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進入中國的印度電影這么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譯製片盛行,印度的《大篷車》《流浪者》等影片在中國大紅,成為一代人的記憶。那時候中國的電影被稱為是毒草,老一輩人對這幾部印度電影記憶尤其深刻。
引進外國電影,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種叫院線分賬片,主要是主流的好萊塢大片,全球同步上映。在中國獲得的票房,好萊塢的片方和中國的發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賬,多買多得,少賣少得。
另一種叫批片,也就是一口價把外國電影的版權買過來,然後在院線上映,掙多少是多少,有可能大賺,也有可能賠本。
印度寶萊塢的電影產量比好萊塢還多,每年有上千部,其實大部分都是爛片,粗製濫造之作,只有少部分精品,會在世界范圍內流傳。
2017年,一部神片《摔跤吧!爸爸》掀起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觀影高潮,讓我們看到了《大篷車》的盛況,成為年度現象級電影,豆瓣評分很高!
印度電影在於數量而不在於精,如果質量上能夠有所提升,我想它會再次回歸國人視線的!
Ⅱ 印度電影為何能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
第一,印度電影的製作已經有一套成熟的工業體系。提到電影,我們知道除了好萊塢之外,還有另一個地方叫寶萊塢。寶萊塢只是印度電影產業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所創造出來的影片擁有數以億計的觀眾。印度電影有著一套自成體系的工業形態,目前已經變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成熟。除了每年較高的本土出片量,就影片放映以及觀眾族群的傾向性來說,印度本土自產的電影佔到絕對多數。觀眾對於印度本土電影的共鳴感以及喜愛程度都極高,擁有足夠穩定且十分龐大的電影受眾群體就獲得了足夠強大的動力。
Ⅲ 《巴霍巴利王》國內引進 印度電影為什麼賣得火
之所以震撼首先是他的故事情節描寫了一個偉大的領袖人物愛民、及部下的形象,並且故事面國家面臨敵人侵入時,中主人翁在危機時刻團結軍隊。用語言激勵大家奮勇抗敵,並取得勝利,這是當代大家都嚮往的。故事情節及音樂配合恰到好處!
Ⅳ 1990年以前已經進入我國的印度電影有哪些
血洗鱷魚仇 冷暖人間 大篷車 奴隸 啞女
Ⅳ 《巴霍巴利王2:終結》票房撲街,哪些印度電影在
早在1971年,中國就已經引進過一部印度電影《大蓬車》,比好萊塢引進片《亡命天涯》早22年。
然後,2003年的《印度往事》、2008年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10年的《我的名字叫可汗》、2011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收獲票房都不是很高。
終於,2015年的一部《我的個神啊》電影在內地收獲1.18億票房,成為首部在內地破億印度影片。
再後來,印度電影《起跑線》2.09億、《小蘿莉》2.85、《神秘巨星》7.46億、《摔跤吧,爸爸》12.9億.....
我們對印度影片的觀念不再只是「一言不合就跳舞」、「時間冗長」等刻板印象,相反,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在內地市場引起觀眾共鳴。
《起跑線》以一個家庭揭露印度教育弊端;
《小蘿莉》彰顯出的「愛的力量」感動眾人;
《摔跤吧,爸爸》影片反映的印度社會現狀引發國人思考......
敢說、敢想、敢拍是這類影片的共同特質,恰好,這些被暴露的現實問題,我們有、全世界也有。「情感共鳴」是這類電影「爆紅」的重要原因。
《巴霍巴利王2》這部影片,影片格局宏大,包涵愛情、戰爭、權謀、歷史等諸多因素。在題材類型上,屬於戰爭片;電影風格上,屬於典型的南印度傳統電影風格。
相比起以《摔跤吧,爸爸》為代表的現實題材印度電影,這類傳統印度題材,像《印度往事》《我的名字叫可汗》等,無論是在情感、還是歷史文化上,都與觀眾存在「距離」,因而出現「爆冷」現象。
Ⅵ 80年代在中國上映的印度電影有哪些
流浪者、兩畝地、啞女、奴里、大篷車、愛的火山、血洗鱷魚仇、印度先生。
Ⅶ 阿米爾·汗為代表的印度電影為什麼在中國引
您好,其實引進的印度電影不僅僅是阿米爾汗的電影,只是說阿米爾汗的作品能夠擊中人心。
大家都知道阿爾米汗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火,光票房就大賣了12億,甚至比印度當地的票房還要高。而電影也是以比賽講述了父女情。正是這份情擊中了無數人的心。
我想這樣的良心作品,無論在哪裡,都會收到追捧的。
希望您採納。
Ⅷ 中印建交後,印度第一部什麼電影進入中國
1955年是中印友好的鼎盛期,那年有中印電影人代表的雙邊訪問。北京舉辦了一次印度電影周,放了三部故事片《流浪者》《暴風雨》《兩畝地》,之後在中國的24個城市放映
Ⅸ 中國引進過哪些印度電影
最早引進的一批印度電影應該是《大篷車》《流浪者》等,後來因為中印之間的政治糾紛,使得兩國關系受到一定影響,引入的電影很少,或者說廣為人知的電影很少。我所知道的後來較近的一部是2000年《真愛永存》(歌曲《新娘嫁人了》就從這部電影里來),2001年《阿育王》,2002年《寶萊塢生死戀》。之後隨著印度電影在海外市場的廣泛發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也開始逐漸引入一些優秀作品,主要還是在印度本土和海外市場取得一定票房成績和口碑的作品,比如《三個傻瓜》《我的名字叫可汗》《幻影車神3》等等都是近幾年內膾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