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1975年吞並錫金,當時的美國和蘇聯為何視而不見
在二戰以後,當時的國際社會紛爭不斷,基本是分為了兩大對立陣營,其為首的各自是美國和蘇聯。對於國際上的一些紛爭,雖然有聯合國這一國際組織的存在,但是,這兩個大國卻基本上總是無視其存在,私自頻頻出手干預主權國家的一些事情,藉此以達到自己的利益,以及樹立維護和平的高大形象。
比如說,美國就會借著聯合國的名義,出兵干涉朝鮮的統一;以及為了阻止南北越的統一,深陷其中近20年之久。而蘇聯更是任意出兵鎮壓干涉波蘭和匈牙利國內紛爭,超級大國就是這樣讓你沒脾氣。
受國際格局發展影響,美國和蘇聯爭相拉攏、討好印度
在當時,以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陣營進行的冷戰正酣,局面真的是一觸而發,為了各自加強自己實力,都在搶奪有利於自己的資源和國家。而印度正處在一個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上,當然是誰爭取到了他,整個印度洋和東南亞地區都可以控制。
所以,對於錫金這樣一個既弱小又毫無戰略意義的國家被侵佔,他們可以說是根本不在乎,當然也更不願因此得罪印度。於是,印度就在這樣一個占盡天時、地利的大好機會之下,直接就吞並了這個弱小的國家。
⑵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沒在巔峰時期拿下土
說到俄國和土耳其的關系,那可真是源遠流長。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死磕了很久,雙方一直圍繞著黑海地區的控制權反復較量。從沙俄到蘇聯,這個國家始終未能徹底獲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在二戰結束時,蘇聯擁有1300多萬軍隊,可蘇聯並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政治高於軍事,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依靠軍隊解決的,這是憤青們需要明白的事情。
一、土耳其是標準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在一戰時,土耳其一念之差加入了同盟國陣營。結果在戰爭結束以後成了戰敗國,1919年,各國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對德國、土耳其等戰敗國都進行了制裁。土耳其幾乎所有的歐洲領土都被瓜分,土耳其從一個准一流的大國降為了二流國家,徹底喪失了在歐洲的話語權。在二戰爆發以後,土耳其學精明了。這回它同時兩面下注,一方面為德國提供資源,另一方面為英軍提供駐泊港口。就這樣,雙方都不想動這個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土耳其似乎看到了機會。戰爭初期,蘇聯真是大敗虧輸。土耳其厲兵秣馬,開始積極准備。一旦德軍攻入莫斯科,那它就趁機佔領高加索地區。這一點蘇聯方面也是清楚的,有一部分軍隊始終不敢調動,這些部隊就是警戒土耳其的。
誰知在美英的支援下,蘇聯越打越壯,後來直接開始了反攻。這回土耳其可真的無奈了,它立刻撤回軍隊,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是兩國之間的梁子就這么結下了,要知道蘇聯是很記仇的。截止1945年年初,德國已經是敗局已定。英美聯軍從西部進攻德國本土,蘇聯軍隊也即將從東面攻入德國。這年5月,蘇聯軍隊最終佔領了德國首都柏林,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此之後,就輪到日本了。一個多月以後,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劃分各國的勢力范圍。斯大林在會議中直接提出了黑海問題,蘇聯的要求是徹底控制黑海。
二、在美英的壓力下,蘇聯做出了讓步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土耳其占據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只要土耳其願意,它隨時可以封死蘇聯黑海艦隊。對於蘇聯來說,黑海出海口就是自己的「蘇伊士運河。」只要控制了出海口,蘇聯艦隊就可以隨意進入地中海,那可是歐洲大陸的腹地。蘇聯人知道這個道理,美英兩國也不傻。兩國堅決反對蘇聯這么做,斯大林和丘吉爾甚至發生了爭吵。就在這個時候,英國大選的結果傳來,丘吉爾落選,艾德禮成為了新的當家人。艾德禮到達波茨坦以後,斯大林曾試圖與其談判,可這位新首相明顯業務不熟練。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杜魯門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鐧。真是巧的很,美國的原子彈剛剛試爆成功。
杜魯門非常傲嬌的告訴斯大林:「美國已經擁有了一種威力驚人的炸彈。」蘇聯的原子彈也在研究之中,斯大林當然知道他說的就是原子彈。美國率先擁有原子彈,這等於直接占據了先機。對此,斯大林只能臉色煞白的回答:「那就用給日本人吧。」美國擁有原子彈做後盾,蘇聯方面當然要矮上一截。當時蘇聯的原子彈研究還出去前期研發階段,距離實際運用差得遠。美國出來為英國撐腰,蘇聯不得不做出讓步,黑海的出海口問題至今沒有解決。事情遠沒有結束,1946年年初,美國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蘇軍在5月1日之前撤離伊朗,否則300枚原子彈炸平蘇聯。最終蘇聯選擇了讓步,從伊朗撤出了軍隊
⑶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呢
其實德國並不自稱為帝國。而且希特勒的黨叫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也叫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裡面有工人,有民族,也有社會主義。但納粹德國的本質還是反社會主義的。
在一開始,蘇聯跟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此間,還試圖搞過一個四國同盟,德國也提過,讓蘇聯加入進來。日本尤其熱心,他們特別想跟蘇聯聯合,原因很簡單,跟蘇聯聯盟,日本侵略中國將變得更為容易,而且免除了東北的威脅。日本在整個二戰中,一直在我國東北保持著百萬軍隊,就是因為蘇聯的牽制。而最後讓日本徹底絕望的,也是蘇聯紅軍向關東軍發起攻擊。
可見,在希特勒的長期計劃中,跟蘇聯開戰就是一個既定目標,早或者遲而已。他跟蘇聯是沒法調和。這裡面除了種族主義,也有生存空間的問題,德國要稱霸,那必然要擊敗蘇聯。
這跟中日一樣的。
⑷ 二戰後,英法都放棄了殖民地,俄國為何不放棄任何土地
我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由納粹德國挑起的,經過6年的戰爭,最終納粹德國挑戰失敗了,被美國、英國和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打敗。但歐洲經過6年的戰爭摧殘,多個歐洲國家都被打得稀巴爛,這其中也包括傳統的殖民帝國英國和法國。
當然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最後還是走到了盡頭,1991年蘇聯解體,曾經的社會主義老大轟然倒塌,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最終只留下了一個縮小版的俄羅斯,也就是現在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聯邦。不過這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現在的俄羅斯還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也算把曾經的沙俄擴張的領土大部分都留了下來。
⑸ 二戰後,英法放棄了海外領土,俄國為什麼不放棄任何領土
因為像英國,法國,他們的殖民地都是在很遠的地方,隔了汪洋大海,一旦自己衰落了以後,因為離得太遠,所以根本沒法控制他們獨立,但是俄羅斯就不一樣了,俄羅斯是一路上打過去的,並且很多俄羅斯都在當地設立了軍隊,將這些地方牢牢的控制住,不讓它獨立出來,哪怕這些地方想獨立,也是沒有機會的。並且在一戰的時候,有一些國家曾經想報復俄羅斯,想辦法將俄羅斯的領土分裂出來,但最後俄羅斯還是挺過了這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將自己的領土全部捍衛下來,到了二戰以後,因為當時的蘇聯也是戰勝國,所以他們也沒有理由讓蘇聯立馬分裂,並且當時蘇聯相當的強大,軍事實力和美國是可以並列的,直到最後因為冷戰的原因慢慢被美國拖垮,才開始真的出現了經濟衰落和領土分裂出來。
⑹ 對印自衛反擊戰勝利後,美國與蘇聯為何不出兵幫助印度
對印自衛反擊戰勝利後,美國與蘇聯之所以不出兵幫助印度有很多的因素,如果美國和蘇聯真的出兵幫助了印度,那麼這場戰爭就變味了,就當時的情況來說,美國與蘇聯是不敢和我們國家直接起沖突的,更不要說直接開戰了。
無論美國還是蘇聯,兩個大國可以向印度提供武器裝備,但兩國絕對不敢出兵與我國直接開戰。首先從美國方面來看,美國經歷過朝鮮戰爭我軍厲害,他們不可能再冒著死傷的危險與我國開戰。其次從蘇聯來看,雖然與我國交惡,但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如果蘇聯開戰,就背離了同一陣營交戰先例,就會給華約國家造成陰影,而且華約國家並非都支持印度。
⑺ 二戰前期,蘇聯為何在戰爭中屢戰屢敗
態度方面:容易半途而廢。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很多住校大學生減肥屢戰屢敗,關鍵在於態度沒有擺正,總是堅持不下去。應對策略:想要放棄的時候告訴自己:只要再堅持一下下,一定可以成功的。實在不行多想想苗條的身材和漂亮的衣服,那樣你會更有動力的。
⑻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時候,在中國和印度邊境上演了中印戰爭,這場戰爭被我們國家稱之為是中印自衛反擊戰。其實對於華夏兒女來說,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而已,因為印度不斷的侵擾中國的邊境,不斷叫囂的同時還傷害了邊界的解放軍,忍無可忍之下,我們才發動了這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
四是不願出。
我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從當時的交戰環境來看十分惡劣,是高原缺氧的環境下作戰。特別是西段已經到了嚴寒時間。無論美國與蘇聯,都沒有在這種條件下作戰的經驗,因此他們不會願意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出兵幫印度。
⑼ 為什麼日軍在二戰時期並不進攻蘇聯和印度反而要進攻中國
首先說時間
1931年日本發動9.18事件,侵略東北地區,這時二戰還沒有爆發,後來1937年,日本佔領北平,抗戰全面爆發
其次說過程
期間,日本陸軍的主要進攻目標在中國,盡管1939年5月日本針對蒙古和蘇聯發動諾門罕戰役,但是根本上是試探性的
最後說戰略
日本占東北肯定處於未來戰備的考慮,糧食、礦產等資源都是戰爭少不了的
而看看蘇聯遠東地區,地廣人稀,條件太差,意義不大。印度就離得更遠了,除非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