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辛巴威和印度哪個發達

辛巴威和印度哪個發達

發布時間:2022-07-24 04:40:45

❶ 非洲哪些國家比中國發達

塞席爾、模里西斯、加彭、波札那、南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納米比亞、埃及、摩洛哥。

1、塞席爾

面積455平方公里,人口7.5萬,人口密度為165人每平方公里,7480美圓,世界排名41,非洲東南部島國,以旅遊業為主。

❷ 為什麼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很富裕為什麼印度例外(是兩個問題)

「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很富裕」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大部分原英殖民地國家很窮!

在當英國殖民地的國家中,發達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新加地、阿聯酋、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曼、汶萊。
其中,美國早在18世紀就獨立了,那個時候最大的殖民國家是西班牙而不是英國。
加拿大、澳大利亞,人多地少資源豐富,像澳大利亞主要經濟來源是礦石出口。加拿大也有同樣的條件,只是工業相對更發達。
紐西蘭、愛爾蘭只是小島國,人口少,紐西蘭只算是個初等發達國家,愛爾蘭是因地處歐洲經濟區。
新加坡,只是一個城市,她本來就是地區經貿中心,發展成為發達國家並不奇怪,不過也只能算一個中等發達國家。
阿聯酋、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曼、汶萊不用說,石油!

其它國家都是發達中國家,其中有些還很窮。
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埃及、蘇丹、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葉門、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塞普勒斯、馬爾他、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其中,塞普勒斯經濟還可以,南非工業也還算發達,但人均跟中國差不多,其它國家中,甚至還有的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

❸ 發達國家有那些

你直接說個 世界排名算了~~

美國108,572
日本48,510
德國27,600
法國15,580
英國15,280
義大利14,554
中國12,250不包括港澳台
加拿大7,250
西班牙6,695
墨西哥6,541
韓國5,784
印度5,561
巴西4,959
荷蘭4,307
澳大利亞4,242
俄羅斯3,534
瑞士2,834
比利時2,636
瑞典2,497
奧地利2,129
中國台灣2,026
泰國2,012
印度尼西亞1,982
中國香港1,981
馬來西亞1,974
阿根廷1,878
南非1,871
伊朗1,779
埃及1,700
沙烏地阿拉伯1,686
巴基斯坦1,598
波蘭1,579
烏克蘭1,529
哥倫比亞1,504
菲律賓 1,483
土耳其1,479
希臘1,445
葡萄牙1,441
丹麥1,437
孟加拉國1,428
挪威1,418
越南1,408
羅馬尼亞1,401
芬蘭1,387
匈牙利1,337
智利1,311
捷克1,279
秘魯1,226
以色列1,208
阿爾及利亞1,196
委內瑞拉1,172
新加坡1,113
愛爾蘭 1,106
摩洛哥1,088
哈薩克1,034
奈及利亞1,025
白俄羅斯952
紐西蘭789
斯里蘭卡714
緬甸681
斯洛伐克617
烏茲別克600
突尼西亞575
阿聯酋534
保加利亞513
敘利亞498
伊拉克488
克羅埃西亞464
蘇丹443
多米尼加 417
瓜地馬拉 401
衣索比亞 390
波多黎各 382
尼泊爾379
厄瓜多 369
迦納 357
斯洛維尼亞 321
科威特 293
民主剛果 273
利比亞 270
肯亞 259
土庫曼 250
盧森堡 247
烏干達 243
立陶宛 241
烏拉圭 238
巴拉圭 231
喀麥隆 230
薩爾瓦多 228
亞塞拜然 223
約旦218
古巴 211
阿曼 208
塞黑 194
辛巴威 186
象牙海岸 178
坦尚尼亞 152
朝鮮 149
柬埔寨 141
巴拿馬 139
玻利維亞 133
拉脫維亞 130
莫三比克 124
幾內亞 122
阿富汗 119
安哥拉 114
黎巴嫩 111
喬治亞 104
葉門 101
宏都拉斯 97
卡達 94
阿爾巴尼亞 92
愛沙尼亞 90
塞內加爾 88
布吉納法索 87
吉爾吉斯斯坦 86.6
波札那 86
納米比亞 85.5
馬達加斯加 84
模里西斯 83.6
尼加拉瓜 82
摩爾多瓦 81.1
亞美尼亞 80.2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79
海地 78
馬其頓 77.5
巴布亞紐幾內亞 77
寮國 76
牙買加 75
巴林 74
中國澳門 73
馬里 72.1
尼日 71
盧安達 70.7
塞普勒斯68
查德 66.9
塔吉克 65
冰島 64.1
加彭 63.2
波黑 63
尚比亞 62.1
多哥 61
馬爾他 60
貝南 58.8
汶萊 57.6
蒙古 57
馬拉維 56.5

❹ 印度是發達國家嗎

是的。
紐西蘭(英語:New Zealand),又譯紐西蘭,是一個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的國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兩大島嶼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1] 。
14世紀時毛利人在此定居,1642年後,荷蘭人和英國人先後到此。184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2] 1907年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47年獲得完全自主,成為主權國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2]
紐西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世界銀行將紐西蘭列為世界上最方便營商的國家之一[3-4] ,其經濟成功地從以農業為主,轉型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化自由市場經濟[4] 。鹿茸、羊肉、奶製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為世界第一[4] 。紐西蘭也是大洋洲最美麗的國家之一,總計約有30%的國土為保護區。擁有3項世界遺產、14個國家公園、3座海洋公園、數百座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區

❺ 辛巴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哪國更富哪國工業化水平高

辛巴威
辛巴威 (Zimbabwe,又譯為辛巴威),全名辛巴威共和國,是一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的舊稱叫做羅德西亞(Rhodesia),這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地區建立殖民地國家的帝國主義者,賽希爾·約翰·羅德(Cecil John Rhode)。哈拉雷(Harare)是辛巴威首都,原名沙利斯貝利(Salisbury)的該城,是羅德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

地理

地理上,位於非洲東南部內陸,維多利亞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 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壩(Kariba Dam)與大壩攔阻河水積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圍成辛巴威北邊的疆界,與尚比亞相鄰。辛巴威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三比克相鄰,西南為波札那,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為界。面積約39.1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贊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別為同尚比亞和南非的界河。東部邊境為山地,其他分屬三級階梯狀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點2,592米。北部屬贊比西河流域,南部屬林波波河和薩比河流域。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份溫度最高,達32℃,7月份溫度最低,約13~17℃。年降水量從西南向東北,由30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人口
1310萬。黑人占人口的97. 6%,主要有紹納族(佔79%)和恩德貝萊族(佔17%),白人佔0.5%,亞裔約佔0.41%。英語、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同為官方語言。40%的人口信奉原始宗教,58%的人信奉基督教,1%信奉伊斯蘭教。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8個省,下設55個區,14個市鎮。8省名稱為:西馬紹納蘭、中馬紹納蘭、東馬紹納蘭、馬尼卡、中部、馬旬戈、北馬塔貝萊蘭、南馬塔貝萊蘭。

國家政要:
總統羅伯特·穆加貝(Robert Mugabe) ,1987年12月就任,1990年3月、1996年3月和2002年3月連任。

歷史

西歐殖民者入侵前,非洲人已建立國家,留存有著名的石頭城(辛巴威)等眾多文物遺址。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稱為南羅得西亞。192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改作自治領地。1953年成為中非聯邦的一部分。1963年聯邦解散,次年當地白人統治者改名羅得西亞,並於1965年片面宣布獨立,1970年又改稱羅得西亞共和國。當地人民為爭取獨立解放進行長期斗爭,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宣布獨立,建立了由黑人多數統治的政府。

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Shona,屬於班圖(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辛巴威古城(也是辛巴威的命名由來),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Munhumutapa Empire)透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勒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1888年,英國帝國主義者羅德從恩德貝勒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采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這里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德西亞」。羅德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德西亞(今日的尚比亞)與南羅德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

1953年時,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尼聯邦解散時,南羅德西亞境內握有大部分控制權、以伊安·史密斯(Ian Smith)為首的少數白人族群宣布該國獨立為南羅德西亞國(並在1964年時改為羅德西亞),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後,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德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辛巴威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及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擔任辛巴威羅德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德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獲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在此之後穆加比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

雖然辛巴威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該國超過70%的可耕土地卻仍然把持在占總人口不到1%的少數白人手上。2000年開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激烈的地權轉移運動,強制沒收白人擁有的土地。此舉造成境內白種農人的大量出走,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2002年時,無視於國際社會的譴責,穆加比在大選中再次獲得連任,其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強力鎮壓。主要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比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劃,而大英國協則在2002年時宣布對辛巴威停權一年處分,辛巴威則於不久之後主動退出該協會作為回應。

政治:
現行憲法於1979年12月在英國主持下由辛巴威各主要黨派在倫敦蘭開斯特大廈舉行的制憲會議上制訂,獨立時開始生效。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國民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具有議員資格才能入閣。

經濟:
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工業占工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工業製成品向周邊國家出口,正常年景糧食自給有餘,為世界第三大煙草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在南部非洲地區僅次於南非,製造業、礦業和農業為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私有企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鉻、鐵、石棉、金、銀、鋰、鈮、鉛、鋅、錫、鈾、銅、鎳等。煤、鐵、鉻、石棉等礦藏以量多質好飲譽世界。津一直是瘋狂掠奪非洲財富的西方殖民者的垂涎之地,獨立前它被稱為「英國王冠上的寶石」。煤蘊藏量約270億噸。鐵蘊藏量約2. 5億噸。鉻和石棉的儲量均很大。水力資源貧乏。工業門類主要有金屬和金屬加工(占總產值25%)、食品加工(15%)、石油化工(13%)、飲料和卷煙(11%)、紡織(10%)、服裝(8%)、造紙和印刷(6%)等。 農牧業主要生產玉米、煙草、棉花、花卉、甘蔗和茶葉等,畜牧業以養牛為主。耕地面積3328萬公頃,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67%,不僅糧食自給有餘,享有南部非洲「糧倉」的美譽。津已成為非洲主要糧食出口國、世界主要烤煙出口國和歐洲鮮花市場的第四大供應商,農產品出口約佔全國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旅遊業發展快速,成為津主要創匯部門。著名風景點為維多利亞瀑布,還有26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主要出口煙草、黃金、鐵合金,主要進口機械、工業製成品和化工產品。南非為最大貿易夥伴。 對外聯系皆通過鐵路借道鄰國港口。

新聞出版:
先驅報》為津最大日報,主要反映政府觀點,政府擁有該報50%的股份。《星期日郵報》發行18萬份。《黎明周報》為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報紙,主要面向農村。《記事報》主要反映恩德貝萊族人的觀點。《金融公報》在津白人中頗有影響,時常對政府持批評態度。《辛巴威獨立報》為周報,對政府持批評態度。《辛巴威新聞》和《人民之聲》周刊為津執政黨民盟(愛國陣線)的月刊。非時事政治性雜志主要有《展示》和《地平線》。辛巴威全非通訊社(ZIANA)成立於1981年10月,津官方通訊社。辛巴威廣播公司(ZBC)於1933年成立,為政府所有。分電台和電視台兩部分。電台有4個台,即英語台、非洲台、音樂台和教育台,分別以英語、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播出。電視台建於1960年,有兩個頻道,均為彩色節目,每天15~23時播放。電視一檯面向全國,播出新聞、綜藝節目;電視二台原為教育台,現已商業化,改名娛樂台(Joy TV)。

外交:
對外奉行積極的不結盟政策。推行睦鄰友好方針,努力穩定周邊環境。以發展同非洲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國家關系為外交重點,同時大力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關系。主張全面、徹底的核裁軍和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

與中國關系:
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此後中津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友好合作關系順利穩定發展。穆加貝總統在中津建交當年就來華訪問,以後又多次訪華,成為訪華次數最多的非洲國家領導人之一。2005年7月,穆加貝總統再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莫三比克
①國名:莫三比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舊譯「莫三鼻給」。

獨立日:6月25日(1975年)

國慶日:6月25日(1975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靠旗桿一側為紅色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顆黃色五角星、一本打開的書和交叉著的步槍和鋤頭。旗面右側為綠、黑、黃三色的平行寬條,黑色寬條上下各有一白色細條。綠色象徵農業和財富,黑色代表非洲大陸,黃色象徵地下資源,白色象徵人民斗爭的正義性及所要建立的和平事業,紅色象徵爭取民族解放的武裝斗爭和革命。黃色五角星代表國際主義精神,書本象徵文化教育,步槍和鋤頭象徵廣大勞動者和武裝部隊的團結及其共同保衛、建設祖國。

國徽:呈圓形,圓面上有打開的書本、步槍和鋤頭圖案,寓意同國旗;下方的波紋象徵海洋;中間有放射光芒的太陽圖案,象徵革命和建設的新生活。圓周由齒輪和玉米、甘蔗環飾,象徵工業和農業;頂端有一顆紅色五角星,象徵國際主義精神;底部的紅色綬帶上寫著「莫三比克共和國」。

國家政要:總統阿曼多·格布扎(Armando Guebuza),2005年2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79. 9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南部,南鄰南非、史瓦濟蘭,西界辛巴威、尚比亞、馬拉維,北接坦尚尼亞,東瀕印度洋,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相望。海岸線長2630公里。高原、山地約佔全國面積3/5,其餘為平原。地勢從西北至東南大致分為三級台階: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賓加山高達2436米,為全國最高點;中部為台地,高度在200-500米之間,有島山散布其間;東南部沿海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呈帶狀分布,北窄南寬,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河流眾多,贊比西、林波波等大河均自西向東注入印度洋,富水力資源。馬拉維湖是莫同馬拉維之間的界湖。海岸線長2,630公里,濱海多沼澤、沙洲和紅樹林。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北部多於南部。 森林約佔領土的四分之一。

人口:1574萬(1997年8月),有60多個部族,絕大多數屬班圖語系的馬庫阿人、聰加人、馬拉維人、馬紹納人等。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主要部族有自己的語言。大多數人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馬普托(Maputo)

簡史:公元13世紀,馬紹納人在現辛巴威和莫三比克一帶建立莫諾莫塔帕王國,16世紀初國勢漸衰。1505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建立殖民據點。1700年淪為葡的「保護國」,1752年葡設總督進行統治,曾稱葡屬東非洲。1884—1885年莫被劃為葡殖民地。1951年葡將其改為「海外省」。1891年巴盧埃族舉行起義,堅持了25年之久,1964年9月25日莫解放陣線領導人民開展反葡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1974年9月7日莫解陣同葡政府簽署了關於莫三比克獨立的《盧薩卡協議》。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獨立。1990年11月改國名為莫三比克共和國,實行多黨制。

政治:現行憲法於1990年11月30日生效。憲法規定:以多黨製取代一黨制,實行黨政分開和司法獨立;總統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只能連任兩屆。

經濟: 絕大多數居民從事農業,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糧食主產玉米、薯類;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劍麻、腰果、茶葉、椰子、煙草等,是非洲最大腰果生產國。牲畜中羊居多。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三分之一,以食品、紡織、農產品加工為主,還有煉油、煉鐵、水泥、輪胎、車輛裝配和修理等企業。礦業開採煤、鐵、鉭鐵礦等,尚有鈾、銅、金、鎳、鈷等礦藏。鉭鐵礦品位居世界首位。出口腰果、蔗糖、茶葉、椰干、木材、棉花等。進口機器、車輛、消費品、鋼材、原油和油品等。各主要港口皆有鐵路干線分別通南非、辛巴威、馬拉維、史瓦濟蘭等鄰國,過境運輸量大,是重要國民收入來源。

外交:奉行獨立、不結盟政策。

與中國關系: 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同中國建交。2004年4月,希薩諾總統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

②莫三比克港口。在東北部,印度洋莫三比克海峽中一個近岸的珊瑚島上。人口約1萬。建於1508年,是全國最古老的城市和海港, 1907年前曾是葡萄牙的殖民據點和對外聯系重要口岸。因港口水淺,與內陸聯系不便,隨其他港口的興起而衰落。有煙草加工、榨油等小型工業。多歷史文物,以古碉堡、教堂等出名。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Namibia) 非洲西南部國家。全稱納米比亞共和國。面積82.31萬平方千米。人口149萬(1993)。90%為黑人,主要部族有10個,奧萬博人佔51.2%,卡萬戈人佔9.3%。此外有白人和有色人種。英語和南非荷蘭語為通用語言,各部族有本族語言。白人和多數黑人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首都溫得和克。

地理 北與安哥拉、尚比亞接壤,東、南鄰波札那和南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600千米。地處南非高原西側,全境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2000米 。 中部為中央高地 ;東部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一帶為沙漠性平原 。位於西部偏北的布蘭德山海拔2610米,為全境最高點。南部的奧蘭治河和北部的庫內內河,分別為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半沙漠性氣候,因地勢較高,終年溫和,溫差變化不大。

歷史 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納米比亞當地居民從事漁獵,並出現種植業。15世紀,荷蘭、西班牙、英國等殖民者接踵而至。1884 年,德國佔領沿海一帶 ,1890 年佔領全境。南非1915年7月出兵佔領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1920年12月17日, 國際聯盟「委託」南非統治該地 。南非1949年吞並該地。 1960 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成立,並於1966 年 8 月 26 日領導人民開始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 。1967年5月聯大特別會議決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會(後改稱聯合國納米比亞理事會)作為該地行政當局,負責結束南非的非法佔領。1968 年 6月聯合國大會將「 西南非洲 」更名為「納米比亞」。1978年9月29日,聯合國通過 435號決議,要求終止南非統治,通過聯合國監督下的公民投票實現納米比亞獨立。
1989 年11月 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制憲議會選舉,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獲勝執政。1990年2月,薩姆·努喬馬當選為首屆總統。同年3月21日,納米比亞正式宣布獨立 ,定國名為納米比亞共和國。
政治 1990年通過的憲法規定:納米比亞是一個主權、獨立、統一和世俗的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兩院議會和總統內閣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每屆任期5年,連任不得超過2屆。納米比亞的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全國委員會組成。國民議會擁有立法權,全國委員會擁有審議和駁回國民議會方案的權利。納米比亞政府為總統內閣制。總統為S.努喬馬,總理H.根哥布。
納米比亞主要的政黨有:①西南非洲人民組織。1960年成立,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奧萬博蘭人民組織。②特恩哈爾民主聯盟。1977年成立。③納米比亞聯合民主陣線。1989年成立。④基督教全國行動。1989年成立。
經濟 納米比亞經濟以采礦業為主。礦業、畜牧業和漁業是納米比亞經濟的3大支柱 。產品90%外銷 。經濟命脈掌握在南非、英國、美國及當地白人手中。獨立後,政府明確宣布尊重私有財產,不實行大規模國有化;實行混合經濟體制,由私人資本、外國資本和政府參與的混合企業作為國家的經濟支柱。在土地方面,採用補償方式將未充分利用而被白人農場主遺棄的土地收歸國有,分配給無地少地的黑人群眾;同時設法安置回國難民,逐步改善黑人生活狀況;制定投資法,鼓勵外國投資 。199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81.94億蘭特。貨幣單位南非蘭特 ,匯率為 3.506 蘭特兌1美元(1994年10月21日)。
納米比亞礦產資源豐富,為非洲第四大礦產國。主要礦藏有:鑽石、鈾、銅、鉛、鋅、鎢等。采礦業為納米比亞最大經濟部門。製造業不發達,僅有肉類魚類加工廠、食品廠、木材加工廠和小型機械廠。85%的日用品依賴進口。畜牧業較發達 ,占農牧業總產值的 80%~90% 。全國有農場6300餘家,絕大多數為白人經營。種植業一向落後,糧食不能自給。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小麥、棉花等。在漁業方面,政府確定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准備實行有計劃開發 ,阻止別國掠奪性捕撈,破壞漁業資源,同時大力發展漁業加工。沿海盛產鯡魚、沙丁魚、鯖魚、鱈魚及龍蝦等。
納米比亞交通運輸業 的基礎設 施較發達 。 公路總長為5.8萬千米,其中瀝青路4500千米。鐵路總長2382千米 。沃爾維斯灣為最大深水港。境內各大城市均有機場,首都的國際機場有定期航班飛往南非、波札那、德國和瑞士等。旅遊業較發達。海灘、自然保護區等旅遊點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區。70%的遊客來自南非,其他來自西歐。
納米比亞獨立後留在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和共同貨幣區內,其關稅、外貿、外匯收入仍受南非控制。南非取消了對納米比亞的財政預算補貼。主要債權國是南非。
文化教育 獨立後,政府廢除了南非在納米比亞實行的種族隔離教育制度,決定建立符合納米比亞需要的普及教育制度,規定6年免費義務小學教育 。全國文盲率為60% 。納米比亞報刊主要有:《共和報》、《納米比亞人報》、《今日納米比亞》、《溫得和克觀察家報》。納米比亞廣播公司,原稱西南非洲廣播公司,1979年創建;下設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對外關系 納米比亞支持加強非洲國家間的合作、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納米比亞重視同鄰國和前線國家的團結和合作。
納米比亞與中國於1990年3月22日建交。
納米比亞雖從南非的經濟下獲得獨立,但一時還不能割斷一切關系。它仍留在由南非控制的共同貨幣區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中。兩國在沃爾維斯灣和附近幾個島嶼的歸屬問題上有爭議;1991年5月雙方同意在爭端最終解決之前 ,兩國暫時實行共管。
美國在納米比亞有較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在納米比亞的公司占所有外國在納米比亞公司的1/3以上。歐洲共同體特別是德國和北歐國家和納米比亞的經濟也較為密切。
[文化教育]
獨立後建立普及教育制度,規定六年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全國擁有近1350所中小學校,在校學生50萬人。納米比亞大學是全國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建於1993年,有學生4000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術學校和師范學校。納全國文盲率為60%。2004/2005年度預算教育經費為23.99億納元,占各部委預算支出排名第一位。

[新聞出版]
全國有192家新聞機構和組織。有報刊十餘種,主要報刊:《納米比亞人報》,1985年創刊;《共和者報》,1977年創刊,特恩哈爾民主聯盟機關報,有英、德、荷蘭文;《新時代報》,人組黨報;《溫得和克廣告者報》。納米比亞廣播公司為全國性廣播和電視機構,成立於1979年,產權為國家所有。下設廣播電台,用英、德、南非荷蘭語和13種地方語廣播;電視台只有一個頻道,主要用英語播出節目。納米比亞通訊社為半官方通訊社。南非在納設有電視轉播站。

[外交]
奉行不結盟和非洲團結的政策,希望同南非保持良好關系。

[與中國關系]
1990年3月22日,納米比亞同中國建交。2004年7月,努喬馬總統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5年12月,納米比亞總統波漢巴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

[國徽]
中間的盾面上為國旗圖案。盾徽兩側各有一隻非洲直角大羚羊,象徵勇氣、優美和自豪;上端為一隻魚鷹,象徵該國領導人的遠見。盾徽之下的圖案是該國沙漠性平原的象徵,代表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印在沙漠性平原上的花飾象徵該國的傳統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底部的飾帶上寫著「團結、自由、正義」。

[獨立日]
3月21日(1990年)

[國慶日]
3月21日(1990年)

[國石]
鑽石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05年3月就職。現主要成員有:總理納哈斯·安古拉(Nahas Angula),副總理利伯蒂納·阿馬蒂拉(Libertina Amathila,女),外交部長馬爾科·豪西庫(Marco Hausiku),內政與移民部部長羅莎莉婭·恩吉丁瓦(Rosalia Nghidinwa,女),貿易和工業部長伊曼紐爾·納吉澤科(Immanuel Ngatjizeko),財政部長薩拉·庫岡吉爾瓦-阿馬蒂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女)等。

❻ 非洲有幾個比中國發達的國家

單看GDP你可能回覺得我國真的是滿街難民了。非洲很多國家人均都比我國高。2005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按名義匯率計算)1352美元。在中國前面的非洲國家有:剛果共和國1401;摩洛哥 1576;安哥拉 1580;史瓦濟蘭 2043;維德角 2161;納米比亞 2333;突尼西亞 3052;南非 3886;利比亞 5317; 加彭 4911;模里西斯 5421;赤道幾內亞 6235。
==========================
國家 200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按名義匯率計算) 單位:美元; 1 盧森堡 69,056;2 挪威 53,465;3 瑞士 49,246;4 愛爾蘭 46,335;5 丹麥 45,015;6 冰島 44,133;7 美國 42,076;8 瑞典 38,451;9 英國 36,977;10 日本 36,486;11 奧地利 35,861;12 荷蘭 35,393;13 芬蘭 35,242;14 比利時 34,081;15 卡達 33,586;16 法國 33,126;17 德國 33,099;18 加拿大 32,073;19 澳洲 29,761;20 義大利 29,648;21 新加坡 25,176;22 西班牙 24,627;23 香港 24,581;24 紐西蘭 23,276;25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0,960;26 科威特 19,288;27 塞普勒斯 19,008;28 希臘 18,995;29 巴哈馬 18,190;30 斯洛維尼亞 17,660;31 荷蘭屬地 17,435;32 以色列 16,987;33 葡萄牙 16,658;34 韓國 14,649;35 汶萊 14,366;36 台灣 13,926;37 巴林 13,764;38 馬爾他 13,144;39 安地卡及巴布達 11,790;40 匈牙利 10,896;41 沙烏地阿拉伯 10,795;42 巴布達 10,747;43 捷克 10,708;44 阿曼 10,292;45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0,117;46 塞席爾群島 8,892;47 愛沙尼亞 8,885;4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8,546;49 斯洛伐克 7,963;50 克羅埃西亞 7,764;51 立陶宛 6,796;52 墨西哥 6,566;53 波蘭 6,373;54 赤道幾內亞 6,235;55 拉脫維亞 6,150;56 智利 5,742;57 波札那 5,713;58 黎巴嫩 5,434;59 模里西斯 5,421;60 利比亞 5,317;61 加彭 4,911;62 巴拿馬 4,806;63 俄國 4,750;64 馬來西亞 4,701;65 格林那達 4,692;66 土耳其 4,637;67 格斯達里加 4,484;68 阿根廷 4,132;69 貝里斯 4,120;70 聖露西亞島 4,095;71 委內瑞拉 4,014;72 南非 3,886;73 烏拉圭 3,874;74 多米尼加 3,772;75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3,719;76 保加利亞 3,325;77 巴西 3,311;78 羅馬尼亞 3,277;79 卡扎克斯坦 3,185;80 突尼西亞 3,052;81 牙買加 3,003;82 白俄羅斯 2,992;83 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 2,820;84 泰國 2,807;85 蘇利南 2,785;86 土庫曼 2,784;87 伊朗 2,608;88 阿爾及利亞 2,601;89 馬其頓共和國 2,570;90 阿爾巴尼亞 2,434;91 秘魯 2,379;92 馬爾地夫 2,355;93 納米比亞 2,333;94 湯加 2,226;95 斐濟 2,199;96 厄瓜多 2,168;97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2,167;98 維德角 2,161;99 哥倫比亞 2,119;100 薩爾瓦多 2,063;101 史瓦濟蘭 2,043;102 多明尼加 2,014;103 喬丹 1,988;104 瓜地馬拉 1,966;105 薩摩亞 1,821;106 烏克蘭 1,589;107 安哥拉 1,580;108 摩洛哥 1,576;109 萬那杜 1,440;110 剛果共和國 1,401;111 敘利亞 1,386;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 1,352;113 亞塞拜然 1,237;114 巴拉圭 1,170;115 玻利維亞 1,137;116 埃及 1,118;117 印度尼西亞 1,093;118 菲律賓 1,084;119 宏都拉斯 1,062;120 斯里南卡 1,052;121 蓋亞那 1,035;122 喬治亞 927;123 亞美尼亞 868;124 卡麥隆 860;125 象牙海岸 859;126 不丹 859;127 吉布地 822;128 尼加拉瓜 794;129 吉里巴斯 768;130 塞內加爾 745;131 摩爾多瓦 665;132 巴布亞紐幾內亞 660;133 印度 652;134 海地 650;135 蘇丹 643;136 比寧 583;137 巴基斯坦 577;138 查德 567;139 葛摩 554;140 葉門 553;141 蒙古 547;142 賴索托 546;143 索羅門群島 534;144 越南 528;145 奈及利亞 528;146 肯亞 489;147 尚比亞 461;148 茅利塔尼亞 452;149 迦納 451;150 馬里 435;151 布吉納法索 424;152 寮國 421;153 孟加拉國 418;154 吉爾吉斯斯坦 413;155 東帝汶 400;156 烏茲別克 376;157 基尼 375;158 聖多美及普林西比 372;159 多哥 357;160 中非共和國 356;161 柬埔寨 327;162 坦尚尼亞 323;163 烏干達 296;164 莫三比克 294;165 甘比亞 284;166 辛巴威 277;167 塔吉克 275;168 尼日 273;169 馬達加斯加 263;170 尼泊爾 246;171 塞阿里昂 207;172 幾內亞比索 204;173 盧安達 189;174 馬拉維 174;175 厄利垂亞 157;176 緬甸 135;177 民主黨剛果共和國 122;178 衣索比亞 121;179 蒲隆地
=====================================
中國人均收入1100美圓
人均收入非洲比中國高的有:摩洛哥 1,320;史瓦濟蘭1,350 ;埃及 1,390;阿爾及利亞 1,890;納米比亞 1,870 ;突尼西亞 2,240 ;南非 2,780 ;波札那 3,430 ;模里西斯 4,090 ;

世界各國人均收入排名
(★為亞洲國家或地區)
1 盧森堡 43,940
2 挪威 43,350
3 瑞士 39,880
4 美國 37,610
5 ★★★★★★★日本★★★★★★★ 34,510
6 丹麥 33,750
7 冰島 30,810
8 瑞典 28,840
9 英國 28,350
10 芬蘭 27,020
11 愛爾蘭 26,960
12 奧地利 26,720
13 荷蘭 26,310
14 比利時 25,820
15 ★★★★★香港★★★ ★★ 25,430
16 德國 25,250
17 法國 24,770
18 加拿大 23,930
19 澳大利亞 21,650
20 義大利 21,560
21 ★★★★★新加坡★★★★★ 21,230
22 西班牙 16,990
23 科威特 16,340
24 以色列 16,020
25 紐西蘭 15,870
26 巴哈馬 15,110
27 ★★★★★澳門★★★★★ 14,600
28 希臘 13,720
29 塞普勒斯 12,320
30 葡萄牙 12,130
31 ★★★★★★韓國★★★★★ 12,020
32 斯洛維尼亞 11,830
33 巴林 11,260
34 波羅黎各 10,950
35 馬爾他 9,260
36 巴貝多 9,270
37 安提瓜 9,160
38 ★★★沙烏地阿拉伯★★★ 8,530
39 阿曼 7,830
40 帕羅 7,500
41 塞席爾 7,480
42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7,260
43 聖凱茨和納維斯 6,880
44 捷克 6,740
45 匈牙利 6,330
46 ★★★墨西哥★★★ 6,230
47 克羅尼亞 5,350
48 波蘭 5,270
49 愛沙尼亞 4,960
50 斯洛伐克 4,920
51 立陶宛 4,490
52 智利 4,390
53 哥斯大黎加 4,280
54 巴拿馬 4,250
55 模里西斯 4,090
56 拉脫維亞 4,070
57 聖露西亞 4,050
58 黎巴嫩 4,040
59 格瑞那達 3,790
60 烏拉圭 3,790
61 ★★★★★★馬來西亞★★★★★★ 3,780
62 阿根廷 3,650
63 加彭 3,580
64 委內瑞拉, 3,490
65 波札那 3,430
66 多米尼加 3,360
67 波里茨 3,190
68 聖文森特 3,300
69 ★★★土耳其★★★ 2,790
70 南非 2,780
71 牙買加 2,760
72 巴西 2,710
73 馬歇爾群島 2,710
74 ★★★★★★俄羅斯★★★★★★ 2,610
75 斐濟 2,360
76 羅馬尼亞 2,310
77 ★★★馬爾地夫★★★ 2,300
78 突尼西亞 2,240
79 薩爾瓦多 2,200
80 ★★★★★★泰國★★★★★★ 2,190
81 秘魯 2,150
82 保加利亞 2,130
83 密克羅尼西亞 2,090
84 多米尼加 2,070
85 蘇利南 1,990
86 ★★★★★★伊朗★★★★★ 2,000
87 馬其頓 1,980
88 瓜地馬拉 1,910
89 塞爾維亞 1,910
90 阿爾及利亞 1,890
91 納米比亞 1,870
92 約旦 1,850
93 哥倫比亞 1,810
94 厄瓜多 1,790
95 ★★★哈薩克★★★ 1,780
96 ★★★阿爾巴尼亞★★★ 1,740
97 薩摩亞 1,600
98 白俄羅斯 1,590
99 波黑 1,540
100 凱普維達 1,490
101 東加群島 1,490
102 ★★★埃及★★★ 1,390
103 史瓦濟蘭 1,350
104 摩洛哥 1,320
105 維納阿圖 1,180
106 敘利亞 1,160
107 土庫曼尼斯坦 1,120
108 西班克和伽扎 1,110
109 ★★★★★★★中國 ★★★★★★★1,100
110 巴拉圭 1,100
111 ★★★★★菲律賓★★★★★ 1,080
112 宏都拉斯 970
113 烏克蘭 970
114 亞美尼亞 950
115 ★★★斯里蘭卡★★★ 930
116 吉布地 910
117 蓋亞那 900
118 玻利維亞 890
119 克里巴提 880
120 ★★★喬治亞★★★ 830
121 亞塞拜然 810
122 ★★★★★★印度尼西亞★★★★★ 810
123 赤道幾內亞 930
124 安哥拉 740
125 尼加拉瓜 730
126 ★★★不丹★★★ 660
127 迪沃瑞爾 660
128 喀麥隆 640
129 剛果. 640
130 索羅門群島 600
131 賴索托 590
132 莫** 590
133 塞內加爾 550
134 ★★★★★★★印度★★★★★★★ 530
135 葉門 520
136 巴布亞紐幾內亞 510
137 辛巴威 480
138 ★★★★★蒙古★★★★★ 480
139 ★★★★越南★★★★ 480
140 ★★★巴基斯坦★★★ 470
141 蘇丹 460
142 Comoros 450
143 貝南 440
144 幾內亞 430
145 茅利塔尼亞 430
146 Timor-Leste 430
147 ★★★烏茲別克★★ 420
148 ★★孟加拉★★ 400
149 肯亞 390
150 海地 380
151 尚比亞 380
152 Kyrgyz 330
153 迦納 320
154 ★★★寮國★★★ 320
155 奈及利亞 320
156 São-Tomé 320
157 ★★★柬埔寨★★★ 310
158 甘比亞, 310
159 多哥 310
160 布吉納法索 300
161 馬達加斯加 290
162 馬里 290
163 坦尚尼亞 290
164 中非 260
165 查德 250
166 ★★★尼泊爾★★★ 240
167 烏干達240
168 盧安達 220
169 莫三比克 210
170 尼日 200
171 ★★★塔吉克★★★ 190
172 馬拉維 170
173 獅子山 150
174 幾內亞比索 140
175 賴比瑞亞 130
176 蒲隆地 100

❼ 辛巴威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辛巴威的歷史沿革:

1、古代時期

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辛巴威古城,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通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萊人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

2、殖民地時期

1888年,英國殖民者賽西爾·羅茲從恩德貝萊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采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取得這里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得西亞」,這一名稱是以羅茲的名字命名的。

1896年到1897年,紹納人和恩德貝萊人開始武力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辛巴威第一次解放戰爭,約有450名白人被打死。 羅得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得西亞與南羅得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辛巴威。

1953年時,英國不顧非洲人民的反對,將南北羅得西亞以及尼亞薩蘭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在三地人民的反對下,特別是尼亞薩蘭的反對下,聯邦於十年後的1963年解散。

羅尼聯邦解散後不久,1965年11月,南羅得西亞總理伊安·史密斯單方面宣布該國脫離英國的管轄獨立,成立南羅得西亞國,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

3、國家獨立時期

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後,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得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辛巴威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

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及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擔任辛巴威羅得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

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

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得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特·穆加貝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獲得了3月國會大選的多數票,取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1980年4月18日半夜,羅得西亞變成了獨立國家辛巴威。英國王子查爾斯向新當選的辛巴威總統坎南·巴納納牧師呈交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的准許殖民地獨立的文獻。

(7)辛巴威和印度哪個發達擴展閱讀

辛巴威共和國,原稱羅得西亞,是非洲東南部內陸國,1980年4月18日獨立。

辛巴威曾經經歷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但從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蘭特替代本國貨幣後,通貨膨脹開始逐漸趨於穩定。

辛巴威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製造業、農業、礦業為經濟三大支柱,辛巴威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而聞名,有「鱷魚之鄉」的譽稱。該國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

❽ 印度在世界窮國排第幾

第一位
辛巴威-人均GDP0.1美元
極度的通貨膨脹讓辛巴威淪為世界最窮的國家。之前他還位居世界最窮第十位,但是恐怖的通貨膨脹率讓這個國家的經濟垮掉了。
通貨膨脹讓這個國家從2007年開始印了十個億美元的貨幣,但是這些錢僅僅夠買幾個雞蛋。2008年8月政府決定讓銀行從貨幣的末尾減掉10個零。因為這些零已經不起任何作用。6個月後他們去掉了6個零但是又新加了12個零。百分之87千的七乘方的通貨膨脹意味著物價每1.1天就會翻倍。
舉個例子,如果周一一個蘋果賣1美元那麼到星期天這個蘋果就會賣到64美元。一個月同樣的蘋果就會賣到1百萬美元。最大的政府銀行在2009年發布了面額高達100兆美元的貨幣。
除了經濟問題辛巴威的人均壽命也是世界最低的;男平均壽命為37歲,女平均壽命為34歲。導致過早死亡的原因之一是高達20.1%的人都攜帶者HIV和艾滋病原體。健康問題的解決看不到希望;2009年四個最大醫院其中有三個還有該國唯一的醫學院都被迫關閉了。
2第二位
剛果民主共和國-人均GDP334美元
不要把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搞混。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997年前稱為扎伊爾。剛果是非洲最大的國家,官方語言是法語,剛果的人口比法國人口多1000萬,1998年開始的第二次剛果戰爭讓整個國家變得蕭條。
這次戰爭有7個其他國家的部隊參與並導致二戰後很高的死亡率,這次戰爭導致54萬人喪生。在非洲,這次戰爭被稱為非洲世界戰爭。據估計在2010年剛果每個月將有45000人在戰爭中死亡。剛果也是世界上食人部落存在的最大的國家。
據某卑格米人稱他們有很多人被臨近的食人部落像動物一樣被抓住並被吃掉,吃人是生存下來得一種方式。剛果也是世界上對婦女來講最壞的生存地方-每年都有很多婦女被強奸。當地人相信和處女發生性關系也會感染艾滋。
3第三位
賴比瑞亞-人均GDP379美元
賴比瑞亞是少數幾個沒有淪為歐洲殖民地的國家之一。但是,賴比瑞亞卻被從美國逃出的一些奴隸發現並發展成為了殖民地。這些人掌握了這個國家的大權並且建立了和美國緊密相連的政府。
1980年賴比瑞亞的總統被推翻,緊接著是很長一個時期的內戰。成千上萬的賴比瑞亞人民死於嚴重的經濟危機。統計數據表明大約90%的賴比瑞亞人每天的收入不到1.25美元。
作為世界最窮的第三個國家,賴比瑞亞的失業率高達85%。和他的鄰居獅子山一樣,賴比瑞亞也以血鑽著稱。因此美國禁止從該國進口鑽石。平均每個婦女會生7個孩子-這導致了44年賴比瑞亞的生活發展進步微弱。
4第四位
蒲隆地-人均GDP400美元
作為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這個閉塞的非洲國家以部落之間領地的戰爭著稱。這個國家貧窮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連綿不絕的內戰。墮落,貧窮向教育蔓延,HIV和艾滋在蒲隆地蔓延。
大約80%的蒲隆地人過著貧窮的生活。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稱57%5歲以下的蒲隆地兒童長期營養不良,蒲隆地93%的外貿收入來自於咖啡出口。
據一項研究表明,在178個國家的調查中蒲隆地人的生活幸福感最低。貧窮決定了這個國家幾乎要完全依賴國際援助才能生存。難怪蒲隆地能成為世界第四窮國。
5第五位
索馬里-人均GDP600美元
和其他非洲國家不同,索馬里從未淪為殖民地。索馬里位於東非,和阿拉伯國家有密切的聯系。也許是因為他們的伊斯蘭血統索馬里的HIV和艾滋傳染率很低。索拉里和蘇聯的密切關系使其能夠建立非洲最強大的部隊;不幸的是由於對內戰的無能為力最終這支部隊還是與1991年解散了。

❾ 我想知道全球共有多少國家,哪幾個國家較為發達哪幾個國家較為落後

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其中: 亞洲(48個國家)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11)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歐洲(43個國家/1個地區) 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法羅群島(丹)(6) 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7) 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8)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7) 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16) 非洲(53個國家/6個地區) 北非: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8) 東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10) 中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即: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即:剛果(金))、聖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未獨立)、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加那利群島(西)(18) 南非: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旺(法)、聖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個國家/10個地區)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庫克群島(新)、關島(美)、新喀里多尼亞(法)、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英)、瓦利斯與富圖納(法)、紐埃(新)、托克勞(新)、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美) 北美洲(23個國家/13個地區) 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丹)(4) 中美洲: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7) 加勒比海地區: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羅普(法)、馬提尼克(法)、荷屬安的列斯、阿魯巴(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開曼群島(英)、百墓大(英)(25) 南美洲(12個國家/1個地區) 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5) 中西部: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3) 東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4) 美國和日本科技較為發達,中國的人口較為發達。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發達之處

閱讀全文

與辛巴威和印度哪個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首都到巴厘島多少公里 瀏覽:683
委內瑞拉為什麼要援助義大利 瀏覽:537
伊朗為什麼向美國投導彈 瀏覽:382
印度小金剛菩提子如何盤玩 瀏覽:994
印尼緊急避孕葯怎麼吃 瀏覽:842
百度8月1日印尼新增多少例 瀏覽:185
中國電信20m寬頻多少錢 瀏覽:547
中國部隊有多少萬軍人 瀏覽:469
越南四駕馬車權力分別是什麼 瀏覽:399
南寧到越南怎麼搜索火車票 瀏覽:187
與英國算賬怎麼算 瀏覽:40
印度的中文叫什麼 瀏覽:722
美國名字和英國名字怎麼區分 瀏覽:22
義大利語和俄語哪個好 瀏覽:442
伊朗女人抽什麼香煙 瀏覽:365
印度希愛力和希愛力選哪個 瀏覽:645
韓國泡菜有多少是中國泡菜 瀏覽:85
用中國結繩怎麼編手環 瀏覽:939
印度人有多少在西班牙 瀏覽:666
越南和平省生活怎麼樣 瀏覽:504