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靠什麼發展經濟
印度的經濟主要靠部分工業產業拉動增長,例如,軟體、電子、醫葯等領域。
近幾年,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發展速度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所以印度方面也普遍的保持樂觀態度,認為自己國家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那麼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靠什麼產業來拉動的呢?
綜上所述。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少部分工業產業來拉動。由於國內財富差距不斷拉大,所以無法形成足夠的消費人群,這就使得印度經濟的抗壓能力比較差。除了靠部分工業拉動經濟之外,前幾年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後推力,也給到印度一定的幫助。
② 去印度有什麼小生意做
一定要去印度呀?不能去別的國家?
看看這個網站,有很多境外投資項目,看有沒有適合你的,祝你發財
http://www.cew.org.cn/invest/out/index.shtml
③ 印度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1、印度優先發展服務業的原因一個國家的經濟構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就是工業,主要是製造業;最後一個是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在工業革命以前都是農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有工業和製造業,而歷史上的大國幾乎都是工業強國,荷蘭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貿易立國的,這是算是服務業,優先發展工業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農業人口的轉換問題,隨後就會迎來城鎮化,城鎮化的提升帶來的是服務業的需求,這是之前很多國家走過的老路,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國內的消費能力較低,無法自行消化工業生產能力,只能出口給其他的國家,利用出口的優勢來發展過來的工業/製造業,中國走的是這樣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從1991年開始「改革開放」後實施市場經濟的政策,但是在經濟的發展策略上是優先發展服務產業的,製造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其中個中原因有多種,印度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間是聯邦的體制,要發展製造業就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但是因為中央協調的能力較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統一協調能力,導致基礎建設停滯不前。沒有基礎建設,製造業就難有大的發展。
還因為宗教信仰,比如種姓制度,導致人口的流動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就業的一個基礎,製造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業市場是自由交換的。土地的私有化也為工業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合約談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難做統一的徵收和規劃,私人之間的談判成本太高,盡管現在印度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進展依然緩慢。
2、印度的農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印度的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中國的農業佔GDP的比重曾經是同樣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總體而言印度的農業比重還在中國之上,印度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了42.8%的比重,這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了。不過整體來看,農業所佔的比重是逐漸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這個比重已經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點下降了28個百分點,這個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製造業增加值只有40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雖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絕對值還是非常低,大概是相當於中國20年前的水平。印度單靠服務業的發展是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發展製造業是唯一的出路。
④ 外貿生意好做 要具備什麼條件 印度的市場潛力怎麼樣
印度人口超過10億,自1998年以來,每年的經濟增長率均超過6.5%,進口總額更是每年增長。在許多外商眼中,印度市場是僅次於中國的新興市常不過,印度民眾有其特殊的消費者偏好、銷售渠道及交易特性,如果不加仔細分析,將可能導致拓銷工作事倍功半。對於有意打入印度消費市場的我國公司而言,應在行動之前較深入地了解印度的銷售渠道情況、直銷市場情況、消費者消費習性及選擇經銷商方面的策略。 市場流通體系 印度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國土南北距離超過3000公里,東西寬約2900公里。海岸線全長有6000公里,大城市間相距遙遠。因此,如果要在印度全國設立銷售網,勢必是一個不小的工程。例如,一家製造化妝品及美容用品的知名外商,號稱在印度有2.5億名顧客,其零售點則高達10萬個。 與其它亞洲發展中國家相比,印度都市化的程度相當低,70%的民眾居住在農村。對許多消費品銷售來講,鄉村市場是銷售的主力,約占總銷售額的70%。近幾年來鄉村市場的增長尤其迅速,許多消費品在鄉村市場的銷售增長率,是都市地區增長率的4倍。在印度被歸類為最富有的消費群,有15%居住於鄉村。 在印度,多數的消費品銷售可分成三個層級,分別是經銷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如果希望針對整個印度市場作銷售,大約需要透過400至2300家批發商,以及25萬家至75萬家零售商。公司僱用聯系這些批發商、零售商的業務人員,則平均需要75至500人。通常,印度經銷商要求的毛利為4%-5%,批發商為3%-4%,零售商則為10%-15%。部分批發商則跨入經銷或零售的業務。印度全國有超過500萬家零售商,多數是家族經營。在都市地區,有部分零售商頗具經營頭腦,還附帶信用貸款、送貨到家等業務。 銷售渠道 根據印度工商聯(FICCI)的分析,印度所有零售業市場容量約為1800億美元。最近的市場調查指出,印度規模零售業(相對於傳統小市場而言)在今後幾年年均增長速度為30%-50%,到2005年規模零售業總值將達到93.8億美元。雖然小型雜貨店仍是消費市場的主力,但大型購物商場仍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印度的消費市場必將發生極大的轉變。 在印度很多大城市,盡管還沒有形成全國性的連鎖店和特大型賣場,但百貨公司、超市和專賣店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多數的城市,在市區內都有頗具規模的商業特區,其中的店鋪多數為本地人所開設。在主要的都市以外,鄉村地區的商品銷售就較不方便。由於道路狀況不佳,許多鄉村地區根本無法運送商品。 在印度,商品的銷售有一般賣場及黑市兩類渠道。有許多走私商品,諸如計算機零件、手機、家用電器以及其它的消費品,經常由黑市銷售。黑市的商品售價通常較賣場的售價低10%以上。 傳統的小型雜貨店依舊是印度主要的零售渠道。不過在意識到印度零售業的發展潛力後,好幾家印度的大型財團已決定跨入零售業的經營,其中部分財團還計劃與國外的知名零售業者共同合作。 不過,現階段在印度設立大型賣場,獲利不易。大型零售業在印度的發展,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難如下:1.小型雜貨店的競爭。小型雜貨店不但鄰近住宅區,營業時間長,還提供宅配到家的服務。雜貨店營運成本低,不追求高利潤,商品定價與大型零售店相比差別不太大。雖然印度的雜貨店擺設凌亂,甚至有些臟亂,但是由於印度富裕家庭日用品采購都由傭人代勞,因此雜貨店的客源豐富,生意良好。2.房地產價格。印度主要城市的商業區,不論是租用或是購買,房地產價格都不便宜,要開設分店,成本不低。3.商品采購和物流問題。印度道路狀況較差,官方對於貨物采購限制較多,冷凍食品的保鮮及運輸設備昂貴,這都嚴重影響到大型購物店的貨源供給。另外,由於印度對於消費品的進口限制仍較多,關稅較高,進口替代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目前印度不允許外商設立零售業獨資公司,外商前來印度投資零售業是採取個案審查。但將來對零售業投資的審查有可能更為寬松。此外,印度消費品進口稅已不斷下調,這也給在印度投資零售業的外商極大的操作空間。當然印度在審核外商的零售業投資案時會要求外商擴大在當地的采購比例。 印度的直銷市場 90年代印度經濟體系大幅對外開放,直銷突然成為印度相當風行的銷售方式,全球著名的直銷商,包括安麗、雅芳、Oriflame、Tupperware,也紛紛來到印度開疆闢土。目前多數直銷的企業仍處於虧損,僅有少數公司損益平衡。但估計直銷在未來的印度市場仍
⑤ 印度發展軟體產業有什麼有利條件
印度如何發展軟體產業
吳曉宇
近10多年來,印度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特別是計算機軟體業。據統計,2000年度印度軟體出口62億美元;2001年度出口達85億美元。據預測,到2008年,印度軟體業將出口5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列第二。到目前為止,印度全國已建成17個計算機軟體園區,注冊公司超過7500家。印度在滿足全球軟體需求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現在它又逐漸成為那些尋找更低成本生產基地的主要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的一個中心。
印度軟體業能取得如此成就,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實際出發,選准適合本國軟體產業的發展模式。
雖然國內電信設施落後、資金匾乏、軟體市場小,但印度的人力資本使它在同亞洲地區其他一些新興技術力量進行激烈競爭時占據優勢。單就信息產業部門來說,印度已經擁有接近60萬的軟體服務專業人員,其中有接近75%的勞動力畢業於工程專業。隨著一些新的工程學院在全國各地出現,3年後,受過培訓的工程技術人員可能會再增加30%。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擁有高技能的廉價勞動力,軟體人才相對豐富、成本低廉、海外學子多、母語為英語的優勢,選擇海外市場為主攻方向,並發揮一些市場政策的優惠吸引全球的信息產業製造商,在起步階段選擇准入門檻較低而市場潛力大的勞務輸出、軟體定製加工等信息服務業作為切入點,把目標瞄準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場、歐洲市場,並成功地進入了美國市場。由於質量可信、交貨及時、服務周到,印度計算機軟體業擁有一批像美國通用、波音那樣的著名大客戶。
第二,政府為軟體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首先,印度政府決心在21世紀頭10年內實現軟體超級大國目標,除把信息技術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列入國家議事日程並增設信息技術部外,為加強政府對軟體產業的領導,還成立了內閣信息委員會,將行業主管部門從國家局升格為內閣部,以加大信息技術發展的力度;同時制定「軟體2000行動計劃」,明確目標,統一協調並逐項實施。此外,有20多個邦政府也宣布了積極的信息技術產業政策。其次,20世紀80年代後期,印度政府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針對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制定了重點開發計算機軟體的長遠戰略,注重軟體技術園區的建設,並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和配套服務,於1991年6月首先在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羅爾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計算機軟體技術園區。此外在改善軟體企業發展和參與國際交流的社會環境等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措施。現在班加羅爾已成為世界十大矽谷之一,馬德拉斯、海得拉巴、孟買、浦那、新德里郊區——偌伊達等已成為印度重要的計算機軟體開發中心。
第三,重視軟體產品的質量和軟體企業的管理,樹立良好形象。
印度軟體企業的整體水平和信譽在全球有很高的評價,這是印度軟體能大量出口的堅實基礎。印度始終堅持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質量標准進行高起點的計算機軟體開發。例如,在世界計算機軟體業中,美國梅隆??卡耐基大學軟體工程研究院頒發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級證書最具有權威性。CMM等級證書共分5級,如果一個軟體公司獲得CMM 4級或5級證書,就等於取得了進入世界計算機軟體市場的門票。至2002年4月,全球通過CMM5級認證的57家軟體企業中,印度就佔了42家。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規定,凡擁有10名員工以上的計算機軟體公司必須達到ISO9001認證。截止2001年3月,印度已有250家計算機軟體公司獲得了ISO9001認證,是世界上計算機軟體公司獲此認證最多的國家。據麥肯錫公司的調查表明,全球軟體開發項目中只有16%能按計劃完成,而印度大的軟體企業其項目按合同完成率在95%以上,他們對時間、質量、成本的控制能力的確非常強。
第四,重視人才培養,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印度有強大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政府從3個途徑對印度軟體人才進行開發和培養: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養;二是民辦私營的各類商業性軟體人才培訓機構;三是為海外留學工作人員回國開辦軟體企業或者從事軟體開發工作,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現在每年有15—18萬名計算機工程師從大學畢業,涌進各個軟體公司,這些人迅速地改變了他們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多年來,印度都在盡力建立一套體制,為受過良好訓練的人提供致富的機會,使他們成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優秀的軟體工程師。
第五,為了對軟體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印度各級政府制定並實施了多項扶持政策。
如對海外投資和采購以及銀行優惠貸款和風險投資等方面都採取了一系列促進軟體出口的措施。
第六,制定了世界上最嚴厲的打擊盜版法律法規。
第七,在稅收方面制定了極為優惠的政策措施。
為了鼓勵海外投資,印度政府對進入高科技園區的本國和跨國公司都實行優惠政策:免除進出口計算機軟體的雙重賦稅;放寬中小企業引進計算機技術的限制;允許外商控股75%至100%;全部產品用於出口的軟體商可以免徵所得稅等。新出台的政策還規定,在軟體園區注冊的企業可享受10年免交所得稅;進口軟體設備免稅和加速折舊;外商向信息服務部門如互聯網、電子郵件、電子商務投資100%控股可獲自動核准。對信息產業園的私人企業實行免稅和稅收激勵政策。該政策從先征後退,變成了直接在省一級或地方減免稅,這樣可以減少IT企業的啟動成本。為了提高進口計算機質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放寬了對計算機進口的限制,允許進口計算機技術的企業資產限額從2億盧比降至100萬盧比;為提高計算機軟體的質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還放寬了對計算機進口的限制,大幅度降低關稅等。
⑥ 印度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1、【服務業】
佔印度GDP55.1%。主要部門有貿易服務、金融服務、運輸、通信和信息服務業等。2007/2008財年增長約為10%。2006年印度軟體服務業產值約396億美元,其中出口314億美。
2、【旅遊業】
旅遊業因其良好的社會和創匯效益被印政府列為發展重點,該產業已成為主要創匯部門和重要的就業創造部門。
旅遊業直接提供約5190萬個就業崗位。2006年訪印外國遊客人數約為443萬,比上年增長14.2%,創匯約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6%。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運輸】
鐵路是最大的國營部門,是印主要運輸手段。鐵路部門實行單獨預算,每年與中央財政預算一起提交議會討論通過。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貨運和客運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世界第17位。
(6)印度做什麼生意能發展起來擴展閱讀:
支柱產業原則:
1、突出重點原則
「大而全」、「小而全」,觀望、攀比,這是我國區域經濟中常見的一種小生產習氣,是區域間產業結構雷同、生產效率低下、重復發展、惡性競爭的根源。
市場競爭最根本的是資源市場和產品市場的競爭,一個地區不可能所有產業都同樣具有競爭優勢,因此在支柱產業的選擇中必須堅持有所不為,突出重點的原則。
選擇一、二個具有確定優勢的產業作為突破口,形成「支柱」;再圍繞「支柱」培養一批重點產業,形成支柱產業群,支撐整個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2、技術開發原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支柱產業必須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科技含量和發展潛力,因為科學技術水平是產品的產量、質量及實現升級換代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還有利於節約能源,降低成本,保護環境,並且有助於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延長支柱產業的生命周期。
只有源源不斷地將新的科學技術注入支柱產業,才能使其適應市場變化,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達到投資成本利潤最大化。
3、扶持培育原則
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的「原動力」是市場作用,但並不等於作為市場宏觀調控主體的政府可以放手不管,「無為而治」。政府必須採取相應的調節、引導措施以補救市場本身的缺陷,促進支柱產業形成規模,優化結構。
尤其在我國,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市場本身的盲目性和滯後性,市場信息的屏蔽以及政治、軍事和各種非經濟因素影響客觀存在,政府更有必要通過產業政策的規范作用和行政干預來引導支柱產業發展;實施有利於支柱產業發展的投資政策來擴大和改善投資、融資機制。
加強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礎產業建設,改善基礎設施,保證生產正常運行;擴大外貿經營自主權,鼓勵企業向境外發展,盡快形成跨國大集團和公司。
⑦ 去越南和印度做什麼生意比較好賺錢
女人吧,中國地大物博。。
⑧ 印度新興產業的發展是什麼
就一個軟體外包吧,其實和中國的製鞋業外包一個德行,都是被歐美剝削。-- 只是,他們英語普及, 奴隸了300年,思維方式比較流水化,而且歐美對他們熟悉點。
其他的? 這個世界上還有別的新興產業嗎?
金融業,英國美國的產業
高科技,美國的
重工業,德國,法國,義大利老牌西歐發達國家的地盤
汽車,歐美,日本的
精密儀器,日本的
電子儀器,日本韓國的
集成電路,韓國,台灣的
中國最後撿了個輕工業。
後面的國家還能撿什麼產業呢?掙錢的都瓜分光了,就買家產,賣資產的行業,後面各個國家分一分了
極端了點,呵呵,印度確實沒什麼新興產業。一直以來他最大的輸出產業 -- 佛教業,不知道算不算? 不過,在印度,佛教只有1%的人口了
⑨ 印度有什麼生意最好做
印度 創建一個可以開掛的網站 可能好做
⑩ 未來去印度做生意好做嗎
國際貿易不斷深化,未來國際市場一片大好,最好有關系、有朋友,發展起來會更順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