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瓊主戰坦克的整體結構是怎樣的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總體布置採用常規方案,樣車以均質裝甲板製成,生產型坦克將採用印度國防冶金實驗室研製的坎錢式復合裝甲。的主要武器是一門120毫米線膛坦克炮,配用由印度火炸葯研究院研製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榴彈、破甲彈、碎甲彈和發煙彈。因為這些炮彈用該院研製的新型高能發射葯發射,所以彈丸初速較高,穿甲彈的穿甲性能較好。
輔助武器包括一挺並列機槍和一挺高射機槍,炮塔兩側各裝一排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裝置。
火控系統由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研製,是在該公司為勝利式坦克研製的改進型坦克火控系統基礎上發展來的,由晝/夜熱像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及各種感測器組成。起初准備採用燃氣輪機,但後改用1103千瓦12缸風冷可變壓縮比柴油機。6輛樣車上裝的是聯邦德國的柴油機,功率為809千瓦。
因為訂貨時沒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條件,造成使用問題。印度試圖使發動機生產國產化,但國產發動機難以達到陸軍要求的1029千瓦的標准,這是阿瓊坦克研製計劃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之一。樣車裝有聯邦德國製造的LSG3000型自動傳動裝置,採用液氣懸掛,並裝有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研製的三防裝置。
2. 大家是怎麼看待印度阿瓊坦克的
別提「阿瓊」了。這坦克折騰了30年了,花掉了30多億美元,現在才裝備部隊30來輛。這還是為了向國內民眾做個交待而勉勉強強裝備的呢。「阿瓊」之所以折騰了30多年最後成阿囧,首先是印度的工業技術不過關。印度不具備自行研製生產坦克的能力。第二就是印度人天生喜歡走捷徑。印度在研製武器裝備的過程中,一遇上瓶頸技術問題,不是集中力量搞攻關,而是看看世界上誰有這個技術,再看能不能將他買回來。這種走捷徑的方法看似使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其實是消弱了自己的科研實力。要是印度把這技術學過來,消化掉,那也不錯。但他們把這技術買過來卻消化不了,沒能成為自己的技術。阿瓊坦克在設計時,自己搞不定,就請德國幫忙。因為誰都知道德國的坦克世界一流。但德國人擅長的的設計重型坦克,所以,我們看到的阿瓊多多少少都有些「豹2」的影子。但坦克一做出來,才發現超重了。原來阿瓊的定義是中型坦克,但現在變成了重型坦克,沒辦法,又只好給它瘦身。更要命的是,印度國防官員好高慕遠,說誇張點是對技術指標一日三變。阿瓊還沒造出來,他又給出新指標了,今天要它怎樣,明天又要它怎樣,後天又要它怎樣……弄得設計師經常改方案。可往往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不,我們在報道中經常看見研發單位和國防裝備單位經常互相指責,一個說對方無能,另一個說對方朝三暮四。
3.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是怎樣的
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耗費三十多年,花費數十億盧比,研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的一種有可能先進坦克。
1972年,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替換正在生產中的勝利式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決定自行研製一種新型主戰坦克。
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自行研發和製造的第三代(自稱)坦克。起初命名為MBT80,後以印度教神話中戰神的名字改稱為「阿瓊」。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但最終也證明只是號稱而已。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劃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
該坦克重50號,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毫米線膛火炮及其彈葯、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在印度生產。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製成時,該項計劃已支出3億盧比。1985年3月,對外展出了該樣車。到1988年年底,印度擬製造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製成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
該坦克正式研製以來計劃一再延期,時過15年仍未完成,原來確定的1990年裝備部隊的目標至少要推遲到90年代中期。研製經費一再追加,已達29.20億盧比,是第一次撥款的20倍,其中,對外交流費用為8.936億盧比,約占總經費的三分之一。僅戰車研究院1986年3月以前的開支就達到6.882億盧比,其中對外交流費為3.286億盧比。
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評價不高,在樣車鑒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
2008年4月16日,印度國會的防務委員會提交的第29份報告中,引用一名印度軍官的話說,「我們進行了冬季測試,這款坦克表現很差,共有4台發動機出現故障」。印度斯坦時報的文章說,「阿瓊」坦克正遭受一系列問題的困擾,包括火控系統、懸掛系統,機動性也很糟糕。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阿瓊」坦克,經過30多年的研製仍然沒有達到預定的指標,不僅在時間上創造了3代主戰坦克研製周期的世界之最,而且性能上甚至不如某些二代主戰坦克,足以哂笑大方。
到1991年底,印度陸軍參謀長對「阿瓊」大為失望,要求中止整個計劃。然而已經騎虎難下,印度陸軍只好降低了的技術要求。但1995年的試驗表明,「阿瓊」連降低了的要求也難以滿足。印度陸軍稱「阿瓊」為「不適宜上戰場」,只能訓練時使用。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4. 印度耗資207億美元的阿瓊坦克,為何會成為國際笑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主要部分,在一些領域的發展也逐漸變慢,而其他國家也日益強大,國際局勢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全球化發展為各國創造了發展機遇,各國也把握住了發展機會,一些國家也因此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比如印度,在時代的更迭中不斷努力,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就,為了謀求進一步發展、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印度也開始重視軍事建設,但由於受工業發展的限制,其只能通過購買其他國家的武器,用於自己的軍事建設,但這種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獲得長期發展還是要提高自身的工業水平,所以印度也獨立研製過軍事武器,比如阿瓊坦克就是印度國產的武器。
5. 印度阿三的阿瓊坦克性能如何阿三說可以輕易秒殺99改主戰坦克兩者之間有什麼優劣點還是阿三吹牛的
我很直白的說了,不上什麼資料了相信樓主有查過資料。你要知道阿瓊是什麼時候上馬的東西,而且阿瓊到現在為止鬧了多少笑話?不說別的,開窗行進炮塔旋轉時能碰頭……待裝發射一枚炮彈要15秒,真心的想問他你們敢在慢點兒么?而且填裝炮彈的時候必須是仰角填裝……天吶!我真的不忍心說下去了。還有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而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另外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好吧三鍋能在神一些。總結起來,阿瓊是一個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完全脫離國家現狀的產物,阿三根本就沒有上進的心裡,坦克現在就算是服役也已經落後了,何況至今未服役。至於阿瓊坦克內部的情況,引用一位美籍軍官的話說,就是你可以做出一個想像,在一個真空的房間里放一個屁,然後關上十年的時間。然後你打開門,這個迎面而來的味道就是那裡的味道。
6. 印度著名的國產阿瓊系列坦克,真正的國產率究竟有多少
阿瓊坦克是印度號稱自行設計自主生產的一型主戰坦克,其如果按照其設計標准,其應該是一型非常強大的三代主站坦克。但是關於阿瓊坦克國產率的問題,卻一直沒有被印度軍方和政府從正面回答,只是說阿瓊坦克是印度國內的製造的。但是話說回來,光是自己會組裝可不行。筆者查閱了部分資料之後,發現阿瓊坦克的國產率其實不是很高,基本上達到了40%左右的水平。之所以筆者這樣說,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阿瓊坦克在設計之初,印度一如既往的犯了好高騖遠的毛病,導致設計的指標根本無法依靠國內的力量進行完成。其次就是在發現指標過高之後,印度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買買買。只不過從購買坦克變成了購買零件,自己整合。最後就是一條現代化的坦克之路絕對不是那麼好走的,對比我國,從仿製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往前走。
最後就是一條現代化的坦克之路絕對不是那麼好走的,對比我國,從仿製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往前走。盡管在剛開始的時候,技術落後,導致坦克性能其實並不強大。但是軍隊卻頂住壓力,創造出各種作戰方法,絞盡腦汁也要打贏。而且從未選擇引進國外坦克。正是整整幾代軍工人的努力和軍隊的堅定支持,才讓我國坦克的研發設計能夠問鼎世界之巔。而印度其實恰恰缺乏的就是這兩點,國產坦克的研製一旦受到了阻礙,那麼軍方立刻就開始對外招標。
7. 印度阿瓊坦克每輛造價超過800萬美元,他為何如此值錢
因為這款坦克的開發周期太長了。
因為印度已決定在五年內開發出國產坦克發動機,根據印度武器裝備生產的特點,可以說這將是五年,十五或二十年,價格將翻一番。目前,阿瓊的發動機是從德國進口的,變速箱也是從國外進口的,火控系統是從西班牙的公司獲得的,火炮控制系統是從德國的FWM公司獲得的,履帶橡膠墊是一家名為Cloth的公司德國,賽道也一樣是進口的。印度製造的坦克炮的性能簡直是不合格。當然,印度通常不使用它。總體而言,印度阿瓊坦克的單價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並且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沒有人能超越它。
8. 印度阿瓊坦克性能怎樣
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9. 阿瓊式主戰坦克是什麼時候被批准研製的
1972年,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替換正在生產中的勝利式(Vijayanta)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
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上說,印度自行研製一種稱為印度豹的新型主戰坦克。該坦克起初叫MBT-80坦克,最後定名為阿瓊式主戰坦克。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劃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阿瓊主戰坦克重50噸,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毫米線膛火炮及其彈葯、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在印度生產。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製成時,該項計劃已支出3億盧比。1985年3月,對外展出了該樣車。到1988年年底,印度擬製造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製成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
10. 印度求購「章魚」輕型坦克,難道印度的阿瓊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我覺得可以自信點,把問號去掉了。因為阿瓊坦克是真的無法滿足印度軍隊的作戰需求。不論是在最開始研製的時候,還是後來的測試中,阿瓊坦克從來沒有完成過相對應的目標。而且在高原地區作戰,對於阿瓊這種主戰坦克並不是那麼友好,還是正常的輕型坦克更具有優勢。再加上印度軍方日常買買買的特點,所以就造成了這次印度問俄羅斯購買“章魚”輕型坦克。
印度軍隊的大部分作戰條件是在高原地區作戰,所以輕型坦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而且印度和周邊國家的沖突中,很難出現坦克集團大規模會戰的情況。除非是雙方大戰,打到印度的阿薩姆平原地區了。因為山地和高原並不適合坦克集群的作戰,再加上高原地區空氣稀薄,對於坦克發動機來說是個非常大的考驗。所以印度的作戰思路是將坦克作為伴隨步兵支援的火力點來使用。所以便宜好用,機動性強的輕型坦克就是印度首選了。而且“章魚”輕型坦克最開始是被當作反坦克殲擊車來設計的,反坦克能力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