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孟買作為印度的深海良港,是貿易中心,為何不能帶動貧民的收入
孟買帶不動貧民收入的原因太多太多了,原因也是非常的復雜。從多方面來說,大概有4個原因。
一、印度的矛盾。
印度的民主與種姓觀念復雜交織,貧民不能從事一些高等的工作,只能做一些低下的工作,當然工資就不高,所以收入也很低啊。
所以這些貧民就自然而然的習慣了自己命運,他們已經不想反抗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去孟買看到的一片樂呵呵的景象。在孟買的洗衣廠,從炙熱太陽暴曬下洗衣人的表情上,我們看不出他們眼中的不滿與憤懣,更多的是從容地幹活。這些貧民沒有抱怨,反而是守著這份世代洗衣祖業,享受簡單的快樂。
在孟買就是印度的富人區,國際金融中心只是孟買的一張「美麗的臉」。孟買還有另一張「無奈的臉」,那就是無處不在、無法根除的貧民窟。我們的眼中,孟買這些貧民窟的條件現象時,都會無奈地搖頭,但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已經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可悲又可嘆!
『貳』 孟買是什麼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 1400 萬。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環境最好、潛力最大。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地位和作用獨特,發展我國與孟買領區經貿往來,對於落實中央對印度工作方針,改善中印關系,發展雙邊經濟貿易,具有戰略意義。
孟買原英文名為 BOMBAY ,馬邦政府於 1995 年改名為 MUMBAI 。
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 「 印度之門 」 。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志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早在 300 年前,孟買還是一個高里族漁民居住的海島小村莊,它距離大陸 16 公里 ,不被人們所關注。 1534 年,葡萄牙人佔領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孟買作為嫁妝轉讓給英國,自此成為英國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之一。 1869 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孟買成為來自西方遠洋貨輪的第一個停靠站,它地位日漸重要,曾為英國海外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孟買最初是由大小七個島嶼組成,市區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買島上,隨著城市擴展及墾荒規劃的實施,於 19 世紀將鄰近的 7 個玄武岩小島由堤道、防洪堤聯成一體。其後,市域北展到撒爾塞特島與南亞次大陸相連接,成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島 —— 大孟買。今日的孟買已躋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 「 西大門 」 ,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 60 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里,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 「 小印度 」 的稱號。早在 20 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 62 種語言和方言且不斷增多,現在,孟買 3/4 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 9 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復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 「 人類學的博物館 」 。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孟買市內,印度教廟、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禮堂,還有佛廟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孟買還是拜火教的聖地,雖然拜火教分布於全世界,但教徒極少,全世界不過 10 萬教徒,而其中孟買就有 6 萬。多少年來,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一直堅持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特色,他們盡管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孟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 「 熔爐 」 ,將他們 「 熔 」 為一體。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是印度儲備銀行(央行)、進出口銀行總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國 50 %的現金流量,全國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買股票交易所進行;是西部鐵路、航空樞紐,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裝箱進出口通過孟買港,印度百強企業中的 52 家以及全國最有影響的商會聚集於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會在孟買成功地為朱總理舉辦了有 400 名企業家參加的工商午餐會。目前,孟買工廠總數佔全國的 15 %,紡織業佔全國的 40 %,外貿佔全國的 50 %。機械工程、汽車、化工、石油製品、造船、制葯、膠卷工業發達。在孟買的特隆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電站。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設在孟買。
印度電影聞名於世,而印度的許多電影都是在孟買拍攝的,故孟買有 「 印度的好萊塢 」 之稱。印度絕大多數電影製作廠都設在孟買,如拉傑格普爾製作廠、迦爾製片廠、菲勒密斯坦製片廠、摩合布薄製片廠等,一些電影單位和報刊雜志也設在這里。在市區西郊 40 公里 處,有一座被稱為 「 寶萊塢 」 ( Bollywood )的電影城,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好萊塢,但它建於 1947 年,佔地 615 公頃 ,是個電影拍攝基地,每年拍攝電影、電視千餘部。令孟買人自豪的是被稱為 「 印度電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溫特 · 巴爾吉( 1870—1994 )誕生在孟買,他用電影技術生動地表現了印度神話和歷史傳奇故事,他拍攝的影片深受各階層觀眾的歡迎。走在孟買的街頭,到處都是掛有五光十色的電影海報的大小電影院,據說,孟買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場以上的電影。
印度孟買景點介紹
象島
是孟買最主要的參觀旅遊點。位於印度門東北11公里處。島上有4座在岩石上鑿出的印度教廟宇,概建於公元450-750年間,當時該島以「城堡城市」著稱。16世紀葡萄牙人在島上登陸地點附近發現一尊獨石圓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語大象為該島命名。
象島古稱(Charapuri),即「有許多洞窟的地方,約公元6至8世紀,德乾地區的遮盧枷人和拉什特拉庫塔人在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後開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所謂象島石窟,通常特指這座岩鑿濕婆石窟神廟。洞內有許多大型石刻,刻畫了有關濕婆神的種種傳說,包括關濕婆神同帕爾瓦蒂女神的婚禮,以及濕婆神戰勝蘭卡魔王的故事。
開放時間:除周一外,每天對遊客開放。
進島遊船時間:第一班船9:00開船,最後一班船14:30開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開船,最後一班船18:00開船。
印度門
位於孟買城阿拉伯海濱,孟買西郊40公里處。1911年為紀念英國王
喬治五世在此登陸而建。為古吉特拉式建築,頂部有4座高聳的塔樓。
印度門是游覽孟買的必到之地,此門是孟買的象徵。其建築設計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與法國凱旋門極為相似。現在已成為印度的標
志性建築,也是政府迎接各國貴賓的重要場地。
海濱大道
環繞貝克灣的海濱大道一向是最讓人嚮往的地方。印度稱孟買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後」,而聞名遐邇的海濱大道就是「皇後的項鏈」。建於1920年,面對著阿拉伯海,形似一彎新月,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之上。大道兩旁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一邊是錯落有致的高達二三十層的樓群,組成了人造的懸崖峭壁;另一邊則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區,商店餐廳鱗次櫛比,小推小販隨處可見。
海濱大道是一個消閑的絕好去處,那數公里長的海灣大堤吸引著無窮無盡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時分,人們紛紛擁向這里,在輕松乘涼的同時,還可享受一番孟買海灣獨有的風情。
阿旃陀石窟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帶。曾是佛門弟子在雨季修身養性、研讀經書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國狩獵者無意間發現,阿旃陀石窟的風采再度蜚聲於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築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提洞,意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廟;另一種為毗可羅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講學、集會、修道的場所。佛殿頂部呈拱形,平面是馬蹄形,殿中排列著數十根石柱,把殿分為內殿和中殿,內殿後部設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間為集會的場所,三面圍以僧人的住房。這里共有29窟,9、10、19、26、29號窟為佛殿,其餘均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畫。雕刻分為雕像和浮雕兩類。壁畫主題是宣揚佛教。除此以外,壁畫中所描繪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畫面還涉及廣泛的社會生活,這種種描繪戲劇性的時代生活場景,無不以明快、生動的筆觸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也成為印度繪畫史上最完美的典範。
維多利亞火車站
位於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建成於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維爾斯王子博物館
在威靈登環回區(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於1905年,以威爾斯王子(即後來的喬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該館為英國建築師設計,具有16世紀穆斯林建築風格,主體結構為三層穹頂式建築,主體部分以玄武石為建材,宏偉壯觀。博物館坐落在花園之中,環境優美。
館內收藏著印度各個時期的古典藝術品和雕刻,展館分為,考古文物、藝術品及繪畫、外國文物等幾大部分,其中將我國及日本的珍貴文物單獨陳列在一個展廳內,據說在印度尚屬首例。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門票:2盧比,星期二免費。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是英國殖民時期在一座漁村的基礎上填海建立起來的。這里高樓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紹
孟買原為一個小漁村,由7個島嶼組成。英國人通過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走進地下鐵賞獨特風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填海把七個島嶼連接成了一個半島,並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在孟買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種,國際色彩濃厚,堪稱為民族的大熔爐。除了本國民族成份外,還有大約六十多個國家的僑民。在語言上,3/4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他9種主要語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種方言土語更是數不勝數。孟買有半數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孟買的亮點要數可拉巴地區。入夜後的可拉巴,一片燈紅酒綠,暗巷中陳舊的古董小鋪,堆滿了18世紀皇家望族沒落後流散的珍奇異寶;18世紀末頹廢派的沙龍餐廳內部飾以嵌鏡的大理石;老裁縫店仍為顧客設計縫制馬褲、領帶、領結。這些街頭小店對於傍晚漫步其間的遊人來說,彷彿時空錯置的奇景。
『叄』 孟買是哪個國家
孟買不是國家,是屬於印度的城市。
孟買,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孟買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爾塞特島,面臨阿拉伯海,面積為437.7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1400萬,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孟買是印度的商業和娛樂業之都,印度儲備銀行、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和眾多印度公司的總部都設在孟買。
該市也是印度印地語影視業(稱為寶萊塢)的大本營。由於其廣闊的商業機會,和相對較高的生活水準,孟買吸引了來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該市成為各種社會群體和文化的集結地。
孟買文化
孟買是印度娛樂中心,是印度電影的誕生地(1896年7月7日在此拍攝印度第一部電影),最初是無聲電影,後來在20世紀初加上了馬拉地語對話--印度最古老的電影配音。孟買還以大量的電影院聞名,包括亞洲最大的IMAX圓頂劇院,在這里唱主角的是寶萊塢、馬拉地語和好萊塢電影。
孟買市區背依青山,面臨大海,廣闊的海濱沙灘和幽靜的街頭花園,使市容典雅秀麗。在月牙形的海岸上,一座座新式的高樓大廈和舊式樓宇交相輝映。入夜,華燈耀彩,金光萬點,使孟買又有「皇後項鏈」的美稱。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商務部-孟買簡況
『肆』 1、印度最大的港口是什麼 2、最大的城市是什麼
印度最大的港口是孟買。最大的城市是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孟加拉語:কলকাতা,英語:Kolkata / 舊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屬印度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孟買和新德里)。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城市,面積僅為603平方公里,卻生活著超過人口2100多萬人,是一座有名的旅遊、港口、金融城市,也是印度的交通科技中心。孟買的確發展的很快,不管是城市建設,還是公共衛生,儼然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樣子
但同時孟買的貧民窟也非常多,居住在貧民窟的人群,占孟買總人口七成以上,貧富差距非常明顯。
(4)孟買為什麼是印度海港擴展閱讀:
孟買雖然整個城市的GDP已經達到了24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6080億元,和國內的蘇州經濟總量差不多,但相比城市建設、道路交通以及市政規劃上,可以說孟買還不如國內一些發達的小縣城。
孟買的城鐵車廂是開放式的,沒有門,很多人半邊身子掛在門外。孟買的鐵路系統從南部的爪尖部位一直延伸到北部的爪根,貫穿孟買城和周邊幾個半島。這個鐵路,分為國家鐵路和城鐵兩部分。國家鐵路就是我們觀念上的火車,從一個城市開到另一個城市。
加爾各答是個多民族的城市,其中孟加拉人構成加爾各答人口的大多數。加爾各答市從出現和繁榮直到今天,只有200—300年的歷史。
『伍』 印度棉紡工業中心孟買形成的原因
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時印度很落後 掠奪者看到印度有優質棉花就策劃用之發財 因為當時棉衣有大市場 英國國內制衣業也發達 選港口時選中了孟買 因為孟買港口條件好 殖民控制的也穩定 漸漸地棉花就不在一律的運往英國了變成 半成品運輸 有的在孟買製成成品後直接銷往各國 於是乎孟買的紡織業漸漸地興起了英國棄殖民化後 因孟買與英國紡織業存在相互的利益 就沒破壞 孟買就這么發展的
『陸』 印度主要港口
1,孟買港
孟買港位於印度(全稱: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西海岸外的孟買島上(該島已與大陸連結),西瀕阿拉伯(ARAB)海,是印度最大的港口。
2,新德里港
新德里港集裝箱港分P港、T港、F港。海運貨物大多自那瓦舍瓦(孟買新港)轉運。
3,坎德拉
坎德拉位於印度西北沿海的卡奇(KUTCH)灣東北岸。該港是60年代為減輕孟買港的貨物積壓而新建的分流港,是距首都新德里最近的海港。有鐵路連接莫拉達巴德(MORADABAD)等地的重工業城市。
4,那瓦舍瓦
那瓦舍瓦是印度新型集裝箱港口,為首都新德里等內陸點的卸貨轉運港口。那瓦舍瓦(Nhava Sheva)港和孟買港事實上是同一個港區的不同港口的關系。
5,莫爾穆岡
印度西海岸果阿中央直轄區的海港城市。位於莫爾穆岡三角港的進口處。人口7萬(1981)。
『柒』 孟買在哪其經緯度是其氣候類型和特點是
地理位置:孟買是印度西岸的大城市和印度最大海港.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位於印度西海岸外的撒爾塞特島,瀕臨阿拉伯海.在孟買島上,距海岸16公里,有橋梁與堤道相連. 經緯度:東經072°49′北緯18°56′ 氣候特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一年分為旱雨兩季. 由於孟買地處熱帶,瀕臨阿拉伯海,該市的氣候大體上可分為兩個主要季節:濕季和乾季.1、濕季介於三月和十月之間,特點是濕度很高,氣溫超過30 °C.在六月和九月之間,季風給這座城市帶來豐沛的降雨,占該市年降雨量2,200 mm的一多半.該市最大年降雨量為3,452 毫米(1954年). 單日最高降雨量為944 毫米(2005年7月26日).2、乾季介於十一月和二月之間,特點是濕度中等,氣溫溫暖或涼爽.在一月到二月期間,涼爽的北風使得該市略帶寒意.通常每年的溫度介於11 °C 到38 °C之間.有記錄的最高氣溫是43.3 °C,最低氣溫是7.4 °C(1962年1月22日).
『捌』 印度最大的海港
印度最大的海港是孟買,這個毫無疑問了;印度最大的城市我看網上普遍都說是加爾各答,其人口超過了1000萬。稍微糾正一下樓上,新德里是內陸城市而非港口,他是德里的一部分——德里分為新城和舊城兩個部分——而新德里指的就是新城了。
『玖』 孟買為何為印度第一大海港
新航路開辟時 歐洲航海家從西方過來 孟買自然而然成了殖民者聚集的便利中心 在此建立了大量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商業據點 所以孟買成了第一大港應該和這有關系
『拾』 孟買的介紹
孟買是印度最大城市和印度全國最大海港,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在孟買島上,距海岸16公里,有橋梁與堤道相連。孟買1534年為葡萄牙所佔, 1661年轉屬英國,為重要的貿易中心。孟買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爾塞特島,面臨阿拉伯海。孟買港是一個天然深水良港,承擔印度超過一半的客運量,貨物吞吐量相當大。孟買是印度的商業和娛樂業之都,擁有重要的金融機構--諸如印度儲備銀行、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和許多印度公司的總部。該市是印度印地語影視業(稱為寶萊塢)的大本營。由於其廣闊的商業機會,和相對較高的生活水準,孟買吸引了來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該市成為各種社會群體和文化的大雜燴。孟買擁有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和象島石窟等數項世界文化遺產,還是非常罕見的在市界以內擁有國家公園(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