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洋海嘯發生地在哪裡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UTC時間00:58:55 ( 雅加達,曼谷當地時間07:58:55)。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到的強度為6.8級,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里氏(里氏地震規模) 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強度第四的地震。有數萬人在地震引發的海嘯中死亡,一些地區的海嘯高達十多米(33英尺)。
這次地震及其引發的大海嘯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造成巨大傷亡,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的索馬里及模里西斯、留尼旺等島國。印度有大約一萬人死亡、斯里蘭卡有超過四萬人遇難,而印度尼西亞的總死亡人數可能多達二十萬人,傷者可能達三萬人之多。
❷ 1839年 印度海嘯發生在哪個省
位於哥達瓦里河(Godavari River)河岸的科林加(Coringa)
❸ 印度海嘯發生的地方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生里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印度洋周邊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及部分南亞和非洲國家。遇難人數逾40萬。
❹ 印度洋海嘯發生在哪一年波及多少國家死亡多少人
印度洋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地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❺ 印尼海嘯是什麼時候發生
印尼海嘯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地處安達曼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地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5)印度海嘯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而不巧的是,印尼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頻繁遭受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襲擊,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2004年印度洋海嘯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印尼就是受創最重的國家之一。
印尼海嘯多發海域是平原,人口密集,而且印尼海嘯預警機制落後,民眾防災自救意識缺乏。自從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發生以來,印尼曾在多個海域安放了22個海嘯探測器。但是,由於設備腐蝕生銹、缺乏財力維護以及遭到人為破壞等原因,這些設施目前均不能發揮任何作用。
反觀日本預警機制反應快,加上日本海嘯區域有山,可以避難,所以傷亡人數較少,2011年日本地震引發海嘯,遇難人數11232人,失蹤人數16361人,共計27593人。而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造成22.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❻ 印度海嘯發生在什麼時候。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海嘯發生時間:2004年12月26日 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地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右圖為各國在此次海嘯中死亡人數統計: 在2004年12月26日的大海嘯中,印尼受襲最為嚴重,據印尼衛生部稱,該國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蹤。已經確認死亡的人數增加了1874人,達到111171人,失蹤人數則為127774人。 泰國確認遇難者總人數為5393人,失蹤人數新增加3071人,其中超過1000人為外國人。 斯里蘭卡是受襲僅次於印尼的國家,其遇難者總人數為30957人,失蹤者人數為5637人。 在印度,官方確認的死亡人數是10749人,失蹤人數為5640人。 緬甸共有61人在海嘯中遇難,而聯合國估計該國死亡人數為90人。 馬爾地夫至少有82人遇難,失蹤人數新增加26人。 馬來西亞警方稱,該國共有68人遇難,大部分為檳榔嶼居民。孟加拉國則有2人死亡。 非洲東海岸也有人員在海嘯中遇難,其中索馬里死亡298人,坦尚尼亞死亡10人,肯亞死亡1人。 國際救援人員認為,索馬里的遇難者人數可能被誇大了。 遇難人數統計: 印度尼西亞:238,945 斯里蘭卡:30,957 印度:16,389 泰國:5,393 馬爾地夫:82 馬來西亞:68 緬甸:61 孟加拉:2 索馬里:298 坦尚尼亞: 10 肯亞:1 總計:292,206 (註:該統計數字包括印尼127774名失蹤人員及印度5640名失蹤人員;為避免重復計算,該數字沒有包括泰國的3071名失蹤人員,斯里蘭卡的5637名失蹤人員也沒有計算在內。)
❼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區發生( )的海嘯
2004年12月26日,(
印度
)洋地區發生(
8。9級
)的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的8.9級強烈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到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目前已造成12300多人死亡。斯里蘭卡是受地震波及最為嚴重的國家,海嘯已造成4500多人喪生
❽ 印度洋世紀大海嘯發生在哪一年
發生在2004年12月的印度洋世紀大海嘯是斯里蘭卡地區所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災難,該次海嘯是由一次為8.9級的地震所引發的。印度洋海嘯使得斯里蘭卡全島都受到了破壞,許多沿海地區都被淹沒在海水。
印度洋海灘❾ 印度洋海嘯主要發生在哪裡和哪裡之間,這是因為什麼
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板塊和板塊之間擠壓碰撞
❿ 印度洋海嘯
(一)印度洋海嘯概況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004年12月26日晨7點59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部(3°19'N、95°19.47'E)海底40km處發生里氏9.1級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使印度洋周邊的十幾個國家受災,造成約30萬人死亡,600萬人無家可歸。受災嚴重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索馬里和塞席爾等。海嘯還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災區很多水井和泉水源頭都受到了海水的沖擊無法使用,土地鹽鹼化,海岸受到侵蝕,海草、紅樹林沼澤、珊瑚及海洋動物等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和影響。
(二)印度洋海嘯原因
引發印度洋海嘯的蘇門答臘地震震中位於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處,發震斷層沿板塊邊緣延展1200km,斷層上下盤平均錯距15m,地震活動強烈。
海嘯的破壞力來自高大海浪強烈水平沖擊和水位突然升高引起的淹沒。海嘯沿海岸線呈帶狀分布,直接襲擊低平的河口與海灣等。對房屋、橋梁、供排水、供電、通信、道路等基礎設施和船隻、車輛、農田、果園、風景區、鹽場等造成破壞。印度洋海嘯災損嚴重還在於:災區人員(包括遊客)密集、居民缺乏有關海嘯及逃生的知識、印度洋沿岸國家沒有海嘯預警系統等。
(三)救援情況
災後,聯合國、中國、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等向受災國提供了包括捐款、援助物資、醫療和救援人員、損失評估專家等救災援助。
(四)災後重建
災後各國援助受災國建設學校、醫院、飲水及衛生設施、基礎設施工程。2007年教育領域投入資金達到1.5億美元,建成了100多所學校,仍有250多所學校正在建設中。其他方面如兒童保健及營養、防治艾滋病等工作也有所成效。
(五)減災對策
1.合理規劃
海岸地帶參考本次海嘯受災范圍,發生海嘯頻度與強度、距海岸線的遠近、地勢高低等因素,規劃建造永久性居住區時避開容易遭受海嘯災害的區域,將房屋布局在海拔較高且有適宜的逃生通道的海岸高地。房屋主體結構、附屬構件以及相互連接要有足夠的強度,靠近海邊的房屋盡量建3層以上,底層不能住人等。
在用地規劃上考慮給海浪留出若干通道,通過分流可以有效降低水頭。
2.消減海嘯水頭
海灘上種植紅樹林,沿岸低平地帶,按一定寬度相間種植高密度的椰樹、蒲葵、檳榔等喬灌木,可以有效地消減、阻擋海浪的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