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島海岸帶變化與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丁式江1 徐忠勝2 吳國愛2
(1.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海口570206;2.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本文評述海南島海岸帶形態特徵,對岸線的侵蝕、淤積作了對比研究,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研究了海岸地質環境變化引發的紅樹林退化、土地沙化、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等環境地質問題。研究了海南島主要城市的地質環境特徵,城市規劃發展過程中應注意或易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提出了海岸帶及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的建議。
關鍵詞:地質環境;海岸帶;城市;海南島
海南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島嶼,陸域面積33920km2,海岸線長度1528km,大小海灣84個。本文海岸帶是指平均海平面向內陸10km的范圍,面積9230km2(見圖1)。海岸帶是海南島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居住著全島60%以上的人口,海南省的省會城市海口市、著名旅遊城市三亞市、化工基地東方市、洋浦開發區等均分布於海岸帶上。經多年的自然條件的演變及人類社會的開發利用,海岸帶及主要城市的地質環境已有了明顯的變化,因此研究海岸帶及主要城市地質環境的變化,提出保護建議,是一項急迫的任務。
1 海南島海岸帶特徵及其變化
海南島海岸特徵主要體現在海岸類型與地貌類型上。
1.1 海南島海岸帶特徵
海南島海岸帶呈環形分布,海岸線曲折綿長、形態復雜多變,海岸類型有砂岸、岩岸、泥岸、生物海岸,其中岸線的64%為砂岸。海南島具有典型的熱帶海岸特徵,潮間帶內有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全省現有紅樹林面積4300公頃,以東寨港和清瀾灣分布面積最大。珊瑚礁岸線長717km,主要分布於文昌市、瓊海市、三亞市。海岸地貌有山地、丘陵、台(階)地、平原,海岸地貌以平原地貌為主,面積4898km2,占海岸帶面積的53.5%,其次為台(階)地地貌,面積3054km2,占海岸帶面積的33.4%。
由於自然條件及海洋動力作用的不同,海南島海岸帶分為北部、東部、南部、西部海岸4段。北部海岸從臨高縣的臨高角到文昌市的木蘭頭之間;東部海岸從木蘭頭到陵水縣黎安港之間;西部海岸從鶯歌海以北到儋州市之間;南部海岸位於陵水縣黎安港到鶯歌海之間(見圖1)。
1.2 海岸帶變化
海南島海岸帶的變化體現在海岸線的變遷及地質環境的變化。
1.2.1 海岸線的變遷及其成因
1.2.1.1 海岸線變遷
海南島原始海岸大多為山地丘陵組成的基岩港灣岸,而後隨著海岸的侵蝕堆積過程,有些地區發育了沙壩堆積岸,使全島海岸具有海蝕—海積型的特點並且兩類海岸交錯分布。對全島海岸線的變化採用了遙感解譯、不同時段地形圖的海岸線對比及實測的方法進行研究,得出了海岸侵蝕與淤積的變化。
圖1 海南島海岸帶范圍圖
(1)海岸侵蝕
全島侵蝕岸線長度約為218.77km,尤其是東部和西部沿海侵蝕作用更加強烈(見表1)。
比較嚴重的侵蝕岸段有東部文昌市的清瀾灣、東郊、萬泉河河口,北部海口市的海甸島、後海、新海角、澄邁縣玉包角,西北部的洋浦灣、西部的八所灣及南部陵水黎安岸段。典型侵蝕岸段文昌市東郊的邦塘灣,經10年觀測海岸線後退200m,平均年侵蝕速率達到了20m(見圖2)。
萬泉河河流入海口沙堤壩形狀發生了了明顯的變化,1991北沙堤長1.6km,寬1.2km,南沙堤寬1.2km,至2001年,北部沙堤已完全消失,河口由原來180m寬變成510m寬,南部沙堤寬度變為480m,比1991年凈減720m,同時由於受到海水的侵蝕,沙堤向東偏移360m(圖3)。
寧遠河河流入海口處發生侵蝕現象,河口地貌發生巨大的變化(圖4),通過兩期影像對比發現,1991~2001年期間,海岸向內地侵蝕了300m,年均侵蝕30m;河漫灘被海水淹沒1.4km2。
表1 海南島主要侵蝕岸段統計表
1.2.2.8 城市地下水環境問題
海南島主要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曾遭遇地下水環境問題。地下水曾是城市初期生活、工業、商業用水的主要水源,隨著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人口規模、工業規模及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地下水作為一種優質水源,其開采量也快速增加,開采中心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開采漏斗急劇擴大,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地質壓力,比較典型的城市為海口市。
海口市地下飲用水含水層為一套濱海相的砂岩與生物碎屑岩,含水層厚度巨厚、水量豐富、水質優良,自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開采井數量與開采量增加較快,海口地區地下水降落漏斗急劇擴張,漏斗中心水位快速下降;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水位恢復上升,漏斗縮小(表5,圖8)。
表5 海口地區第2承壓水環境地質狀況表
2 海南島海岸帶與城市地質環境保護建議
2.1 海岸帶保護建議
海岸、河口的動力條件是極其復雜的,其作用能量也是極大的,現有海岸、河口形態是海洋、河流動力長期作用的結果。東北風是本島的主流風向,東部海岸的河流輸沙量極少,本島東部海岸是侵蝕的主要岸段,淺海珊瑚礁對保護海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護珊瑚礁是保護東部海岸的重要手段。此外本島主要海灣內的紅樹林也是保護海岸的重要因素。國內外多年的海岸保護研究表明,人為改變海洋、河流動力條件,會引發海岸、河口形態的急劇變化。海岸、河岸侵淤變化最終會遵循物質守衡定律,如果沿岸輸沙或河流輸沙能夠補充侵蝕量,則海岸會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狀態,因此在侵蝕岸段增加輸沙量,在淤積岸段減少輸沙量是海岸、河口保護較為科學的方法。因其費用巨大,人工護岸工程僅作一種補救的措施,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國內外海岸工程的經驗表明,丁字壩是人工海岸防護的一種較好的選擇,在敏感岸段或人口、資金密集岸段建造丁字壩,起到防護海岸作用。
圖8 海口地區第二承壓水漏斗中心水位
礦業開采、高位池養殖業對海岸地質環境的影響與施工工藝、生產方式相關。礦業開采應按科學規劃、分塊開采、及時復墾的流程作業,可最大限度減少礦業開采對海岸的破壞;高位池養殖業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池底、池壁、管道的滲漏而造成,採取的嚴格的防滲措施,杜絕滲漏可預防養殖池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2.2 城市環境地質保護
城市區域地質構造穩定性是關繫到城市規劃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安全的重要問題。海口市的近東西向斷裂、北東、北西向斷裂第四紀以來仍有活動,斷裂運動的概率比較高,斷裂運動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惟有採取避讓措施才是防護的選擇。我國現有的城市規劃、建築與勘察規范對此都有作了明確的規定,嚴格按相關規范實施可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斷裂構造的活動性監測是城市環境地質保護必須重視的問題,准確、有效的監測與預報是避免生命與財產損失的前提。
地下水環境的保護關繫到優質地下水的可持續利用及其引發的地面環境地質問題。地下水的開采與環境保護應是合理開采、科學保護,在有效的環境保護下,合理開采利用地下水資源,為社會與人民造福。消極的禁采與過量開采都是不可取的方法。過量開采地下水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可通過水質監測、地面沉降觀測來監測,監測方法與實施都比較成熟,因此城市地下水環境保護的最低界限為地下水的持續惡化、開采漏斗區地面持續沉降。
為了更加積極地保護城市地下水環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1)優質高價的資源利用觀,優質地下水取高價、一般地表水取低價,利用價格原理調節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消耗量;(2)優先滿足飲用水的需要,抑制工業、農業等其它耗水量大的行業開采利用地下水;(3)分散開采,避免集中過量開采。集中開采容易造成地下水漏斗降深過大,容易引發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的環境地質問題;(4)加強地下水環境的監測與保護工作研究,海口市的地下水監測網部分監測井由於自然損耗,個別監測井已報廢,監測網精度降低。監測手段幾十年來均為繩測,電子技術已發展到較高的程度,地下水監測也應跟隨科技的進步,朝應用自動化、高精度、高頻度的方向發展。
Study on Coastal Zone Change and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Urban in Hainan Island
Ding Shijiang1, Xu Zhongsheng2, Wu Guoai2
(1. Hainan Bureau of Land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Haikou 570206;2.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ments coastal zo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inan Island, contrasts and researchs the corrosion and siltation of the coastlin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ich forms.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environment geologcal question such as the mangrove forest degeneration,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shallow groundwater quality worsening and so on, which the seacoast geology environmental change initiat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of main city in Hainan Islan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estion which was easy initiated should be payed attention in the urban planning developing process. Las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city ge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gges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astal zone; Urban; Hainan Island
⑵ 印度尼西亞位於什麼板塊與什麼板塊之間
印度尼西亞尼處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1.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2.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和馬來族分別佔7.5%。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拓展資料: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共有一級行政區(省級)34個,包括雅加達首都、日惹、亞齊3個地方特區和31個省。二級行政區(縣/市級)共514個。[2]31個省分別為: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蘇門答臘省(首府巨港)、明古魯省(首府明古魯)、楠榜省(首府班達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檳港)、廖內群島省(首府丹戎檳榔)、西爪哇省(首府萬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寶壟)、東爪哇省(首府泗水(蘇臘巴亞))、萬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薩)、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馬塔蘭)、東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亞)、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馬辰)、東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馬林達)、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樂)、北蘇拉威西省(首府萬鴉老)、中蘇拉威西省(首府帕盧)、南蘇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錫)、東南蘇拉威西省(首府肯達里)、哥倫打洛省(首府哥倫打洛)、西蘇拉威西省(首府馬穆朱)、馬魯古省(首府安汶)、北馬魯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亞省(首府馬諾誇里)、巴布亞省(首府查亞普拉)和廖內省(首府北乾巴魯)
⑶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白沙鎮邦塘村委會邦塘大西村郵編是什麼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白沙鎮邦塘村委會邦塘大西村郵編是524200
⑷ 海南省的海洋有沒有什麼受污染之類的問題
海省海岸帶和海洋,除了近海和海洋海域外,還有陸地上的部分,即向陸地延伸10千米的范圍,包括海口、三亞等13個市縣的153個鎮、場。海域面積達83.258萬平方千米。海岸帶和海洋的資源非常豐富,污染源少,環境容量大,環境質量高。主要的資源有光熱資源、海洋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濱海旅遊資源、風力資源等。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海岸帶和海洋的開發過程中,由於人們的環境意識薄弱,只顧眼前利益,因而出現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嚴重製約了開發和保護的進程。目前,海南省海岸帶和海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1缺乏統一的開發規劃,仍存在著由環境、海洋水產、林業等部門管理海岸和海洋的狀況,缺乏資源開發規劃與環境保護一體化的管理機構,致使各部門、各行業的不協調,甚至因不同利益而出現管理沖突,矛盾交織,嚴重製約了開發和保護的進程。如文昌市清瀾灣。
1.2沿海防護林遭受嚴重破壞。90年代以來,沿海防護林遭受嚴重破壞,威脅著海岸線的穩定,導致環境惡化。迄1998年4月,全省已有90千米長,面積3113公頃的防護林被破壞,其中因旅遊開發破壞的有22372公頃,因開采鈦礦破壞的有467公頃,因挖塘養殖破壞的有409公頃。
1.3海岸帶和近岸的生物資源屢遭破壞。紅樹林和珊瑚礁遭受嚴重破壞,導致海岸侵蝕。據統計,近50年來,紅樹林面積已減少一半多,珊瑚礁分布面積和岸礁長度分別減少了55.5%和59.1%。文昌市的邦塘灣一段1500米長的海岸,因濫挖亂炸珊瑚礁,致使海岸線後退約800米(1990年為200米)。
1.4內海、瀉湖水質富營養化。沿岸地區因對蝦養殖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量達251640萬噸,排放COD達9786噸/年。水產養殖、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共同注入,造成海水水質富營養化,甚至發生赤潮。
1.5環境意識不強,內海和部分近岸海域受到污染。內海和部分近岸海域(個別海口、港灣)已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海水環境質量開始下降。如,海口近岸海域水質活性磷酸鹽超標率高達75%;海南省近岸海域面臨著潛在污染。
海域受污染的原因一是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污染;二是瀉湖周邊養殖蝦類和網箱養殖的魚類排放高含量的有機物造成;三是大量使用農葯、化肥後,造成內海和近岸海域污染;四是海上石油勘探造成的漏油、油輪卸油洗艙殘油、海上運輸偶發的油品泄漏。
海南省沿海區域石油、化工、造紙等工程項目逐漸增多導致海水污染尤為嚴重
答案補充
在分析海南省海岸帶和海洋資源與環境優勢的基礎上,指出當前存在的5個主要問題,即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缺乏統一的規劃、海洋防護林和生物資源破壞嚴重、水質富營養化、海域污染等,並對存在問題提出今後的對策。
2.對策與建議
2.1建立健全資源與環境一體化管理機構。迅速建立海岸帶和海洋資源開發規劃與環境保護一體化管理機構,改變目前由海洋水產、環境、林業和省、市政府等多方參與管理的狀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統一規劃和管理。
2.2加強環境保護教育,保護海洋資源環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群眾的環境意識。
2.3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立法,加大執法力度,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和管理,嚴厲打擊破壞和污染海岸海洋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2.4發展近海深水養殖和深海捕撈,制定優惠政策和推廣生態養殖,減少飼料投放,防止海水富營養化,保護海水水質,減少病害,逐步引導養殖企業和專業戶發展近海深水沉箱養殖,發展深海捕撈。
德國科學家目前破譯了一種能吞噬石油的單細胞細菌的基因,利用這種細菌可解決海洋石油污染問題。這種單細胞細菌具有很強的清潔水源的能力。通常這種細菌在潔凈的海水中數量很少,細菌在沒有油污的情況下雖能生存但不繁殖。一旦碰到油污,這種細菌就會急劇繁殖,快速吞噬油污海洋環境受干擾,勢必反作用於人類本身。例如,食用受污染的海產品,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使人中毒致癌和喪命因此,研究各種污染物質入海後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及其對人體的各種作用,為制定污染物向海域排放的標准,各項衛生和環境標准提供依據。影響海洋環境的因素很多,因此從區域環境整體出發,運用多種工程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尋找解決污染的員優方案,同時努力發展現代化的監測技術手段,也是海洋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海洋保護的任務首先要制止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其次要保護好海洋生物棲息地或生境,特別是它們洄遊、產卵、覓食、躲避敵害的海岸、灘塗、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屬、農葯、石油、有機物和易產生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凈化能力,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證人類對海洋的持續開發和利用。
⑸ 從雷州市區去邦塘村還要多少錢
去龍讓鎮潮溪村的話,在雷州總站或者在水店站坐雷州至徐聞車..不夠十塊錢,,,然後從龍門車站坐三摩,也就是坐摩托車去,,,大概價錢是5塊錢左右.....
去幫塘的話,在水店站坐摩托車去便宜一點,,,也就幾塊錢..
還有點建議就是:這些其實你都可以在當地問到的,你在車站隨便問一位售票員都可以告訴你的.....
⑹ 邦塘村的邦塘村
邦塘村風光秀麗,綠色的林帶擁抱著村莊,南北村之間是一片呈「Y」字型的幾百畝蔥郁田野,中間小橋流水,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還有那遮道的榕蔭、五股映月的清泉,走進邦塘如入桃源勝景,更美的是那大片荔枝林、黃皮果林,碩果累累,令人心曠神怡。邦塘村距二0七國道僅百米,東距雷州古城不足5公里,南距粵海鐵路雷州火車站2.5公里,位於擬建中的雷州新汽車總站斜對面,交通便捷。當地土特產有:黃皮果、芋頭、楊桃、甘蔗、蕃薯。
邦塘古民居遠近聞名,全村有一百餘座古宅,堪稱古民居博物館。古民居大部分集中在邦塘南村。李光祖一家擁有古宅十多座,由四條巷道連成一體。現保存較好的有「廉讓間」、「中和」兩條巷道。邦塘村古民居的建築形制如官府布局,威儀十足。較有觀賞價值的是「居由軒」和「李雲龍家宅」。 雷州市白沙鎮邦塘村委會轄下有 4條自然村,810戶3500多人水田650多畝,坡田2450多畝,耕地共3200多畝,社會生產總值800多萬,2005年人均純收入5060元。其中,有一條以邦塘命名的自然村,位於雷州城郊,現有總人口2000多人,是一條歷史文化名村,明清時期曾出眾多歷史文化名人。該村始建於唐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歷史名人眾多,村中古木蔥蘢,綠蔭如蓋,花果飄香,山石流泉,空氣清新,清幽恬人。尤以古民居著稱,名聞遐邇。全村古民居100餘座,錯落有致,布局大方,飛檐翹角,建築精巧。古民居的浮調彩繪,線條流暢優美,形神畢肖,栩栩如生。最大的一座古民居有天井24個,房間72間。「中和」和「廉讓間」兩條巷道最具清制特色,「居由軒」古樸典雅,令人嘆為觀止。走進邦塘古民居,彷彿進入一座古民居博物館。2005年10月,邦塘村被評為雷州市生態文明村。2006年3月,被評為湛江市特色文化村。 (廣東省廣東首批古村落--邦塘村2007年6月 中國十大古村2006.9.18 廣東省生態示範村 2006。01 湛江市特色文化村 2005。03 湛江市生態文明村 2007.03 第二批「湛江最美的村莊」 2006.09。28 雷州市特色文化村 2003。11 第一批「雷州市最美的村莊」 2006.08.22)
該村在市委掛點領導湛江市委常委、雷州市委書記李昌梧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人文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保護與開發並舉,傳承與發揚相結合,規劃先行,科學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該村已投入自盡00多萬元,對農業生產設施,人居環境進行整治,新建硬底化水泥村道4條3.6公里,硬底化村巷22條5公里;修葺保護了古民居、古碉樓、古巷道等歷史文化遺跡,建起村中游園、村前小憩、榕蔭蔽日3個公共村場,修建了入村廣場,迎賓泉、宴窟泉、石頭公泉等觀光景點,修建地下排污溝和埋地下排污涵管8700米,改水改廁500多戶,還植樹、栽花、種草,美化綠化村容村貌。如今,邦塘村煥然一新,古色古香的古民居群與新建景點交融輝映,別具一格,被譽為「雷州第一村」,是雷州市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突出的好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