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稱媒人的說法有哪些越多越好
媒人的稱呼有很多,一說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另外還有紅娘、月下老人、月老、月老公、月老爺、執柯、伐柯、伐柯人、冰人、保山、媒婆、馬泊六、冰媒、月妁。
「紅娘」的稱呼來自元曲《西廂記》。它是一出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優秀傳統劇目,劇中「玲瓏剔透百事精」的小丫環紅娘,為了成全張君瑞和崔鶯鶯的美滿婚事,從中牽針引線,因勢利導地終於將鶯鶯小姐許配給了張生,使「有情人終成眷屬」。
月下老人、月老、月老公、月老爺來源於唐代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記載,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閱一本大書。韋固好廳地問他翻檢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裡裝著什麼東西。老人回答說:「裝著紅繩,用它去系男女的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婦。」因為不知道老人的名字,便稱為月下老人,或簡稱月老,或者月老公、月老爺。
「執柯」、「伐柯」、「伐柯人」來源於《詩經·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中庸》:「執柯以伐柯。」後來,便稱媒人為「伐柯」或「伐柯人」,稱做媒為「執柯」。如宋·吳自牧《夢梁錄·嫁娶》:「其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帖。」白話註解:舊式婚禮中,媒人還稱為「伐柯人」,說媒則是「執柯」,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這句古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取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
古時還稱媒人為「冰人」或「大冰」、「作冰」。傳說晉代令狐策夢見自己立於冰上,與冰下人語。醒後使媒人占夢者卜,占夢者曰:「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詩曰:『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之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作媒,冰泮而婚成。」後世遂稱給人作媒為「作冰」。
「保山」源自《紅樓夢》第119回:「他說二爺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況且還有舅舅做保山。」因此,舊時亦別稱媒人為「保山」。
明清時期又有「媒婆」一詞,亦用以指稱媒人。但因為媒婆能說會道,其話往往名不副實,所以,「媒婆」一詞略帶貶義。明·陶宗儀《輟耕錄》中所謂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誇誇其談、不務正業的女人。
「馬泊六」,亦作「 馬八六 」。亦作「 馬百六 」。指撮合男女搞不正當關系的人。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五齣:「我勝花娘子,見報街道者:唱《太子游四門》,撞見馬八六。」明沉璟 《義俠記·設伏》:「若有好親事與我說一頭兒。若會做馬百六,我便費些錢也罷。」《水滸傳》第二四回:「 王婆笑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 清褚人獲《堅瓠廣集·馬伯六》:「俗呼撮合者曰馬伯六,不解其義。偶見《群碎錄》:『北地馬羣,每一牡將十餘牝而行,牝皆隨牡,不入他羣……愚合計之,亦每伯牝馬用牡馬六疋,故稱馬伯六耶?』」 聶紺弩 《論武大郎》:「他的性命斷送在姦夫淫婦和『馬泊六』手裡了!」
「冰媒」和「月妁」來自於光緒年間吳兆桂、甄錫齡作序刊印的重刻本《閨訓千字文》:夫妻匪易,契注朱繩。冰媒月妁,兩性相逢。
2. 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分別是指什麼人
牙婆指以介紹人口買賣為業從中取利的婦女。
媒婆指以做媒為職業的婦女。
師婆指巫婆。
虔婆指慣用甜言蜜語哄騙人的婦女。也指妓院的鴇母(多用於宋元時期)。
葯婆指舊時民間指以治病為業的婦女。
穩婆指舊時以接生為業的婦女。
一、牙婆 [ yá pó ]
引證: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四回:「 王婆笑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
二、媒婆 [ méi pó ]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或大妗姐。
引證: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 老王太太請媒婆把被子送到親家,自己冒著風雪,上農會去找 蕭隊長 。」
近義詞:牙婆
三、師婆 [ shī pó ]
引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六回:「臣聽說城中有一師婆,供奉一神,能知吉凶,可召她來問。」
四、虔婆 [ qián pó ]
釋義:指不正派的老婆子。猶言賊婆娘,多含貶義。亦指鴇母。
引證: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三回:「﹝ 陳木南 ﹞到了來賓樓門口,一隻小猱獅狗叫了兩聲,里邊那個黑胖虔婆出來迎接。」
筆順
五、葯婆[yào pó]
葯婆,舊時民間指以治病為業的婦女。
釋義:
1、是三姑六婆這些傳統女性職業中一種。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而其中的葯婆與其中的穩婆與師婆是傳統社會中的女性醫療人員。
2、利用葯物給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的人。
3、在鄉下或偏遠地區專門賣葯的女人。
六、穩婆 [ wěn pó ]
引證: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他道是真個,我便教人請穩婆去。」
3. 媒人什麼意思呢
就是所謂的大葵扇,幫男女雙方介紹對象,如果成功要給媒人利是……
4. 媒人這一角色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中國早在周朝就已經出現媒人。中國自古以來便十分講究“無媒不成婚”,就連在神話故事中都把女媧視為媒人。周朝的時候還專門設立了官媒來處理百姓的婚事,《周禮》中曾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這其中的媒氏就是負責男女婚配的媒人。西周時期有一首名為《國風·豳風·伐柯》的山歌,這首山歌將娶親與“伐柯”結合在一起,故而媒人又被稱為“伐柯人”。
除此之外,“媒婆”這個稱呼則是出現於明清時期。不過相比起其它幾個別稱,媒婆這個稱呼略帶貶義。因為媒婆在給人說媒時經常會因為急於促成婚事而誇大事實,如此一來便容易出現不幸婚姻。現在雖然已經進入婚姻自由的時代,但是媒人這個角色仍舊存在。而除了中國之外,像越南、日本等國亦有媒人。
5. 「紅娘」今指代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和月老有什麼區別呢
紅娘和月老區別為:身份不同、來源不同、媒介不同。
一、身份不同
1、紅娘:紅娘是崔家的奴婢,負責服侍和管制著小姐鶯鶯。
2、月老:月老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主管婚姻的紅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二、來源不同
1、紅娘:紅娘來源於於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2、月老:月老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說家李復言的小說集《續玄怪錄》的《定婚店》中出現。
三、媒介不同
1、紅娘:紅娘以紅巾傳遞男女情誼,確定男女姻緣。
2、月老:月老以紅繩相系男女,確定男女姻緣。
6. 什麼是媒婆
媒婆[méi pó]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男性媒人又稱月老,而女性媒人一般稱為媒婆或大妗姐,媒婆同時也是舊時以說合婚姻為職業的婦女。[1]
中文名
媒婆
外文名
woman matchmaker
別名
婚姻介紹人
詞性
名詞
解釋
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女性
快速
導航
歷史地位演變歷史稱謂分類社會地位
稱謂簡介
媒婆是指舊時以說合婚姻為職業的婦女。
媒婆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三折:「說合先定千條計,花紅謝禮要十倍。打發的媒婆不喜歡,調唆的兩家亂一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九回:「叫了幾家媒婆來說知,看了幾家鴉頭和貧家女兒;看對了,便娶了一個過來。」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 老王太太 請媒婆把被子送到親家,自己冒著風雪,上農會去找 蕭隊長 。」
歷史地位
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詩經·衛風·氓》中所說「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即指此。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媧。《路史後紀二》記載:「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羅蘋注引《風俗通》曰:「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周禮》、《呂氏春秋》諸書中,也都記載上古時於仲春之月設太牢祭禮高禖的活動。另外,周代還設有官媒,專司判合之事。據《周禮·地官》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媒婆
媒婆在中國的婚姻制度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形態使人們的勞動、教育、娛樂都局限在家庭里,「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因此相互之間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長們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家裡有些什麼人。因此,即使自己家裡的兒女已長大成人,卻不知哪家需要嫁女娶媳。封建的風俗造成了人們在求偶問題上的靦腆心理,想得到配偶不公開言明成了封建社會風俗的重要特徵之一,直言問之等於愚昧無知,委託他(她)人曲道求之是封建時代求偶之法的重要表現形式,有一個媒人從中斡旋是最好不過的了
7. 紅娘是什麼意思
紅娘,原是元代雜劇家王實甫創作《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角色。幫助崔鶯鶯和張生,最後讓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後來民間把幫助別人結成美好姻緣的人稱為紅娘,和月考的意思差不多。
資料拓展
王實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
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西廂記》不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雜劇創作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王實甫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齊名。
他們的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彙,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傑出代表。
8. 媒人是什麼意思
替人介紹婚姻的人的稱謂。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或大妗姐。中國古時的婚姻講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結婚不經媒人從中牽線,就會於禮不合,雖然有兩情相悅的,也會假以媒人之口登門說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會行結婚大禮。媒人會自提親起,到訂婚、促成結婚都會起著中間人的作用,在男女雙方間作跑腿,聯絡,協調、細節調解,搞氣氛,說吉祥說話,祝福新人幸福美滿,直至婚禮結束,並從中收取媒人費。各地的風俗習慣會有所不同。
9. 媒人的另外稱呼有哪些
1、媒婆
明清時期又有「媒婆」一詞,亦用以指稱媒人。但因為媒婆能說會道,其話往往名不副實,所以,「媒婆」一詞略帶貶義。明·陶宗儀《輟耕錄》中所謂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誇誇其談、不務正業的女人。
2、紅娘
《西廂記》中,紅娘是主人公崔鶯鶯的侍女,張生與崔鶯鶯相愛,經紅娘從中設謀撮合,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此後,「紅娘」便成了媒人的別稱,這是我們中國人非常熟悉了解的。
3、紅葉
這個稱謂來自一個愛情故事。唐僖宗時,有個叫韓翠蘋的宮女渴望得到正常的人間之愛,便冒著生命危險在紅葉上題詩,讓紅葉隨著御河的水傳到宮外。有一個書生在偶然中拾得題詩的紅葉,為其中的幽情所感動,也題詩於紅葉之上,借流水傳到宮中,韓翠蘋常偷空到御河邊,因此也得到了題詩紅葉。後來天作良緣,後宮放宮女3000人,兩個有情人終於在民間相見,結為伉儷。韓翠蘋感慨萬端,又題詩一首道:「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情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此後,人們便把媒人又稱為紅葉,今天愛情中的男女紅葉寄相思也許也是來自這個美好故事吧。
4、媒妁
《孟子滕文公》雲:「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賊之。」
5、月老
唐小說記載,唐代人韋固夜經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檢書。固問所檢何書。答曰:天下之婚牘。又問囊中赤繩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傳說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作為媒人的別稱。
6、伐柯
《詩經·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說怎樣去砍那斧柄呢沒有斧頭不可能;怎樣娶那妻子呢?沒有媒人是不行的。後來人們便稱媒人為「伐柯」或「伐柯人」。
7、保山
把媒人稱謂保山,很多人也不了解。來源於《紅樓夢》第119回:「他說二爺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況且還有舅舅做保山。」說明當時人們稱媒人為「保山」,即像山一樣穩固可靠的保證人。
8、冰人 (大冰)
這個名稱來自於《晉書·索紞傳》中的一個故事,晉時有個叫索紞的,善於解夢,預卜吉凶禍福。有一次有一個叫令狐策的人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一個人說話。不知是何徵兆,就要索紞為他解夢。索紞分析了一下夢境的情節,即對他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士如歸妻,適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