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印度神劇《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覺得非常的燒腦,全程讓人吐槽不斷。
在潛水艇里,中印口水大戰終於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中國上校嚇唬印度軍官說:我們將攻打你們印度的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金奈、海德拉巴、班加羅爾等各大城市。而印度軍官在被施以酷刑後依然堅強的抵抗到:我們也會攻打你們的北京、上海、香港、澳門、天津、成都、西安、廈門、南京、濟南、武漢、河北、哈爾濱、煙台、昆明、福州、鄭州。這不是我們這里的小孩子吵架嗎?還真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哈。印度軍官的身體被注入了一種叫「電磁化學液體炸彈」毒葯後,居然還能殺死中國上校,並打電話通知印度媒體中國對印度實施經濟戰的陰謀。然後打開潛艇上的煤氣罐引爆中國潛艇。這部所謂的戰爭片,除了播放的游戲短片和中途出現了幾十秒打槍的鏡頭外,完全沒有其他任何戰爭畫面。全程就是在兩個人的口水戰中完成的。真的燒腦啊,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❷ 印度目前的實力能打敗哪國
以色列和印度都是亞洲的國家,到底誰的軍力更強呢?實際上,在軍事水平上以色列更強些的,但是在軍力的話印度還是要強一些的。甚至,如果接壤,印度可以秒殺以色列。
雖然,以色列也有一些核彈,但是印度是世界上少數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之一,擁有陸地、海上和空中核襲擊能力。不是一個量級的。
所以,想想印度上躥下跳很多年也入不了常的尷尬現狀, 其實力在什麼段位再明晰不過。
我們對印度的剋制,更多的是因為當前的內外形勢不允許擦槍走火,尤其是青藏高原的惡劣形勢,當然更重要的是62年的大獲全勝使我們至今保持著對印度居高臨下的壓制態勢,這是印度急迫地想要通過挑釁改變不利態勢的原動力。
而從每次挑釁都是偷偷摸摸的狀態來看,這個所謂的第三軍事強國,在真正的大國戰爭面前,註定是不堪一擊的存在。
想打敗英國,先走出南亞再說吧。
❸ 印度建國以來對外發動過幾次戰爭
四次.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2.ZY邊境戰爭,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3.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4.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東巴基斯坦發生動亂的局勢,利用和蘇聯結盟來牽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國和中國,向孟加拉地區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並成功佔領該地區並扶植自治政府,最終將獨立的巴基斯坦國家肢解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部分,實現了在南亞稱霸的目標。
❹ 印度和中國如果打起來會怎樣,
很簡單,兩國的經濟轉入戰時經濟,物質供應全部進入戰時體制,限制口糧,施行燈火管制,晚上宵禁,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民不聊生。
❺ 印度人在一戰中表現如何
印度位於我國的西南方位,而且現在的人口數量是僅次於中國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曾被英國殖民者統治近二百多年,一戰中德國軍隊所向披靡,在歐洲大陸上橫行霸道,使得各個國家國國自衛。而印度軍隊在一戰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是個人口大國,而且當時被英國當做殖民地,所以打著英國人的旗號,為英國而戰就是他們的旗號。
戰爭不管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都是對人的尊嚴的踐踏,都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因為一戰的原因,中國暫時的逃離了帝國主義魔爪,但是就那麼短短幾十年,最終也沒有改變被帝國主義蹂躪的下場。
再多數的時候印度軍隊都是充當著炮灰的角色,因為強國出政權弱國無外交,那時候印度軍人甚至都不能為自己吶喊。我們在網上或許了解到印度軍隊在一戰中的潰不成軍,印度軍隊在一戰中的軟弱無能,即使幾倍於敵手還是被打倒。不管如何一支軍隊如果沒有軍魂那就不是軍隊那就是一群散兵游勇。
❻ 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全面開戰,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全面開戰,具體會有怎樣的結果很難預測,不過國際社會和軍事大國肯定是不會袖手旁觀的,因為印巴全面開戰的話,不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底線就是核戰爭,一旦全面開戰,很有可能引發21世紀的大戰,甚至引發核戰爭,對於東南亞甚至全世界都是有著更大的影響。
核戰的危害和摧毀力是巨大的,一旦用到核武器,那必然是兩敗俱傷,而且影響整個國際社會。
❼ 印度的軍事實力
1.戰略目標:稱霸南亞,遏制中國,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大國。俄羅斯在軍事上大力收縮,美國也減少了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南亞地區出現了相對的力量真空,對此,印利用與美、俄、日等國的戰略夥伴關系,加快核軍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爭當軍事強國和世界「一流」大國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戰爭威脅判斷上,突出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戰爭准備從打一場全面戰爭轉向打多場邊境局部戰爭;
(2)以進行「有限戰爭」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即通過給對手以必要的懲罰,實現相對有限的戰爭目的;
(3)以巴、中兩國為主要對手。擁有對巴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佔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對中國不放棄「既得利益」,相機進行新的擴張和蠶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謀取和維護對南亞諸國的威懾與控制;
(5)控制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之間的海域,堅持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政策,特別是中國同印度鄰國發展軍事關系;
(6)加速與東盟建立經濟上的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思想:當前印軍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主張在進攻和防禦時都具有進攻意識,並立足於打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基本內容是:
(1)強調攻勢作戰,先發制人,必要時越境作戰,力求把戰火引向敵方領土;
(2)在進攻和防禦中實施全縱深立體作戰;
(3)注重機動作戰,力求掌握戰場主動權;
(4)強調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突出空軍的作用,重視陸空軍協同聯合作戰;
(5)強調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達成速戰速決的效果;
(6)重視發揮電子戰的作用,實施電子欺騙,壓制電子干擾,隱蔽作戰意圖,電子殺傷與火力殺傷相結合;
(7)強調實行高效的作戰指揮。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納拉亞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總理阿塔爾·比哈爾·瓦傑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國防部長賈斯旺特·辛格(兼外交部長,2001年3日上任)。陸軍參謀長S.帕德馬納班上將(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軍參謀長蘇西爾·庫馬爾上將(1998年12月30日上任)。空軍參謀長A·Y·提普尼斯上將(1998年12月28日上任)。
❽ 淪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當時的印度人是如何反抗的
18世紀中期以後,英、法在印度的爭奪加烈。在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期間,英、法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發生了戰爭。戰爭初期,法國人佔領了英國的許多據點。7年戰爭爆發後,英、法爭奪印度更趨激烈,1756年,孟加拉那瓦布西拉吉·多拉出兵,收復了加爾各答等地。東印度公司派羅伯特·克萊武於1757年1月重佔加爾各答。3月,克萊武攻佔法國在孟加拉的據點昌德納果爾。法國便與多拉結盟,共同對付英國。
馬打蘭封建王公驚恐不安,投靠荷蘭殖民者請求支援。1677年,馬打蘭王同東印度公司簽訂賣國協定,給予東印度公司在馬打蘭進行免稅貿易的特權。割讓加拉橫、勃良安和三寶壟等地給東印度公司,償付公司援助所需費用,將馬打蘭海港交公司暫時使用。荷蘭東印度公司遂派兵鎮壓杜魯諾·往約的起義軍。1678年,東印度公司軍隊大舉入侵馬打蘭,起義者頑強抵抗,1679年底,起義軍被徹底鎮壓下去,杜魯諾·佐約被殺害。這次起義揭開了印度尼西亞人民反抗殖民統治斗爭的序幕。
❾ 印度人打仗厲害嗎
在近代,印度遭到了英國人的長期殖民統治,英國人統治印度長達300年之久。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印度人為追求獨立積極尋求與各大強國合作。有的追隨英國人作戰,有的選擇和德國人合作,有的倒向義大利人,還有的投靠了日本人,幾乎二戰各大戰場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因此,雖然印度人戰鬥力很差,但出鏡率很高。
作為英國人的仆從軍,大量的英印部隊追隨英國人南征北戰,他們活躍在歐洲、北非和東南亞等各種戰場。由於印度人不喜歡打仗,戰鬥力比較差,所以英國人對印度也沒有抱有多高的期望。不過這並不代表印度人就沒有用,印度士兵有兩大優勢,一個是人多,另一個就是聽話,是英國人最佳的炮灰部隊。事實上,在英國人的訓練和武裝下,印度人是有一定戰鬥力的,畢竟自行車都騎上了,比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高了一大截。在英帕爾戰爭中,英印部隊打的還是不錯的,挫敗了日本人進攻印度的企圖,讓人們對印度軍隊刮目相看。不過大部分時間里,英印部隊都在打醬油,給英國人充當炮灰。
❿ 印度為什麼不同程度地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英國的殖民地南非和印度迅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為爭取印度支持英國的戰爭,英國將印度不同程度地卷人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