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瘋狂在邊境進行擴張,有哪些國家在支持
《美聯社》11月23日報道,雖然拜登距離完全權力交接只差臨門一腳,但圍繞著大選持續的風波始終都沒有宣告結束,盡管拜登表示未來不排除起訴特朗普的可能,但面對現頻繁出現問題的世界局勢,各地區的大國無不對美國的政治局勢變化和方向充滿了期待,雖然印度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印度一度表現得像是特朗普在中南亞地區的影子,以至於大選落幕以後,印度國內很有可能有輿論批評莫迪針對特朗普這波操作完全就是押錯了寶。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面對印度的瘋狂擴張,拜登選擇站在了印度的對立面,前不久印度的「自己人」的哈里斯與拜登相繼發表講話,表明印度在與鄰國土地的爭議中的立場,報道稱他們分別表示克什米爾地區是獨立的,該地區的人民自主權要得到尊重,讓印度人難以接受的是在五角大樓中的地圖上克什米爾地區直接被劃分給了巴基斯坦,據印媒報道,五角大樓已經向國防部提出巴基斯坦所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自始至終都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印度不能染指。
② 南亞爭霸,印度為何不敢進一步擴張領土
因為宗教問題、印度的敵人是巴基斯坦等,所以印度不敢進一步擴張領土了。
同時印度不敢吞並孟加拉國,除了上面說的原因之外,還是就為了不讓印度陷入不必要的戰爭泥潭中,根本就沒有必要,吞並孟加拉國一點好處都沒有,試問印度怎麼可能會去做呢?所以南亞局勢分辨,印度還是看得很清楚的。選擇扶持孟加拉國是一個非常清晰的選擇。
③ 印度不斷擴張領土,卻不會受到歐美國家制裁,為何會這樣「神奇」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利益,國與國之間的結交,沒有永恆的感情,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不管是放在什麼時候都是適用的。甚至可以說推動印度不斷擴張領地,背後的支持者就是美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國家都想通過印度不斷擴張領土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對於印度與中國爆發的領土糾紛,美國更是堅定的支持者。同時歐美國家是以美國與俄羅斯馬首是瞻,所以歐美國家肯定不會去制裁印度的。
而就美國而言,如果制裁了印度,就等於葬送了自己在南亞的利益。這是因為美國一直在執行自己的「印太戰略」,所以美國需要進入印度洋,想要在這個地區發揮作用,就離不開印度方面的配合。再者因為印度挑起的戰爭與中國牽扯到關系,這是美國非常願意看到的,試問美國又為什麼去阻止這種戰爭的爆發呢?可以說美國巴不得這樣呢。
④ 印度佔領了中國哪些地方
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3段,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戰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印度侵佔了我國大面積領土至今未收回,
一、東段藏南,侵佔中國9萬平方公里土地
雙方爭議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
1959年3月22日,在西藏剛剛發生叛亂後,尼赫魯給周恩來寫信,稱中印邊界早已確定,並正式向中國提出大片領土要求。在東段,印度政府認定麥克馬洪線為邊界線,在中段佔領了屬於中國的9處領土,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在西段佔領著3.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959年7月28日,中國阿里邊境調查組一行16人,在班公湖地區普爾楚那附近的赤卻堅山工作時,越境印軍即以2人在北山腳下埋伏,5人向調查組逼近。結果,7名印軍除1人倉皇逃跑外。
6人被捕獲。後來印度政府照會中國駐印度大使館,請求中國釋放被拘留的6名印度偵察人員,並詭稱班公湖地區系印度領土。
1959年9月23日,中國101測量隊在莫爾多附近測圖時,印軍竟開來一輛輕型裝甲車,後面尾隨持槍實彈的10餘名步兵,氣勢洶洶地侵入中國境內約500米,妄圖捕捉中國測繪人員。為了避免武裝沖突,中國測繪隊員在邊防分隊掩護下主動撤離。
1960年10月9日,印軍8人乘吉普車2輛由莫爾多通道越境400米,觀察中國班公洛卡駐地,返回時竟鳴槍挑釁。
3、巴里加斯是中國和印度西部邊境中的一塊爭議領土,位於獅泉河以西,現除東部的典角村外,大部分由印度控制。
巴里加斯地區歷來為中國所屬,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邊防部隊即沿著傳統習慣線守邊巡邏。1954年在典角設立邊防檢查站,以後撤至札西崗地區。
到了1955年5月,印軍占駐巴里加斯。 10月4日中國邊境工作組人員抵達巴里加斯,印軍知趣的撤回。1956年,印軍又跑到巴里加斯以南卓普河西岸,與我邊防部隊隔河相對峙,雙方約距650米。
1957年10月中旬,印軍在巴里加斯設立常年卡,開始對巴里加斯常年侵佔,強佔中國領土約450平方公里至今。1962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收復該地,後又被印度再次非法侵佔。
印度政府為了擴張其領土,逐步蠶食中國大片領土,一直發展到60年代初期深入中國境內設立了40多個侵略據點,逐步將整個巴里加斯地區納入其控制范圍。
三、中段分4塊,侵佔中國約20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在中段,中印邊界爭端共有四塊,共約2000餘平方公里,現主要由印度控制。
1、巨哇、曲惹地區。面積332平方公里。位於札達縣楚魯松傑鄉以西南。1954年,印度官方地圖標為已定界,將該地區劃入印度,形成爭議。1958年6月2日,印軍進入巨哇、曲惹,並在曲惹修房設卡,從此控制該區。
2、什布奇山口地區。屬札達縣底雅鄉什布奇村。爭議地區共35平方公里,位於什布奇山口以西至活不桑河。1958年4月,印度控制該地。
3、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位於札達縣城西偏南。該地區面積1451平方公里。1954年印度控制該地。
4、烏熱、然沖、拉不底地區。屬於札達縣達巴鄉。本地區總面積855平方公里。印度1956年6月度控制烏熱。7月,控制香扎、拉不底。
⑤ 印度從獨立以來不斷向外擴張領土,為何能逃脫歐美國家的制裁
印度的背後支持者美國和俄羅斯,印度作為俄羅斯和美國最大的武器購買國家,肯定是不會制裁印度的。歐美國家知道兩個強國都支持印度了自然也就不敢去制裁印度,要知道歐美國家的實力是不如這兩個大國的。
而印度也利用這兩個大靠山,大肆擴張自己國家的領土,壯大自己的國家實力,自從獨立以來,印度就已經擴張了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歐美國家只要印度沒有去侵略都不會有什麼動作。
⑥ 印度會不會以後領土向中國這邊擴張
不用擔心,目前國際局勢相對穩定,國家綜合實力也蒸蒸日上,印度人再大膽,也不會為了面子而把國家和統治階層的利益搭上去的吧!就算阿三腦子一熱想擴張了,PRC的軍隊也不是吃素的,哪有那麼輕而易舉就淪陷?(要真全面戰爭短兵相接,那估計就核大戰了,我們都沒了,也就不要想領土,國家了)
⑦ 二戰後,為什麼印度還敢不顧國際規則瘋狂擴張領土
應該說,自打二戰結束以後,肆無忌憚地擴張領土、瓜分世界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而且同盟國簽署的《聯合國憲章》中明確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繫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就是說,不允許大國肆意吞並小國,小國間相互吞並,所以整個世界相對太平,領土格局的變化不像二戰前那樣大。然而,就是在二戰後,仍有一個國家不顧這些國際規則,不斷通過武力等手段公然進行領土擴張。這個國家就是我國的鄰國印度。
就這樣,在二戰之後,國際社會雖然有明確規則,但是印度仍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吞並鄰國領土,控制鄰國,甚至滅亡鄰國。而國際社會卻視而不見,無人過問。
⑧ 後期印度吠陀時代,雅利安人開始向哪裡擴張
後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開始向東方擴張,直指恆河流域。路線為沿喜馬拉雅山山麓至尼泊爾南部,再向東經過比哈爾的金巴昂地區直至恆河流域。與早期吠陀時代不同,雅利安人東擴大體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的。
⑨ 為何印度對外擴張比如吞並錫金,控制不丹威脅尼泊爾等,就沒人管,而我們收復領土就大叫又擴張又是威脅的
主要有幾點:
一,因為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相對於歷史上被殖民的中國來說,做奴才更徹底,更聽話。且現在印度還是英聯邦成員國,主子每年給點小恩小惠,奴才就會心花怒放。
二,印度的國家制度是議會制,因為英國的緣故沒有順其自然,強制改成議會制,這涉及到選舉。只要你的國家是充分選舉的國家,那就好對付了。哪個對我美國或英國更聽話,我就給你「糖果」支持你,並且不承認你支持恐怖分子(即使你的黨到處鎮壓,屠戮),選舉也是完全合法(即使你用脅迫,威逼的方式),尊重人權(即使已經被屠殺無數)等等,反之,支持恐怖分子,不合法,違反人權等等。如果這個國家沒有你喜歡的政黨也好辦,他們出錢培訓支持自己的政黨,在某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放出來,且所有輿論一致認為該黨的主張最民主,最尊重人權,最符合該國人民……反觀中國的制度,那絕對是美國不共戴天的的反面,顯然美國的反面的敵人更適合做朋友。
三,印度國土面積不算巨無霸,再大一些也威脅不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中國不一樣。中國跟美國差不多,不發展還好,一發展的好,就會威脅世界警察的地位。
四,錫金是被吞並,當時的我國政府無能也是一大因素,試想,當時我國堅決幫助弱小的錫金,那就不會被吞並了。不丹和尼泊爾是被控制,我國也可以控制的了,遺憾的是我們當時的領導,為了所謂的和平面子,鼠目寸光……
五,中國自己存在的問題,如文化大革命,計劃生育,極少部分被蠱惑的二鬼子等等。都是美國輿論鼓噪的焦點。其實,每個國家從獨立,發展,島強大,都會碰到一大堆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就會衰落,乃至亡國。美國也是,如南北戰爭,黑人奴隸等等。
六,中國的領土因為國力、政客、國人知識素養的緣故,漸漸被那些狗國,猴子國佔領。顯然背後的主子不會承認是您的,除非有一天你超過他,打得過他。並且我們的政治家拋掉所謂的「主權擱置,共同開發」的虛假帽子,有勇氣,有決心痛打一頓那些猴子國,狗國。
七,最重要的一點,由於歷史的緣故,我們還不夠強大!
⑩ 印度進行過殖民侵略和殖民擴張得國家有哪些
1498年達伽馬遠航至印度,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
1616年,荷蘭在印度獲得了一地塊殖民地,蘇拉特,並建立起東印度公司,並曾一度控制馬拉巴東岸和泰米爾納德邦海岸;
1660年,英王伊麗莎白一世宣布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
1624年,英艦登陸,對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進行軍事滲透;
18世紀,法國開始插手印度殖民,並一度佔領安得拉邦和奧里薩邦的大半印度領土;
1770年,英法針對印度殖民問題發動英法戰爭,法國喪失其殖民地;
19世紀初,英國的殖民勢力已滲透印度全境;
1816年,法國在次在印度取得本地治里、卡來卡、雅南、馬希及金德訥格爾;
19世紀的丹麥也在印度獲得了泰米爾納德的特蘭奎巴,但在1845年轉賣過了英國;
19世紀末,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全境淪為英國殖民地;
二戰時,日本曾短暫地佔領過安達曼—尼科巴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