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軍隊為什麼要打仗

印度軍隊為什麼要打仗

發布時間:2022-07-21 20:58:36

⑴ 印巴為什麼老打仗

因為克什米爾地區在1947年8月分治前是印度的最大土邦之一,居民近五分之四以上的穆斯林,五分之一以上為印度教徒,面積19萬平方公里,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印巴分治時英殖民地主義者有意埋下這個禍根,使印巴都竭力要爭取到手。印度認為,克什米爾邦的大君是印度教徒,應為印度所有;巴基斯坦認為,穆斯林占當地居民的77%,應該劃歸巴基斯坦。

1947年10月22日,查謨地區的穆斯林遭殺傷,亞克巴·汗維將率領巴基斯坦的2000名普什圖民軍進入克什米爾,目標直指其首府斯利那加。這樣一來,克什米爾土邦國王哈里·辛格就投向了印度懷抱,於26日簽署了克什米爾加入印度的協議。27日,印度將2個營的兵力空運到斯利邦加,開展猛烈進攻,將普什圖民軍打退。接著,印度又急派第161旅急馳前線。兩國正規軍進行激烈交戰,印度軍控制了克什米爾南部地區。

1948年第一季度,印巴戰爭升級,發生旅以上規模交戰。同年4月,印軍發動較大規模攻勢,將克什米爾南部的控制區域擴大到克什米爾西部多個城鎮。面對印度咄咄逼人的攻擊,巴基斯坦在急忙備戰後5月向印度進行大反攻,僅取得局部的小勝,並未把握優勢。

1948年8月,印巴在聯合國的調查、干涉下戰火趨於緩和。

1949年1月1日,印巴終於停火。7月27日,停火協議正式簽字。按照協議,印巴雙方控制克什米爾地區的范圍是:印度為60%,人口佔4/5;巴基斯坦為40%,人口佔1/5。

⑵ 中印戰爭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分東線和西線兩條戰線,東線又有兩個戰場,亞東戰場一線和達旺戰場一線,東線是成都軍區打的,西線是新疆軍區打的。

先說東線達旺戰場,為什麼先說它哪?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國人最熟悉的麥克馬洪線就在這里,這里也是中印戰爭的主戰場,印軍考爾中將的部隊就是沿達旺--邦迪拉--德讓宗一線展開的,中國軍隊的反擊最早就是在這一戰場打響的,戰爭一開始,中國軍隊就打垮了達維爾准將的一個旅,俘虜了達維爾准將,打過了麥克馬洪線,中國軍隊宣布就地停戰,等待印度回應。在這期間中國軍隊緊急修了一條簡易公路,保證了戰爭物資的供應。中國軍隊第二階段的目標是拿下達旺,但拿下達旺後,一清點戰果,發現俘虜的人數與打垮的印軍數量相差太大,達不到戰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邊界安全的目標。正好這時藏民來報告說,印軍的增援部隊分三部分正沿德讓宗--達旺公路展開,准備攻擊達旺,戰機顯現,中國軍隊立即兵分兩路,一路沿公路迎擊印軍,另一路沿貝利小道堵印軍的後路,結果把印軍一個半旅加一個師部夾在了達旺與邦迪拉之間,這就是中印戰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個戰士擊潰印軍一個炮連,繳獲四門大炮。八個戰士俘虜180印度兵。半個緊急湊起來的連(本來這是一個從貝利小道穿插過來的加強連,等從深山密林鑽出來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為已經沒有了成建制的印度軍隊,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虜,收都收不回來了,這個連有更重要的任務),就這半個連的30來名戰斗人員,硬是在邦迪拉外阻擊了裝備齊全的3000印軍,印軍打了幾次沖鋒死了幾百人還是無可奈何,最後還是師部的參謀向師長建議說,有一條幾乎沒走過人小路,可以突圍,但就是不知還能不能走,師長破口大罵「他*的,能走不能走就這一條路,不走還在這等死嗎?還不快走」。印軍丟棄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後面那半個連還窮追不舍,途中遇到那個連的副連長帶的一個重機槍班在橋頭阻擊,打光所有子彈後,眼睜睜地看著800多印軍蜂擁而過。這個連的任務本來就是切斷這條小路,副連長帶的掩護部隊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任務,連長帶的主力卻光顧抓俘虜了,但念在阻擊印軍主力有功(別的穿插部隊沒有及時趕到),降職使用,連長和副連長就地掉了個。

中國軍隊沿公里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讓宗,其中一個連的先頭部隊,比逃跑的印軍還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槍不發,穿城而過,一掉頭又把印軍堵在了德讓宗,就在這個連吃飯休息挖工事時,後面來了一個車隊,戰士們槍都來不及拿,這個龐大的車隊就進了德讓宗。

等打下德讓宗才知道,車里全是英美兩國緊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進武器,連封條都沒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國軍隊的手裡,其中就有美國當時最先進的M16步槍。德讓宗戰斗中,犧牲了一個副教導員(副營級),這是中國軍隊在整個中印邊界反擊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別的軍官。

當時一隊中國士兵打的興起,收不住腳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個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後面的人上去一看,媽呀,前面怎麼就沒有山了,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問指導員,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的美國了。指導員一挺肚子驕傲的說,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陸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戰後,中國軍隊撤軍過了達旺(就是第一階段停戰的地方),然後又宣布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就到了俘虜達維爾准將的地方。

東線亞東戰場。

亞東當時距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約110公里,是中國 印度 錫金三國交界的地方,歷史上一直歸西藏管轄。1890年時錫金還是西藏的屬地,由噠癩喇嘛委託錫金部落王管理,後錫金部落王被英國人囚禁在印度,至死不願發表脫離西藏的宣言。由於滿清政府的無能,在李鴻章的授意下,清政府西藏事務大臣與英駐印度總督簽訂加爾哥達條約,錫金脫離西藏(也就是脫離中國),後英屬印度找借口發動戰爭趁機佔了亞東。期間英國為了避開晚清政府挑起西藏事端,突然不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宗主國地位,美國政府警告英國,中國對西藏的宗主國地位,英國政府已在加爾哥達條約及其他有關條約中予以認可,把英國弄個個大臉紅。現在中國政府還在引用這一事例堵美國的嘴。
中印邊界反擊戰時,印度軍隊在這一地段並沒有挑起事端,但駐有一定力量的兵力設防,中國軍隊突然間用一個師的兵力發動進攻,進展神速,當時考爾中將乘蘇聯援助還是由蘇聯人駕駛的米-8正在此地視察,還沒反應過來,直升機就被中國軍隊繳獲,害得考爾中將坐牛拉的敞篷吉普冒雨而逃,要不是一個穿插的連隊迷路,勞爾中將就被中國人優待了。這架米--8直升機就是中國繳獲的唯一一架印軍的直升機,中國戰後對外宣布歸還所繳獲的印軍的一切裝備,但這架直升機沒還。

戰後一直以為中國從亞東撤軍了,撤到了戰前的實際控制線。巧了,今天央視10套正好播放了一段這一地區的片子,一看,這里現在叫亞東縣,邊界又回到了當時錫金脫離西藏時的地方,就是清政府設立海關的地方。PLA不僅沒退,還前出了不少。真是大快人心。

再說西線,西線地區廣闊,也有個類似於麥克馬洪線的XXX線,也是英國人搞得鬼,印度在現在的邊界談判中還在堅持這一條早已不存在的線,事關重大呀,近30萬平方公里。

西線中國軍隊反擊時,印軍在獅泉河(現西藏阿里地區的首府),駐有一個連的兵力,整個地區是一個營的兵力,滾雷英雄羅光喜(四川人,不知大家還記得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在斑公湖地區駐有一個半連的兵力。當時新疆軍區的部隊,一直打過了喜馬拉雅山脈,離新德里就300多公里,嚇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公園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離市區,各國駐外機構紛紛撤離。

戰後中國軍隊是撤軍了,但也沒退到戰前的實際控制線,現在離獅泉河最近的邊防站,從獅泉河出發,座兩天汽車,再走兩天路才能到達。離斑公湖最近的邊防站,也有120公里以上。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eUeanB8C_RLEEQzJKao7EHKB3e6iCjS67GY-

⑶ 二戰結束後為什麼印度地區和中東地區經常打仗

印巴分治後印巴之間發生的3次戰爭。1947年10月,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由於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發生武裝沖突,戰火延續15個月。1949年1月,印巴雙方接受聯合國決議宣布停火,並於同年7月劃定停火線。 1965年4月,印巴之間因庫奇蘭恩地區的邊界糾紛發生沖突。此後,印度把邊界沖突擴大到克什米爾,越過1949年7月劃定的停火線,向巴占克什米爾地區挺進。9月,印度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的武裝進攻,從而導致第二次印巴戰爭。戰爭進行17天後,雙方宣布停火。1966年1月,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軍,並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第3次戰爭是在印度和蘇聯簽訂《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之後不久發生的。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出兵東巴基斯坦。12月,戰爭進一步擴展到西巴基斯坦。12月17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1972年7月,雙方簽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雙邊關系協定》。
印巴戰爭的主要原因是克什米爾問題。
中東戰爭,或稱阿以戰爭、以阿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以上五次戰爭都已以色列勝利而告終。
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該決議對土地的分割極為不公平,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只有六票,根本無力挽回。猶太人同意此決議,1948年成立以色列國。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未建立阿拉伯國。結果發生5 次阿以戰爭。
1980年--1988年的兩伊戰爭。
以後還有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2003年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作戰的目的都是為推翻伊拉克的薩達姆的獨裁統治。

⑷ 又要買買買,為何印度軍隊只能依靠買裝備來打仗呢

提起印度軍隊,除了多次摔飛機,摩托車運一個連之外。還能想到的就是全球軍火的收購商。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號稱世界第四的南亞大國。印度不僅需要購買大量的坦克和飛機,甚至連自己的步槍和子彈都是進口的。其實總的來說,作為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這種操作著實比較丟人。但是也是出於無奈,畢竟國內的工業不行,所以造不出來更好的武器,只能買買買了。

如果說技術和工業上的問題都不算是大問題,假以時日還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印度國內的教育問題就是阻礙這個過程的核心問題。沒有好的教育,就沒有高素質的人才,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就不可能推動高端製造業和工業的發展。而且印度軍方也並不是很配合,因為對外購買武器有機會吃回扣,而且買來的武器作戰性能比自己家生產的好很多。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⑸ 中印是為什麼開戰的

你說的是中印邊境反擊戰吧?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由於在中印邊界印度的挑釁,中國軍隊展開反擊。

⑹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要「打仗」

主要是領土爭端問題嚴重。

二戰以前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西藏也受英國的控制。

英國人退出時在印度和中國西藏之間,設了個麥克馬洪線,這一來中國就沒有藏南了,中國不認,但當時中國沒有話語權。

新中國控制印度後,印度眼紅,把藏南視為戰略要地拚命爭奪,於是戰爭打響。

對印度藏南是戰略要沖,但對中國也是國家主權問題,也不能拱手相讓。

⑺ 印度邊界安全部隊開槍打死五名入侵分子,這出於什麼原因

出於捍衛自身國家主權完整與獨立,捍衛《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的國際法尊嚴。

據《印度時報》8月22日報道,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高級官員透露稱,當地時間22日早晨,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印巴邊境附近擊斃5名“入侵者”。 印度邊境安全部隊第103營的士兵還從死亡的“入侵者”身上收繳了AK-47系步槍和手槍。 印度軍隊並非人們印象“里中看不中用”的樣子,他們也有血性的一面。這不,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就開槍打死了五名入侵分子。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印巴邊界線附近擊斃了5名滲透入侵者。

邊境作為一個國家的第一道防線,防衛和駐軍都是十分的嚴密,除了防止領國入侵或者是越境之外,在防範不法分子的非法越境也起到了奇效。但是有些國家邊境線很長,而且地形環境非常的復雜,士兵巡邏的時候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困難,恰恰這也是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的一個點。

這種果斷處理的辦法,值得為印度點贊!

⑻ 印度軍隊疫情嚴重,為什麼印度還是有底氣和周邊國家發生沖突

印度最近捅的簍子可不算少,不僅國內疫情不出所料的沒有控制住。而且對外也是大打出手,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反而在三個方向被暴打。其實如果翻看印度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印度自從建國之後,經常對周邊國家發起騷擾,製造沖突。雖然印度軍隊內部都出現了疫情蔓延,但是印度軍隊仍然不停的對外騷擾。這個中原因,我總結了一下。

上一個民族主義國家是二戰時期的德國,但是德國的下場我們都看到了。其實民族主義本來就是雙刃劍,莫迪因為民族主義而上台,所以他必須做出一副對外非常強硬的態度,不然民族主義就會反噬莫迪自己。但是莫迪心裡明白,打仗打不過的,所以只能通過不斷的挑事,轉移矛盾維持住印度不崩潰。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印度軍隊內部明明有那麼多的疫情感染的例子,但是印度軍隊仍然不斷的和周邊的國家發生沖突。

⑼ 巴基斯坦的綜合軍事實力沒有印度的高,為何還要和印度打仗

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國家擁有非常深的歷史矛盾。而且在兩個國家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和沖突。兩個國家因為克什米爾地區還有東巴基斯坦地區,曾經爆發過非常嚴重的流血沖突事件。而且因為巴基斯坦信奉伊斯蘭教而印度則信奉印度教,兩個國家也經常因為宗教原因,打的不可開交。

更重要的是因為印度它沒有一個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印度現在甚至連子彈炮彈都需要大規模的進口。而且他自己所生產建造的坦克航母和戰斗機,都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問題造成很多的印度軍人死傷。所以一個連軍事工業生產能力都沒有的國家,並沒有什麼好怕。反觀巴基斯坦至這邊,中國為巴基斯坦量身打造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工業體系,從巴基斯坦自身生產的坦克梟龍戰機,還有護衛艦,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所以巴基斯坦才會這么強硬,也是很正常的。

⑽ 印巴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首先,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印巴戰爭或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就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問題於1947年到1949年爆發的一場戰爭。它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大規模戰爭中的第一場。開戰原因如下:
1、在英國殖民時期,克什米爾是一些名義上依然獨立,但實際上依附英國的印度國家之一。英國從印度撤軍後,從英屬印度獨立出來的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爾加入它們。克什米爾則要求獨立。
2、英國撤軍後一支由親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組成的軍隊從巴基斯坦西北邊省進入克什米爾。印度藉此機會也進軍克什米爾,由此導致克什米爾戰爭的爆發。
3、戰爭結果。印巴雙方議和,克什米爾喪失了其獨立地位,1948年的停火線實際上成為克什米爾的分裂線,巴基斯坦占據克什米爾的2/5,印度占據3/5。
第二,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3月27日——1965年9月20日,印巴爭奪庫奇蘭恩地區和克什米爾地區又展開了一次較量。開戰原因如下:
1、1965年2月,印度陸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佔領了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3月27日早晨6點30分,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軍向印軍發起了猛烈進攻,由於庫奇蘭恩地勢狹小,水網遍布,不適合大規模的作戰行動,雙方簽訂停火協議。
2、印度沒能全面佔領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心有不甘,立即開始了對克什米爾的爭奪。1965年8月巴基斯坦的「自由戰士」的穆斯林武裝人員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對印軍的哨所、補給倉庫、車隊進行襲擊,以達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進行讓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裝人員很快被印軍所鎮壓,5291名穆斯林武裝人員被打死,戰爭被觸發。
3、戰爭結果。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軍,並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第二,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持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出兵東巴基斯坦。12月,戰爭進一步擴展到西巴基斯坦。戰爭在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戰場展開。12月17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戰爭原因:
1、巴基斯坦政局動盪,印度趁機支持東巴獨立。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
2、為了尋求國際支持,印度還於1971年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有了蘇聯的支持,印度顯得底氣十足。
3、戰爭結果。東巴守軍於1971年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因此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軍隊為什麼要打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西人喜歡中國什麼 瀏覽:50
為什麼中國遊客不去澳洲了 瀏覽:678
中國斗魚怎麼養才漂亮 瀏覽:190
印尼匯款到中國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674
中國海警一共多少艦艇 瀏覽:177
義大利bb和韓國登騰哪個好 瀏覽:202
印尼虎苗用什麼濾材 瀏覽:857
熱搜榜中國共有多少種香煙 瀏覽:728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大廳拿槍 瀏覽:758
中國有多少貧困月收入 瀏覽:467
印度病毒delta變種有多少種 瀏覽:73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瀏覽:845
極兔國際在越南怎麼樣 瀏覽:125
義大利語我什麼都沒有了 瀏覽:841
印度有一塊大洋叫什麼 瀏覽:475
中國有多少頸椎病患者 瀏覽:286
十條印尼盾是多少錢 瀏覽:516
英國有什麼免費看球網站 瀏覽:727
為什麼英國能成為世界大國 瀏覽:806
越南與太原有什麼區別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