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是不是全球主要的紅茶生產國
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家之一,年產量超過800,000噸。印度紅茶有兩種,一是大吉嶺紅茶,二是阿薩姆紅茶,這兩種紅茶都是知名的印度紅茶。
Ⅱ 印度資源豐富嗎
印度資源豐富。
印度土地資源中,國土面積排世界第七,但是耕地面積世界第一。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印度森林覆蓋率為21.9%,茶葉產量世界第一。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Ⅲ 我國是世界上第幾大茶葉出口國
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處於很尷尬的境地,即茶葉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二、出口第三、創匯第四。
茶葉拍賣市場是茶葉全球流通的命脈。當前,茶葉拍賣是國際茶葉市場上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近三十年來, 70% 的茶葉是通過拍賣市場成交的。世界茶葉拍賣市場的歷史和現狀表明:誰抓住了它,誰就能在國際茶葉流通中大顯身手;後起之秀可打敗老牌市場。
世界茶葉市場交易中心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蘭卡和非洲的主要產茶國。1839年1月10日,在英國倫敦出現世界上首次茶葉拍賣活動,世界茶葉貿易史從此揭開了交易方式的新篇章。茶葉交易採用拍賣方式之所以被產茶國政府所推崇並為茶商們所接受,除拍賣本身所具有「公正、公平、公開」的市場特徵機制之外,還在於它對統一國內的茶葉市場、保護茶商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1 、斯里蘭卡科倫坡茶葉拍賣市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拍賣市場。斯里蘭卡茶葉拍賣速度極快。斯里蘭卡茶葉總產量居世界第3位,但由於其出口的茶葉佔95%,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出口國,而出口的茶葉中又有95%以上通過科倫坡茶葉拍賣市場成交。科倫坡茶葉拍賣市場由科倫坡茶葉貿易協會管理。目前共有8家茶葉代理商,經常參加拍賣的買主(出口商)有30多家,由茶葉貿易協會協調,每家代理商擁有固定的茶葉供應廠(場),即每家茶廠(場)生產的茶葉只委託其中的2-3家代理商負責拍賣。茶廠(場)生產的茶葉必須在15-20天前把茶樣(每隻3公斤)、編號及最低價等送至代理商。代理商再把各茶廠(場)送來的茶葉按茶號、生產廠家、規格、等級、批次、件數、重量、包裝和存放地點等編製成目錄,連同樣品一並送至各有關公司,供審評定價。茶葉按存放地點的不同分成主拍(Mainsail)和輔拍(Exestate)。主拍的茶葉存放在茶廠內,由於茶葉新鮮,拍賣的價格相對也較高,而輔拍的茶葉因沒有及時銷售出去,已貯存到茶廠外的倉庫內,所以拍賣的價格也稍低。
拍賣主持人來自各代理商。拍賣開始後,主持人按編制目錄中茶號的順序,首先叫最低價,欲購此茶的出口商們競相出價,出價最高者為買主。拍賣速度極快,有時一隻茶葉的拍賣時間僅幾秒鍾。拍賣成交後,買主必須在10天之內到指定茶廠或倉庫提貨。所以,茶葉從產出到裝船出口一般僅需5~6周,最多也不超過兩個月。斯里蘭卡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茶葉的保質期為3個月,這使斯里蘭卡紅茶能保持鮮爽濃強的品質特點而深受消費者的好評。茶葉拍賣的費用較低,如拍賣輔拍的茶葉,除成本價外還需包括倉庫租金、代理商代理費1%,茶場負擔的茶葉稅、保險及拍賣管理費等。如果是主拍茶葉,茶場無需負擔倉庫租金,費用可減少到僅為茶葉拍賣收入的.35%。
2、 印度加爾各答拍賣市場。印度1986年與1976年比,出口量減少15.63%,但均價提高67.53%,20萬噸出口茶基本上是通過拍賣獲取合理價格成交的。而中國因沒有拍賣市場,1986年與1980年比,出口量增加9.85%,但均價下跌68.7%。正式形成於1861年12月。1992年拍賣量為15萬噸。當初是倫敦拍賣市場的附庸,十九世紀年拍賣量少於2萬噸,而且其中大部分運抵英國後再次拍賣。後來成了削弱前者的因素。1961年,百年慶典時,總理尼赫魯親臨剪綵。印度有名的拍賣市場還有科欽、庫奴爾、哥依巴特、高哈第、西利古里。印度茶葉70%要進入拍賣市場。
印度茶葉總產量居世界第1位,目前是世界上第3大茶葉出口國。拍賣是印度茶葉銷售的主要方式。拍賣市場是茶葉拍賣的一個場所,拍賣活動是由拍賣行來具體組織實施的。一般從茶葉採摘加工到拍賣市場交易只有20天左右。印度現在有權組織茶葉拍賣的公司有12家,許多拍賣行在各拍賣市場又分別設立分支機構。
印度政府對茶葉拍賣有規定,即茶園生產的茶葉,70%要進入拍賣市場。國外公司的經紀人和國內零售商一般都從拍賣市場中進貨。但根據印度茶葉統計年報,茶葉實際拍賣量占產量的比重年均在60%左右。對於拍賣這種方式,印度的茶園主認為自己直接賣或通過拍賣行拍賣各有利弊。自己有固定買主(政府允許茶園直接出口,可以不經過拍賣市場),價格可能會比拍賣高,而且可以省掉1%的拍賣費用,但貨款回收慢且沒有保證。通過拍賣,貨款回收快而且有保證,因為拍賣行承擔責任。
3、肯亞蒙巴薩拍賣市場。年拍賣量為9萬噸,壟斷本國茶銷量的90%,是東非經濟舞台上的一顆明珠。
4、 孟加拉國的吉大港拍賣市場。獨佔了本國的全部茶葉貿易量。
5、 印尼的雅加達拍賣市場。也有較高的知名度。
拍賣市場有以下 8個方面的優越性:
一是公平、公開,以質量、品種、特色、供求關系獲取合理的價格;二是開放、統一,向所有供需方開放;三是交易直接、交貨迅速,有現貨拍賣、異地上市交易、遠期合約交易、到岸拍賣和在途拍賣(或稱離岸拍賣)等形式;四是交易面廣、選擇性大,凡是消費量大的國家,都到拍賣市場上采購茶葉;五是成交量大、全年交易,紅碎茶的 75%,約70萬噸在此成交;六是信息靈通、價格合理、買賣自由;七是合約買賣、風險共擔,在保證金制度和統一結算制度下,大宗標准級茶葉可以買賣合約;八是可交易相關物資,拓寬生財之路。
一般情況下,賣主的茶葉送到拍賣市場,編入目錄、審評定價、制定貨單送到買主手裡。一周內就可到拍賣廳按號叫價。從採摘、加工、包裝、運輸到拍賣成交,一般 20天,付款後一周之內到倉庫提貨。這樣,大大縮短了生產銷售周期,減少了周轉損耗,節約了成本,保證了質量,並在最好價格上成交。
中國茶葉的交易方式要改變。
目前,我國茶葉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門市現貨交易方式,一家一戶經營。這種交易方式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交易規模小;二是自產自銷。茶葉交易一直採取「一對一」的方式,由買家與賣家洽談成交。這種交易方式雖然靈活簡便,但成本高,質量沒有保證,無法形成規模化經營,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拓展需要。我國茶葉經營權放開後,出現多頭出口,這就造成相互壓價,效益的流失。而拍賣市場這種交易方式,有利於統一茶葉市場、保護茶商的利益,更縮短了出口企業與國際市場的距離;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則;使產銷直接見面,銜接緊密,現貨現賣,相對降低了成本。所以,傳統而原始的交易方式嚴重阻礙了我國茶業發展。茶業的現代化和產業化要求一定規模的交易市場來推動。我國茶業現存的原始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存在,致使我國茶業流通的規模化和產業化難以實現。
二00五年前四個月,中國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百分之九和百分之十四。有關部門預計,今年中國茶葉出口將再創新高。
二00四年中國茶葉出口二十八萬噸,出口量佔中國茶產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金額近
四點四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百分之九點五和百分之十九,出口量、金額均創歷史新高。此間專家分析認為,影響中國茶葉整體發展的五大因素有:
——商務部門積極、穩妥的茶葉出口政策為茶葉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質檢部門強化茶葉出口檢驗管理為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茶葉行業組織加大了拓展茶葉市場的力度,為企業擴大茶葉出口營造了環境和條件;
——中國綠茶和特種茶逐漸被人們認識和接受,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中國茶葉生產費用大幅度提升,促進出口價格提升;
——美元持續疲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茶葉消費的增長。
但與此同時,中國茶葉出口和整體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
雖然中國茶葉收獲面積位居世界第一,茶葉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但茶葉產品占據的世界市場份額卻只有百分之六。中國茶業生產銷售企業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中國茶葉年產值約為七十億元,茶場卻有六萬家左右,大部分茶場的年產值只不過幾百萬元,不少茶場生產設備落後,工藝粗糙,管理水平低下,很難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目前茶葉生產和銷售企業都存在小而散的問題,造成技術推廣難、信息溝通難,影響最大的是茶葉出口,由於小企業間的無序競爭,使得出口市場出現混亂。
另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二00二年中國出口茶葉二十五點二三萬噸,同比增長百分之一點一,但出口額卻下降了百分之三,出口平均單價只有每公斤一點三一美元。原因何在?中國有名茶無名牌是最主要的原因。雖然中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但中國茶葉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國際知名品牌少。如龍井茶葉雖享譽中外,可「龍井」只是一個品種、一個地名,而不是一個商標品牌。沒有叫得響的品牌,使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處於很尷尬的境地,即茶葉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二、出口第三、創匯第四。
此外,歐盟修訂過的茶葉中農葯最高殘留限量,很多都可以說是針對中國茶葉中農葯殘留過高所提出來的。除此之外,日本也參照歐盟標准,大幅度擴大農葯限制范圍,使中國茶葉遭遇冷落。與此同時,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擴大茶葉產量,價格更加低廉。中國茶葉在與其他國家的競爭中正日益失去市場。因此,特別要推廣農業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強農葯殘留和衛生質量監測,積極擴大作為市場准入資格的無公害茶的生產和出口,使茶葉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強調指出,中國加入WTO後,茶葉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由於進口國關稅的降低,中國茶葉的價格競爭力增強,但與此同時,中國國內茶葉市場不再封閉運行,國際先進的茶葉企業、跨國公司、甚至產茶國的腳步已經或將踏入極具吸引力的國內茶葉市場,中國民族傳統的茶園企業將與國際先進的現代茶葉企業在國際與國內兩大市場上進行更加激烈的競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面對市場、適應市場環境和形勢的發展變化,趨利避害,揚長避短。
Ⅳ 國際四大茶葉出口國概覽是什麼
國際四大茶葉出口國概覽如下:
1、肯亞
肯亞茶葉種植區的熱帶氣候和豐富的火山土壤賦予了茶葉鮮明的色彩和芳香的氣味。雖然肯亞主要生產紅茶,但也生產綠茶、黃茶以及著名的白茶。 當地人喜歡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一種叫「strunggi」的茶飲,意思是黑色。
Ⅳ 世界各國茶葉產量
在世界58個產茶國中,
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四國的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以上,
中國約產100萬噸
印度約產80萬噸
斯里蘭卡約產30萬噸
肯亞約產32萬噸,
Ⅵ 世界哪一個國家的茶葉產量最多
茶葉總產量最大國家是印度。
世界主要的茶葉產地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其次是美洲、大洋州和歐洲,這三大洲也有一定數量的生產,但相對於亞洲和非洲來說少得多。據相關的統計表明,2004年各洲的茶葉產量計算,亞洲、非洲的茶葉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近97%,其中,亞洲佔81%,非洲佔15.6% ,南美洲、大洋州和歐洲茶葉產量所佔比例很少。 各大洲主要的產茶國如下:在亞洲,茶葉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上述的四個國家茶葉產量占亞洲茶葉總產量的81%;在非洲,茶葉產地分布在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馬拉維和辛巴威等國,這五個國家所產的茶葉占非洲茶葉產量的91%,在美洲,以阿根廷為主要的產茶國家,其茶葉產量佔美洲茶葉總產量的87%。
除中國這一茶葉主產區外,目前世界上還有五十多個國家生產茶葉,最北可達北緯49度,位於前蘇聯,最南可達南緯33度,位於南非。世界茶區在地理上的分布,多集中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可分為東亞、南亞、東南亞、西亞、歐洲、東非和南美6區。
東亞茶區的主產國有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茶葉產量約佔世界茶葉總產量的23%,中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居第四位。日本茶區主要分布在九州、四國和本州東南部,包括靜岡、琦玉、宮崎、鹿兒島、京都、三重、茨城、奈良、九州、高知等縣(府),其中靜岡縣產量最高,佔全國總產量的45%。
南亞茶區的主產國有印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所產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4%總出口量的50%。印度產量佔世界首位,斯里蘭卡居世界第三位。印度的茶區分布在北部(包括東北部)和南部,北部又分為阿薩姆茶區和西孟加拉茶區:阿薩姆茶區是印度的主要茶區,茶葉產量約佔全國茶葉總產量的50%以上;西孟加拉茶區主要分布在杜爾斯附近,茶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20%左右。南部茶區主要分布在馬德拉斯和喀拉拉(爪盤谷、交趾),氣候與北部相比,較為暖和,全年無霜,可終年採摘茶葉。斯里蘭卡地處印度半島東南,是一個熱帶島國。全島地勢以中部偏南為最高,茶園多集中在中部山區,主產區為康提、納佛拉、愛里、巴杜拉和拉脫那浦拉,其茶園面積佔全國茶園總面積的77%,茶葉產量佔全國的75%。孟加拉國位於恆河下游,印度阿薩姆邦和孟加拉邦之間,茶區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錫爾赫特和東南角的吉大港以及位於上述兩區間的帖比拉,其中錫爾赫特的茶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0%。
東南亞茶區位於中國以南,印度以東。產茶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寮國、柬埔寨、菲律賓等,茶葉產量約佔全世界總產量的8%,其中印度尼西亞產量最高,越南、緬甸次之,馬來西亞較少,其他幾個國家產笙則很少。印度尼西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具有溫度高、降雨多、濕度大的特點,全年幾乎無寒暑之分,終年可採收茶葉;茶區主要分布在爪哇和蘇門答臘兩大島上,其中海拔2000米左右的爪哇島產茶最多,約佔全國總產量的80%。越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高、濕度大,早雨季明顯;茶區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中部、南部也有少量茶區。馬來西亞因靠近赤道,終年炎熱多雨,屬熱帶雨林氣候;茶區主要分布在海拔1220米的加米隆高地。
西亞和歐洲茶區的主要產茶國有歐洲的前蘇聯和亞洲的土耳其、伊朗等,所產茶葉約佔世界茶葉總產量的14%。前蘇聯茶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喬治亞和亞塞拜然,在黑海沿岸的克拉斯諾達爾等地也有少量茶區。土耳其茶區主要分布在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的里澤地區。伊朗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式氣候,雨量較少,寒暑變化劇烈,不適宜種茶,僅西部山地和黑海沿岸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故茶區主要分布在黑海沿岸的吉蘭省和馬贊撼蘭省,其中巴列維和戈爾甘為主要產地。
東非茶區的主要產茶國有肯亞、馬拉維、烏干達、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等國,其中肯亞產量最高。肯亞有5省12縣產茶,主要茶區分布在肯亞山的南坡,內羅畢地區西部和尼安薩區,如克里喬、索提克、南迪、基錫、尼耶尼、墨倉加、開里亞加等地。馬拉維是東非第二大產茶國,茶區主要集中分布於尼亞薩湖東南部和山坡地帶,如米蘭熱、松巴、高羅、布蘭太爾等地。烏干達是新興的產茶國之一,茶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托羅、安科利、布里奧羅、基蓋齊、穆本迪、烏薩卡等地區。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也都是東非主要的產茶國,坦尚尼亞茶區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維多利亞湖沿岸,布科巴等地產茶較多;莫三比克茶區主要集中在南謀里和姆蘭傑山區。
中南美茶區的產茶國家有阿根廷、巴西、秘魯、厄瓜多、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其中阿根廷產量最高,約佔南美茶葉總產量的70%,茶區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密西奧尼斯山區,在科連特斯等省較為集中。
Ⅶ 印度的茶葉產量是世界第一位是真的嗎中國呢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地理和歷史兩個方面來說。
首先,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和特殊的地形特點使之形成了低熱潮濕的環境,而這種環境有時特別適合茶樹的生長的。
其次,在帝國主義時代,英國把印度長期作為它的殖民地,經濟上長期的受宗主國——英國的限制。長期以單一的經濟作物的種植為主,而當時世界上對茶葉的消費利潤在當時是最高的。宗主國為了獲取高額的利潤不惜把印度作為單一的茶葉生茶基地,為此印度的農業經濟因為這也受到極大的破壞。
由於殖民統治時期的,高度集中的庄園和大農場經濟是印度的茶葉產量位居世界首位。
中國雖然是茶葉的故鄉,但是在氣候和經濟體制上和印度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導致兩國茶葉產量出現嚴重差距的原因。
Ⅷ 世界三大茶葉產地
世界三大茶葉產地:亞洲,非洲,南美洲。
一:在亞洲,茶葉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上述的四個國家茶葉產量占亞洲茶葉總產量的81%。
(8)印度茶葉產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亞洲茶區又可以分為東亞茶區、南亞茶區、東南亞茶區和西亞茶區。東亞茶區主要包括日本,茶葉產量為世界第四。日本茶區主要分布在九州、四國和本州東南部。南亞茶區主要包括印度、斯里蘭卡以及孟加拉國,其中印度茶產量居世界第一。
二:印度茶區包括北部的阿薩姆茶區、西孟加拉茶區以及南部的馬德拉斯和喀拉拉茶區。斯里蘭卡是一個熱帶島國,茶園多集中在中部山區,茶葉產量居世界第三,其主要茶區包括康提、納佛拉、愛里、巴杜拉和拉脫那浦拉。
三:南美茶區包括阿根廷、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其中阿根廷的產量最多,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密西奧尼斯山區。
Ⅸ 取代中國茶葉霸主地位的英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產茶葉的
中國不但是茶和茶文化的發源地,還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茶葉在宋之後,就已經取代了瓷器和絲綢,成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第一出口和創收產品。在明朝時,世界上50%的白銀都被中國通過貿易給賺了過來。到了清代,中國也是世界上GDP總值最大的國家。我們僅僅拿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數據就一目瞭然了。
Ⅹ 印度種植茶葉嗎,
印度茶葉產量非常高,印度紅茶占據市場很大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