),紗麗並不是裙子,而是一塊尺寸約為5米乘1米5的大布料。先穿上襯裙(PETTICOAT)和長度剛剛蓋住胸部的打底小襯衫(CHOLI),然後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層層疊疊的把那塊大布料巧妙的裹在身上,再把關鍵部位用別針固定,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紗麗了樣子了。
從面料來講,南部的女性偏愛絲綢和棉布的,北部的多為雪紡。因為南部是絲綢產區,相對便宜,而婚禮等大型活動所用的紗麗絲綢就很昂貴了。根據地區的不同,紗麗也有很多穿法,腹部褶皺的數量,後面那一段是搭著還是蓋在頭上或掖在腰間,都有不同。
通常來講,紗麗是已婚女性的專利,未婚的女性多穿的是一種叫做「旁遮普服」的套裝,旁遮普服最早是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錫克教女性們的服飾,所以由此得名,後來因為好看又方便,便傳遍了印度全境,成為一種被大眾廣泛接受的服飾。
⑺ 牛仔褲批發在哪裡。
實體的話廣州新塘最多了 要是網上的話就在阿里巴巴上面吧
⑻ 印度電影里的男裝哪裡買
印度有賣
⑼ 哪個品牌的牛仔褲比較好
哪個品牌的牛仔褲比較好?富爾芬將原汁原味的復古牛仔褲視為理想的形象,並希望再現與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牛仔褲相同的元素。大阪的五虎是李維斯牛仔褲的復製品,但它們也有自己的特點。例如,evisu主要展示道路趨勢風格,而denime主要再現細節。
李維斯的牛仔褲結實耐磨。獨立斜紋、生活背面的皮革徽章、褲子後口袋的拱形、鉚釘和獨特的紅旗都是李維斯的特色。美國是李維斯的出生地,所以如果你想說牛仔品牌,當然,你應該從美國品牌開始。因為它從這里開始,這里當然有很多牛仔品牌。也許最熟悉的是「牛仔祖先」李維斯和後來的李安,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必要多說。此外,還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倉庫。倉庫使它變得非常簡單。戲法不多,只是在最後播放,除了相同的方案、相同的紗線、相同的顏色編號和幾乎相同的硬體,每個細節似乎都意味著「這是第一年」,說他是復制之王並不過分。
⑽ 印度女生為何很少穿牛仔褲
印度人的傳統是有名的,最近我又聽說印度還有更傳統的,那就是印度的不少大學竟然禁止女生穿牛仔褲,理由是穿牛仔褲會招引性騷擾,有必要加以防範。 在印度,偶爾會看到這樣一副場景,一群男生在下課後對某個女生評頭論足、指指點點,你千萬不要以為這個女生是什麼怪物或生活不檢點,而是因為這個女生穿著緊身的牛仔褲。印度人認為,女生穿著太性感是發生性騷擾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國外留學的印度女生,她們總是習慣於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她們可能打心裡覺得,穿著太暴露,就像是過早地失去了貞操一樣,是見不得人的。並且,印度人先天地以為穿著暴露的女生是放盪的,不檢點的,所以才會去性騷擾她們。所以,即使有女生想穿牛仔褲,她們因為擔心性騷擾也不敢穿。 也許有人會問,印度女生很少穿牛仔褲,那她們穿迷你裙和熱褲嗎?當然不。可能,印度女性崇尚的人含蓄的美,就像我們曾經以含蓄為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