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設置什麼機構來管理少數民族

印度設置什麼機構來管理少數民族

發布時間:2022-07-22 05:43:39

Ⅰ 十六國時期在管理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方面有什麼樣的設置

十六國時期,各政權割據稱雄,存在時間長短不一,但各政權轄區內一般都有漢族和少數民族。許多政權設有管理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如後趙開始設置單於元輔管理「百蠻」,後來又設了門臣祭酒、門生主書等官職,負責「胡人」的出入、「辭訟」等事務;前秦設有大鴻臚,管理少數民族事務。一些政權也設有地方性的邊疆民族管理機構,如後趙在遼西地區設營州,還在朔方設朔州,恢復了東漢時河套朔方的行政建置;前涼在西域車師前部設高昌郡,又調整州郡設置了涼州、河州、沙州,還在西域設了西域長史府、西域校尉、西夷校尉等機構、官職。前秦曾統一了北方,盡管統一時間極其短暫,仍在北部邊疆設平州刺史並領護鮮卑中郎將,設並州刺史並領護匈奴中郎將;在西北邊疆,滅前涼、平西域,設置了涼州刺史並領護西羌校尉,還設了高昌太守、西域校尉;在西南邊疆奪取了東晉的梁、益二州,設寧州刺史並領西蠻校尉、南巴校尉之職。

Ⅱ 印度種姓制度的由來

種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被征服之後、征服者為了便於管理而創造出來的,征服印度之後,為了讓被征服者安於現狀不再造反,征服者把印度人分了等級。

征服者當然是最高一級,被征服者當然是最低一級,為了讓被征服者接受這種劃分,征服者有意識地毀滅被征服者的文化,並創造一種讓種姓制度合理的文化。

幾百年之後,被征服者淡忘了自己的文化,接受了征服者強加的文化,種姓制度因而形成。印度獨立之後,雖然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文化,但僅僅是個形式而已,種姓制度依然附著在舊有文化上頑強生存著,影響著印度的方方面面。

(2)印度設置什麼機構來管理少數民族擴展閱讀

自從政府1950年從法律意義上廢除了種姓制度,種姓的影響力開始慢慢下降。然而種姓依然時時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特別是不那麼發達的地區和農村地區。

2014年時,曾有一份調查27%的印度人事實上仍然過著「不可接觸者」的生活,而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承認自己拒絕「不可接觸者」進入自己的廚房或使用自己的餐具。種姓依然決定社會認同和個人認同,人與社會的關系,有時候僅僅取決於一個小小的姓氏。

幸運的是,幾十年的發展,社會還是在不斷進步。政府一直有給低種姓的人提供政府工作和教育的配額。

而且隨著城市化,在城市裡出現了一些不同種姓雜居的現象,跨種姓的婚姻也越來越常見。甚至在1997年到2002年間,「不可接觸者」K. R. Narayanan成為了印度總統,想必激勵了無數為廢除種姓影響而奮斗的人們。

種姓的枷鎖一直制約著當代印度的發展,大多數印度人依然需要為擺脫種姓而努力。進展雖然緩慢,卻也給人信心——意識已經覺醒,觀念可以改變。

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種姓真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只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南亞次大陸,希望那裡的人們不用再負重前行。這一次,呼喚的不是愛與自由,而是平等與尊嚴。

Ⅲ 南北朝時期為管理邊疆的少數民族設置了哪些機構

南北朝時期,為管理本國邊疆的少數民族,南、北方的各王朝都設置了相應的機構,基本上沿襲了漢朝以來的體制,又有所發展。北魏時期,列曹尚書中設有祠部尚書,與大鴻臚卿、典客監、典儀監等其他機構一起負責管理邊疆民族事務。在北魏的京城洛陽,還設置了專門接待、安置邊疆民族的四館、四里,按照區域的不同接待前來歸附的邊疆民族:北方來的安排在燕然館,三年後在歸德里賜給宅第;南方來的安排在金陵館,三年後在歸正里賜給宅第;東方來的安排在扶桑館,三年後在慕化里賜給宅第;西方來的安排在崦嵫館,三年後在慕義里賜給宅第。從名稱上看,這些館、里顯然是以北魏為「中國」(「天下之中」),希望四方「慕義」、「慕化」前來歸附,達到一統宇內、四海同風的目的。在邊疆地區,北魏既設置管理民事的州郡,又設了具有軍事性質的鎮,還設有護匈奴、羌、夷中郎將和護羌、蠻、越、戎校尉等。在東北邊疆調整州郡設置,設營州、平州、安州、幽州、燕州,並加封高句麗為驃騎大將軍、領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麗王等職銜,還與奚、契丹等保持朝貢關系;在北部邊疆,設司馬、參軍和護高車中郎將管理各民族事務;在西北邊疆先設了涼州、河州、秦州,又設了統萬、高平、薄骨律、仇池和敦煌五鎮,後改為夏州、原州、靈州、渠州和瓜州,還在西域設了征西將軍和鄯善、焉耆等鎮。

Ⅳ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為了區分雅利安人和其他種族的原始居民而採取的措施嗎雅利安人和當地人混血了嗎

古印度的宗教同種姓制度聯在一起的,種姓制度亦稱"瓦爾那"(顏色,
品質的意思)制度,實際上是奴隸制度的變形.約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
把自己稱為"高貴者",把被征服者稱為"達薩",以"達薩"和"達西"
稱呼男女戰俘即奴隸.後來在雅利安人內部又產生了不同等級,形成了四種
姓制度.即婆羅門種姓,主管宗教祭祀,占卜,念咒,史稱僧侶階層,他們
解釋吠陀經典,干預社會事務;剎帝利種姓,充當武士,國王也屬這個種姓,
主管軍事和行政;吠舍種姓,一般雅利安平民,多數從事手工業,牧業和商
業,也有富裕者,但沒有任何特權;首陀羅種姓,主要來自被征服者,也有
少數雅利安人,其中除奴隸外還有接近於平民的貧窮者,他們在法律上和宗
教上失去了受保護的權利.前三個種姓是雅利安人,是"再生族",後一個
種姓是"非再生族".根據婆羅門教創造的神話和《摩奴法典》四種姓是世
界之祖婆羅赫曼(一說為普魯沙,他們可能為一個人)以口,雙手,雙腿,
雙腳創造出來的,所以他們都有特定的職業,不可混淆界限.古代印度的宗
教主要是婆羅門種姓創造的宗教意識和宗教行為.
到印度的姓名,就不得不提印度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一種富有印度特色的傳統社會制度,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那個時候印度還是奴隸社會。"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爾那",就是顏色或品質的意思。因此種姓制度又叫瓦爾那制度,是按照人的皮膚顏色、社會地位、對土地和財富的佔有量來進行分類的。傳統上,印度社會階層被劃為4個等級——婆羅門(僧侶貴族)、剎帝利(軍事和行政貴族)、吠舍(商人)和首陀羅(被征服的奴隸)。
婆羅門(Brahman)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Kshatriya)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在首陀羅之下,印度一直還存在著一個沒有種姓的群體———賤民,由於其地位遠在前4種種姓之下,因此又被俗稱為「第五種姓」。按照印度教教義,賤民被稱為達利特人,意為「不可接觸之人」,其他種姓不僅不能與他們交往,連喝水都不能共用一口井。高種姓人一般也不和賤民交流,甚至連施捨的時候,都會離得遠遠的,絕對不發生身體接觸。
作為印度社會的最底層,數千年來,賤民的生命財產缺乏基本保障,即使在今天,在印度廣大農村乃至一些城市,賤民被高種姓人歧視、打罵、蹂躪甚至殺害的現象仍然存在。賤民的生活相對其他種姓而言,總體上十分悲慘,普遍低於貧困線。為了說明賤民與高種姓人的生活差異,在這里舉一個例子。2006年1月18日,現場發生了一起事故,一個工人從鍋爐鋼架31米處跌落,當場死亡,家屬獲賠20萬盧比,合人民幣4萬元(在以後介紹印度法律的時候我會詳細解釋他們的賠償標准)。而不久前,印度富豪維克拉姆·查特沃舉行婚禮,盛宴和歡歌持續一周,耗資5000萬英鎊。
印度的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這樣,賤民的後代永遠都是賤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低人一等的地位,想想都是很可怕很殘酷的。不同種姓的男女私奔後所生的子女也被看成是賤民,最受鄙視。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經地義的。奴隸主階級還制定了許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每個種姓都有自己的機構,處理有關種姓內部的事務,並監督本種姓的人嚴格遵守摩奴法典及傳統習慣。倘有觸犯者,輕則由婆羅門祭司給予處罰,重則被開除出種姓之外。婆羅門僧侶還宣揚:凡是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人,來世才能升為較高種姓。因此,在印度,即使是賤民自己,也從來沒有覺得這樣的種姓制度不公平,他們總是逆來順受,循規蹈矩,希望下輩子能夠投個好胎。
對高種姓人最嚴厲的處罰就是開除成為賤民,賤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與婆羅門接觸,只能從事被認為是最低賤的職業,如抬死屍、清除糞便、打掃房間等。我們營地僱傭了幾個搞衛生的農民,可能就是賤民,因為有種姓的人是不會做這樣的工作的。但是在印度,詢問別人的種姓類別也是不禮貌的,而且他們也不懂英語,所以我沒有辦法求證。在古代,賤民走在路上必須要佩帶特殊的標記,口中要不斷發出特殊的聲音,或敲擊某種器物,以提示高級種姓的人及時躲避。婆羅門如果接觸了賤民,則認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後要舉行凈身儀式。
印度自古代至近代,經歷了幾種社會形態,但是種姓制度一直延續下來,成為歷代剝削階級的統治工具。種姓制度經過長期演變,越來越復雜,在四個種姓之外,又出現了數以千計的亞種姓。
今天,在印度仍然保留著種姓制度的殘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印度10億人口中,受壓迫受剝削最深的賤民人數約為1.6億。在他們之中,大約2/3的人目不識丁,只有7%的人能喝到潔凈的飲用水。半數以上居住在農村,從加爾各答到撒珈蒂的公路兩邊,有很多的村莊,與村莊距離不遠的地方,就有一些低低矮矮的帳篷或草棚(shelter),在這個嚴重缺電的地區,他們是絕對用不上電的,只有油燈發出非常微弱的光,那裡面住的就是賤民。

Ⅳ 印度的國體及其概況

印度政體
印度的國家政體為聯邦共和制。憲法稱印度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國家機構由議會、總統、政府、司法機構組成。

議會實行兩院制,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人民院中佔有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出任政府總理。

印度政治結構

政治結構

印度主權獨立的、社會主義的、政教分離的民主共和國印度聯邦 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政府體制 基於全體成年人均有選舉權的議會民主立法機關 國會,由總統及兩院組成,兩院分別是聯邦院和人民院行政機關 由總統、副總統及由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組成司法機關 獨立於行政機關。

政治體制

印度是一個聯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教分離的、具有議會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政體是由憲法的條文所規定的。該憲法在1949年11月26日由制憲會議正式通過,並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總統是法定的聯邦行政首長。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一個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憲法規定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總統則行使其職權,按照提供的建議採取行動。部長會議集體向人民院負責。在各邦,作為總統代表的總督是行政首長,但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領導邦部長會議的首席部長。邦的部長會議集體向該邦民選的立法會議負責。憲法規定了國會和邦的立法機構之間如何分享立法權,而其餘的權力則歸屬於國會。修訂憲法的權力也屬於國會。聯邦的行政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和部長會議組成,部長會議在總理的領導下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

總統

總統由一個選舉團的成員選出,選舉團包括選出的國會兩院議員和各邦立法會議成員,他們的選票有適當的加權。總統的任期為5年。除了其他權力而外,當總統認為整個國家或者領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於戰爭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裝叛亂而受到威脅時, 可以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 當某個邦的憲政體制受到破壞時,總統可以將該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職責收歸他本人行使。

總理

部長會議的組成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獨立任命的或非獨立任命的)和副部長。總理將部長會議有關管理聯邦事務的所有決定和立法建議傳達給總統。一般情況下,每個部都有一位官員被指定為印度政府的秘書,就政策問題和一般管理事項向部長提出建議。內閣秘書處對於最高層的決策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並在總理的指導下運作。聯邦的立法機關稱為國會,由總統、聯邦院和人民院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國會的兩院通過。但是,對於有關經費的法案,則人民院的意願總是佔主導地位。

國會

聯邦院

聯邦院由245位議員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轄區,12位由總統任命。聯邦院的選舉是間接選舉,議員由各邦的立法會議選出的議員來進行選舉。聯邦院不能被解散,每兩年有三分之一的議員退出。

州政府

各邦的政府體制與聯邦政府的體制非常接近。全國有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

中央直轄區由總統通過一位他所指定的行政官員來進行管理。直到1992年2月1日,德里中央直轄區都是由中央政府通過一位由印度總統指定的行政官員來管理。根據國會的一項憲法修正案,德里中央直轄區現在稱為德里首都特區。

政黨

政黨分為全國性政黨和邦政黨。如果一個政黨在4個以上的邦得到認可,它就被視作一個全國性的黨。

國大黨、印度人民黨、人民黨、印度共產黨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是國內主要的全國性政黨。主要的邦政黨則有:安得拉邦的 泰盧固國黨、阿薩姆邦的阿薩姆群眾黨、比哈爾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陳線、果阿邦的馬哈拉施特拉果阿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國家會議、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聯盟、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濕婆軍黨、旁遮普邦的阿格立黨、泰米爾納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納特卡則伽馬和德拉威穆納特卡則伽馬、北方邦的群眾社會黨和社會主義黨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團等。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關系

根據憲法,國會有權為印度的全部領土或其任何部分制訂法律。 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邦的法律。可以制訂立法的事項在憲法的第7個一覽表中規定。對於出現在第一清單(稱為「聯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國會有權立法。這個清單的范圍包括國防、外交、貨幣、所得稅、消費稅、鐵路、船運、郵政及電報等。

對於出現在第二清單(稱為「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法律。這些事項如:公共秩序、警察、公共保健、通信、農業、博彩業、娛樂和財產的捐稅、銷售稅及貨物入市稅等。對於出現在憲法第三清單(稱為「共同清單」)中的事項,國會和邦立法機構都有權立法。這個清單包括的項目如:電力、報紙、刑法、結婚和離婚、印花稅、工會及物價控制等。

印度的競爭優勢

當許多經濟制度企圖改革時往往就會有資金和專家的需求,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將是國家要達到目標所需的活力。印度也在許多領域尋求投資者,稍後將予以詳述。對於潛在的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而印度則可以提供許多這樣的優勢,包括:

按購買力類比印度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系之一。

英語是它的商業語言。

巨大而快速增長的消費品市場,3億人口構成品牌消費品市場。

大規模多元化的基礎設施遍及全國。

強大而成熟的私有經濟佔75%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

巨大的製造能力可適應製造業的所有領域。

完善的研究開發基礎設施及技術和市場基礎。

豐富的自然資源、豐富的礦藏及充分自給的農業。

發達的銀行系統,超過6.3萬家支行的商業銀行網路,它們由一些國家級和邦級的金融機構支持。充滿活力的國外投資者(FII)的資本市場流入印度,2001年就超過20億美元。佔有價格優勢訓練有素的人力和專業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師、管理人員、會計師、律師等。良好的外資投資環境,保證了諸如出入、投資、選址、工藝選擇、進出口等的自由。流動資金的可兌換,外國投資者的資本可兌換。充分平衡的歲入激勵機制。穩定的民主環境。成熟的配置有各級法院的獨立司法系統,它是印度民主的三大支柱之一。

印度市場

吸引外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度國內市場的規模和它的發展潛力。快速的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電子媒體和教育以及快速增長的國內外旅遊,這些標志性的社會變化正在改變著消費性質和構成,其增長偏重於品牌、質量、性能和方便。

廣大並正在成長的印度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工薪者、專業人員、經商者家庭的增加、伴隨著出現興旺的消費金融業務,這些導致於不斷增大有著銀行存款的消費者群體。90年代耐用消費品如洗衣機、冰箱、彩電有了顯著增長。私人消費如旅館、餐廳服務以及傢俱、家裝等家用產品,耐用消費品和個人交通工具都有了穩步增長,使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電產品及快速換代消費品(FMCG)市場之一。印度同時也是最大的大宗消費品市場之一,如服裝、鞋襪、洗滌劑、烹調油等。在過去幾年大多數製造業產品市場也呈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農村地區,70%的印度人居住在這里,近年來也體現了高速的市場增長, 這是由於農業增長,收入重分配及音視媒體的興起。在最近幾年農村所佔的耐用消費品的市場份額也在穩步增長。印度的農村消費者不限於對基本商品的需求,他們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消費檔次,首先是惠顧那些大件家用電器,私用車輛也顯示著上升的轉折。印度有一個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估計有超過百萬人的市場經紀人、批發商、倉儲運輸商及零售商,他們從事各種消費品的流通。商家利用這個網路在大約3800個城鎮和50多萬個鄉村中經營。在城市地區有相當規模的配貨渠道,從大型超市至附近的零售店及小商店,這些是本地供應網路的一部分,聯繫到印度幾乎所有的鄉村。

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得到幾乎同樣廣泛的銀行網路的支持。在印度消費的理財方式是消費品市場可接受的模式。參與租賃和借貸購物活動的非銀行的金融公司刺激著消費品的銷售。近年來信用卡市場也體現了巨大的增長。世界著名的信用卡公司產品,如 Diners Club, Visa International, 主卡片及美國萬國寶通銀行,在印度到處通用,這些信用卡是通過幾家國內銀行提供的。

Ⅵ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實質是什麼

種姓制:是是古代印度的一種等級制度,是雅利安人從原始社會向奴隸制國家過渡的過程中出現了四大種姓,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不同種姓在法律地位、權利與義務等方面均不平等,在宗教和社會生活方面也有嚴格區分.古代印度法律堅決維護這一制度,對印度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婆羅門教和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 在吠陀時代,隨著奴隸制的發展和社會的分化,印度形成了兩種日後成為其民族特色的體制,即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吠陀時代的瓦爾那,原指不同人種和社會集團,後來逐漸用來表示社會等級.印度瓦爾那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國家形成之後,劃分更趨嚴格.婆羅門作為第一等級,在社會上有首腦之尊;其他各等級包括國王在內的剎帝利,對婆羅們都應敬重禮讓.婆羅門由主管宗教祭祀的氏族貴族組成,日後成為婆羅門教的祭司,也可以經管其他行業,但只動口不動手,即作為業主和管理領導人員.他們不僅壟斷宗教文化大權,也參與執政,常作國王的顧問,以占卜、念咒等方術影響國王的行動,甚至隨軍出征.婆羅門擁有大量土地和奴隸,除這些剝削收入以外,婆羅門正式的補充收入是接受布施,來自國王貴族的布施實際上是統治階級對戰爭虜獲和國家稅收的分配,往往表現為大量的饋贈.婆羅門也是最富有的階層.
剎帝利作為第2等級是由王族和軍事行政貴族集團組成,他們被視為社會之臂膀,即統治階級執掌國家機器的人員.在理論上,婆羅門優於剎帝利,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國王屬剎帝利等級,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兩個種姓之間的爭雄,因此有些文獻也出現過剎帝利優於婆羅門的說法,只是較少數而已.這種爭奪有時也在思想文化上表現出來.剎帝利同婆羅門一樣,是擁有大量土地和奴隸的統治階級,甚至更富於婆羅門,因為戰爭掠奪物和國家收入是由他們直接佔有的.
第3等級吠舍是整個社會的支持者和供養者,意即養活整個社會的工農勞動群眾.吠舍原由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員組成,日後用以包括從事農牧工商各行各業的平民大眾.由於小生產者分化也產生貧富的兩極,吠舍中有些少數發家致富之人,甚至從事高利貸活動.在婆羅門和剎帝利統治之下,吠舍已無政治權利可言,只有交稅服役,供養統治者的義務.不過比起第四等級,他們仍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按婆羅門教的理論,吠舍與剎帝利、婆羅門都屬高級種姓,死後投胎可再度為人,因而稱再生族.第四等級首陀羅則屬非再生族,因此吠舍可參加婆羅門主持的宗教祭祀和聽講教義,首陀羅則絕對不能.實際上,再生與非再生的界限就是過去雅利安人和被征服的異族人、雅利安公社成員與非公社成員判然有別的反映.
首陀羅為第4等級,指壓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他們最初是由被征服的非雅利安各族組成,後來也包括由於種種原因而被降到這個最卑賤等級的雅利安人.他們失去了政治、法律和宗教上的一切權利,處於不受保護,冤苦無告的低賤地位.他們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種種當時被人視為低賤的職業,其中有少數自食其力的工匠,但多數淪為傭工和奴僕.作為最低賤的等級,首陀羅的地位和奴隸相差無幾,其中也有一些人就是奴隸.種姓制度一旦固定下來,各個等級所從事的職業就不能任意改變.各個種姓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種姓制度的本質是保護上層種姓的特權地位.它通過宗教、法律,社會習俗等種種手段為婆羅門、剎帝利兩個統治階層的瓦爾那披上神聖、高貴的光環,讓吠舍、首陀羅供養伺奉他們.由於種姓制度在以後各時代有變本加厲之勢,它一直是印度人民沉重的鎖鏈.
【婆羅門教】 到後期吠陀時代出現有完整體系的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的最高信仰是梵天.梵天是世界精神、最高主宰、宇宙創造者,世界萬象不僅皆屬梵天所創,而且只有梵天是實,其他一切皆為虛幻.婆羅門開始以1種統轄萬有的梵天神性說,包攬了一切原始崇拜,把婆羅門教義提高到壟斷精神世界的統治地位,同時也把解釋、宣傳這一教義的婆羅門祭司僧侶,崇奉為人間的最高等級.此外,婆羅門教還利用原始的萬物有靈和靈魂轉移說,創造出一套靈魂投胎轉世的「業力輪回」論,認為人在死後投胎,也就是所謂輪回,是由生前造業好壞決定的,為善者得報,來世富貴,為惡者得報,來生受罪,如此等等.因此婆羅門教強調尊法行善,要人民安於現狀,忍受一切苦難.婆羅門教視《吠陀》為聖書,只有婆羅門祭司僧侶才能閱讀了解,再加上瑣煩的宗教儀式和五花八門的祭祀,婆羅門教就成為1種異常神秘的宗教,對後來印度歷史有深刻的影響.

實質:

是維護雅利安人對當地居民的統治,是極其不平等的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剝削制度。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隸制國家重要特徵。它被蒙上一層神聖的宗教色彩,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手,腿創造出四個種姓的人。一二等級種姓把持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三四等級種姓要向國家納稅,想神廟上貢,供養一二等級種姓。不同等級的人不許通婚,不追竄某職業。種姓制度是為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特別是婆羅門的特俗地位。

Ⅶ 印度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印度的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體: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副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稱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世俗的、社會主義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會:
印度的立法權歸議會所有。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上院稱為聯邦院,下院稱為人民院。
聯邦院議員不超過250人,其中,議長由共和國副總統擔任,有12人由總統指定,其他由各邦議會選舉產生。聯邦院不能提前解散,每年改選1\3的議員。
人民院有議員545人,其中,530人由各邦選民直接選舉,13人由中央直轄區選出,有2人由總統指定。人民院可以提出解散,議員任期5年。

政府:
行政機構由總統、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總統由上下兩院和各邦議會的選舉團選出。總統名義上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但沒有實權。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掌握實權。總理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總統委任。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政黨: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印度國大黨。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曾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
(2)印度人民黨 (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2014年再次贏得人民院選舉,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該黨成員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曾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2011年5月結束在該邦連續34年的執政地位。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被印共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
(5)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

Ⅷ 歷史上各朝對周邊的少數民族,或地區管理設立的管理機構,按順序

漢朝,在新疆地區設西域都護府,秦朝在西南地區設置南海、桂林、象郡。唐朝在東北地區設渤海都督府,在新疆地區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元朝在設宣政院管理西藏,明朝在西藏設置僧官制度,衛所。在東北地區設衛所。清朝在新疆地區設伊犁將軍,在西藏地區設駐藏大臣,設台灣府。

Ⅸ 印度到底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

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主要控制在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主要民族:

1,馬拉地族

馬拉地族,南亞印度少數民族之一。亦稱為「馬哈拉施特拉人」、「馬拉塔人」。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2,印度斯坦族

印度斯坦族,南亞印度人數最多的民族,又譯「興都斯坦人」。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閱讀全文

與印度設置什麼機構來管理少數民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野戰軍一共多少 瀏覽:636
巴西人喜歡中國什麼 瀏覽:50
為什麼中國遊客不去澳洲了 瀏覽:678
中國斗魚怎麼養才漂亮 瀏覽:190
印尼匯款到中國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674
中國海警一共多少艦艇 瀏覽:177
義大利bb和韓國登騰哪個好 瀏覽:202
印尼虎苗用什麼濾材 瀏覽:857
熱搜榜中國共有多少種香煙 瀏覽:728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大廳拿槍 瀏覽:758
中國有多少貧困月收入 瀏覽:467
印度病毒delta變種有多少種 瀏覽:73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瀏覽:845
極兔國際在越南怎麼樣 瀏覽:125
義大利語我什麼都沒有了 瀏覽:841
印度有一塊大洋叫什麼 瀏覽:475
中國有多少頸椎病患者 瀏覽:286
十條印尼盾是多少錢 瀏覽:516
英國有什麼免費看球網站 瀏覽:727
為什麼英國能成為世界大國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